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对手是张仪,而张仪对手是公孙衍,鬼谷派每代只收两个弟子?

苏秦对手是张仪,而张仪对手是公孙衍,鬼谷派每代只收两个弟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3/12/18 4:08:24

[var1]

(鬼谷子) 而在实际上,张仪纵横天下的时候,苏秦还没有成名,而苏秦成名的时候,张仪却已经死了。张仪死于公元前309年,苏秦死于公元前284,这个时间段跨越了25年。苏秦从出名到佩六国相印时,他的大部分政治活动都是在张仪死后才开始展开的。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竹简证实了这一点。 鬼谷子所以称之为“子”,是因为它是当时大贤,能称之为“子”的,都是某一学派的开山鼻祖或者某一学派的宗师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等,无一不是学派内的开山人物或集大成者;像张仪、苏秦、吕不韦、李斯这些人,在历史上也是声名显赫,但还是达不到“子”的称呼。 说到鬼谷子,一定要说鬼谷学派,说到鬼谷学派,又要说到首霸中原的魏国。

[var1]

(魏国) 魏国首霸中原的两大秘决——人才和变法 在历史上,战国前期的魏国,其霸业长盛之期长达百年之久。魏文侯魏武侯、魏(梁)惠王在世时,三位君主加在一起,执政时间就长达了一百二十余年,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时间段了,而魏国在战国前期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都来自于魏文侯的变法。 李悝在政治上进行变法,吴起则在军事上推行“武卒”制度,建立了国家职业军人。后来吴起带着五万“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五万大军,并且占领了秦国的大片土地,这片土地被命名“西河”,而吴起就是首任西河太守。

[var1]

(西河的位置) 1.魏国的西河学派 占据西河之后,考虑到秦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魏文侯开创了古代君主“尊儒”的创举,他拜孔子的弟子——大儒子夏为师,并请他到西河讲学。子夏,又叫做“卜商”,是孔子的弟子。百岁老人的子夏,感于魏文侯的诚意,于是带着一众弟子来到西河讲学,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由此产生。 西河学派,是魏国的官方学派。魏文侯担心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最终不能为魏国所用,反而被别国所用,于是他便让大量的宗室与贵族进入西河学派进行学习。 在子夏与其学生的用心教导之下,魏国的宗室和贵族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比如公叔痤、公子昂,包括后来的信陵君公子无忌等等。这些以贵族官僚为主体的这一群人,我们可以称之为“西河派系”。

[var1]

(子夏与西河学派) 2. 中原的鬼谷学派 魏文侯“尊儒”之前,鬼谷子,即卫人王诩,他开创的“鬼谷学术”,在当时的中原影响最大,弟子也最多,魏国当然也是受到鬼谷学术的影响。 后人称鬼谷子为“纵横家先师,兵家始祖”,但“鬼谷学派”,因为历史没有记载,但怎么说,鬼谷子也是诸子百家之一,我们也只能这么称呼了。 鬼谷子和孔子的区别就是:孔子是有后代弟子为他作书和记录,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了官方显学,这使得了儒学和孔子名传后世,而鬼谷弟子就没有这么干! 卫国最小,连“战国七雄”的排名都没有进入,但是卫国的人才最盛。我们要知道,知识学术是一定要有人教的,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卫国能有那么多的人才,一定离不开鬼谷学派的培养和熏陶。

[var1]

(鬼谷学派) 如果说,张仪、苏秦和孙膑都是鬼谷的学生的话,那我们发现,这一些人都是以“平民”出身为主。而“西河学派”没有产生之前,魏文侯所起用的吴起、李悝是卫国平民出身,乐羊西门豹也是魏国平民出身。 魏国衰落的原因之一:人才过盛和政治倾轧。 春秋时代时,齐国的“临淄”首先成为天下文化重心,但乐毅率六国联军破齐之后,齐国衰落;到了战国时代时,魏文侯首创“尊儒”创举,再加上“鬼谷学派”的存在,天下的文化重心便向魏国转移,人才纷纷向往魏国,于是造成了魏国人才过盛的局面。 个人认为,在魏国的士卿官僚中,平民大贤出身的自成一系;西河学派培养出来的贵族官僚又自成一系;以西河学派为主体的贵族出身的官僚和以鬼谷学派为主体的平民出身的官僚,肯定会斗得你死我,这是人性,也是官场的特色。 从历史上看,人才之间的互相争斗,是魏国政治的基本特色,就算到了魏国亡国之前都没能停得下来。

