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出身于名门望族河东(即现今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河东裴氏是东汉至唐朝时期最为鼎盛的政治豪门家族,家族中人都是世代为官,在唐朝时期裴氏家族算上裴炎在内就出了多达十七位宰相,可以说是盛产宰相的家族。
裴氏家族家教非常好,因此裴炎年轻时就非常勤奋好学,裴炎好读《左传》,裴炎后来就读于唐朝的官办学校弘文馆。
在当时能进入弘文馆中的学生一般都是士族子弟,家庭条件非常优渥,所以一有空闲这些学生都会互相结伴游玩,每当其他同学都在游玩时,裴炎都是闭门苦学,而且弘文馆中的学生几乎都不用参加科举,都是直接受到朝廷征召就可以步入仕途。
所以当时朝廷曾经多次征召裴炎出仕为官,但裴炎都没有急于做官,他每次都是以学业未精为理由推辞。后来裴炎一直在弘文馆中苦学十年,他同时期的同学都早就已经在官场为官多年,最终裴炎也没有通过征召做官,而是参加科举,以科举考试优异的成绩进入官场。
裴炎刻苦学习最终换来也是皇帝对他的另眼相待,在唐高宗晚年,裴炎受到唐高宗的赏识,公元680年唐高宗晋封裴炎为黄门侍郎,同时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拜其为宰相。
裴炎被拜相主要在于其一他真有才能,唐高宗比较赏识他,其二就是他善于揣摩唐高宗的心思,其三就是他善于讨好唐高宗的老婆武则天,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喜爱裴炎,他也因此能在官场平步青云最终拜相。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所生次子即章怀太子李贤比较有才能,曾经三次监国都深得朝廷上下的拥护爱戴,由于李贤英明果断深得人心,因此他也让母亲武则天十分猜忌,他妨碍了武则天揽权,于是他就成为母亲武则天的打击目标。
当时唐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宠信术士明崇俨,武则天更可能存在与明崇俨有暧昧关系,而明崇俨却在这一时期莫名其妙被人刺杀,于是武则天怀疑明崇俨之死是这个英明果断的儿子李贤所为,因此武则天命裴炎负责去调查李贤与明崇俨之死的关系,裴炎当然知道武则天其实是想借此扳倒太子李贤,裴炎最终也迎合了武则天的意思。
裴炎在调查李贤东宫时发现东宫私藏数百具铠甲,于是裴炎将此事上报唐高宗和武则天,私藏铠甲在唐朝属于谋逆之罪,因此武则天借此认为李贤想提前篡位,想纠结党羽谋逆,唐高宗非常喜爱李贤,他并不认为李贤会谋逆,所以他想赦免李贤,但武则天坚持要唐高宗秉公执法,而晚年的唐高宗基本都处于武则天掌控之中,于是李贤由此被废,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继立为太子。
李贤被废不久之后,唐高宗也因病去世,唐高宗在临终前命裴炎和侍郎刘齐贤、郭正辅政,国家大事决策除三人决策之外还要敬请武则天批示决策,而裴炎是三位辅政大臣之首,也是首辅大臣。
可以说唐高宗临终前的决策是希望以三位辅政大臣来辅佐李显,同时又让武则天制约三位辅政大臣,可以说做得比较不错,让辅政三大臣与武则天互相制约。但唐高宗去世第三天,裴炎就上表以太子李显尚未听政为由,奏请武则天临朝称制,让武则天以太后懿旨宣达政令。
裴炎以首辅身份提出这个建议,可以说是让武则天十分高兴,武则天正想独揽大权却没有由头,而首辅裴炎如此提议几乎就相当于主动给武则天送上了揽政专权的理由,因此武则天大喜,谦逊了一下也就同意了,可以说是裴炎让武则天进一步掌握了国家大权。
按道理裴炎如此迎合武则天为何后来还会被其所杀?其实裴炎是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出现在自己身上,他想要一个能重用依赖自己的皇帝,而李显继位时已经二十七岁,虽然裴炎是顾命大臣,但李显是有自己的政治主见,万一李显不再重用自己那到时候岂不是宰相之位不保。
因此裴炎认为武则天毕竟是女流之辈,主见上会比李显差一些,如果由她临朝称制肯定会对自己有所依赖,而且此前裴炎与武则天关系也比较良好,武则天也比较信任和重用他。所以裴炎在唐高宗一去世,就主张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但是裴炎万万没想到自己给大唐惹下了大祸,武则天并不是没有主见的女人,裴炎低估了武则天,也高估了自己,他认为自己能够掌控武则天,结果他反而成全了武则天。
