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爱美之心的体现,唐代繁荣的铜镜文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爱美之心的体现,唐代繁荣的铜镜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3/12/19 16:18:50

这一时期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受什么样的因素推动呢?要了解这些,我们需要从它的起源开始了解。

一、起源于青铜时代的铜镜化,在中国古代可谓是源远流长,但最初只是上层社会才拥有的“宝物”

1.自诞生便自带神秘

早在殷商时期,它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当青铜被人们知晓运用的时候,它作为镜子的一面也被人开发了出来。由于此种材器的珍贵性,当时只有上层人士才能使用,是用来祭祀的重要物品,身上被赋予了图腾的期望。这时的镜子样式比较简单,整体看上去比较粗笨,普通人没有使用的机会。

从水中看自己,是当时普通人最做的事情,他们不能像拥有铜镜的人一样,可以在没有水的时候尽情地照镜子。所以镜子在这时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为了彰显荣耀,镜子上刻画各种纹路符号,是人们很愿意做的事情。

在铜没有出现以前,曜石也是制作镜子的材料,它像陶一样,只要能展现出光滑的一面,就能被人们当作饰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从中也能看尽管在物质不丰富的时期,人们对美的需求也没有停止过,体现着人性光彩的一面。

人们最开始使用的铜镜,锡含量很高,它很容易打磨出光面。但是这种材料并不是很多,想要普及有一定的难度。后来工业领域中的合金技术出现了,人们把铅锡银一起应用,最终得到较易合成,又能满足大量需求的材质。如果一个臣子能得到赏赐,拥有一个精美的铜镜,在当时代表着至高的荣耀,可见它的稀缺性,以及最初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2.民间的蓬勃大发展

它被民众广泛接触是在东汉时期,当高高在上的物品被大众所拥有之后,加工技艺也在劳动人民的支持下大大提高。

“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

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它让人们欣赏到了镜中的美物,人对美的情愫在慢慢发酵。它的正面可以用来映照,另一面有镜纽,人们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往充分表现在背面。

精神世界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这时的人们喜欢在镜背刻铭文,文字的内容大多寄托着人物真挚的思想感情,如果是用来送人,或者流传给子孙后代,上面的文字更能体现出主人的祝福和愿望。其他技艺,在这时也有体现,但是没有进入稳定的状态,这也和当时的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重大的关系,但是它在民间的流行,为后世的繁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唐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镜子的需求日渐高涨,铜镜走入寻常百姓家

1.形状趋新,款式居多

唐时,人们对镜子的需求越来越大,它的实用性早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精美多样,是人们对它新的追求。方形圆形是最为普通的样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多边形,六边是很常见的形状,创新型在此时不断出现。

“秦家宝镜,恒照红颊。”

背面的精美雕刻不仅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还能把主人细腻的感情和情趣体现出来。雕刻技艺在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们把艺术运用在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当中。

十二生肖里面的各种小动物,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玩偶形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它们的装饰品数不胜数。其实在唐代,人们已经开始做这种好玩的事情了,人们会上街购买和自己属相有关的镜子,或者在某一年挑选适合该年份的小动物,这种款式往往比较畅销。

2.内容丰富,蕴涵较广

唐时的镜子,后背不仅有文字的刻画,更多的是人物和景物。人们把大自然中的各种花朵,小动物复刻在镜子身上。花鸟是最常见的景物组合,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之中表现出人初始的情感状态。日常的大众活动,也是镜子背后比较写实的一面,此时期,人们的娱乐活动较为丰富,不管是锻炼身体的活动,还是观赏节目表演的活动,大街上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作者把在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景刻画在小小的镜子上面,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虚拟事物,也是该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人们热衷于搜罗各种美好的神仙故事,有的关乎爱情,有的体现着生活的道理。人们没有见过这些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情感与人物形象相结合,最终创作出被大家认可的那一款。历史人物,也是唐人喜欢运用的题材,这些人物往往多才多艺,重情重义,有着人性中友好善良的一面,这也是人们喜欢的表现方式。

