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儿的?实情令人唏嘘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儿的?实情令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04 更新时间:2024/1/29 11:14:09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孩子的皇帝,朱元璋朱允炆很是疼爱,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将来这个孩子会从他手中接下大明朝的权柄,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

按照家族地位来说,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长子,也不是朱元璋的长孙,注重血统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考虑到孙子的事,毕竟当时朱标还是无可争议的皇位唯一的继承人。

可是命运弄人,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在8岁那年就早夭了,朱雄英是朱标的嫡长子,生母是太子妃常氏。

常氏去世之后,吕氏成为了朱标的正妃,而朱允炆也因此成为了朱标的嫡长子。

朱允炆从小很是聪明好学,为人非常孝顺,每次朱标生病时,朱允炆便会小心在一旁伺候,寸步不离,不分昼夜。

后来朱标早逝,朱允炆尽心守孝,由于伤心过度,迅速消瘦,朱元璋很是心疼,他彷佛在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朱标的影子,认为大明朝已经承受了他太多的杀戮,继任者当时仁厚之人,便将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这一切,看似都水到渠成,没有太多的波澜,但是实际上这番决定朱元璋也是思考良多,毕竟他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燕王朱棣便是其中最让他疼惜的儿子之一。

可是燕王终究在身份上非嫡非长,在性格上也和朱元璋太过相似,所以无论从哪点考虑,朱元璋都没有理由选择朱棣。

只不过朱元璋没有想到朱允炆会被权力改变初心,更没想到朱棣会直接亮剑南下打进南京城。

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在宫中点起大火,此后不知所踪,那么朱棣是如何处置建文帝的妻儿的?

背后的实情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一起来看。

建文帝忘了初心

朱元璋是个很有想法也很爱研究历代朝堂得失的皇帝,他不愿意再走前朝的老路子,决心为大明开创万世功业。

即位之初,明朝北部边境一直都有忧患,北元政权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让朱元璋怎么也睡不踏实。

好在朱元璋还是个高产的皇帝,他勤勉政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后宫耕耘,整整生下了26位儿子。

朱元璋认为即便再忠心的臣子,那也比不过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就将拱卫大明江山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既然要给儿子们重任,那就得先给名,于是乎,便将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其中年岁较长的九位皇子依次被封为了:

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合称九大塞王。

值得一说的是,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实权很大,他们在驻守边塞时,可以拥有自己的护甲侍卫,数量可以达到数万人。

而朝廷官员见了这些藩王,自动矮三分,甚至地方上的一些大事和军队的调动,没有藩王的许可,根本无法施行。

这也就意味着,藩王在地方上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是对中央政权的极大威胁,朱允炆继位后,他就对这些叔叔的权力很是忌惮,所以便急不可待的削藩,完全忘了他对朱元璋表露过的初心。

面对藩王自重,朱允炆对朱元璋说过自己的意见,即: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对朱允炆的这一策略是表示默许的,只不过朱元璋没想到,朱允炆直接跳过了前面两个怀柔政策,上来就要削其地。

朱棣起兵靖难

要知道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朱允炆真的按照他对朱元璋所说的办法进行削藩五步走,那么他没有那么容易失去天下,因为前两个怀柔政策,虽然效果不好,但却是笼络人心、各个击破和师出有名的借口。

朱允炆跳过了这两个步骤,也就意味着失了先机。

在削藩上,朱允炆的两个心腹齐泰黄子澄产生了分歧,齐泰认为削藩就要先挑势力最大的燕王,黄子澄却认为要先挑软的捏,朱允炆采取了后者的建议,这却给了燕王准备的机会。

朱允炆削藩动静很大,他不仅想要藩王的地,还想要他们的命,周王被废为庶人,湘王自焚而死,齐王、代王、岷王相继被废和流放,朱棣不反才怪,因为下面轮到的就是他。

建文元年,朱棣在北平誓师昭告天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正式起兵靖难,一场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就此拉开序幕。

战争初期,朱棣并不占优势,毕竟他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藩王,而朱允炆是拥有整个朝廷的皇帝,无论军队数量还是粮草储备,亦或者是民心支持上,都比燕王强太多了。

但是朱棣是南征北战的将军出身,他带兵打仗的领导能力远远碾压朱允炆手下的那些将军,随着战争的拉长,朱允炆开始急躁,犯了不少兵家大忌,临阵换将更是常有的事。

最终,朱允炆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朱棣兵临南京城下,谷王和曹国公打开城门迎降,宣告朱棣靖难成功。

建文帝妻儿的下场

朱棣进入了南京城,看着宫中滚滚浓烟,他知道自己赢了,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朱允炆却凭空消失了。

任凭朱棣派人将皇宫翻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让朱棣很难受,而他这种难受,将伴随他的后半生。

朱允炆凭空消失了,但是他没有能力带走自己所有的妻儿,他的皇后马氏死于大火之中,朱棣命人将其安葬。

马皇后为朱允炆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朱文奎,在建文帝当上皇帝后便被立为了太子,他在靖难之役中与朱允炆一起消失了,也有人说他也死于了大火之中。

次子是朱文圭,他的命运就没有哥哥那般好了,朱允炆并没有将这个儿子也带走,而朱棣找到他的时候,他才只有两岁,或许朱允炆认为,两岁的娃娃容易暴露所以将其留在了宫中。

朱棣看着朱文圭,他知道自己并不能杀了他,因为他还要挽救民心,所以他把这个两岁的娃娃囚禁在了凤阳,并且命人养着他,史称建庶人。

就这样朱文圭被囚禁了整整五十多年,等到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后,他对被囚禁的日子深恶痛绝,也对朱文圭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不仅为他修建了房屋,还为他娶了妻子,然后让其重获自由。

