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缜:给我一支笔,我能把欧阳修杠到天荒地老

吴缜:给我一支笔,我能把欧阳修杠到天荒地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96 更新时间:2024/1/22 3:09:36

报仇这一顶尖戏码吧,自私有制出现,甚至原始公有制之时就已经轰轰烈烈的在人类历史中反反复复的上演。

吃瓜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喜闻乐见。

所谓匹夫一怒,血溅十步。

就是说啊,这莽夫报仇,往往是血气上头,当场就大打出手,譬如说某飞将一旦被指为三姓家奴立马上头,便是以一打十也必然要出这一口恶气。

化人则不同,嘛,

毕竟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话说这北嘉佑年间。

登科举人吴缜,那是一个春风得意。

年纪轻轻就获此殊荣,岂不美哉。

所以说,学霸的快乐,我们根本就不懂。

这个时候呢,欧阳文忠公,也就是那个著名的欧阳修啊。

他老人家决定修史了。

小吴同学呢,一方面考虑着通过这事与文政两开花的大佬欧阳修打好关系,提携一下自己。

另外一方面呢,确实是才华横溢,急需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

反正膨胀嘛,年轻人都有这个问题。

于是他就亲自修书一封,寄给欧阳修。

言辞之恳切,简直感天动地。

表示愿意给欧阳修打下手,希望欧阳前辈能给他一个机会。

然而,欧阳修觉得这小伙子还是太年轻,不适合这种工作,于是谢绝了他。

然后这个小吴同志就觉得被侮辱了,于是闷闷不乐的离去。

这件事记录在明清的《挥尘后录》中。

原文如下

“嘉佑中,诏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唐书》,时有蜀人吴缜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愿予官属之末。上书文忠,言甚恳切。文忠以其年少轻佻,拒之。缜怏怏而去。————《挥尘后录》”

当然,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完结。

毕竟

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反击的故事来着。

“逮夫《新书》之成,乃从其间指摘瑕疵,为《纠谬》一书。————《挥尘后录》”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

小吴兄弟等到欧阳修写完《新唐书》之后,就开始仔仔细细的深度阅读,把其中的所有错误都集录在一起,写成《新唐书纠谬》一书。

此书举出《新唐书》共四百六十条错误。

而且吴缜在自序中指出该书多有“舛驳脱误”“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

就是说,小吴同志攻击《新唐书》,说这本书错漏之多,比起之前所有的史书,都有所不如,简直没法看。

修书时候不叫我,我就憋着气给你挑错。

让你一本史书给挑出四百多错,我看别人还怎么看。

哦对了

差点忘了

欧阳修后来还写了《五代史》。

同样的,吴缜也依然没有放过这本书。

紧随其后写了《五代史纂误》一书。

勘误二百处。

怕是要给欧阳老爷子气到胸闷哦。

而且吴缜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挑错而已。

他还搞出新花样,推陈出新。

把错漏之处分门别类。

比如说“书事失实”、“事有可疑”、“自相违舛”之类的。

也就是说,你这描写夸张了,不行,分成一类。

你这个事完全捕风捉影,未必可信,不行,再分一类。

你这里完完全全自己打自己脸,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不说了,分类!

你这里居然把日期记错了,修史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这样,不行,分类!

不得不说,这么一分类,确实嘲讽效果有所加强。

那么,《新唐书》确实有那么不堪吗?

Emmm

想了解这个话题,你得明白为什么要写《新唐书》。

因为,《旧唐书》有问题。

《旧唐书》成书于战乱之时,成书仓促,且作者本人也力有不逮。

况且,此书成书之际,距唐还没多久,所以大量的史料还没有被整理出来。

是故《旧唐书》对于唐中后期的史料,确实有所欠缺。

而另一些地方,

则存在欧阳修所说的“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的问题。

为了弥补这些问题呢,宋人就开始编写新的史书。

这就是《新唐书》

不过,其实《新唐书》其实也有其为人所诟病的几点。

一,官修史书,正统意识强烈,为此删除了相当多的史料,致使《新唐书》相比《旧唐书》篇幅更短。

二,欧阳修等主编人员个人意识强烈,多有主观议论,影响客观阅读。

不过,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其实都是很好的史料,都很有价值。

在宋朝那个文人的浪漫年代,文人之间的战争也显得那么可爱,憋着气挑错一挑就是挑一辈子,职业杠精。

那是多么浪漫的时代。

争吵都漫着一股子书香味。

作者:未定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南宋的末代皇帝,4岁登基,当了35年和尚,最后竟因为一首诗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死得最惨的南宋皇帝,南宋末代皇帝背景

