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带兵出征为何不喜欢带诸葛亮?曹操评价2个字,道出其中玄机

刘备带兵出征为何不喜欢带诸葛亮?曹操评价2个字,道出其中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80 更新时间:2024/2/4 20:51:02

在那个大争的时代,诸侯人人都想着自立,但手上没有两把刷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如愿的,即便短暂地站在了山顶,也会快会粉身碎骨。

最先崛起的董卓袁术、袁绍等人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曹操作为有谋略的雄主,他自然不会像这些人一般没有见识,尤其是在对待汉朝皇帝的态度上,曹操就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既不废帝自立,也不杀帝他立,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是挟天子这步棋有风险,尤其是像汉献帝这样并不打算窝窝囊囊过一辈子的皇帝,要想完全控制他,很难。

曹操可不是酒囊饭袋,他自然有手段来对付汉献帝。

随着曹操的权柄不断增大,汉献帝在他的手中也仅仅只是一个傀儡,这自然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刘备便是这些诸侯中的代表人物。

说起来,刘备也是乱世中的一代豪杰,相比较曹操来说,他几乎是白手起家,而要说他成功的要素,自然是善于用人。

刘备自身的能力或许不高,但他所用的人却可圈可点,关羽张飞等武力值爆棚,诸葛亮庞统等智谋超群,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合力将蜀汉这颗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在我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近似妖孽的存在,他是智慧的化身,有未卜先知之能,甚至还能借来东风。

有这么一个人物在身边,着实能让人放心,但是当我们研究刘备生平的时候,便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备生平中很重要的大战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诸葛亮的身影。

那么刘备为何不喜欢带着诸葛亮出征?

曹操曾对诸葛亮作了2个字的评价,也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话说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倒也舍得下本钱,将自己长大的女儿一个接着一个送给了汉献帝当妃子,以至于自己虽然有六七个女儿,但女婿就汉献帝一个。

即便如此,汉献帝也想着摆脱曹操的控制,甚至还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诛杀曹操的诏书,并且将其秘密传给了董承。

董承觉得这事是个机会,一旦成功,将光宗耀祖,位极人臣,但高回报的背后意味着高风险,想要搏一把,就要铤而走险。

于是董承暗中联络了王子服、吴子兰和刘备等人准备谋杀曹操。

可是还没等着这些人行动起来,衣带诏事件便东窗事发了,董承等人尽皆被诛杀,刘备闻风而逃,与曹操正式撕破了脸。

曹操觉得被刘备耍了一番,很不是滋味,便带兵亲自讨伐刘备,刘备一路败北投奔刘表,屯兵于新野,刘备不甘心,积极联络当地豪杰,而就在这时,他从司马徽口中得知了诸葛亮的大名。

后又经徐庶引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随即以一篇《隆中对》完全征服了刘备,此举让关羽和张飞心里很不舒服,毕竟以前都是他们俩和刘备穿一条裤子,现在变成了诸葛亮和刘备穿一条裤子,着实让人难受。

但刘备可不管他们两人心中的不舒服,直接以一句话敲定了诸葛亮的核心地位,即: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经历的两次大战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势力很快得到了扩充,这让刘备心中很满足,然后开始坚定不移跟着《隆中对》这一基本战略向前走。

在《隆中对》中,夺取益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在建安十六年,一份大馅饼就落在了刘备的面前,法正奉益州牧的刘璋去荆州迎接刘备对抗张鲁,便趁机劝他夺取益州,刘备犹豫不决。

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则为刘备分析了局势,下定了决心,于是便带着庞统率军进入益州,不过很快刘璋便发现了刘备是头喂不熟的白眼狼,两者彻底决裂。

这时候庞统再次为刘备谋划了上中下三计,刘备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中计,结果在攻打雒城的时候,葬送了庞统。

等到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的时候,关羽大意丢了荆州,自己也丢了性命,刘备很生气,于是便率全国之兵要打东吴。

很显然,这是一次足以决定三国局势的大战,结果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一败涂地,自己率军突围后跑到了白帝。

他内心郁闷,感觉到了死神的召唤,便立即召来诸葛亮进行托孤,随后撒手人寰。

这是刘备生平的两次大战,诸葛亮都没有随军,而刘备其他的战争,我们也鲜有见到诸葛亮的影子,这很让着实让人费解。

曹操对诸葛亮的评价

在我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能带兵打仗的,数次北伐就是明证,那么刘备为何几乎不带诸葛亮出征?