只是这时候的朱文圭已经变成了智力低下的低能儿,甚至连牛马都分不清,重获自由的他并没有享受到自由带来的快乐,不久之后便去世了。

由此可见,朱允炆妻儿的下场都令人唏嘘不已,尤其是朱文圭被囚禁了五十多年,这样的人生想想都让人害怕。

参考文献:《明史》/《中国通史》等。

(图网,侵删)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第一位国公: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介囚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徐达大战常遇春,徐达 常遇春,徐达和常遇春谁最厉害

    1370年十一年,徐达率领北伐大军班师回朝,返回南京。朱元璋非常高兴,大封开国功臣,其中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冯胜被封为宋国公,邓愈被封为卫国公。可是这些人并不是第一个被封为国公的,就在六年前,有一个人已被封为国公了,而且他还是个囚徒!

  • 从朱元璋不自称“朕”,闲聊古代皇帝自称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何不称朕,朱元璋称帝后称咱还是朕,朕字的演变

    在一些明代的影视剧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常发生“不自称朕,直接称咱”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是真的吗?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穷、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个。朱元璋的父亲爷爷乃至他自己一开始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为了生存,他从一个卖豆腐的农家孩子变成和尚乃至乞丐,从小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传奇的

  • 古人是如何看待烧纸钱的?司马光: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光真实故事,古人评价司马光,历代人眼中的司马光

    上坟焚烧纸钱纸钱的前身为西汉的“瘗【音yì】钱”。据颜师古注解“瘗,埋也。埋钱于园陵以送死也”,可知瘗钱为埋葬于陵园内以祭奠先人之物。最初的瘗钱为事物货币,民间多用铜钱。不过,以实物货币随葬和祭祀,不仅是成本较高,而且还会被盗墓贼觊觎。所以,人们慢慢地便以某些廉价的东西仿制“货币”,以祭死者。汉代铜

  • 司马懿、秦桧等奸臣,为何如今备受追捧?是什么让英雄蒙上灰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和秦桧,大宋开局就杀了奸臣秦桧,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秦桧是奸臣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尽了馊主意,最后把抗金的大英雄害死,他的雕像跪了近千年,如今竟然有声音说秦桧是被害的,是被徽宗坑的,他是替徽宗背锅的,这种说法实在是可笑至极!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害死了民族英雄,你的手就沾满了鲜血,你就要背负骂名,秦桧是不是替徽宗背锅我不知道,就算是替徽宗背锅,那

  • 料罗湾海战:荷兰殖民者挑战明朝,被郑芝龙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一官和郑芝龙,郑芝龙父亲,郑芝龙的传奇人生

    一、荷兰、海商之间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想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由于明朝实行海禁的政策,所以屡屡碰壁。既然无法实现正常的贸易,那么荷兰人就只能通过“走私”的方式。当时,中国沿海地区有不少海商,这些人亦商亦盗,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船甚至比明朝的水师还要厉害。于是,荷兰人就和这些海商们合作,通过

  • 朱元璋为何痛下杀手,杀死自己的女婿?背后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女婿痛下杀手,朱元璋为啥杀了女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女婿

    话说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她们先后被册封为公主,其中第四个女儿被册封安庆公主。安庆公主虽然排行第四,但身份不一般,因为她的母亲正是马皇后,所以她是是嫡女。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的,要不朱棣也不会冒认马皇后为生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几岁的安庆公主出嫁了,她的丈夫名叫欧阳伦,史书记载“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

  • 朱棣能做皇帝,第一功臣竟然是个和尚,智谋堪比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的十大功绩,刘伯温 朱棣,刘伯温不死朱棣能成功吗

    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人无知者”,姚广孝虽然是千里马,但却没遇到伯乐。之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在嵩山寺时,相

  • 金朝最厉害的名将:所向无敌,活捉辽国皇帝,让宋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金朝,宋辽金朝十大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宋金三朝将领

    完颜娄室的祖父是女真族七水部长(也就是部落酋长),当时个部落均以完颜部为核心,组成军事部落联盟。完颜娄室在21岁时接任七水部长,一直以完颜部马首是瞻,早期就参加了许多长战争。完颜阿骨打起兵后,完颜娄室一方面冲锋陷阵,另一方面不断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关键的黄龙府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完颜娄室戎马一生,“始

  • 金朝末年第一猛将:率四百人击破八千蒙古铁骑,令拖雷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忽必烈和拖雷,北宋抗金十大名将,拖雷之死

    以少胜多、大破蒙古铁骑的这位将领名叫完颜陈和尚,堪称是金朝末年的第一猛将!完颜陈和尚是金朝宗室贵族,本名完颜彝,字良佐,陈和尚是他的小名。完颜陈和尚出身将门,父亲完颜乞哥在与南宋交战时战死。金朝、蒙古开战后,20多岁的陈和尚被蒙古军队掳走,不过“大帅甚爱之,置帐下”。一年后,陈和尚以探望母亲为由,杀

  • 金朝调动六十万大军、五十六万匹战马,为何无法灭掉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联合蒙古发兵灭金,金军灭宋后实力下滑,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金朝皇帝完颜亮是个很有理想的皇帝,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统一天下,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正统皇帝。于是,完颜亮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扩军备战,积极准备伐宋。1159年二月,完颜亮下诏大举修建战船,同时征调军队,“调诸路猛安谋克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与此同时,完颜亮还命令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