随着和异域文化的不断交流,镜面的雕刻内容也对此文化有所体现。葡萄是当时重要的描绘内容,果实和藤蔓都是人们喜欢运用的景物,饱满的颗粒和缠绕的枝干,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唐的不同时期,镜面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当社会进入不稳定时期,人们会更偏向于神话故事,让它来满足民众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雕刻技术的进步和宗教等文化的繁荣,与人们日常所用的铜镜结合起来,形成了内容更为丰富的铜镜文化

1.技术提升,传播广泛

这时期的镜子,不管是在雕刻技艺,还是绘画形式上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这和当时的国情有着很大的关系。该时期国家的实力强大,文化和经济非常繁荣。在相对安定繁荣的环境里,人们的艺术思想和情感较为饱满,同时也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让一个生活用品拥有着精美的艺术外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

当时国外的人纷纷把唐作为心目中的发光之地,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唐盛产的精美铜镜自然是他们眼中珍贵的物品。

“赏得秦镜,判不惜千金”。

它的美名传播得很远,同时也被带到了不同的国度。日本就是重要的一个吸收铜镜的地方,它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这里的人又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加载在镜子的身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古人看来,镜子已经不是简单的正衣冠,而是把的厚度增加,通过它我们可以修正自己。得到借鉴支撑的不仅只有镜面,还有身边的人,历史上的人和事。所以任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者正在展现中的事物,都可以映照出人的观念和想法,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一面,这是镜子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体现。

2.寄寓宗教,象征文化

道教是当时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了皇权的巩固,同时在对方的推动下,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占据着重要的思想地位。铜镜是它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这时期的八卦类型的镜子有很多,这一种相比其他的镜子看上去更加朴素,它的身上体现着教义思想。在教中人看来,镜子能收集到人们的能量,并把它封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它会起到补给的作用,帮助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

除了展现审美之外,人们还赋予了其他功能,比如辟邪除魔等,在古代的民间出现的较多。人们认为污秽邪恶的东西经过它的照射之后,就能现出原形,或者远离自己。它经常出现在人们的住宅之中,挂在位置较高的地方。在各种婚丧活动中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不管是喜事,还是其他的事情,人们都希望通过它,可以给新人未来的生活除掉磨难,让逝去的人能够永久安息。在封建时期,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只能通过这样的寄托来完成对亲人的祝愿。

在清时期,这种材质的镜子已经开始被玻璃所取代,相比它而言,后者呈像更为清晰,加工制作更加简单,成本和人力都会得到节省,所以它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人看来,它的实用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它所代表的文化艺术却远远超出市面上任何一种款式的镜子。

结语:

铜镜文化在唐时期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环境的支持,特定的文化离不开大环境的滋养和影响。唐以后的各个时期的镜子也受本时代各方面的影响,铜镜做为精彩的文化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它在世界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色彩。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为它的灿烂,和凝结的智慧文明感到骄傲。如何发扬文化特色,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也是当今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全唐文》

《故宫藏镜》

《隋唐时期铜镜鉴赏》

《汉书西域传》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没怀孕,为何一嫁给李治就有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嫁给李治,武则天和李世民 李治的关系,武则天和李世民到底是什么关系

    说到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武则天自当首屈一指,无人可望其项背。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一生充满争议,却又在争议中不断让人折服。因此,比起她的雄才伟略、强硬的政治手段,她的美貌和风流之事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何则天跟了李世民11年都未曾有孕,反而是跟李治

  • 捋一捋这些征战历程可知:唐朝的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世民的简介,唐朝李世民女儿永安公主,李世民带领的唐朝有多强大

    另外,还有一些地主阶级组建的武装割据政权。如,梁师都、刘武周分别称帝于陕北横山一带、晋东北一带;李轨霸居甘肃武威一带;薛举夺占了兰州一带;萧铣控制了湖北、湘北一带等。如此形势下的617年5月,隋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也趁机起兵,图谋天下。当年11月,李渊攻占长安(西安),并拥有了陕西东部、中部以及山西太

