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人意料!唐太宗加倍赏赐「羞辱」一番,反贪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出人意料!唐太宗加倍赏赐「羞辱」一番,反贪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29 更新时间:2024/1/23 21:13:35

提起贪污犯,老百姓恨得是牙根痒痒,大有食其肉、寝其皮的想法。但是,自有官员以来,就存在贪腐行为,这是无法根除的。历朝历代都对贪腐是深恶痛绝,但是屡禁不止!

一提起反贪,人们自然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雍正帝。二人均可谓是铁腕反腐,实行霹雳手段。朱元璋起于草莽,深谙民间疾苦,所以对于贪官有种异常的愤恨之情。故而在其即位之后,大力反腐,不惜实行“剥皮萱草”的酷刑。而雍正帝呢?面对康熙晚年松弛、腐败的吏治,想有一番作为,因此在重刑反腐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养廉银”制度,终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数百年来,人们对这二人反腐的事迹反复传唱,俨然成了反腐的典型!

然而,还有一位皇帝却是别样的反腐,不仅不罚,反而奖励他们。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提起唐太宗,那可是位仁君啊!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对待贪污犯的呢?

话说,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大臣叫长孙顺德。大家可能对他不熟悉,但提起长孙无忌大家就知道了。这位长孙顺德正是长孙无忌的叔父,而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那么,唐太宗和长孙顺德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这位长孙顺德呢,手脚有点不干净,爱贪点小便宜。有一次,人家求他办事,给他送了绢绸数十匹。他没有推辞,竟然欣然接受了。可是纸里哪能包住火,这事很快就被唐太宗知道了。

面对这事该怎么办呢?是私聊吗?当然不能,唐太宗毕竟是个明君,这就使得他必须一碗水端平,管他什么皇亲国戚。于是他召集了五品以上的官员,准备开会通报长孙顺德的事情。第二天,满朝文武齐聚金銮殿,唐太宗叫人揭发了长孙顺德的贪腐行为。而后对众臣说:“诸位爱卿,长孙顺德贪污的事情说明了什么?”众人见状早已吓得战战兢兢,哪敢回话。于是唐太宗便说:“长孙顺德为什么贪这些布匹呢?那是因为他缺这些东西啊。如果他有这些东西,他还会贪污吗?朕也不是不近情理之人,臣子有困难,为君的自然应该施以援手。既然长孙大人这么缺布匹,那朕就赏他些绸缎。”于是,唐太宗便派人拿了一些绸缎来,架在长孙顺德的背上,让其背回家去。这下可把长孙顺德弄得狼狈不堪,他哪能背得动这些东西,走又不敢走,放又不敢放,处于进退维谷之中。满朝文武都被他这狼狈的处境弄得哭笑不得。长孙顺德呢,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恨不得即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唐太宗这招看似没有多大力道,却着实打在了长孙顺德的七寸上。相对于肉体的处罚来说,这简直就是诛心之术。唐太宗曾对人直言:“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唐太宗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是相信人有羞耻心的。因此在大庭广众之下将之羞辱一番,自然可以起到绝佳的效应。尤其是对长孙顺德这类人来说,其门第甚高,威望甚重,因此将名节看得非常重。唐太宗如此处理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拿住了他的七寸。

后世深得唐太宗衣钵的要数雍正帝了。此君颇爱与大臣打笔墨官司,动辄就会给人扣上一顶“名教罪人”的帽子。如当时雍正帝处理功高跋扈的年羹时,竟然有未看清时务的钱名世为其“歌功颂德”。因此惹得雍正帝颇为恼火,认为此公“极尽谄媚,应革职,交刑部从重治罪。”得到了雍正帝的“指示”,刑部很快就有了批文,决定判处钱名世斩立决,并处以连坐诛族的刑罚。但雍正帝的“审批”却出人意料,表示愿意给钱名世一条活路。那具体是如何做的呢?“革去职务,发回原籍,朕书‘名教罪人’四字,令该地方官制匾额,张挂所居之宅”。

一旦沾上“名教罪人”这四个字,那比死更难受。就这样钱氏一族生活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几代人都抬不起头来。这于钱氏子孙何罪之有?从一出生就不得不背负这样的“原罪”。当然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雍正帝此举已经超出了刑罚本身,有着更深刻的帝王术在其中。

唐太宗利用人的“羞耻之心”做文章,实是一种诛心之术。这种方法的效果虽好,但不可普遍化!

