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何能够获得胜利?

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何能够获得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08 更新时间:2024/1/22 1:32:36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历代大一统王朝当中身份地位最低的君王了,出生贫寒,出过家,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乞丐。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底下的人,在元朝末年的乱世当中,建功立业,成功开创大明三百年王朝基业,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并不是最强大的。

但是却能够在乱世当中逐一打败对手,推翻元朝残暴统治的同时,带领农民起义军获得胜利,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一:出身微寒,加入义军

朱元璋由于在家中排行第八,又称之为朱重八,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朱元璋的故乡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瘟疫等等,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就先后去世,一家人四散分离,到处逃难。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就去皇觉寺庙当中当了和尚,朱元璋在寺庙当中的地位很低,经常受到其他和尚的欺负,每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慢慢的寺庙当中的和尚也没有了生计来源,朱元璋只好离开皇觉寺,到处流浪。

另一方面在元朝残暴的统治之下,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以韩山童等人的红巾军最为出名,一时间各地农民起义四起,大有燎原之势,而朱元璋在受到汤和的邀请之后,也决定参加起义军,投奔郭子兴

朱元璋在加入农民起义军之后,由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便得到了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被任命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视朱元璋为亲信心腹,有重要的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当时郭子兴有一个养女是知己好友马公的女儿,郭子兴见朱元璋是可造之材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在起义军的地位直线上升。

当时濠州城内的起义军虽然多,但是派系林立,总共有五个元帅,各派系之间利益交错,时不时爆发冲突,甚至有一次郭子兴被其他起义军首领用计谋囚禁,准备将其杀害。

正好朱元璋率领大军赶到才救下了郭子兴,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意识到濠州城的起义军不堪大用,便决定回乡募兵,自己单干。

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前往定远,朱元璋先是招抚了三千民兵向东攻打元军的阵地,俘虏了数万人,又从中招降了二万人,南下滁州。

遇见了定远名人李善长,李善长与朱元璋一见如故,便留他在身边做了幕僚,李善长劝告朱元璋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能随意杀人,很快便能平定天下,朱元璋觉得十分有道理,便严格的约束部下。

有一次朱元璋在外出视察的时候发现一个小孩在哭,仔细询问过后发现原来孩子的母亲和父亲都在军中。

但是却以兄妹相称,朱元璋立刻意识到部队的军纪存在巨大的问题,部下在攻下城池之后随意扰民,便下令全家归还军中有夫之妇,使得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得以破镜重圆,此事过后,朱元璋愈发的得到百姓的支持。

二:扫平四方,建立大明

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秘密地扩张自己的实力,表面上还是用韩宋政权的名头。

后来朱元璋又将目光瞄向了富饶的太平等地,但是朱元璋军队当中缺乏水军,恰好当时有两支巢湖水军前来投靠朱元璋,大喜过望的朱元璋立马率领大军出征,攻占了采石,获得了大量的补给,但是朱元璋并不满足于此,便果断的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将士们见此都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意。

见无路可退,便一鼓作气,士气高涨起来顺势攻下太平,朱元璋再一次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当有个别士兵违反禁令之时,朱元璋也毫不留情立刻处死,这样一来朱元璋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后来朱元璋又攻下了应天府,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当时的朱元璋可以说是四面皆敌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东南有张士诚,而陈友谅是朱元璋最大的对手,后来陈友谅多次进攻朱元璋,都遭遇了失败。

但是没有动摇陈友谅的根基,直到陈友谅率领主力部队进攻洪都,遭遇洪都守将朱文正的拼死抵抗,八十五天之后,朱元璋得以抽出空来集中主力部队对陈友谅发起决战双方在鄱阳湖地区展开生死较量,进攻三十六天的激战之后,陈友谅兵败身死。

朱元璋最终打败了统一路上最强的对手,此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当中最大的一股势力,见时机成熟,朱元璋便自立为吴王。

朱元璋在称王之后,开始一统江南的步伐,及时扫除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彻底地吞并了陈友谅原先的力量。

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张士诚,张士诚的势力虽然不如朱元璋,但是在江浙一带拥有不小的影响力,张士诚死守平江,让朱元璋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张士诚政权最终还是颠覆,最终自缢身亡,同时朱元璋也派汤和扫平了方国珍势力,最终完成了对江南地区的统一。

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此后的二十年间逐一平定了天下,将元朝赶到了大漠以北,完成了国家的再一次统一。

三:农民起义为何能够获得胜利?

首先,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政权的战略布局,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不争虚名,秘密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将元朝针对的矛头引导到别处。

例如韩林二和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实力强悍,将元朝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在汴京建立首都,建国称帝,元朝的统治者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于是集中全部力量对付韩林儿等人,最终被元朝索打败,反观朱元璋,却一步步地发展壮大,熬过了最虚弱的时候,当打败陈友谅等势力之后,称王称帝的时机自然而然的就到了。

其次就和朱元璋的身份地位有关,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中,早年间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直到朱元璋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之后,出身底层的朱元璋自然而然的明白农民需要什么。

于是乎朱元璋在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之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是深恶痛绝的,利用残酷的刑罚处置贪官,甚至朱元璋还特意允许平台的民间百姓上访,将不法的官吏扭送到上级官府当中,正式朱元璋的一系列爱民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最后就是朱元璋本身就拥有不俗的才能。

朱元璋虽然出生贫民,但是机智灵活,粗通文墨,为人勇敢,在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之后,更是借机学习各种知识,养成了勤勉好学的习惯。

朱元璋向来知人善任,十分重视对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招贤纳士,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这在当时的起义军领袖当中是十分罕见的。

