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杨素每次作战前,都会“以斩立威”,先拿部队中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开刀,无论轻重,全部斩首。每次杀人,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流血满地,以此“杀一儆百”,告诉士兵必须听令而行,否则必然军法处置。《隋书·杨素传》说:“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馀人,少不下十数。”
除此之外,杨素还有一个不近情理的地方,就是在每次两军对垒的时候,他都先派一二百人前去冲锋,如果取胜,回来自然重赏,如果打败逃回本阵,不论多少人,全部斩首。然后,再派二三百人再去,如果不胜照杀不误。
杨素
所以,杨素统领的士兵,但凡被派去冲锋,都知道只要不能取胜,回来也是杀头,所以,他们都抱着必死之心,拼命厮杀,这样自然也就战无不胜了。“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虽然杨素治军如此残酷,在他手下当兵好似九死一生,但在如此高压之下,杨素为什么却从不担心士兵造反?
其中秘诀就是“赏罚分明”。在杨素手下当兵,虽然有过必罚,但反过来说,只要有战功,杨素一定会为其讨得朝廷封赏,即使轻功,也会重赏,绝不会埋没任何人的功绩,而且杨素对其他部队立功者则大加排斥。“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既然来当兵,谁不想谋一个封妻荫子。虽然在杨素手下风险大点,但只要是战场,就会有风险,其他地方也不一定比杨素这儿小多少。更何况杨素这样训练出的士兵战斗力强,战胜率高,在他手下干,进步又快,赏赐又多。所以,即使杨素残忍,隋军将士也都愿意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