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政治难题

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政治难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4/1/26 12:50:22

其人心宽体胖,虽为嫡长子,却不得朱棣喜爱,朱棣因常年征战,更喜欢肖似自己的二子朱高煦及三子朱高燧。

因为朱高炽喜静厌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儒家思想,明成祖朱棣就认为此子性格懦弱不堪大任。那么,被朱棣如此嫌弃的朱高炽,为什么仅仅在位一年还能名垂青史呢?被谥号“仁”呢?

据史料记载朱高炽并不懦弱,相反,此人决策果断,体恤下属,关心民生,爱护亲友,是个皇家中难得的有情之人。

这种仁义之情更体现在他在位时做出的种种决策上,《明史》对朱高炽的评价是: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假使老天能让他多活几年,涵濡休养,德化兴盛,绝对可以与汉朝“文景”之治相媲美。

宋仁宗的轻徭薄赋

历史上明成祖多次出征蒙古,造就了永乐盛世,但是只知征战的朱棣可没空管过国家,都是甩手给他的大儿子朱高炽做的。

他只知自己要征战要军饷,这就造成了在永乐年间的,虽然经济空前发展,但国库空虚啊。朱高炽一直想要把国家的财政给治理好,但是朱棣从来不能理解,觉得大儿子能力有限,所以他更加偏向二儿子。

更甚至,朱棣曾有过想要废太子的心思,但是众大臣一直觉得朱高炽德行出众,治理国家的能力是其他两位皇子远远不能相比及的。

像朝臣解缙、黄淮和尹昌隆三人,他们三人都一致支持金忠的看法,黄淮和尹昌隆都主张“立嫡以长”,而解缙也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后来又强调“好圣孙子!这才让明成祖朱棣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实际上朱高志在建国时,主掌财政大权,他自己在太子时,也是两袖清风,主张由奢入俭。有一次二皇子不相信他如此清廉,二皇子为了博得朱棣的欢心,怂恿大哥和三弟一起筹集军饷,每人两千两黄金。

对此,朱高炽苦不堪言,他直言称二弟休要勉强我。朱高煦不同意,朱高炽只能回去向王妃求助。

王妃听言,直说皇家欺负人说家里都穷成什么样子了,王府一直是自己用嫁妆贴补的。朱高炽满面羞愧,只能去大街上卖家当,一直为百姓蒹葭话觉得朱高炽两袖清风。

后来朱高炽,登上皇位后也是如此。他选用贤臣,削汰冗官,对郑和下西洋扬耀国威的举措下令禁止,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

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刑罚上的宽刑平狱

朱棣靖难成功后,出于巩固其统治,刑法颇为严苛,尤其对不愿归附自己的建文遗臣进行了残酷迫害。朱高炽即帝位后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朱高炽曾在床前召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切孜,曰:“比年法司之滥,朕未尝不知,其所拟大逆不道牲牲出于罗织煆炼,先帝数切戒之。

故死刑至四五覆奏,而法司略不留意,甘为酷吏而无愧。自今凡审决重囚,卿三人同行审决。”

朱棣以及朱高志的爷爷朱元璋,对于刑法过于严苛,抵制靖康之难,使他大肆捕杀彝族那些支持明徽宗的官僚,同时政治上一片黑暗,人人自危。

而朱高炽在太子时期就为人十分宽厚,体恤下属,被称为一代圣君。当时他就常常向自己的父亲朱棣谏言,他认为统治不在于血腥,应该以仁德服人。这又加深了朱棣对朱高炽的偏见,认为他过于软弱。

后来朱高炽登上皇位后,对冤假错案进行了一系列的平反,当时被称为读书种子地方孝孺,被朱棣给灭了十族,使得天下读书人敢怒不敢言。

朱高炽登基后进行了三司会审,平反了这些冤假错案,赢得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消除了受冤之人的怨恨,诗明朝的统治进一步得到稳固。

吏治上的改组内阁

我们都知道,内阁是明朝特有的官僚制度,他直接受命于皇帝,因为在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所以要有内阁,商议政事。

当时内阁的组成是由一些官阶不足五品的官员组成,原因在于当时朱棣害怕这些大臣们权力过于集中,而威胁到皇帝专制,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势而颁布的条令。

一个区区五品的官员,如何去号令底下的官员听从命令,一直是朱棣难以解决的问题。朱高炽在太子监国时期就已经有些想法,但因为这事,朝政的体系问题,他当时还没有权势可以做。

兼职这个制度在我们现代已经不陌生了,但我们难以想象这个理念是由一个皇帝而提出来的,朱高炽为了提升他们的官阶,但又不能让他们的手中权势过于庞大。

于是,他提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内阁工作,但是可以出任一些无实权的但是高品阶的官位。如此不就解决了内阁成员下达命令儿,底下官员出现不服的状况了吗!

