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缙得罪朱棣被下狱,几年后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惊问:他咋还活着?

解缙得罪朱棣被下狱,几年后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惊问:他咋还活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4/2/8 20:09:24

官场就如战场,充斥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旦不懂得收敛锋芒的话,终有一天会被反噬其身,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明朝时期有个首辅大臣解缙就是如此,曾因为才华而位极人臣的他却不懂社交之道,最终他也作死在仕途的道路上。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仕途顺遂

解缙的前半生都非常的顺利,出生在洪武二年,也就是朱元璋刚平定天下不久。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父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开始教他认字,他能做到过目不忘。七岁那年解缙已经能开口成诗;九岁那年他便开始跟着欧阳衡学写文章。

十二岁他已经能日记万言,被人称为“神童”。后世有人将解缙比做东方朔,说他们的才能不相上下,甚至解缙的才学已经超越了东方朔,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高了。

其父亲在教育他的时候方法还是不错,不仅注重课本知识,还看重实践。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父亲常带着他四处游历,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这样成长得更快。

十八岁的时候,解缙已经满腹诗书了,于是他有了参加科举的想法,父亲也非常支持他。没想到他第一次考就过关斩将地拿到了三甲的好名次。

本来朱元璋想钦点他为状元的,可是有人说他的名字不吉利。朱元璋又特别信风水,因此只能了他这个名次,对于解缙来说也属实有点冤枉。

不过从后期发展来看,那个状元混得还不如他。朱元璋本来就很欣赏他的父亲,因此对解缙也很看重,便将他留在身边,封他为中书庶吉士,相当于在皇帝身边当个贴身秘书。

得到皇帝器重的解缙极力地想要表现自己,甚至有点忘乎所以了。他的品行正直不阿且做事光明磊落,这个性格本身是相当讨喜的,可是太过于磊落反而不好。他喜欢评价别人的好坏,因此总是得罪人。

不知道有些话是不该说的,许多官员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而遭到贬官。朱元璋曾给了他一份官员的名单,让解缙都说说这些人的长短处。这种事情接下来就是烫手山芋,说得好得罪同僚,说不好皇上又不高兴。

但是解缙并不是会考虑这些的人,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这些人的长处和短处,丝毫不留情面,算是把这些人给得罪光了。他这样的性格也为其后期的仕途之路埋下了伏笔。

接连被贬

解缙深受朱元璋的重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嚣张跋扈的个性。朱元璋看在他才华的份上,所以对他有所偏袒,可越是这样,他越是不懂规矩。

一次他到兵部去索要仆役,这救人办事总得客客气气的吧,可解缙就不是,他眼高于顶、傲慢无礼,得罪了兵部尚书沈溍。事后人家到朱元璋那里参了他一本,结果朱元璋大怒,立即将他贬到了江西做监察御史。

解缙在老家一待就是八年,这些年他在家修族谱,并未再得到重视。直到朱元璋去世,他跟着父亲到京城吊唁,没想到又被权臣诬陷,被贬到了河州。

建文帝爱惜他的才华,登基后在董伦的举荐下重新让他回京述职,任翰林院侍读。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件事让他能在后期位居首辅大臣的高位。

当时有许多弹劾朱棣的奏章被送到京师,解缙看到后将这些不利的奏章都收了起来,然后只留下一些关于民生和军事的。

为此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就开始对解缙委以重任。朱棣让解缙直接入内阁参政议事,由于皇帝的器重,解缙实际上居内阁首辅,达到了他人生仕途的巅峰。

之后他还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这是莫大的殊荣,于是解缙又开始狂了。这些年的外放生涯没能让他改变,反而还跟以前一样。而他最不该得罪的人就是朱高煦

历史上任何参与储君之争的人都难逃凄惨的下场。当时朱棣在储君人选上犹豫不决的时候,解缙一句“好圣孙”直接将朱高炽推上了太子之位,这让有实力竞争的朱高煦对他恨之入骨。

解缙这样做主要是“立嫡立长”的观念作祟,他知道朱棣不喜欢太子,比较推崇朱高煦。但又不太确定朱高煦能否有一国之君的风范。可是朱棣喜欢他的孙子啊,也就是朱瞻基。于是解缙才提出这个建议,促成了朱高炽登上太子之位。

可人家太子也没怎么感谢他,而他却彻底得罪了朱高煦。此时的朱高煦又有战功在身,朝中支持他的人也很多,想除掉解缙简直轻而易举。

死于昭狱

解缙这个狂妄自大,到处招人嫌弃,不仅朱高煦想要报复他,就连朝中很多大臣对他意见也都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应该收敛锋芒和脾性才对,可他偏不。

最后被人爆出他在科举中出现读卷不公的行为,朱棣一生气就把他贬到了广西。就这样又过了三年,解缙因为要奏事再次回到了京城,可恰逢朱棣北征去了,他想见没见到,便到太子府拜会。