以上的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朱元璋的成功,朱元璋创业之艰难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当中大概只有汉高祖刘邦能与朱元璋相提并论了吧。

更多文章

  • 关羽怎么成武圣的?朱元璋将此人扔出武成王庙,关羽才成功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封关羽武圣,朱元璋和关羽的关系,关羽为什么被封成武圣人

    其实古代中国的武圣,并不是关羽,也不是岳飞,而是姜子牙。姜子牙在72岁辅佐周文王,一路过关斩将,让弱小的周文王逐步站稳根基,并且辅佐周武王打下了江山,使得大周存在了800年。而在这个过程中,姜子牙的兵法出神入化,是周武王能够取胜的关键。而且姜子牙所写的兵书《六韬》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后世的很多

  • 明朝拿下越南后,如果能学秦始皇的做法,那越南将永为我国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收复越南的原因,明朝为什么没有统治越南,秦始皇越南

    其中,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越南这片土地,古代被中华统治1000多年,直到明朝还重新收回,最终功亏一篑,现在独立出去,成为我国的邻国。很多人现在还在骂明朝,为何放弃越南。其实只要当时明朝拿下越南后,如果能够学习秦始皇的做法,那么越南将永为中华土地,永远为中华一省。越南从秦汉时代就成为中华领土,此后一直受到

  • 朱元璋数十万子孙,为何会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杀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李自成大结局,李自成杀害了朱元璋的后人,朱元璋李自成为何失败

    朱元璋封了24个儿子藩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军队,想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过着自己的安生小日子。这些藩王一年俸禄高达万石,这还不算逢年过节的赏赐。明朝的藩王不仅仅有地有钱有而且还不用受当地的律法约束,即便是犯罪了,当地官员也不可以对宗亲动用刑罚。因为有了这些特权地位,,皇室宗亲可以肆无忌惮地垄断赚钱的行业

  • 明朝名字是怎么来的,真的和明教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教和明朝的关系,明朝的时候明教存在吗,明朝皇室名字规律

    韩山童、韩林儿是谁呢?韩山童是白莲教的首领,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白莲教和明教有什么关系呢?白莲教教义宗旨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光明”一词鼓舞着人们反对黑暗元朝统治,所以“白莲教”又称“明教”。明教和朱元璋:朱元璋曾经信仰白莲教,也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所以,明

  • 一北宋名臣,南宋的村妇竟用他的名字来唤猪,他做了啥事让百姓讨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历史小故事,南宋时期嘉兴名臣,南宋名臣胡纮

    (王安石)咱们看看南宋官方怎么评价他。宋高宗赵构南渡以后,命人重修《神宗实录》,把北宋灭亡的原因由蔡京等“六贼”的倒行逆施,上推到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认为“熙宁变法”才是国势衰亡的罪魁祸首,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是千古罪人。在学术上,精英知识分子层面,他也受到严厉批评。南宋理学家们抨击

  • 明朝木匠皇帝去世前,为何评价弟弟崇祯为尧舜,魏忠贤为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皇帝后悔杀魏忠贤吗,崇祯怎么干掉魏忠贤,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

    杨涟等大臣的倒下也比皇帝的倒下更加动人心魄,那才是一场悲剧,真正的悲剧。当士大夫精神的缺失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说实话,皇帝的作用便显得可有可无。他蜕化成一个符号,风干在王朝唱晚的晚风中,于事无补同时也于世无补。先说说杨涟,杨涟是一个标签,昭示着大明王朝的世道人心。这个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的

  • 万历皇帝为何30年不上朝?打开其陵墓那一刻,才找到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是怎么回事,万历皇帝死后多少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可谓是大明难得的聪明皇帝,前10年在张居正辅佐下,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力行改革,使得大明呈现中兴之势。但是,张居正一死,这位皇帝就慢慢松懈,最后三十年,干脆都不去上朝,不理国政了。后来很多人,分析万历皇帝不上朝,也是跟张居正有莫大关系:一者,张居正辅佐期间,那是大权独揽,与太后,冯宝一起约束

  • 属于大明的太阳已经落下,而大清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大明王朝1644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一个看上去雍容华贵的男人带着仅剩的一名太监,匆匆来到城北的煤山。这个男人时而唉声叹气,时而捶胸顿足,一旁的太监也潸然泪下。这名心如死灰的男人留下一封罪己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随后他毅然决然的在一颗老槐

  • 刘伯温死前藏起来一件珍宝,朱元璋死不瞑目,最后落在李自成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哭了,刘伯温给朱元璋三句话九个字,朱元璋遇见刘伯温

    后世对刘伯温的评价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的谋略才华是多么的高深,不逊色于诸葛亮。也正是刘伯温的军事奇谋,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而这件至宝就是刘伯温一生的心血,军事奇书《百战奇谋》。在1375年,64岁的刘伯温将自己的儿子刘琏、刘仲景叫到床榻前,表示自己要死了,而《百战奇谋》

  • 水浒传中,奸夫都不得好死,而此人给宋江戴绿帽,为何却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浒传宋江最惨的一战,水浒传宋江隐藏事件,水浒传宋江身边人物关系

    这就是押司张文远,这个张文远那是一表人才,也是宋江的同事,而张文远却很不地道,跟宋江的小老婆阎婆惜偷情,给宋江戴绿帽子,按现在的标准,那是挖墙脚,搞破鞋啊。这对一个男人而言是多么的耻辱啊。但是,宋江上梁山之后,张文远最终却安然无恙。继续做押司,也成为水浒传中唯一一位得善终的奸夫。那为啥宋江不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