朱高炽的政令往往都体现出了他实行“仁政”的一面,他一直以唐太宗来自省自己,就像兼职政令的提出,解决了明成祖在内阁制度上的不足,也进一步地稳固了明朝的统治。明仁宗政策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后世对他的称赞,也是理所当然的。

改变官场风气

明朝酷吏,那是在历史的潮流中都是出了名,而且明朝无论从服装还是整体的风气来讲,都是显得很沉重,更不要说在朱元璋和朱棣的统治下的官场,那基本就是死气沉沉。

朱元璋想提拔一个有才干的官员,听闻他家中十分贫穷,为人清廉,朱元璋赐下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有一天,朱元璋想去看看被自己奖励的官员,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于是微服私访,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从外面挑水进宅子,朱元璋以为是他们家的佣人。

他上前,想要询问官员是否在家,就看到面前的人,惶恐的下跪,结果就是官员本人。朱元璋大感吃惊,官员痛哭流涕,请朱元璋收回宅子。

朱元璋连忙询问,你为什么只想住茅草房,而不要这豪宅。官员声泪俱下,臣以前只有一间房子,尚能照理,现在这三进三出的大宅子,臣一人实在无能为力。

朱元璋又问,那你们家的下人呢。官员嚎啕大哭,臣的俸禄上只能奉养臣一人,实在无闲钱,聘用下人。

朱元璋回宫后查询利禄,才发现当初为了不让官员中饱私囊,所以俸禄定得尤其低,而且一般赏赐也只赏赐一些不动产全无金银。这就是在朱元璋手底下的官员,即使自己吃不饱饭,也不敢向皇帝反映自己的难处。

所以朱高炽体恤官员的不易,一登上帝位就废除了一大批朱元璋在位时所定下的残忍刑罚,还提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把一些德不配位的人给逐出了官场。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还创立了巡按制度,每年都派专门负责的人去核查吏治、监督官员。这样即使在仁政的实行下,官员也难以出现庸才,大明朝的官场很快就焕发了生机,为后世君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明仁宗一生的政令都离不开一个“仁”字,他认为只有仁政施行于下,国家和民众才能富强。他反对自己爷爷和父亲的暴政,即使在太子位时艰难的处境,也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的意愿去附和朱棣的政策。

受过他恩惠的明朝官员,在明后期一直为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为报答明仁宗在位时的君恩。由此可见,明仁宗虽在位短短一年,却能够达到千古留名的效果,离不开他,这些“仁政”的施行。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后,这个国家坚持用崇祯年号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数十百年的混战,无论是武器枪械、战斗经验,还是军队素质,都堪称精锐。很快,朝鲜几乎全境陷落。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提出援助请求。明朝派出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前往援救朝鲜。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明朝军队将日本驱逐出境。在这一场战争

  • 包拯60大寿,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下跪道: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身份暴露不可一世,包拯晚年感慨膝下无子,包拯死前无子儿媳突然跪下

    什么是为官之道呢,从古至今,为官者都要以以上四点为目标,为了百姓着想,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在历史上贪官数不胜数,强取豪夺,搜刮民脂,即便时至今日,许多案件仍旧层出不穷,当然两袖清风的官员还是占比较多的。比如宋朝时期的包拯,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做派甚至被载入史册,真正做到流芳百世。但

  • 《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林冲卖宝刀,林冲的宝刀,林冲买宝刀后视频

    林冲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其次则要怪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最后还是要怪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这就导致林冲没有察觉到高俅父子要陷害他。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林冲的悲惨遭遇,罪魁祸首当然是高俅父子,只能说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了。林冲本就是个老实本分守着已有的工作和生活安心

  •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后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1-3年级苏轼的诗,苏东坡劝人少近女色

    他十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以后绝不随波逐流,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正直之人。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二十二岁便考取了进士,才华得到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自此,苏轼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由于他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受到好多大臣的排挤和陷害,一生被贬三次。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之后,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背景、存在条件、存在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朝代,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存在,在最为繁盛的时代,有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当然唐朝的海上贸易也是很繁华的,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一度很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的运输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海上通道。其实在唐

  • 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王朝中后期一代权臣张居正,张居正去世,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

  • 西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西辽灭亡惨状,西辽灭亡真相揭秘,西辽几几年灭亡的

    西辽政权曾经盛极一时,领土范围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疆域十分辽阔。西辽占据了伊塞克湖至伊犁河流域的优良牧场,地处蒙古和花剌子模中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蒙古人要想征讨花刺子模,必先征讨西辽。成吉思汗于1208年除掉了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后,脱黑脱阿之子忽都逃往西辽,投奔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与道士的寿命是多少,朱元璋干妈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混乱,百姓疾苦,民间叛乱四起。朱元璋于濠州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建立了大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草根的朱元璋,对封建时期的一些迷信思想十分的反对。在他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谓的上天的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愚者的妄言。大明王朝、南巡趣事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体察民情

  •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采用了什么怀柔政策来对待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被朱元璋灭亡的过程,朱元璋元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哪个皇帝

    据记载,朱元璋一生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可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将,多次打败明军。他很有本领,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对他多次招降不成,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的憾事。朱元璋

  • 徐达的老婆谢秀娥为何被朱元璋乱棍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再后来跟着郭子兴闹革命,而且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后来遭到郭子兴的猜忌,开始单干,身边聚拢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汤和等发小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偷地主家的牛吃,大了更是忠心耿耿的跟着他闹革命。其中淮西勋贵集团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谢再兴、李文忠、汤和、朱文正和徐达,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