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最弱之燕国,五国联军灭齐,最大助力居然是一个留学生

战国最弱之燕国,五国联军灭齐,最大助力居然是一个留学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36 更新时间:2024/1/15 23:07:43

至古以来中原文明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候,有两个关键战略要地。

[var1]

第一个,河套地区,扼控河西走廊连接丝绸之路的汉四郡。

第二个,长城以北不远的辽东地区,也称辽东五郡。

辽东,作为长城前线最早的胡汉分界线,源自西周时!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纣王大臣箕子带着不愿臣服周朝的人,迁徒辽东,建立了东北亚地区最早的国家箕子朝鲜。

补充说一点,今日韩国人念叨的檀君朝鲜属于韩国人的胡编乱造。由此可见,这朝鲜的文化起源,其实还是属于中原文明的范畴。

武王伐纣,建周后,在周公辅政时,封国七十三,成就了周王朝分封制度和礼仪典章制度。

[var1]

辽东则是周王宗室召公地盘,爵位属最高的公爵,地位在那时可谓非常高。

可是当时的辽东属苦寒之地,名义上虽属于燕国,却并不受重视。

原因简单,辽东原住民生产力底下,不能创造价值,还不易于开发,因此燕国核心区一直都在都城蓟城附近。(今北京)

渡过春秋来到战国时代的燕国,虽是最老牌诸侯国,爵位最高,但却并不是强国,反而因为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成了名副其实的弱鸡,让他存活的关键,居然不是实力,而是地理位置偏远。

那时的燕国,国际地位可谓非常尴尬,按爵位算老大,按实力算老幺。

没有实力的爵位,就是橡皮图章,完全没啥鸟用。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燕国几结局可想而知,弱国需要明主。

战国时的燕王哙,就是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国君,面对燕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爱国而不爱己。居然在年纪大了之后,将国家的摄政权利,交给了以贤明能干著称的宠臣相国子之

最后甚至行禅让之事,让臣子子之当了燕王。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自以为为了国家好的燕王哙,就此将燕国带进沟里,差点亡国灭种。子之算的上能干,但也野心勃勃,在成燕王后,本性毕露,变得独断专行,这独断专行就让原本的继承人不满意了!

想想也情有可原,原本国王位置是我家的,你算哪根葱居然成了国王?

[var1]

太子姬平联合旧贵族造反,两帮人开始了火并,最后大打出手。

齐国一看,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容错过,也暗中联络,怂恿这两帮人火并。打来打去,谁也没占到便宜,反而是两帮人一起同归于尽。燕王哙、太子姬平、相国子之这三倒霉蛋全挂了。

最后得益者居然成了趁乱入燕国的齐国,当时齐国国力正盛,号称战国东邪西毒和秦并列二帝。

齐宣王也是野心勃勃的主,占据燕国蓟城后,赖着不走了,眉开眼笑的脸上刻着两字”灭燕“。

燕国可是延续几百年的老牌诸侯,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灭了,战国诸侯当然心里不好想啊。

不好想的主角不少,当时刚崛起的赵国是急先锋,齐国大敌秦国则是赵国后援。

燕国老百姓也不甘心,时不时弄点动乱。

最后齐国也受不住这轮番的武力威慑还有内部动乱甚至外交压力。

在一轮轮外交斡旋,特别是赵武灵王武装护卫燕公子职(燕昭王),回蓟城之后,齐国人彻底待不下去了,在燕国施行一轮三光后,灰溜溜的回家了。

齐国走了,燕昭王继位复燕国。当时的国际形势比较有意思,齐国秦国两级争霸,赵国成了秦国打手,帮助制衡齐国,燕国则是齐国死敌,势不两立。

至于其他国家,对于咄咄逼人的齐国也是意见不断,齐国几乎成了战国所有国家的敌人。

[var1]

同仇敌忾的外交环境,对于积贫积弱的燕国而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个时候该如何做?燕昭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思索之后,燕昭王开始了自己的执政之路。

对内,广纳贤才,励精图治:昭王千金台上铸,纳贤任能贤才聚,乐毅来了。

对外,和谐外交,连横之后:三寸舌鼓噪乱世,一人配尽六国印,苏秦来了。

在苏秦还有乐毅配合下,一个致力于辽东开发的国策,成了燕国战略重点。

没实力的国度,在战国是无法生存的,既然南下征服不了,那就北上吧。

[var1]

这开拓与征伐,也有着明确的步奏。

第一步:驱逐东胡,打击占据燕国后方的东胡势力,吸纳东胡人口作兵员。

第二步:开荒屯田,在打败东胡,吸纳东胡人口后,积极屯田储备军粮和战略物资。

第三步:训练士兵,在遥远的辽东练兵,外国间谍难以刺探,有助出奇制胜。

而这一切的步骤也好,准备也好,瞄准的目标都是死敌齐国。

计划定了谁去执行?

