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被庞涓陷害的膑足还被在脸上刻字后,他又是如何报复庞涓的?

孙膑被庞涓陷害的膑足还被在脸上刻字后,他又是如何报复庞涓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65 更新时间:2023/12/12 2:08:09

任谁也不会想到和猪抢食的男人居然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计圣”孙膑。而孙膑之所以会沦落到被膑足、黥面还全都是靠了他的老同学庞涓所赐。

[var1]

孙膑本来也不叫孙膑,这个名字都是他后来为了时刻不忘膑足之刑而改的。最初孙膑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二人都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

而孙膑天赋过人,皆因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人,所以他有着得天独厚的基因传承,在学习兵法方面天赋十分过人。庞涓本也算是天资卓越,但与孙膑相比就差了一些。

因此庞涓虽然表面上与孙膑的师兄弟关系十分和睦,但他的内心中却是十分嫉妒孙膑的天赋。后来庞涓出仕到了魏国,由于庞涓本身也很有才能,所以他受到魏惠王召见,并得到了魏惠王器重,在魏国成了将军。

[var1]

后来庞涓替魏国征讨韩国、楚国、赵国、齐国打了不少胜仗,因此他在魏国的威望和地位也越来越高。

不过庞涓始终一直在担心自己的师兄弟孙膑没有出仕,孙膑是齐国人,他将来出仕的话很大概率会为自己的国家出仕,而庞涓一直在替魏国与齐国征战,如果孙膑在齐国成了大将,那么庞涓怎能是他的对手。

庞涓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又担心他成为自己的对手,因此庞涓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庞涓派人礼聘孙膑出山,并表示自己要把他引荐给魏惠王。

由于庞涓和孙膑此前关系还比较不错,所以孙膑不疑有他,欣然地接受了庞涓的邀请来到了魏国,就这样孙膑一步一步走到了庞涓的瓮中。

[var1]

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先是受到庞涓的礼遇,庞涓一直说等到合适时机就把魏惠王引荐给孙膑,因此孙膑也没有怀疑,就先在魏国居住下来。

直到后来有一天一队魏国士兵闯入孙膑居住地,以孙膑为齐国派来的奸细为罪名将他抓捕入狱,在入狱之后孙膑很快就受到了酷刑,先后被剜掉膝盖骨的膑足之刑,又被施以脸上刻字的黥面之刑,同时孙膑还每天被严刑拷打,尽管他一直嚷着自己是魏国庞涓将军请来的客人,这些魏国狱卒依然对他施以酷刑。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膑唯一指望的就是庞涓赶紧来救他,不过庞涓当然不会立刻来了,因为这一切正是他所设计。

[var1]

孙膑被酷刑折磨得已经不成人样,这时候庞涓才假惺惺地来探望他,庞涓很虚伪地告诉孙膑自己会替他伸冤。

此时的孙膑还想着庞涓能救他,直到后来庞涓身边的一位侍者不忍心看他如此被折磨,于是把事情的真相偷偷告诉给了孙膑,至此孙膑才明白自己所受的一切折磨皆是庞涓的设计陷害。

当然,孙膑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庞涓的瓮中,自己要么等待庞涓宰杀,要么就得赶紧想办法自救。于是孙膑为了求生,只能开始装疯卖傻,整日要么傻笑,要么把饭扔地上再吃脏饭。

就这样庞涓听说孙膑疯了,又特意到监狱中看他,本来庞涓想把孙膑在监狱中折磨致死,但是看他现在如此疯癫,因此庞涓就改变想法,命人把他关进猪圈,任由他自生自灭。这也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孙膑为了表现的自己疯癫,和一群猪抢食。

[var1]

虽然孙膑一直装疯卖傻与猪抢食,但他一直偷偷留意着周围的事情,他就想找机会趁机逃跑。后来齐国与魏国议和,孙膑就找到了逃跑的机会。

孙膑晚上伺机偷偷从猪圈跑出去,一路跪行才找到了齐国使者,并向使者诉说了自己的冤屈。齐国使者看孙膑谈吐不凡,认为他颇有能力,加上孙膑又是齐国人,因此齐国使者决定帮助孙膑逃出魏国跑到齐国去。最后齐国使者把孙膑藏在自己的马车下面才把他运出了魏国。

跑到齐国之后,齐国使者把孙膑引荐给了齐国的王室贵族田忌。当时的田忌最喜好赡养门客,门下有数千门客,孙膑虽然谈吐不凡,但由于身体有残疾,因此在众多门客中并不受田忌重视。