“六位帝皇丸”李显后来继位是为唐中宗,但是唐中宗继位之后他被裴炎和武则天制约的死死的。唐中宗并不甘于做傀儡皇帝,他试图重用妻子韦皇后家族成员组成自己的政治集团。
于是唐中宗想提拔岳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知道唐中宗想选拔自己的政治势力,但是如果让韦玄贞进入中央,那自己将来岂不是要大权旁落,于是裴炎极力反对唐中宗提拔韦玄贞,他认为这是唐中宗任人唯亲之举。
结果决策会议上唐中宗任命韦玄贞为侍中的决策遭到裴炎极力反对,裴炎是首辅大臣身份,唐中宗还不能把他怎么地,于是唐中宗就赌气说了一句:“天下都是我的,我就是把国家让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区区一个侍中。”
唐中宗的这番话让裴炎也很惊恐,他真怕唐中宗昏庸无能,也怕唐中宗执意要提拔韦玄贞,于是他赶紧将这个事禀报给了武则天。
当时武则天也对唐中宗暗中构建自己的政治集团不满,正好有了裴炎的这个小报告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唐中宗废除了,于是武则天下懿旨,裴炎带领羽林将军程务挺率军入宫,以太后懿旨的名义,将唐中宗废为庐陵王。于是刚刚继位五十五天的唐中宗李显就被母亲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唐中宗被废之后,武则天又让第四子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武则天对裴炎很是满意,毕竟裴炎处处顺着自己的心意,为自己掌控最高权力出了很大力,武则天也晋封裴炎为男爵。此后唐睿宗彻底成为母亲武则天的傀儡,朝政大权均掌控在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从此之后开始重用自己的武氏亲族,并且大权独揽,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更是上书,请求武则天为武氏建立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
裴炎眼见于武则天如此,他终于明白武则天才是野心极大的女人,武则天很可能是下一个吕后,于是裴炎坚决反对追封武氏先祖为王,裴炎劝阻武则天不应该偏向于娘家私亲,要吸取吕后的教训。裴炎此举让武则天十分不高兴,于是武则天渐渐也看清裴炎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了。
后来武承嗣又上书请武则天诛杀李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和第十九子鲁王李灵夔,此时武则天已经把大刀举向了李唐皇室,这让忠于李唐皇室的裴炎十分不能接受,因此当武则天在询问重臣时,其他重臣都是默不作声,只有裴炎坚决反对武则天诛杀李元嘉和李灵夔,这让武则天更不高兴,裴炎反对也没用,武则天最终还是将李元嘉和李灵夔逼迫自尽了。
裴炎看清武则天的真面目之后,他又想暗中以武力胁迫武则天归政唐睿宗,于是裴炎暗中秘密联络大将军程务挺准备趁武则天出游之际将其抓住,然后强迫她归政唐睿宗,再将她圈禁起来。
这个计划非常不错,不过老天是帮着武则天的,在武则天计划出游这几天连日降雨,最终武则天取消了出游计划,也使得裴炎的密谋全部落空。
公元684年这一年武则天先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又立唐睿宗,但始终不肯让唐睿宗掌握政权,朝政大权始终都在武则天手中,并且武则天开始杀戮李唐皇室,这让忠于李唐皇室的人越发对武则天不满。
于是在这一年爆发了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号称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恢复唐中宗皇位的起义。徐敬业本名李敬业,他是唐初名将李勣的孙子,世袭李勣的英国公爵位,他打出恢复李唐皇权的口号十分有号召力,一时间聚集了十万人马。
