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和二年(882年)九月,经唐军围追堵截,及借师(雇佣突厥、沙陀、回鹘军队镇压农军)助剿,黄巢农军已现颓势,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朱温铤而走险,诛杀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率所部投降唐王朝。彼时远在成都的唐僖宗闻讯大喜,立即下诏授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自此,朱全忠率军加入了镇压昔日战友的行列,且大肆杀掠,毫不手软,手段比唐军更酷烈, 为唐王朝立下无数战功。
中和三年(883年),朱全忠因镇压黄巢颇为卖力,积功被唐廷任为宣武节度使(治汴州,今开封),遂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后,朱全忠东征西伐,软硬兼施,逐渐兼并诸雄,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藩镇。唐僖宗做梦恐怕都想不到,他亲自赐名并大力攫拔的朱全忠后来会成为大唐的掘墓人。
势力强盛后,野心勃勃的朱全忠便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控制朝廷。此时的唐廷无地无兵,早已摇摇欲坠,但其内斗依然激烈,尤其是朝臣与宦官间的南衙北司之争更是异常尖锐,且愈演愈烈。兵多将广、实力强劲的头号藩镇朱全忠自然成了各派都极力拉拢的对象。宰相崔胤和继位的唐昭宗一直密谋诛灭宦官一事。宦官头子韩全诲察觉到崔胤密谋后,唆使其掌握的禁军聒噪闹事, 以宰相崔胤克扣冬衣为由,逼昭宗解除他兼任的三司使一职。
崔胤知道阴计外泄,马上去信给朱全忠,声称奉昭宗密旨,令全忠率军前来护驾。有了这一借口,朱全忠立刻率军出汴州西进。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权阉韩全诲率禁军挟持昭宗逃奔凤翔。朱全忠率大军入潼关,乘势攻取华州,兼并了军阀韩建的军队,继续西进。
朱温
天祐元年(904年)初,朱全忠上书昭宗,称宰相崔胤专权跋扈,祸乱国家,离间君臣,理应诛灭。昭宗接表后,革去崔胤相位,降为太子少傅。朱全忠唆使部将朱有谅带人将崔胤杀害。率大军进驻河中,派牙将寇彦卿上表昭宗,请其迁都洛阳。接着,又去信给新相裴枢,要他率百官东迁。正月二十七日,朱全忠令部将张廷范率部护卫昭宗东迁洛阳。
闰四月,昭宗抵达洛阳,朱全忠以族叔朱琮、部将(族侄)朱友恭分别为左右龙武统军,负责皇帝宿卫,其他重要的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朱全忠回汴州后,密令朱琮、朱友恭寻机诛杀唐昭宗,立13岁的辉王李柷(昭宗九子)为帝。八月,朱友恭弑杀昭宗,又假称奉皇太后令,使辉王柷即帝位。
朱全忠得知昭宗已死的消息,假装大吃一惊,趴在地上号啕大哭,十月三日匆匆赶到洛阳,又在昭宗的灵柩前伏地痛哭,随后煞有介事地朝见了新帝。次日,为灭口,朱全忠借口朱琮、朱友恭治军不严,纵容军士掳掠、扰乱,将二人贬往白州、崔州任司户。不几日,派人逼迫二人自尽。史载,朱友恭临死前大骂朱全忠:“卖我以塞天下之谤” !
李柷年纪小,不谙政事,朱全忠见他好操弄,这才放心地返回汴州。为防万一,翌年二月,他又指使亲信将领将昭宗的其他儿子统统杀掉。六月,又将朝中三十几个大臣押到滑州(今河南滑县)白马驿,乱箭射杀、乱刀砍死后将尸体全部掷入黄河。
经过几年煞费苦心地准备,朱全忠已经将唐廷变作朱氏禁脔。他只想做窃夺曹魏的司马炎。他急不可耐地想登基称帝,于是命枢密使杨玄晖和宰相柳璨筹办此事。杨、柳二人心知唐廷名存实亡,也倾向于朱全忠称帝,但他俩仍建议朱全忠按传统礼仪一步步受禅,既合乎礼法,又名正言顺,还能堵别人的嘴。朱全忠虽是粗鲁军汉出身,但也接受了杨、柳建议。
天祐二年(905年)十月,先授朱全忠天下兵马大元帅,下一步准备封魏王,然后加九锡、受禅。
次年,朱全忠率军平定了魏博节度使的叛乱(魏博藩镇其实是忠于唐室 ,起兵反抗朱温) ,杀人如麻,回军汴州后,哀帝李柷派御史大夫薛贻矩前来慰劳。薛贻矩像参见皇帝那样行三跪九叩之礼,朱全忠也未阻止,坦然受之。薛贻矩回洛阳后,对哀帝李柷及群臣说:“元帅有受禅之意矣”。得到准确消息后,大臣们立即进行受禅的各项准备,哀帝也下了禅位诏书,朱全忠依惯例假意推脱一番。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初,哀帝李柷诏告群臣,以左右宰相张文蔚、杨涉等率文武百官奉皇帝玺绶,赴汴州(大梁、开封),禅皇位于朱全忠。
朱全忠受禅称帝,改名朱晃,是为梁太祖,立国号梁,史称后梁(907年——923年)。持续290年的李唐王朝至此灰飞烟灭。
朱全忠称帝后,封哀帝李柷为济阴王。徙往曹州(今山东曹县)。次年,即梁开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全忠派心腹杀害李柷,时年仅17岁,谥号“哀帝”。至此,唐昭宗的儿子们被绰号“帝屠”的朱全忠斩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