[var1]

孙膑虽然成为田忌的门客,但他时刻没有忘记庞涓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因此孙膑一直想着向魏国复仇,并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复仇而改名为孙膑。

而孙膑想要复仇就必须在齐国掌控权力,但他此刻以残疾之躯都不受田忌重视,更何谈能受到齐国国君齐威王的重视。不过孙膑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准备着。

后来孙膑也终于等来了机会,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当时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的马并不比齐威王的差,但却总输给齐威王,这让田忌很郁闷。孙膑看准这个机会,就在赛马时向田忌建议,按照当时赛马三局两胜的规则,让田忌以下对上,以上对中,以中对下这样赢取齐威王。

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果然赢了齐威王,这一下他同时引起了齐威王和田忌两人的重视,后来齐威王单独召见孙膑,被孙膑的不凡谈吐所征服,于是重用孙膑。

[var1]

可以说孙膑在获得齐威王重用之后就已经具备了复仇的机会,只差齐国与魏国开战,孙膑就可以向魏国和庞涓复仇了。

公元前354年孙膑的机会就来了,这一年赵国和魏国开战,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军,征讨赵国,庞涓很快就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城外,并派重兵包围了邯郸。

赵国在无奈之际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派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齐国军队出征不久,就收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被庞涓攻破的消息,赵国王室出逃,邯郸已经落入魏国之手。

田忌本打算直接率军到邯郸硬钢庞涓把城池夺回来,孙膑却认为庞涓率领魏国大军刚刚攻占了邯郸,如果现在齐国再过去庞涓以得胜之师以逸待劳,齐国军队也不是对手,于是孙膑设计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和围点打援的战略。

[var1]

孙膑先是让田忌率轻骑佯装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现今河南开封),孙膑本人则率重兵埋伏在邯郸到大梁的必经之路桂陵(现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一带),重点打击从邯郸回援大梁的庞涓军队。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典故由来,同时孙膑的战略思想也叫做围点打援。

齐国重兵包围大梁的消息果然使得在邯郸的庞涓震惊了,于是庞涓率领重兵回援大梁,不过结果他就在桂陵遭遇了孙膑的埋伏,被打得全军覆没,庞涓本人也被孙膑生擒。

但是桂陵这一战对整体战局没有太大改变,魏惠王亲自带兵出大梁击退了田忌,魏国的军事实力依然还是很强,赵国刚刚战败,齐国虽然孙膑活捉庞涓打了胜仗,可是田忌战败也不算赢,因此魏国依旧没有伤筋动骨,孙膑一看如此也只能会合田忌捉着庞涓收兵。

魏国的国力依然很强大,齐国和赵国此后也只得暂时和魏国议和,在议和之后,庞涓也就意味着要被释放回魏国。

[var1]

所以这一次孙膑对庞涓的报复并不是算成功,不过孙膑虽然要释放庞涓,他也要借机会羞辱庞涓一遍,孙膑嘲讽庞涓如此自负,最终到头来不还是被自己这个残疾人打败了,并且孙膑特意派人到魏国散布庞涓被当年在猪圈和猪抢食的疯子打败的消息。

虽然庞涓后来释放回魏国,但他在魏国的声望却大跌,并因桂陵战败被抓而受到了之前嫉妒他的政敌羞辱,这也算是孙膑对庞涓的另一种报复,让他声望受损,生不如死。

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342年,魏国以太子申为大将军,庞涓为副将带兵攻打韩国,而韩国当然抵御不住魏国,因此韩昭侯就派人向齐国齐威王求援。

于是齐威王又让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驰援韩国。这一次孙膑又故技重施来了一遍围魏救赵,他又让田忌佯装围攻大梁,自己率军准备围点打援伏击庞涓的回援军队。

[var1]

太子申和庞涓得知齐国又派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于是又回援大梁,不过这一次庞涓涨了教训了,庞涓担心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因此建议太子申谨慎行军,每行一步先派人去前面打探好了再行军。

孙膑当然猜到庞涓不可能再中计,于是孙膑又根据齐国人害怕打仗的名声设计出了减灶之计。

当时齐国人不好战争,在战场上就属齐国逃兵最多,因此各国都瞧不起齐国士兵的懦弱,孙膑充分利用了齐国士兵怯战的名声。他让炊事兵第一天备十万灶做饭,第二天备五万灶做饭,第三天备三万灶做饭。

