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战白起,最后谁会赢?

如果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战白起,最后谁会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78 更新时间:2024/1/20 22:59:53

长平之战,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秦国彻底结束了赵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快,是秦国当年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赵国从此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我们从这场战争之中也学习到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赵国大将赵括有关,他的父亲也是赵国名将赵奢。长平之战本来是廉颇坐镇,可是之后赵王中计,换了廉颇,让赵括上。自此以后因为赵括的好大喜功,赵国几十万生灵白白葬送,赵国也从此衰败。

其实,这场战争失败,正是因为赵王的糊涂决策和赵括的急功冒进。而且他们当时不知道,对面秦军已经换了白起作为主帅。我们不禁会想:如果当年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依旧是廉颇作主帅,由他来对战白起,最后结果又是怎样?谁会赢呢?我们今天就通过长平之战,来看看这个假设。

[var1]

老将坐镇,对战秦军

世人都知道秦王扫六合的故事,都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君王,但是殊不知秦王扫六合只不过是秦大一统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已。秦朝的统一之路,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发展了。

秦朝统一之前,有很多非常有实力的诸侯国,尤其是战国七雄,这几个强大的诸侯国,试问有哪一个不想完成大一统,成为霸主?因此他们互相争斗,不断合纵连横,拉拢盟友、击溃对手,这才造成了战国时期混乱的局面。

当然发展到最后,秦国也成了七雄之中最为强劲的诸侯国,也是其他各国最为忌惮的对手。当时秦国把赵国作为最有威胁性的对手,赵王虽然不行,但是赵国的将领还是可圈可点的,廉颇、赵奢等人也都不是吃干饭的。

[var1]

尽快解决对手,才能加快秦国的统一之路,因此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60年发动了对赵国的总攻,两国在长平开展世纪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也明白,如果这次输了,那么赵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此,当年赵王派出的主帅就是老将廉颇,但是当时毕竟秦军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因此廉颇也没有办法正面抗衡秦军,开始的几场战役,廉颇接连失败。此后廉颇认为不能正面对抗,所以就采取死守不出的战略。

廉颇这样一来,秦军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正面对抗,秦军还能够消耗赵国的有生力量。但是廉颇根本就不想打,秦军也无从下手。廉颇的想法就是慢慢消耗秦军,最后再一举拿下,其实这种战略对于当时赵国的处境来说,是非常正确的。

[var1]

秦军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打算从别的方面来瓦解赵国。彼时,秦军派人散布消息离间赵王和廉颇之间的关系,他们让人到处说秦军其实怕的不是赵国的廉颇,而是赵奢将军的儿子赵括。这样一来,不争气的赵王果然中计了,他思前想后就把廉颇换了下来,决定让赵括最为三军统帅。

赵国换将

所有人都明白,大战在即,尤其是战争进行的时候换将是最不妥当的,极其容易动摇军心,但是赵王还是这样做了。赵王知道赵奢的能力,这是赵国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之一,秦国也非常忌惮。

[var1]

只不过赵奢虽然厉害,但是他的儿子就不一样了,只会纸上谈兵。然而赵王却不是这么想的,危急关头病急乱投医,他选取了赵括作为主将。而此时的秦国,却私底下偷偷地换白起作为主将。

白起此人是当时几个诸侯国的梦魇,他是秦国最有名的常胜将军,无论是那场战争,白起从来都没有吃过亏。而反观赵括,读书还行,要是上战场,并且对手还是白起,赵括只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

赵括一上任,就急于表现自己,急功冒进的他很快就被白起摸透了。白起明白了赵括的战术之后,立刻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且还让自己的人假装失败,迅速后退。

[var1]

结果赵括真的上当了,赵括觉得自己应该乘胜追击。没过多久,赵括就走进了白起的陷阱,白起迅速掐断了赵军的后勤保障,赵括孤立无援,成为了瓮中之鳖。此后白起如同砍瓜切菜,四十多万赵军死在了长平之战中,赵国一蹶不振。

若是廉颇对阵白起,该当如何?