乐毅是相国也是治政和带兵人才,他去大材小用,苏秦是说客,让他去辽东攻略,专业不对口。

[var1]

三人商量来商量去,一个人跃入眼帘。这人就是秦开,一个名不见经传,但身怀韬略的东胡奴隶。

说秦开是奴隶稍许有夸张,秦开准确的说,是质子,只是这质子和常规的战国质子有点不同。

战国时代,质子都是为了条约遵守而放置于敌国的王子宗室,比如秦始皇爹,秦异人就是质子。

秦开确实和秦异人所处的角色定位一样,但是老牌诸侯国有自己独有的傲娇。

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将原本盘踞在赵国附近的东胡打败,东胡搞不定赵国,就拿软柿子燕国动手,不断侵袭燕国边界,给燕国造成了极大威胁。

打又打不过,如何办?燕国选择求和。

为了表达诚意,燕国就在名门望族中挑人做质子,挑来挑去,就弄了不少”少男“去东胡为质。

不得不说,燕国这招聪明,少男去东胡为质,不仅可以达到和平诚意效果,还有人才委培效果。

精挑细选的年轻有志男儿,一个个虽然去了辽东成人质,待遇和奴隶差不多。但是东胡人并没有那么歧视他们,反而是敬重勇士的蛮族。

只要你勇于为族人奉献,成为了合格的勇士,就给你该有的待遇。

小秦开一看有奔头啊,于是不断告诫自己,我要学好本领,我要衣锦还乡,我要成就大业。在不断激励下,秦开成了一名出色的东胡战士,进而获得了东胡人勇士的认可。

[var1]

顺利的从奴隶变成了将军,进而成了燕国卧底。

东胡情报,也从秦开哪里不断输入燕国。没有赶上燕国动乱回去复兴燕国的秦开,赶上了燕昭王锐意改革,开拓东胡。随改革的深入,燕国对东胡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越来越富有攻击性。

连续数次骚扰占不到便宜的东胡也越发生气,动不动就拿部族内的燕国人出气,勇士待遇没了不说,还缺衣少食,成了囚徒。如此境况,让秦开的东胡友人见后,也为他鸣不平,于是在他们的配合之下,秦开逃亡燕国。

从奴隶到将军又成囚犯,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秦开终于学成归国。

回到燕国的秦开,将留学时候的所见所闻,还有东胡兵力部署、作战习惯、甚至山川地理,整理成文,给燕昭王做了一次详细的汇报。汇报过后,在回国感受燕国的军力后,认真的说道。

王上勿忧,东胡之军不可怕,燕国励精图治多年,已可一战而定东胡。

秦开的话,让燕昭王信心大增,顺势任命知己知彼的秦开为前敌总指挥,准备大军备战事宜。

公元前300年,准备充分的燕国,正式对东胡宣战,秦开率领大军,又一次来到了让其魂牵梦绕的辽东,只是这一次,他不是来留学的,而是来征服的。

[var1]

熟悉东胡战法与地理环境优势的燕军,配合着优秀的战术组织还有优良的武器装备。

屡次对战东胡大军,都势如破竹,数场恶战后,东胡节节败退,退出辽东,去往更远的漠北。

得势不饶人的秦开,并没有停下征伐脚步,顺势渡过辽河,进攻箕子朝鲜。在不断深入攻击之后,突进数百公里,拓地两千余里。

辽东、辽东半岛、甚至长白山区域,就此纳入燕国领土,直到鸭绿江边,秦开才收手。

南下征战不利的燕国,就这样在进攻东胡的战斗中,获得了大量领土和人口,实现了国家实力的飞式发展。

这次秦开出击辽东,也成汉族武装首次和胡人在辽东的大规模交锋,拉开持续数千年东北亚争锋序幕。

序幕过后,燕国在辽东设置了耳熟能详的辽东五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

设辽东五郡后,燕国还在五郡边缘修筑了长约一千公里的长城,也就是后来秦始皇连接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燕长城“。