  • 从这些说法、观点来看,李白不仅不是胡人,还可能是皇室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是胡人吗,李白身上有什么血脉,李白血脉相连图片

    那么他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他的家世又如何?这自然成了后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咱就聊一聊有关情况。一、自我表述:出身显赫,皇室血脉。根据李白的自述及亲友的述说,李白是唐玄宗的先祖,出身显赫。在《赠张相镐》一诗中,李白自述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这样描

  •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前,竟然做了这一件事,在历史上仅有三人受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最惨的六个皇后,武则天秘史皇后和淑妃被挨打,武则天成为皇后

    后来新皇帝继位,也就是唐高宗李治,一直惦记着寺庙里的武则天,想方设法的把她又接回了宫,百般宠幸,还封了昭仪。但是武则天并不满足于昭仪这个封号,她一直觉得自己绝非凡人,她想当妃子,想当皇后。当时唐高宗已经有了一个皇后,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设计嫁祸给王皇后。后来武则天又设计陷害了受宠

  • 历史上被家暴的公主:她是李世民最爱的小女儿,却被驸马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纵使公主没有争夺权力的资格,她的地位依旧会很高,那些状元亦或达官显贵,纵使当了驸马,也会对公主百依百顺。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公主,她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但在李世民驾崩后,这位公主却被家暴,被驸马家族嫌弃,甚至最后被驸马所杀。这位公主就是新城公主,李世民最小的女儿。一、新城公主婚约坎坷新城公主

  •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本是大龄剩女,44岁时嫁人,91岁高寿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母亲杨氏个人资料,历史上的武则天和她的母亲,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葬在哪里

    在我们当代,四十多岁的大龄剩女,都不多见,在古代,就更不多见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杨氏,44岁时才嫁人,后来生下了千古一帝,风光无限,但是老来却令人诟病。在古代,女子到了十三四的年龄如果不嫁人,就要多纳税,甚至是父母会被治罪,更有甚者会坐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的让女子生育,繁衍人口。武则天《汉

  • 一老太自称武则天后人,拿出龙袍玉玺作证,最后却因诈骗罪入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老太为了武则天后人拿龙袍,武则天让怀义解龙袍,树叶做武则天龙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已掩盖不住世间嘈杂的声音。名利的滔滔不绝,金钱的喋喋不休在耳畔细细碎碎的呢喃,一叠叠钞票已然成了蒙在人心头的一层薄雾。古人常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今人却是为了财半点操守都愿意丢掉,甚至不惜编造子虚乌有诓骗世人,何其可笑?那自称武则天后

  •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齐王被杀,其嫔妃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齐王,齐王李元吉吴姬吻戏,玄武门之变杀了多少皇孙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在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兄弟自相残杀的政变,秦王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立即收编了二人的部队,杀了他们各自的五个年幼的儿子,共计10儿子。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们,则全部收入李世民自己的后宫,或许,他觉得女性不存在什么危险系数吧。或许他觉得过多的滥杀对自己不利,自

  • 五代十国:叛徒、伶人、外夷,不堪回首的超级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伶人图片,伶人王中王李小峰苗杰关系,五代十国的悲惨命运

    黄巢为李唐王朝掀起了第一抔黄土,朱温则为李唐王朝埋上了最后一抔黄土,这本该是一场君臣美谈,可惜朱温却背叛了黄巢,现在看来朱温的背叛或许是迫不得已,中和二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但这份委任状不过是一纸空文,因为同州压根儿就不在义军手里,黄巢让朱温自取之,取同州容易守同州却难,同州刚刚攻下,王

  • 武则天:作为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有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宠男视频,轻男重女的皇帝

    这样的一位女皇帝在她内心深处是什么思想贯穿她的整个人生,即遭受世人唾弃又赞扬丰功伟绩,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帝,武则天到底有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呢?一、武则天本人的性格1、武则天对待孩子男女无差异武则天对待亲生子女心存慈爱,不可以“燕陳皇孙”一言蔽之。只要孩子们不触及她的政治利益,她对孩子们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