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朋友肯定听过“贼配军”这个词汇。在北宋的时候,人们犯罪后,有一种刑法,将犯人处以流刑,发配边疆地区戍边充军,同时为容易辨识军犯,同事防止其逃脱,还要在他的脸上刺字。比如《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等人,都曾被刺配,被人们骂为“贼配军”。
而在历史上撑起北宋王朝的这位“贼配军”是谁呢?此人就是北宋名将狄青!狄青虽然出身贫寒,但年轻时为人慷慨,喜好武艺。在16岁那年,狄青因兄长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官府“逮罪人京,窜名赤籍”,被刺字充军,成为一名地位低下的“贼配军”。不过因狄青善于骑射,所以很快被选入禁军的御马直。
1040年,北宋与西夏开战,宋朝连吃败仗,先后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遭遇惨败,损失数万人。朝廷调派禁军前往戍边,狄青也在其中。他作为先锋,先后与西夏作战二十五次,攻破数十个敌堡,俘虏五千七百人。狄青作战勇敢,颇有兰陵王之风,他“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狄青深得范仲淹、韩琦等人的器重,被朝廷加封高官(马军副都指挥使),从一个“贼配军”,成长为一名高级将领。一次宋仁宗召见狄青时,看到他脸上的刺字,提出傅药除字,但狄青说道:“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宋仁宗对狄青信赖有加,称其为“朕之关张”。
1052年,西南战事又起,侬智高在广西作乱,率兵攻破宋朝九个州,大军包围广州城,整个岭南几乎全部陷入战火当中,前方宋军久战无功。此时狄青主动请缨,后率军奇袭昆仑关,一举将叛军击溃,很快将西南地区的叛乱平定。之后,宋仁宗封狄青为枢密使,这一举动引起文官集团的不安。
枢密使掌握着朝廷军权,是个极为重要的职位,除宋朝早期有开国武将充任这个职务外,之后这个职务一直由文官把持。狄青威名日盛,引起文官集团的猜忌,当然这也与宋朝开国有关,毕竟宋朝是赵匡胤以武力夺权的,所以宋朝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之后有关狄青的流言蜚语不断,比如“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以欧阳修、文彦博为首的文官要求将狄青外放地方,以求保全。狄青为人耿直,问心无愧,所以没有主动请求离职,而宋仁宗也没有理会。后来京城发水,狄青迁居相国寺,人们议论纷纷,又遭到文官集团的攻击,朝廷只得免去狄青枢密使职务,外放担任陈州知州。
皇帝的猜疑,文官的攻击,民间的议论,让这位耿直汉子有苦难言,而且朝廷每隔两月就派人前去“问候”,搞的狄青“惊疑终日”。最终在来到陈州的第二年,狄青“疽发髭”,抑郁而死,十分窝囊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狄青的个人悲剧折射出整个北宋王朝的畸形,“重文轻武”的国策终将导致北宋王朝的覆灭。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