[var1]

(第一对大才的争斗——吴起和公叔痤) 吴起是平民大贤,公叔痤娶了魏国公主(“公叔”这个姓氏就了不得),是魏国驸马爷。吴起和公叔痤争夺相位失败,被赶出了魏国。吴起由魏入楚,帮助楚国称霸,而他的出走则预示了魏国人才的开始流失。 直到公叔痤临死之前,他才想起为国家举才,公叔痤举荐公孙鞅,即大名鼎鼎的商鞅。公叔痤还说了,如果得不到商鞅,那就杀了他。可惜已经晚了,商鞅最终逃亡,白白便宜了秦国。

[var1]

(第二对大才的争斗——孙膑和庞涓) 庞涓是魏国的方面重将,很受魏国君主的喜欢,但庞涓知道孙膑是大才,于是便设计陷害孙膑,并且给孙膑施加了“膑刑”。孙膑险些被害死,他逃到齐国,帮助齐国称霸。马陵一战,孙膑击杀庞涓,魏国军队损失十几万以上,从此开始向下衰落。

[var1]

(第三对大才的争斗——张仪和公孙衍) 张仪和公孙衍都是魏国人。张仪是魏国安邑人;而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大家要知道,所谓的“公孙”这一个姓氏,都是出自于贵族后代,即公子公孙。比如商鞅也叫卫鞅,又叫公孙鞅,来自卫国公室的后代;白起,又叫公孙起,是楚国太子建的后人。 从张仪与公孙衍的争斗看出,这也是魏国平民大贤与贵族官僚的一次争斗。而这两者的争斗,也决定了中土未来一百年的命运。张仪和公孙衍,首创“合纵连横”之术,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形态,从此成为了秦国和东方诸国的百年噩梦。 张仪首先在魏国为相,公孙衍失势,于是跑到了秦国,继公孙鞅在秦国为“大良造”。张仪主张合纵,连合齐魏韩楚攻秦,结果被公孙衍破坏。张仪失败,于是在魏国失势,一气之下便跑到了秦国,帮助秦国连横称霸。而在此之前,公孙衍已经由秦返魏,他顺利地挤走了张仪,出任魏相,然后又以“合纵”之术,来对抗张仪的“连横”之术。(由于史记将苏秦与张仪安排成了对手戏,时间考证不了了)

[var1]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之术,在公孙衍和张仪的手中不断变换,而张仪与公孙衍又不断地变换东家,也非常符合乱世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生存法则。秦昭王与齐王并称“东西二帝”、秦楚联姻共23代人,这都是连横形成的结果。 合纵连横,从此成为诸侯争霸的主要策略。而魏国内部的人才斗争和政治倾轧,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继吴起、商鞅、孙膑、张仪等大才出走之后,到了魏安釐王时,信陵君更是居邯郸十年不敢回家。而著名的范雎,也在魏国被人打个半死,然后扔在厕所里,让别人在头上拉屎拉尿,范雎最后逃得一条性命,化名为“张禄”逃入秦国,帮助秦昭襄王称霸去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骂哭孙权,堪称东吴教父,整个吴国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国太骂孙权,东吴的谁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孙权死后东吴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此人就是东吴一代名臣张昭!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有印象,他在赤壁之战前夕,力主投降曹操,是著名的主和派,他怎么有胆量敢斥责孙权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张昭是彭城人,年轻的时候非常好学,研习《左氏春秋》,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一代名士。之后官府多次征召张昭为官,但张昭都不答应,甚至惹怒徐州刺史陶谦,将其

  • 战国第一奸臣:诋毁廉颇、害死李牧,直接导致赵国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赵国廉颇和李牧谁年纪大,廉颇怎么评价李牧,廉颇vs李牧

    史书上关于郭开的史料并不多,确切地说只记载了两件事,不过就是这两件事,足以让郭开成为战国第一奸臣!战国时期名将如云,其中有四大名将最厉害,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其中赵国有两位,就是李牧、廉颇。赵国的这两位名将的出走、被杀都与郭开有直接关系![var1]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受损,燕国认为这是