作者:东园公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流行认干儿子,不料干儿子们专门害干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干爹祝福干儿子的话语,干儿子刺杀干爹完整版,干爹送干儿子礼物

    五代十国是大乱世,不仅政治乱了,连人间的纲常都乱了。各地的军阀们都流行认干儿子,本意是利用成年的干儿子打天下,岂料干儿子一多,势必要和亲儿子争权夺利,于是乎,天下更乱了。大家且看几个关键词:关键词一:成就最大的干儿子五代的干儿子成就最大的,自然是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郭威是柴荣的姑夫,柴荣自幼在姑姑

  • 李世民的穷追猛打、重视骑兵、以己为兵等用兵之道,助推唐朝创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的三次用兵,李世民的三次对外大规模用兵,唐朝李世民动画

    那么,李世民在军事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一、立足全局,洞察分析,冷静应对。李世民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争全局意识,能根据全局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该怎么办,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对策。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军进击长安受阻于霍邑时,便有退兵之意。当时只有李世民一人坚持不同的意见。他从战略全局出发,分析了将士们的情绪因素,

  • 草拟诏敕、辅佐宰相,五代十国时的中书舍人,有哪些权利和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的中书令的职权,唐朝中书舍人是什么官职,唐朝时负责草拟诏令的中央机构是

    五代十国中书舍人在职掌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制诰权为中心的各项职权进一步使职化。而中书舍人的具体执掌,《新唐书·百官志》和《唐六典·中书舍人》都有明确记载。其职责为:“参议表彰;草拟诏敕;制下署行;奏改制敕;受表状;册命;劳问;知制诰;判本省杂事;考课;察冤滞;六押;辅佐宰相。”按照工作性质来划分的

  • 他是隋唐第三名将,力大无穷,曾打跑李元霸,却死于无名小辈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隋唐十大高手李元霸,隋唐李元霸大战裴元庆

    对于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对于了解历史故事的人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但是如果说要把这些英雄进行排名的话,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人们并不会去通过排名等方式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想看一看,那个时候英雄的排名高低的话,那么就要从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当中去探寻了。相信了解

  • 32岁杨贵妃给48岁儿子安禄山洗澡,66岁唐玄宗连连称赞:重赏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照片,唐朝安禄山与杨贵妃

    随后,侍从们抬着安禄山在皇宫内到处玩耍,这一边抬,还一边喊着“禄儿”“禄儿”,就好像宫内真的出了一个大婴儿。一时间,宫内一片欢声笑语。到了水池边,杨贵妃命宫人将安禄山放入温水中,并亲自为他沐浴,说是为他“洗三”。在唐朝,“洗三”是个旧俗,也就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自为其洗浴。唐朝人相信这样做

  • 武则天当了12年才人没有怀孕,却给李治连生4子?究竟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切还得细细说起,武则天在李世民去世后,跟历史的众多妃子一样都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然后此时的李治早已被武则天的美色深深吸引,于是李治不顾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将武则天接入宫中,这才有了之后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一生为李治生下了三儿两女,由此可见武则天的生育能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反观李世民,他的一生一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爱美之心的体现,唐代繁荣的铜镜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铜镜的十大禁忌,清代铜镜全部图片,2022铜镜春拍

    这一时期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受什么样的因素推动呢?要了解这些,我们需要从它的起源开始了解。一、起源于青铜时代的铜镜文化,在中国古代可谓是源远流长,但最初只是上层社会才拥有的“宝物”1.自诞生便自带神秘早在殷商时期,它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当青铜被人们知晓运用的时候,它作为镜子的一面也被人开发了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没怀孕,为何一嫁给李治就有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嫁给李治,武则天和李世民 李治的关系,武则天和李世民到底是什么关系

    说到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武则天自当首屈一指,无人可望其项背。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一生充满争议,却又在争议中不断让人折服。因此,比起她的雄才伟略、强硬的政治手段,她的美貌和风流之事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何则天跟了李世民11年都未曾有孕,反而是跟李治

  • 捋一捋这些征战历程可知:唐朝的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世民的简介,唐朝李世民女儿永安公主,李世民带领的唐朝有多强大

    另外,还有一些地主阶级组建的武装割据政权。如,梁师都、刘武周分别称帝于陕北横山一带、晋东北一带;李轨霸居甘肃武威一带;薛举夺占了兰州一带;萧铣控制了湖北、湘北一带等。如此形势下的617年5月,隋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也趁机起兵,图谋天下。当年11月,李渊攻占长安(西安),并拥有了陕西东部、中部以及山西太

  • 从这些说法、观点来看,李白不仅不是胡人,还可能是皇室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是胡人吗,李白身上有什么血脉,李白血脉相连图片

    那么他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他的家世又如何?这自然成了后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咱就聊一聊有关情况。一、自我表述:出身显赫,皇室血脉。根据李白的自述及亲友的述说,李白是唐玄宗的先祖,出身显赫。在《赠张相镐》一诗中,李白自述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这样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