    01 命运,多数时候自己左右不了。出生于帝王之家的人,更是如此。所以,年仅四岁的嘉国公赵显,在父亲度宗赵祺病死后,无法选择地被大臣们推上宝座成为恭帝的时候,仍然处于懵懵懂懂当中。自此,开始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皇位,本来不属于他,完全出于三朝元老、“蟋蟀宰相”贾似道的神操作。在封建时代想当官、当大官

  • 千古第一才女为何晚年声名狼藉?李清照改嫁到底是事实还是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代才女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对李清照的评价,李清照改嫁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女性人物能出现在历史教材中的已是寥寥无几,能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已经从中学毕业数年的我,至今记得课文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篇课文选自李清照流传于世绝妙诗词

  • 别被《大明王朝1566》误导了,更凶残的倭寇,是这支国际海盗联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抗击倭寇,关于明朝的倭寇事件,明朝的倭寇是如何出现的

    在天马行空、肆意编造的架空剧穿越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明王朝1566》犹如一股甘泉、清流,以严谨悟真感人的剧情剧风为观众呈现出明朝中叶那段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剧情中沉迷的同时,也从中领会到厚重的历史感所特有的启示性与感召力,实在是近些年越来越浮华妖冶的影视圈脱颖

  • 《清平乐》一个细节暗示李玮不是老实人,很有心计,赵祯走后果然害死徽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平乐赵徽柔与李玮,清平乐李玮和徽柔一起吃饭,清平乐对李玮的评价

    开始,大家都认为李玮虽然丑一些,但是会写字会画画。完全没想到,赵徽柔其实并不喜欢这些诗词,画作。她其实和皇上一样,喜欢颜值高会说话的另一半。那么为什么说,李玮不是老实人?之后赵徽柔的大结局会很惨呢?从这次赵徽柔回宫就能看出来,李玮其实很没有担当。首先是面对自己母亲和妻子,根本无法处理好关系。太固执,

  • 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讲述的是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在临死之前告诫尚未成年的无忌,要记住漂亮女人是最会骗人的。而在古代史书中也记载着许多红颜祸水,扰乱国家的事例。比如周代的褒姒,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狼烟,促使西戎有了可乘之机;再比如唐朝的杨贵妃,更是耗费重金和人力,从相

  • 解缙得罪朱棣被下狱,几年后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惊问:他咋还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解缙不在后朱棣后悔吗,朱棣解缙,解缙和朱棣巧妙谈话

    官场就如战场,充斥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旦不懂得收敛锋芒的话,终有一天会被反噬其身,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明朝时期有个首辅大臣解缙就是如此,曾因为才华而位极人臣的他却不懂社交之道,最终他也作死在仕途的道路上。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仕途顺遂解缙的前半生都非常的顺利,出生在洪

  • 一群犹太人宋朝时来到中国,如今仍信奉犹太教,却不被以色列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犹太人与犹太教,犹太人统治世界的秘密,犹太教和犹太人有区别吗

    我们一直以为,犹太人生活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河南也居住着一些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就是开封犹太人。这些人与中国和犹太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他们的祖先是谁?怎么到达中国的?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开封犹太人的历史。 他们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七八百年,经过世代繁

  • 一代名将岳飞,被奸人害死之后,他的五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害死岳飞的四个人是谁,岳飞儿子岳平,岳飞真是秦桧害死的吗

    除了宋高宗赵构,想来皇帝都会喜欢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忠将为赵构守护江山,可是赵构却一再求和,这令人难以理解。奸臣秦桧等勾结外臣,一同陷害岳飞;赵构信以为真,于是岳飞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直到南宋少有的明君宋孝宗继位,岳飞才得以被平反,世人也了解到这样一个精忠报国却不幸为奸臣所构陷的岳飞。岳飞

  • 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政治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秘明仁宗,史书评价明仁宗,历史上对明仁宗的评价

    其人心宽体胖,虽为嫡长子,却不得朱棣喜爱,朱棣因常年征战,更喜欢肖似自己的二子朱高煦及三子朱高燧。因为朱高炽喜静厌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儒家思想,明成祖朱棣就认为此子性格懦弱不堪大任。那么,被朱棣如此嫌弃的朱高炽,为什么仅仅在位一年还能名垂青史呢?被谥号“仁”呢?据史料记载朱高炽并不懦弱,相反,此人

  • 明朝灭亡后,这个国家坚持用崇祯年号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数十百年的混战,无论是武器枪械、战斗经验,还是军队素质,都堪称精锐。很快,朝鲜几乎全境陷落。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提出援助请求。明朝派出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前往援救朝鲜。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明朝军队将日本驱逐出境。在这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