  • 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为何会出现在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的连弩作用,诸葛亮发明连弩是真的吗,诸葛亮死后魏国吴国的反应

    诸葛亮在治军期间,曾发明了可以连续发射十支箭矢的“诸葛连弩”。相较于曹魏有些夸大的“一连四五发”,蜀国的连弩无疑在效率上提高了两到三倍。正是凭借这项“高科技装备”,蜀汉才得以在山地战中屡破曹军,进而维持其在地利上的优势。[var1]然而,诸葛亮去世后没多久,这件装备竟出现在了魏国。司马懿出征辽东时,

  • 张仪为何多次戏耍楚国?除了政治目的,他还要报仇雪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仪在楚国的遭遇,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去楚国,张仪为什么要去楚国

    张仪是魏国人,早年间与苏秦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原本张仪的才能是要超过苏秦的,可是苏秦却率先成名,在赵国担任职务。后来张仪接到苏秦的邀请,来到了赵国。可是苏秦却很傲慢,“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还出言讥讽,“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var1]张仪非常愤怒

  • 他是春秋霸主,威震天下,死的却窝囊,被儿子闷死在棺材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最厉害的霸主,春秋霸主视频,春秋最著名的霸主是谁

    这位倒霉的霸主就是鼎鼎大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于是废长立幼,将太子申生害死,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同时骊姬还想把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害死,但俩人得到消息流亡国外。[var1]重耳的一生十分坎坷,虽然贵为公子,但却做了19年的流浪汉,辗转于各国之间

  • 楚国第一位霸主:抗衡齐桓公,一度称霸天下,却被儿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和齐桓公什么关系,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楚国为什么要借宋国的节符骂齐王

    楚成王名叫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死后,其子熊艰继位,史称楚堵敖。后来楚堵敖想杀死弟弟熊恽,熊恽闻讯后逃到了随国。在随国的帮助下,熊恽杀死了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早在楚文王在位时期,齐桓公就已经开始走上称霸之路了,与齐国较量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楚成王的肩上。[var1]楚成王继位之初,并没

  • 自他拉开战争的序幕,春秋的历史结束了,从此走向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争和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孔子生在春秋还是战国,战国春秋战争赵国篇

    春秋末期,不光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度急剧减弱,就是各诸侯国内部,这些公侯爵爷们对自己封国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减弱,形成分封国大臣、公卿垄断国家大权的局面。 晋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古时候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这时候晋国有位叫智宣子的大夫,他想选择一位继承人,以继承智氏家族。

  • 春秋后期最出色的政治家:郑国靠他续命,孔子为他的死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郑国个人资料,郑国历史简介,郑国人和驼背老人寓言故事

    [var1]一、出身公室子产出身郑国公室,他的祖父是郑国的第11任国君郑穆公,父亲是郑穆公的庶子公子发。子产名乔,由于是国君的孙子,所以也被称为公孙侨。子产在少年时就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眼光。当时公子发率军进攻蔡国,并且取得了胜利,整个郑国都很高兴,但子产却意识到了危险,他还断言“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

  •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置原六国贵族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良劝刘邦销毁六国王印,刘邦统一天下后的下场,刘邦当皇帝以后杀了多少个兄弟

    [var1]刘邦原本只是一布衣,又是马背上夺天下的,深知自己的天下来之不易,因此他日夜担心这个天下会易主,为稳定自己帝位,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当时最有权力的异姓诸侯王们,刘邦都是先后找理由将其铲除,彭越、韩信这种曾经抵抗项羽的元勋也都在刘邦黑名单中,彭越、韩信的死也是逼得英布在后来造反的主要原

  • 大界之战: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闪电战”,3万轻骑突袭大界俘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后秦鼎盛时的疆域后秦姚苌利用3万轻骑在苻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仅用一天不到时间就闪电般的突袭到了前秦存在辎重的重地大界,并最终攻克大界。而前秦的皇后、皇子也相继死于这场战争中,多位大将也都相继被俘,同时大界的5万多百姓也被姚苌掠夺到了前秦境内,前秦损失的辎重更是数不胜数,可想而知大界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