在那个乱世,就个人能力而言,曹操无疑是最值得令人说道的,作为军事家的他,就对诸葛亮有着2个字的评价,可谓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即:

谨慎。

带兵打仗,谨慎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谨慎过了头往往会贻误战机,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机会把握不住,原本能打赢的仗,说不准也只能落败而归。

诸葛亮这样谨慎的性子,适合守成,不适合进取,而当时的刘备正值创业事业,如果不能进取,那么三分天下只是痴人说梦。

刘备看人非常准,曹操能看到的,刘备也能看到,他如果将诸葛亮带在身边,就必须顾及诸葛亮的计策,毕竟他对外树立的虚心纳谏的主公,如果不顾及诸葛亮,那就会落下话柄,但若是顾及自然会制约他的行动计划。

而反观庞统,他就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人物,所以刘备会将他带在身边,只是刘备没想到,庞统太激进了,打仗的时候总喜欢带头冲锋,结果丢了性命。

或许有人会说,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不也变得激进了,连续北伐,让他这位大丞相出尽了风头。

但是如果研究一些他北伐取得战绩,我们便能发现诸葛亮打仗还真不在行,数次北伐尽皆以失败告终,连带着也将蜀汉休养生息产生得财富,几乎全部打空了。

不过诸葛亮虽然打仗不行,但是玩政治的一把好手,所以刘备不带着他,让他呆在后方管理朝政,也是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三国志》里可以看出关羽实力和战绩有多高?堪称最高一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志中真实的关羽,三国志13关羽,三国志刘备张飞关羽哪个兵种厉害

    一个落草之人,一步步的成长为亲兵、小校、别部司马、冲锋陷阵的突将、水军将领、独挡一面的方面大帅,全歼了曹魏机动兵力五分之一,如果不是最后倒在背刺之下,他会是个全兵种将领,而像他这样的人三国里基本没有。其实,关羽在《三国志》里算是一个受到了特殊对待的人物。在他手上吃过亏的魏国将领太多,导致魏国史书里虽

  • 为何唐朝灭东突厥只用三年,而西汉与匈奴之战却打了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为什么不灭匈奴,有人说是因为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打不起仗;唐朝为什么灭突厥,有人说是因为李世民英明神武善于抓住战机;北宋为什么收不回燕云,有人又是一通论说北宋的内部问题。其实这都是很有局限性的回答,在讨论这一类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讨论中原王朝这一边的情况,同样有必要看看同期的北方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 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称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变更的问题,更是“名号”背后,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与妥协的“实力”问题。汉朝,可以说是一个诛除暴秦与莽新起家并拥有四百年长久平稳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人们对于天下的概念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汉,大汉确实称得上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巅峰,站在拥汉的一边是“天然正义”的

  • 三国的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和曹魏,曹魏东吴兵力对比,三国时代东吴政权皇帝寿命

    那么,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东吴的第一段寿命,应该是197年至208年,由于刘表忙着防御曹操以及整合内部,而曹袁在中原大打出手,没人有精力理会扬州这种荒蛮之地,而孙权除了打山越和骚扰刘表,一向也都对中央保持恭敬,所以能相安无事。这段期间,东吴的最大危机是李术、孙暠、孙辅、孙翊之变,但因

  • 三国正史里谁才是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正史第一武将,三国正史中三大猛将,赵子龙三国十大猛将

    不过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或者民间评书来排名的,小说和评书相比于正史,为了提高传奇性和可读性,增加很多虚构和加工的内容。那么在正史当中,谁才有资格称为第一猛将呢?猛将这个其实很难界定,因为在三国时期,冲阵斩大将的人非常少,小说中的两军对阵主将单挑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很少几个个例,像吕布和

  • 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为啥叫孙十万,孙十万刘知兵,张八百和孙十万

    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去指挥,自己则不过多干预,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提及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有能而君不御”。但是孙权在军事中的“机权干略”明显低于政治,虽然指挥众人对魏取得过胜利,但大都是部下出力。经历过的这些大胜,小胜却使他错误估计了自己的

  • 三国多次投靠他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吕布投靠刘备,吕布为啥叫三家奴,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那么为什么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吕布一生中改换门庭12次,为什么只是被称为“三姓家奴”,而不是“多姓家奴”呢?先看看吕布有哪12次改换门庭吧!第一次:从丁原到董卓我们都知道,吕布原本是丁原主簿,在董卓与丁原对峙时,受董卓拉拢后就杀了丁原,去和投靠董卓拜为义父去了,这实在是太恶心,不过这才仅仅是吕布

  •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底哭了多少次?为什么而哭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中刘备哭了几次,刘备哭灵四十八哭唱词,刘备哭二弟

    在演义里面,刘备一共哭了25次,这25次里面,11次是因为兄弟战死或者别人死去而哭(关羽、张飞、庞统、刘表、汉帝、刘琦),哭关羽张飞次数最多;3次是送别赵云、徐庶、张松而哭;2次是因为和关羽张飞兄弟重逢而哭;2次是听诸葛亮的计策,战术性表演哭泣;1次是初见刘璋,战略性欺骗的哭诉衷肠,这肯定是跟诸葛亮

  • 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赵云张飞,赵云张飞马超的神级组合,赵云和张郃谁厉害

    在演义中,张郃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是超长发挥了吗?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张郃两次和张飞大战,都是发生在巴西宕渠。张飞率领一万多兵马,离阆中三十里的地方,在战场上与张郃相遇,两人单挑,当时两个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张郃后面有蜀兵出现,张郃怕被夹击,因此,心里开始乱

  • 曹操挟持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沮授献策191年,袁绍从韩馥的手中夺取了冀州,他征召沮授为别驾,同时向他问计。沮授认为应该“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非常高兴,任命沮授为监军、奋武将军。不过,当时汉献帝正在长安,被董卓及其余党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