我们不禁设想:若是赵王没有临阵换将,还是让廉颇坐镇,然后对战白起,又会是怎样呢?其实就算是廉颇没被换下来,让他对战白起还是没希望。首先,秦军之前的主将并非白起,就算是那样,廉颇还是没有守住,只能在城内龟缩不出。如果之后秦军换了白起,那么廉颇根本无力可挡。

[var1]

其次,按照廉颇的战略战术,想要拖死秦军,但是这个战术不是长久之计。白起不是傻瓜,他后来对付赵括的时候,用的就是切断粮草。不难估计,到了廉颇这里,白起一定也会注意到后勤。廉颇或许可以撑个十天半个月的,但是时间久了,城内补给必定跟不上,到时候要么饿死,要么出城一战。但是出城战斗,廉颇的兵力和装备和白起这边的根本无法抗衡,还是死路一条。

结语

更有意思的是,赵王在换主将的时候,大张旗鼓、人尽皆知,这本来就是错误的一步,主将的战略战术和个人信息很快就会被对方摸透。然而人家秦军是偷偷换人的,对面根本就不知道白起已经上任了,换谁都没有用。

[var1]

只不过,这场战斗其他人的责任都没有赵括和赵王的责任大。谁都知道白起是杀神,在他那里,只有战死没有俘虏。之后赵括的急功冒进,直接导致赵国被俘虏的人全部都被白起坑杀。几十万冤魂的账又该算在谁的头上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田氏代齐后越国三弑其君,无彊听从齐使之言与楚交战最终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田氏代齐后有没有追杀姜氏王族,田氏代齐讲解视频全集,田氏代齐原文

    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晋国在后面出钱出装备、摇旗呐喊就行了。随后就

  • 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烛之武退秦师郑国当时的处境,秦穆公攻打郑国时谁救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打郑国

    然而,长期默默无闻的烛之武,却在郑国遭遇危机时突然出名了。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因为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加入了楚国阵营,晋文公联合秦国前往伐郑。这次伐郑,晋文公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次也是要对他进行报复。秦穆公时,秦国国力正处鼎盛;晋文公虽然刚回国数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国庸国,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武王灭商的历史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

  • 此人是鬼谷子弟子,战国时最厉害的人物,一个人被六个国家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大师鬼谷子,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徒弟,战国四大名将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吗

    [var1][var1][var1]来到秦国之后,苏秦想拜秦惠文王当老大,结果这秦惠文王是个势利眼,都没正眼瞧苏秦,但是他毕竟是当大佬的,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拐弯抹角的说自己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苏秦当时被打击的可不小,心里像吃了几只苍蝇一样难受。他老早就看到了惠文王的野心,想着凭他的本事,再加上惠

  • 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灭六国动画演示,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图丨来源于网络[var1]秦灭六国示意图01导言最近看了很多篇,关于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文章。大多数都是说:“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我实在找不出秦国有那些“天时”、那些“人和”,他有的只是“地利”罢了。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我的观点,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是“地利

  • 名字巨搞笑的春秋战国十位国君,看到哪一个会让你笑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名人一览表,春秋战国十大著名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奇葩名字

    先秦时期,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取名都很任性、随意,经常是“就地取材”,看到、想到啥就叫啥,不仅官名、器材可以当名字,就是身体的某一特征,比如黑臀、黑肱都敢取,实在是令人捧腹。以至尊之位,终身却带着一个令人喷饭的名字,真不知道这些君主每天是否都是“一脸黑线”?1.齐襄公姜诸儿(?-前686年)首先登场的齐

  • 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面怎么样了

    其中这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来相当霸气,纵横在高考前也是把这句话刻在了桌子上,为这事毕业的时候还交了一百元破坏公物的罚款。[var1]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早先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夫差成为五霸之一,

  • 《大秦赋》春平君之谜:赵国的希望之星,怎会通奸弟媳,名声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赵国王后和春平君有染吗,赵国的春平君简介,赵国的弟媳

    [var1]在最近播出的《大秦赋》中,春平君赵佾被认为是赵孝成王的“长子”,赵国未来的“希望”,无奈被赵偃和毛遂设计送往秦国为质,最终和王位无缘。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春平君回到赵国后,竟然和弟媳倡后通奸,还气死了赵悼襄王赵偃。[var1]对于这个剧情,结合历史,笔者先给出四点说明:第一,春平君在史书

  • 春秋五霸都城的现状差别大,有的依然发达富庶,有的落魄乏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五霸分布图,春秋五霸现在哪里,春秋五霸是今天的哪里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诸侯,他们的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关于他们的一切已经变得极其模糊,包括他们在位时都城的面貌。那么,春秋五霸的都城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发展现状都是怎

  • 为什么唯独秦国没让孔子入境,而秦国最后却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怎么评价秦国,秦国时期有孔子了吗,孔子时期秦国战力如何

    要知道孔子是生活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末年,那个时候的每个国家都想强大。但是,孔子提倡的友爱,尊师重道,还有孝道,仁义......。是和当时的时代相背离的。也就是说孔子的学说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所以,这也是孔子不被各个国家重用的核心原因。[var1]孔子没去过的国家也有很多,秦国算是一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