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被《大明王朝1566》误导了,更凶残的倭寇,是这支国际海盗联队

别被《大明王朝1566》误导了,更凶残的倭寇,是这支国际海盗联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4/2/10 21:28:33

在天马行空、肆意编造的架空剧穿越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明王朝1566》犹如一股甘泉、清流,以严谨悟真感人的剧情剧风为观众呈现出明朝中叶那段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剧情中沉迷的同时,也从中领会到厚重的历史感所特有的示性与感召力,实在是近些年越来越浮华妖冶的影视圈脱颖而出的一份久违的佳品良作。

瑕不掩瑜,《大明1566》也有几分不足,例如对抗倭战争的描述方面,还是仅仅停留在明朝军民如何浴血抵御倭寇这一既定场面,而缺乏对之所以造成倭乱的历史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展现。既然嘉靖皇帝海瑞都在里面,为什么不能深刻挖掘16世纪全球化“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明朝究竟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的问题。

【16世纪的日本,民间也是像中国一样,充满对外贸易的渴望,缺乏强大统一政权的日本,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却比中国要高许多,许多人接受了基督教、火枪、西式战船,图中的倭寇就是一种有西方造船技术的日本改良船,这是明代文献少有记载的】

【让许多中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倭寇中竟然还夹杂许多欧洲人,而欧洲殖民者的军队中也有大量日本倭寇雇佣军,澳门、马尼拉等地就居住有许多日本人】

正是明朝上层不能正确顺应伴随大航海时代来临而开启的“全球化”贸易这一重大历史潮流,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人民渴望通过贸易获得正当利益的基本要求,而采取相反的抑制打压的反历史潮流,结果造成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出洋为盗,激发了蔓延困扰明朝二百余年的“倭寇之患”。同样是这个时期,西欧各国的君主们则是千方百计鼓励民间动员一切资金物力,造船兴业办公司,搜罗一切可以对外贸易的商品,用来开展对外贸易,增强国力民力。君主也同样赚的杯满钵满的。唯有明朝政府,出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贯的畏民畏变的阴暗狭隘思想,生怕百姓“生变生事”,所以宁愿老百姓继续半死不活的做顺民,也不想让他们兴旺发达。

可是,明朝沿海的百姓并不愿意如此,他们中一些格外胆大妄为的人,就结伙私自造船出海,开始他们还只是从事走私贸易,只是偶尔有一些海盗式的骚扰行为,后来明朝政府加大对走私的打击之后。这些人干脆壮大队伍,明火执仗的干起海盗生意。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海盗,为什么明朝时期却叫做“倭寇”呢?里面既有巧合,也有必然。

元代中国曾经两度企图侵略日本,结果都失败告终,日本人从此仇恨中国,一些沿海的藩国武士开始自发的组织起来,驾船以海盗方式骚扰中国沿海,被称作“倭寇”。元朝末期明朝早期这时期的倭寇,是不折不扣的日本海盗。

【倭寇最早全部都是日本海盗,但中后期却大部分是中国海盗,但冲锋陷阵、杀人最多最凶残的还是日本海盗。而且即便倭寇的首领是中国人,其羁居日本,最终还是听命于所附的日本藩主,充其量不过是汉奸角色,绝不能因此撇开日本主导侵略中国的事实。】

而随着日本国内室町幕府的成立,日本国内相对安定,那种有组织的日本海盗几乎绝迹。相反,一些中国沿海不法之徒却开始远赴日本营建自己的海盗基地,他们花钱招募日本浪人武士做杀手。自己也一身日本人装扮。所以这样的海盗群体,虽然以中国人为最多数,日本人只是充当先锋杀手的角色。但依旧被称作“倭寇”。明朝历史上许多倭寇首领其实都是这样的中国不法之徒。汪直是最早的一个,这个许多中国人都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后一个“倭寇头领”,他依然是个中国人,此人名字叫——吴平。

吴平是福建诏安梅岭人,虽然家贫给人当学徒,但自幼贪恋富贵,尤其向往那些江洋大盗肆意妄为的生活,所以就投靠一股倭寇,做了个“别哨”的小头目。后来这股倭寇被剿,吴平收罗了残部,在闽粤交界另立山头,成为新的一个倭寇头领,后来部众越来越多,竟达两万余人,成为明朝后期闽粤地区实力最大的一支倭寇武装。

