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君主世系——齐国篇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齐国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4/1/19 20:07:47

[var1]

齐国的始祖是太公望(即姜子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

田氏的先祖是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妫姓,陈氏,后改田氏,避祸奔齐,齐桓公以之为工正,传至田桓子,施惠于民,民心向归田氏,田氏因而渐渐强大。在先后灭掉鲍、栾、国、庆、高诸大氏后,永远地掌握了齐国的相位,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姜齐于前379年齐康公死后彻底结束。

战国时期君主世系以三家分晋时间(前403年)开始。

齐康公(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79年)

前404年—前386年在位,姜姓,吕氏,名贷。齐宣公之子。

主要生平:在位时沉湎于酒色,以田完的后代田和为相,田氏大权在握;三晋伐齐至长城,被俘虏;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

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var1]

姜齐灭亡,田齐成立。

齐太公(?-公元前384年)

前386年—前384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和,称为子禾子,田庄子之子,田悼子之弟。田齐的开国君主。

主要生平:放逐齐康公,使得姜齐灭亡;与魏文侯、楚人、卫人会于浊泽,于前386年,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列于周室。

田和立为齐侯,列於周室,纪元年。

[var1]

齐废公(?-公元前375年)

前384年—前375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剡,齐太公田和长子。又称齐侯剡、田侯剡。

主要生平:在史书中留存的痕迹非常之少,《史记》未载他的生平,与诸侯战争不断,多次战败;《竹书纪年》中记载被其弟田午所弑。

田和立为齐侯,列於周室,纪元年。

[var1]

齐桓公(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57年)

前375年—前357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午,齐太公之子。因与齐桓公姜小白易混,故多称为田齐桓公或田桓公或蔡桓公。

主要生平:弑杀哥哥齐侯剡,另立田剡公子喜为傀儡国君,是年将其弑杀,自立为君;前期遭到诸侯并伐,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整顿吏治,设立稷下学宫,广揽贤士;对诸侯发动反击,摆脱屡战屡败的颓势,为此后齐威王的强邦打好基础;讳疾忌医,不听扁鹊劝告病亡。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var1]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

前357年—前320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

主要生平:徐州相王,与魏惠王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纳谏用能,励志图强,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坚信匡章,击败秦军,获得桑丘之战的胜利。

昔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及左右之尝毁誉者,由是群臣恐惧,莫敢饰非,齐国大治。

[var1]

齐宣王(约公元前350年-公元前301年)

前320年—前301年在位,妫姓,田氏,名辟彊,齐威王之子。

主要生平:光大稷下学宫,是造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娶钟离春为后,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却没有听从;趁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军灭亡燕国,因军纪败坏,掠夺民财3年后被迫撤军。执政期间,齐国得到持续发展。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var1]

齐湣王(?-公元前284年)

前301年—前284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地,齐宣王之子。

主要生平:掀起秦齐争霸,四处征战;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猜忌孟尝君田文,四面树敌,吞并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招致五国联军伐齐,被攻破七十二城,辗转逃亡到莒,被淖齿所杀。

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var1]

齐襄王(?-公元前265年)

前284年—前265年在位,妫姓,田氏,名法章,齐湣王之子。

主要生平:齐湣王被杀后,被莒人拥立为君,立君王后;封田单为安平君,攻破燕军,之前失去的领土全部收复;屡屡被赵、秦等国攻打,偏安一隅,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

[var1]

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

前284年—前265年在位,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与君王后之子。亦称齐废王、齐共王。

主要生平:继位后,由其母君王后摄政,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和诸侯交往讲求诚信,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安享太平安定;长平之战不听大臣劝阻没有借粮给赵国,朝见秦王政,任命舅舅后胜为相国放弃合纵朝奉秦国,不修军备,坐视五国灭亡,最终于前221年投降秦国,齐国灭亡。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最终活活饿死。

王建失国,松柏苍苍

[var1]

田氏在齐国专权近百年,最终于前386年驱逐齐康公,建立田氏齐国,历时165年。战国中期通过励精图治,打败当时的强国魏国,与秦国争霸,成为东方强国,气势一时无两,达到鼎盛。后期四面树敌,招致五国联军攻齐,被连下七十余城,尽管后来恢复失地,但是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衰亡已无法挽回了,后来坐视东方其他诸国被秦国陆续灭亡而不援救,不设攻战之备,最终最后一个为秦国所灭。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魏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期魏国西河学堂,魏国世系,风云战国魏国

    [var1]魏氏的先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受到晋献公重用,晋升为大夫,灭姬姓魏国,得封魏地,由此得姓。毕万之后魏犨追随晋文公,渐渐兴盛。晋阳之战时,魏氏、韩氏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三卿独霸,瓜分晋国土地。最终在前403年,魏文侯与韩、赵三家分晋,建立魏国。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韩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七雄韩国,战国韩国军队,战国时韩国有哪些名人

    [var1]韩国的先人韩武子(晋武公叔父)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由此得姓。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渐渐兴盛起来。晋阳之战时,韩氏、魏氏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三卿独霸,瓜分晋国土地。最终在前403年,韩景侯与魏、赵三家分晋,建立韩国。韩景侯(?-公元前400年)前409年—前400年在位,姬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赵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赵国赵惠王资料,战国赵国篇全集完整版,战国赵国的女人漂亮

    [var1]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自侍奉晋文公以来历经二十余代,打破六卿制衡的格局,联合韩氏、魏氏二家共灭智氏,瓜分晋国土地,最终在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前409年—前400年在位,嬴姓,赵氏,名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秦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战国秦国名将,战国秦国统一过程

    [var1]秦国的始祖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号曰“秦嬴”,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至此正式建国。春秋时期,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到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成为春秋四大强国,位列“春秋五霸”,此后被晋国死死压制在西方,不得东出,渐渐衰落,直到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燕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时期燕国君主列表,风云战国纪录片燕国篇,燕国世系

    [var1]燕国的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战国时期跻身为七雄之一,地处北方,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战国时期君主世系以三家分晋时间(前403年)开始。燕后简公(?-公元前3

  •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楚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时期七雄楚国君王,战国晚期楚国女子服饰,楚国国王世系

    [var1]楚国的始祖或谓高阳,或谓颛顼,或谓祝融,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是楚国的最早缔造者,到熊绎时,周成王封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从而正式建国,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大肆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

  • 要是没有三家分晋,那统一中国就根本没秦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家不分晋秦国有机会吗,晋分三家,秦国统一后的电视剧

    [var1][var1][var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var1]强

  • 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春秋二宝:和氏璧、随侯珠,今安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和氏璧的样子,简要介绍和氏璧的故事,赵王的和氏璧是从哪里弄来的

    和氏璧与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厉王

  • 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并非不怕死,而是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轲刺秦王樊于期,荆轲与樊于期的故事,樊于期简介

    [var1]那么樊於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难道他不怕死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首先可以确定樊於期并非不怕死,如果他真的不怕死,当初也就不会抛弃亲人家族畏罪叛逃至燕国。按照秦国的连坐法,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会因他反叛秦国而受到牵连,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不可能不知道这条秦律,而他却选择抛弃家人亲族逃往到燕

  • 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立下大功后,为何反被秦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为何被秦王赐死,长平白起,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var1][var1]白起还有一个称号叫:“人屠”。他直接或间接杀的人占到了战国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左右(200万占了100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但谁也没有想到:立下如此大功的白起,却在长平之战后,再也没有登上过战场,等他想再次上阵杀敌的时候,他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了。对于这样一位杀神、六国的克星,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