解缙去会太子可能也就是老友相聚,可是却被朱高煦拿来大做文章。朱棣回京后,朱高煦一党就以此事告了他的御状,并说他意图谋反,朱棣信以为真。

而解缙却还不明就里,在回广西的途中还讲所见所闻写成奏章呈给朱棣,提议让他开凿赣江沟通南北。此时朱棣正在气头上,看到解缙的奏章,当即命人将他抓进昭狱中。

可怜的解缙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刚回到广西就被抓了起来 。他在昭狱里遭受严刑拷打、受尽折磨,支撑着破碎的残躯苟活了五年。

一天朱棣无意间翻看他人呈上来的囚犯名单,他看到解缙的名字赫然在列,不禁发出一声惊呼:“他咋还活着”?要知道昭狱可是比一般监牢还要恐怖十倍的地方,一般人很难撑得过去。

本来朱棣这声惊呼有点难以置信解缙还活着的感觉,可官员听了就意会成让解缙死。于是他回到大牢之后,立即给解缙准备了好酒好肉。

解缙看到这个排场也知道怎么回事了,于是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酒劲儿一上来他就醉过去了。后来狱卒把喝醉的他抬到挖好的坑里直接埋掉,那晚大雪纷飞,也不知道解缙是被活埋而死还是被冻死。

解缙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也都被发配到了辽东之地。他的一生也从辉煌开始、以衰落结束,有人说他死得很冤,但他这样的结果也都是自己情商低造成的,怪不到别人头上。

更多文章

  • 一群犹太人宋朝时来到中国,如今仍信奉犹太教,却不被以色列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犹太人与犹太教,犹太人统治世界的秘密,犹太教和犹太人有区别吗

    我们一直以为,犹太人生活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河南也居住着一些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就是开封犹太人。这些人与中国和犹太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他们的祖先是谁?怎么到达中国的?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开封犹太人的历史。 他们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七八百年,经过世代繁

  • 一代名将岳飞,被奸人害死之后,他的五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害死岳飞的四个人是谁,岳飞儿子岳平,岳飞真是秦桧害死的吗

    除了宋高宗赵构,想来皇帝都会喜欢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忠将为赵构守护江山,可是赵构却一再求和,这令人难以理解。奸臣秦桧等勾结外臣,一同陷害岳飞;赵构信以为真,于是岳飞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直到南宋少有的明君宋孝宗继位,岳飞才得以被平反,世人也了解到这样一个精忠报国却不幸为奸臣所构陷的岳飞。岳飞

  • 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政治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秘明仁宗,史书评价明仁宗,历史上对明仁宗的评价

    其人心宽体胖,虽为嫡长子,却不得朱棣喜爱,朱棣因常年征战,更喜欢肖似自己的二子朱高煦及三子朱高燧。因为朱高炽喜静厌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儒家思想,明成祖朱棣就认为此子性格懦弱不堪大任。那么,被朱棣如此嫌弃的朱高炽,为什么仅仅在位一年还能名垂青史呢?被谥号“仁”呢?据史料记载朱高炽并不懦弱,相反,此人

  • 明朝灭亡后,这个国家坚持用崇祯年号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数十百年的混战,无论是武器枪械、战斗经验,还是军队素质,都堪称精锐。很快,朝鲜几乎全境陷落。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提出援助请求。明朝派出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前往援救朝鲜。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明朝军队将日本驱逐出境。在这一场战争

  • 包拯60大寿,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下跪道: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身份暴露不可一世,包拯晚年感慨膝下无子,包拯死前无子儿媳突然跪下

    什么是为官之道呢,从古至今,为官者都要以以上四点为目标,为了百姓着想,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在历史上贪官数不胜数,强取豪夺,搜刮民脂,即便时至今日,许多案件仍旧层出不穷,当然两袖清风的官员还是占比较多的。比如宋朝时期的包拯,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做派甚至被载入史册,真正做到流芳百世。但

  • 《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林冲卖宝刀,林冲的宝刀,林冲买宝刀后视频

    林冲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其次则要怪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最后还是要怪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这就导致林冲没有察觉到高俅父子要陷害他。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林冲的悲惨遭遇,罪魁祸首当然是高俅父子,只能说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了。林冲本就是个老实本分守着已有的工作和生活安心

  •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后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1-3年级苏轼的诗,苏东坡劝人少近女色

    他十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以后绝不随波逐流,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正直之人。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二十二岁便考取了进士,才华得到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自此,苏轼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由于他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受到好多大臣的排挤和陷害,一生被贬三次。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之后,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背景、存在条件、存在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朝代,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存在,在最为繁盛的时代,有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当然唐朝的海上贸易也是很繁华的,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一度很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的运输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海上通道。其实在唐

  • 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王朝中后期一代权臣张居正,张居正去世,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

  • 西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西辽灭亡惨状,西辽灭亡真相揭秘,西辽几几年灭亡的

    西辽政权曾经盛极一时,领土范围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疆域十分辽阔。西辽占据了伊塞克湖至伊犁河流域的优良牧场,地处蒙古和花剌子模中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蒙古人要想征讨花刺子模,必先征讨西辽。成吉思汗于1208年除掉了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后,脱黑脱阿之子忽都逃往西辽,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