明朝后期,经过二百年明朝坚持不懈的剿灭,尤其是涌现出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抗倭良将,倭寇宛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此时,江浙、福建沿海的倭寇,经过戚继光、俞大猷二将所率明军的长期艰苦卓绝的围剿之下,基本都被平灭。大部分海盗遁回日本,也有一部分不甘心失败的倭寇,南下广东,投靠吴平倭寇。

吴平的海盗本来就经营多年,多是杀人如麻、剽悍善战的江洋大盗,现在又汇聚了这些各路人马,更加精兵强将,不仅有中国的海盗(当然日本装扮以及日本武器)和打头阵的日本武士,还有一些东南亚如安南、马六甲的海盗,以及黄发碧眼的西洋海盗。当时先进的西式火枪火炮是应有尽有(西式火枪火炮本来就是由海盗最早引入东亚日本的),战船也比明朝战船先进迅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最后的悍匪武装。

可能是预感自己的不归之途即将终结的缘故,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六月,吴平带领数千海寇四处劫掠烧杀,实施最后的疯狂。明朝政府急调戚继光、俞大猷率大军来剿,吴平“集船百余艘,弃梅岭,浮海窜入南澳,筑寨于深澳之东”。

南澳群岛位于潮汕附近海面,以南澳岛为主岛,南宋时代就曾经是南宋小朝廷最后栖身所在,岛上原来有石磊营寨,更难得的是还有三口宋井,非常便于长期据守。吴平所部倭寇又重新加固整修了防御工事。

【电影中的戚继光(右)与俞大猷(左)】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最后荡平这股最后的倭寇的时机到来了,明朝政府派遣戚继光俞大猷两路合围南澳岛,戚家军先到,为了阻断这股倭寇的退路,同时也防止其他地区的倭寇支援,戚继光征用大批渔船,载满大量石块,沉塞住海岛上的码头,又命令明朝战船环列附近岛屿,对南澳实行封锁。

南澳岛主峰四周有一片宽阔平滩,海水退去后是极好的登陆进攻场地。戚家军就分兵3路,同时登陆,每路又分冲锋正兵和策应奇兵,另设“老营”(预备队)以督后阵。九月二十二日,戚家军登岛。立刻建立滩头据点。吴平也立即派出2000人设下埋伏,然后以小股诱战。熟知与倭寇历经百战的戚继光太熟悉倭寇这种鬼伎俩了,根本没有理睬。二十五日,无计可施又不愿被围困的吴平主动进攻明军。

【影片中的戚家军】

这时,这场可以誉为“对倭最后一战”的高潮时刻出现了,面对困兽犹斗的倭寇,戚继光并没有命令全力进攻,而是竖起一面大旗,上书“投此旗下者免死”七个大字。

本来就深知当倭寇已经是穷途末路的海盗们见有活路,纷纷卸甲投降。倭寇阵营大乱,戚家军趁势进攻,这时俞大猷率300多战船也赶到。吴平见状,带着残余倭寇逃入丛林,伺机出海远遁,他们仓卒夺船人海,不料遭遇在等着他们的俞大猷水师,又是一番海战之后,800残寇驾舟40艘出海而逃。俞大猷率水师尾随追击。

【古画中大明水师和倭寇舰只的比较】

吴平这股倭寇也算不折不扣的一批悍匪,他们在海上竟然一路漂泊到安南(今越南),最终终于在明军会同安南派出的军队一道,在一处叫做万桥山的地方将其歼灭,吴平深知自己罪孽深重,遂赴水而亡,为战场历时二百多年的中国人民抗击倭寇的战争写下完美句号。

参考资料:

南澳岛之战

明朝抗倭战争

金银岛传说

作者:公子小白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清平乐》一个细节暗示李玮不是老实人,很有心计,赵祯走后果然害死徽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平乐赵徽柔与李玮,清平乐李玮和徽柔一起吃饭,清平乐对李玮的评价