善于用兵的将领都会通过观察敌军埋灶数量推测对方的士兵人数,所以孙膑每天减灶加上齐国多逃兵的认知,就给庞涓造成了齐国军队出现了大量逃兵的假象。

[var1]

果然庞涓通过观察埋灶数量,推测齐国出现大量逃兵,他以为是活捉孙膑报桂陵之败的机会来了。于是庞涓在大喜过望,也失去了谨慎之心,他和太子申商议之后,他建议太子申领步兵殿后,自己率精锐的骑兵追击孙膑。

孙膑在打探到庞涓率骑兵追击时,他就知道庞涓中计了,于是孙膑在庞涓的必经之路马陵(现今河南范县和山东莘县交界一带)设下了伏兵。

在马陵有一条小路地势险要还是庞涓的必经之路,于是孙膑就在此设伏。孙膑先是命人将道旁的一棵大树砍得露出白木,又命人在白木上刻上“庞涓毙命于此树之下”的字样,最后孙膑又与埋伏的弓箭手约定,在晚间只要见到这棵树周围亮起火光就立刻万箭齐发。

晚间庞涓行军到这条小路,庞涓隐约看到白木上有字,于是命人点火照明去看看写的什么字,结果庞涓一看这字就立刻明白自己又中计了,他还没来得及下令撤军,只见小路两旁万箭齐发。

[var1]

片刻间庞涓的手下士兵被射死了不少人,庞涓本人也身中数箭,庞涓自知自己难以逃脱,而且也不想再被孙膑抓住受辱,于是庞涓当即拔剑自刎,临死前庞涓还喊着:“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率领的魏国精锐骑兵被孙膑几乎全歼,田忌也没有继续深入魏国境内,而是返回与孙膑会合,两人联手又击败了太子申的后续部队,太子申被孙膑活捉。这场大战也称为马陵之战。

在马陵之战中魏国算是元气大伤,庞涓战死,太子申被抓,派去攻打韩国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齐国也取代了魏国的地位。

在庞涓战死之后,孙膑命人砍下了他的脑袋向齐威王报功,尸体则被孙膑派人还给了魏国方面,后来魏国以金头下葬给庞涓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不过由于庞涓常年替魏国攻打韩国、赵国、齐国、楚国,结怨很深,因此他下葬之后不久,坟墓就被人盗挖,尸体也被损毁。

[var1]

孙膑则念在与庞涓同门一场的情谊上,把庞涓的脑袋保存下来葬在了现今山东淄博一带,孙膑为庞涓建立的坟墓至今还在,庞涓的坟墓能保存至今,还多亏了孙膑对他的安葬。

在战胜魏国之后,孙膑和田忌都相继受到齐威王猜忌,后来田忌跑到了楚国,孙膑则辞官归隐,晚年以著书育人为生,孙膑后来在晚年撰写了《孙膑兵法》成为了后世经典的军事思想教材。

随着庞涓身死,孙膑归隐,这一场同门之争也就算是画上了句号。不过这个故事读来却让人惋惜,本来庞涓与孙膑携手可以共创一番大业,庞涓最终毁在了嫉妒心上,不仅让孙膑成了残疾人,也害得他最后被孙膑报复致死。

[var1]

孙膑对庞涓的报复其实很全面,很精准地撕破了庞涓高傲的内心,先是践踏庞涓的尊严,使庞涓的威望受损,被人笑话,后来又故技重施让庞涓身死,可以说孙膑对庞涓是从心灵到身体都进行了一遍报复。

不过孙膑最后还能安葬庞涓也算是比较够意思了,庞涓泉下有知也应该后悔和惭愧当初如此对待孙膑了。

更多文章

  • 苏秦对手是张仪,而张仪对手是公孙衍,鬼谷派每代只收两个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秦张仪公孙衍谁厉害,公孙衍和张仪资料,张仪母亲开导张仪

    [var1] (鬼谷子) 而在实际上,张仪纵横天下的时候,苏秦还没有成名,而苏秦成名的时候,张仪却已经死了。张仪死于公元前309年,苏秦死于公元前284,这个时间段跨越了25年。苏秦从出名到佩六国相印时,他的大部分政治活动都是在张仪死后才开始展开的。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竹简证实