武则天听闻徐敬业起兵之后大怒,她下诏剥夺徐敬业赐姓和爵位,并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徐敬业。
武则天最先问的就是裴炎,而裴炎却趁机劝武则天还政唐睿宗,他认为唐睿宗已经成年了,但武则天迟迟不肯还政,才给像徐敬业这些人谋逆的借口,如果武则天还政唐睿宗,那这些叛军就自行瓦解了。
裴炎的话在当时看来十分有道理,但武则天肯定不能把权力还给儿子,所以她十分恼怒裴炎所言,这时候想讨好巴结武则天的大臣崔詧就站出来斥责裴炎,他认为裴炎身为顾命大臣,不思平叛,却让武则天还政,这其中必有异心。
武则天正好想收拾裴炎没有借口,这回不就有了借口,于是她立刻命人把裴炎关押了起来。刘齐贤和程务挺等人都纷纷为裴炎求情,但武则天根本不给面子,而且她把这些人都视为裴炎党羽,最后都对他们进行了政治清算。
关于武则天将裴炎下狱正史中是如此记载,但是根据唐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逸闻笔记,却是因为武则天抓住了裴炎勾结徐敬业的密信,才有证据将裴炎下狱。
据传闻所记载,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叛乱前夕,他知道裴炎忠于李唐皇室,于是就想拉拢裴炎为内应,徐敬业派大才子骆宾王秘密联络裴炎,而裴炎则很快给出了回应,他给徐敬业回复了一封密信,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鹅”。
后来这封密信被武则天截获,当众朝臣都认为裴炎没有参与谋反,都劝武则天赶快释放裴炎,这时候武则天则向众朝臣出示了裴炎的密信。众朝臣看到这只有“青鹅”两个字的密信都发蒙,都说这两个字怎么就能断定裴炎勾结徐敬业。
武则天却告诉众朝臣,这是拆字法,“青”字可拆为十二月,“鹅”字可拆为我自与,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裴炎和徐敬业约定日期响应叛军。于是武则天最终以裴炎响应徐敬业反叛的罪名将其斩杀。
这个事情仅限于唐朝时期的民间传闻,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记载。其实历史上的裴炎可能根本没有与徐敬业有联系,裴炎在被御史崔詧弹劾之后,就直接被武则天抓了起来,后来很多朝臣都纷纷替裴炎求情,但裴炎在狱中却已明白自己这回是死定了,他在狱中就曾对友人说过:宰相入狱,再无生理!
武则天后来找各种罪名想诛杀裴炎,武则天曾经认为裴炎做宰相多年,必定有些贪墨事迹,于是派人抄他的家,结果裴炎家中十分清贫,根本没有积蓄钱财,但最终武则天还是将裴炎在洛阳斩杀。
因此民间关于裴炎死于“青鹅”两个字的传闻,很可能就是当时武则天命人编排出来,因为她必须要有借口把裴炎弄死。
裴炎被杀之后,当初替他求情,与他关系比较密切的官员刘齐贤和程务挺都遭到了武则天政治清算,刘齐贤被贬官赐死。程务挺本是唐初开国名将程名振之子,早年就跟随父亲为唐朝开疆拓土,可以说战功赫赫,但也被武则天派人在军中斩杀。
可以说武则天借着裴炎一案牵扯了一大批忠于李唐皇室的官员进来,她将这些唐朝忠臣都一块打包收拾了,为她将来篡位称帝铺平了道路,裴炎无辜被武则天冤杀,使得当时朝臣都明白了,武则天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位在即了,当众朝臣都见识到了武则天如此狠辣的手段对待裴炎等人,这也让人明白武则天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了。
写在最后
裴炎的冤案一直到唐睿宗复位才得以被平反,公元710年唐睿宗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重新登上皇位,再度当上皇帝之后,唐睿宗就想到了被冤杀的裴炎,于是唐睿宗为裴炎平反,并追谥裴炎为“忠”。裴炎也算是成了大唐的忠臣。
其实武则天能掌控国家大权还真要谢谢裴炎,要不是裴炎有私心,轻视了武则天,她要掌握大权还需要多走一段路,所以裴炎加速了武则天掌权进程。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朝野佥载》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