    开始,大家都认为李玮虽然丑一些,但是会写字会画画。完全没想到,赵徽柔其实并不喜欢这些诗词,画作。她其实和皇上一样,喜欢颜值高会说话的另一半。那么为什么说,李玮不是老实人?之后赵徽柔的大结局会很惨呢?从这次赵徽柔回宫就能看出来,李玮其实很没有担当。首先是面对自己母亲和妻子,根本无法处理好关系。太固执,

  • 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讲述的是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在临死之前告诫尚未成年的无忌,要记住漂亮女人是最会骗人的。而在古代史书中也记载着许多红颜祸水,扰乱国家的事例。比如周代的褒姒,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狼烟,促使西戎有了可乘之机;再比如唐朝的杨贵妃,更是耗费重金和人力,从相

  • 解缙得罪朱棣被下狱,几年后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惊问:他咋还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解缙不在后朱棣后悔吗,朱棣解缙,解缙和朱棣巧妙谈话

    官场就如战场,充斥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旦不懂得收敛锋芒的话,终有一天会被反噬其身,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明朝时期有个首辅大臣解缙就是如此,曾因为才华而位极人臣的他却不懂社交之道,最终他也作死在仕途的道路上。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仕途顺遂解缙的前半生都非常的顺利,出生在洪

  • 一群犹太人宋朝时来到中国,如今仍信奉犹太教,却不被以色列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犹太人与犹太教,犹太人统治世界的秘密,犹太教和犹太人有区别吗

    我们一直以为,犹太人生活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河南也居住着一些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就是开封犹太人。这些人与中国和犹太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他们的祖先是谁?怎么到达中国的?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开封犹太人的历史。 他们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七八百年,经过世代繁

  • 一代名将岳飞,被奸人害死之后,他的五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害死岳飞的四个人是谁,岳飞儿子岳平,岳飞真是秦桧害死的吗

    除了宋高宗赵构,想来皇帝都会喜欢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忠将为赵构守护江山,可是赵构却一再求和,这令人难以理解。奸臣秦桧等勾结外臣,一同陷害岳飞;赵构信以为真,于是岳飞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直到南宋少有的明君宋孝宗继位,岳飞才得以被平反,世人也了解到这样一个精忠报国却不幸为奸臣所构陷的岳飞。岳飞

  • 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政治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秘明仁宗,史书评价明仁宗,历史上对明仁宗的评价

    其人心宽体胖,虽为嫡长子,却不得朱棣喜爱,朱棣因常年征战,更喜欢肖似自己的二子朱高煦及三子朱高燧。因为朱高炽喜静厌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儒家思想,明成祖朱棣就认为此子性格懦弱不堪大任。那么,被朱棣如此嫌弃的朱高炽,为什么仅仅在位一年还能名垂青史呢?被谥号“仁”呢?据史料记载朱高炽并不懦弱,相反,此人

  • 明朝灭亡后,这个国家坚持用崇祯年号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数十百年的混战,无论是武器枪械、战斗经验,还是军队素质,都堪称精锐。很快,朝鲜几乎全境陷落。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提出援助请求。明朝派出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前往援救朝鲜。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明朝军队将日本驱逐出境。在这一场战争

  • 包拯60大寿,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下跪道: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身份暴露不可一世,包拯晚年感慨膝下无子,包拯死前无子儿媳突然跪下

    什么是为官之道呢,从古至今,为官者都要以以上四点为目标,为了百姓着想,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在历史上贪官数不胜数,强取豪夺,搜刮民脂,即便时至今日,许多案件仍旧层出不穷,当然两袖清风的官员还是占比较多的。比如宋朝时期的包拯,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做派甚至被载入史册,真正做到流芳百世。但

  • 《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林冲卖宝刀,林冲的宝刀,林冲买宝刀后视频

    林冲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其次则要怪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最后还是要怪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这就导致林冲没有察觉到高俅父子要陷害他。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林冲的悲惨遭遇,罪魁祸首当然是高俅父子,只能说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了。林冲本就是个老实本分守着已有的工作和生活安心

  •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后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1-3年级苏轼的诗,苏东坡劝人少近女色

    他十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以后绝不随波逐流,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正直之人。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二十二岁便考取了进士,才华得到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自此,苏轼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由于他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受到好多大臣的排挤和陷害,一生被贬三次。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