  • 骂哭孙权,堪称东吴教父,整个吴国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国太骂孙权,东吴的谁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孙权死后东吴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此人就是东吴一代名臣张昭!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有印象,他在赤壁之战前夕,力主投降曹操,是著名的主和派,他怎么有胆量敢斥责孙权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张昭是彭城人,年轻的时候非常好学,研习《左氏春秋》,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一代名士。之后官府多次征召张昭为官,但张昭都不答应,甚至惹怒徐州刺史陶谦,将其

  • 战国第一奸臣:诋毁廉颇、害死李牧,直接导致赵国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赵国廉颇和李牧谁年纪大,廉颇怎么评价李牧,廉颇vs李牧

    史书上关于郭开的史料并不多,确切地说只记载了两件事,不过就是这两件事,足以让郭开成为战国第一奸臣!战国时期名将如云,其中有四大名将最厉害,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其中赵国有两位,就是李牧、廉颇。赵国的这两位名将的出走、被杀都与郭开有直接关系![var1]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受损,燕国认为这是

  • 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为何会出现在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的连弩作用,诸葛亮发明连弩是真的吗,诸葛亮死后魏国吴国的反应

    诸葛亮在治军期间,曾发明了可以连续发射十支箭矢的“诸葛连弩”。相较于曹魏有些夸大的“一连四五发”,蜀国的连弩无疑在效率上提高了两到三倍。正是凭借这项“高科技装备”,蜀汉才得以在山地战中屡破曹军,进而维持其在地利上的优势。[var1]然而,诸葛亮去世后没多久,这件装备竟出现在了魏国。司马懿出征辽东时,

  • 张仪为何多次戏耍楚国?除了政治目的,他还要报仇雪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仪在楚国的遭遇,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去楚国,张仪为什么要去楚国

    张仪是魏国人,早年间与苏秦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原本张仪的才能是要超过苏秦的,可是苏秦却率先成名,在赵国担任职务。后来张仪接到苏秦的邀请,来到了赵国。可是苏秦却很傲慢,“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还出言讥讽,“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var1]张仪非常愤怒

  • 他是春秋霸主,威震天下,死的却窝囊,被儿子闷死在棺材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最厉害的霸主,春秋霸主视频,春秋最著名的霸主是谁

    这位倒霉的霸主就是鼎鼎大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于是废长立幼,将太子申生害死,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同时骊姬还想把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害死,但俩人得到消息流亡国外。[var1]重耳的一生十分坎坷,虽然贵为公子,但却做了19年的流浪汉,辗转于各国之间

  • 楚国第一位霸主:抗衡齐桓公,一度称霸天下,却被儿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和齐桓公什么关系,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楚国为什么要借宋国的节符骂齐王

    楚成王名叫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死后,其子熊艰继位,史称楚堵敖。后来楚堵敖想杀死弟弟熊恽,熊恽闻讯后逃到了随国。在随国的帮助下,熊恽杀死了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早在楚文王在位时期,齐桓公就已经开始走上称霸之路了,与齐国较量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楚成王的肩上。[var1]楚成王继位之初,并没

  • 自他拉开战争的序幕,春秋的历史结束了,从此走向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争和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孔子生在春秋还是战国,战国春秋战争赵国篇

    春秋末期,不光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度急剧减弱,就是各诸侯国内部,这些公侯爵爷们对自己封国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减弱,形成分封国大臣、公卿垄断国家大权的局面。 晋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古时候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这时候晋国有位叫智宣子的大夫,他想选择一位继承人,以继承智氏家族。

  • 春秋后期最出色的政治家:郑国靠他续命,孔子为他的死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郑国个人资料,郑国历史简介,郑国人和驼背老人寓言故事

    [var1]一、出身公室子产出身郑国公室,他的祖父是郑国的第11任国君郑穆公,父亲是郑穆公的庶子公子发。子产名乔,由于是国君的孙子,所以也被称为公孙侨。子产在少年时就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眼光。当时公子发率军进攻蔡国,并且取得了胜利,整个郑国都很高兴,但子产却意识到了危险,他还断言“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

  •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置原六国贵族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良劝刘邦销毁六国王印,刘邦统一天下后的下场,刘邦当皇帝以后杀了多少个兄弟

    [var1]刘邦原本只是一布衣,又是马背上夺天下的,深知自己的天下来之不易,因此他日夜担心这个天下会易主,为稳定自己帝位,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当时最有权力的异姓诸侯王们,刘邦都是先后找理由将其铲除,彭越、韩信这种曾经抵抗项羽的元勋也都在刘邦黑名单中,彭越、韩信的死也是逼得英布在后来造反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