郡县设置,长城修筑后,燕国开始了一场开发辽东的大生产运动,无数燕国人迁徒辽东,不仅促进了辽东的开发,还让燕国组成了一只强军。

曾经战国七雄的弱鸡燕国,就这样通过锐意进取还有一个奴隶留学生的努力,成了战国强国。

第一次闯关东,圆满完成。

圆满后,该如何?就看燕国征战之路。

公元前284年,在双面间谍苏秦配合下,乘齐国刚刚吞并宋国,引发众怒机会,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将齐军打的满地找牙,进而占据了齐国几乎全部的领土。

这燕国精锐就是秦开练兵的成果,也是辽东军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

甫一出现,他们就让全天下刮目相看,自此开始,"苦寒辽东出强军"成了中国历史的定论。

这无数的辽军,都是秦开开拓辽东的后续,也是他奋斗精神的延续。

无论何时,今日辽人也当引以为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要实施“远交近攻”的国家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远交近攻相近一个词是合纵连横。六国要想破解远交近攻只能合纵,而对于秦国而言只有连横才能胜利。秦孝公到秦始皇历时四十多年的长期而坚定地执行远交近攻使得秦国在“国际战略”取得了胜利。在秦孝公时期第一次实施远交近攻策略是联合齐国、楚国攻魏、与齐国建立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是秦国的“外交原则”。秦国与齐国的

  • 为何李广年轻时受文帝青睐,老年时却被武帝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广在武帝时期老了,李广战死武帝落泪,李广的后世评价

    李广祖辈是秦时大将李信,可谓武勋世家。他年轻时,精通骑马射箭,在抵御匈奴的侵略时,屡立战功。在做文帝随身侍从时,可以与猛兽搏斗,获得了文帝的青睐。他年老时,屡次带兵出击匈奴,但都无功而返,武帝认为其命不好,因此嫌弃他,怕他参战影响到与匈奴关键战役的胜败。一、文帝时英气勃发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

  • 曹魏代替刘汉,西欧的法兰克也发生了同样一幕,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魏与刘汉的关系,历史上的魏汉,西晋怎么取代曹魏的

    五世纪时,罗马帝国日渐衰弱,西欧地区处于动荡之中。势力限于莱茵河畔及南滨海一带的法兰克人,在酋长克洛维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征战,整合了当时周围部落酋长的势力。凭着他们的勇猛,打败了阿勒曼尼人和西哥特人,罗马的残余势力也被他们消灭殆尽,一些小国也对法兰克人表示臣服。实力雄厚的法兰克人,平定了动荡的西欧

  • 曹操在用人上,可谓是步步算尽,唯一能比肩者仅有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曹操谁得了天下,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是哪一集

    曹操在这方面的心胸和气度,即使在当今社会里,也不多见,更别说在三国时期。要知道在古代是很重名声,如果一个人名声不好,基本跟过街老鼠一样,就算有才华也很难得到礼遇,自然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时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招收人才的时候,一直沿用德才兼备的标准,如果品行有缺,就算有人举荐也不会多看一

  • “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所有人都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对曹操的评价一句话,一段话总结曹操,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

    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所有人都不敢说。在当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可谓是顺风顺水,一直胜功显赫,不管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艰苦,曹操都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而且当时的在位皇帝汉献帝手中并无实权,只是摆设而已,朝廷里的局势也是混乱不堪,汉献帝无奈之下就好选择逃跑。而当时曹操是汉献帝的臣子,当时

  • 汉文帝刘恒是个外表温柔,内心阴毒的皇帝?有此事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周勃不知道,自己迎回来的是个外表温柔、内心阴毒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刘恒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刘恒是意外登基,功劳都是周勃等一帮老臣的,心里本来就有点发虚。再加上周勃等人认为自己对大汉朝有再造之功,在皇上而前总是桀骜不驯的样子,刘恒心里,这个苦啊!想来想去,不行,得立立威,必须要找个人当次

  • 为什么秦始皇暴君的骂名沿系从古到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为何被称为暴君,秦始皇是暴君吗还是华夏英雄,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

    秦始皇虽然是暴君。但他所设计的封建政治体系却一直延续到清末。如果是暴君,那秦始皇的行为为何成为封建政治的基础,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这是确确实实的历史真相,关于秦始皇残暴的记载主要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而司马迁是汉代人,为了证明汉朝的合法性,就必须指出秦朝的不合法,其中的恶就必须体现在秦始

  • 曹魏储君之争,曹植一度占有优势,曹操问计与此人,遂定太子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魏储君之争百科,曹植曹丕之争结果,储君之争免费阅读

    曹操生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当时能有资格成为曹操继承人的有曹昂、曹冲、曹丕与曹植四人。本来最有希望成为曹操继承人的是刘夫人所生并寄养在丁夫人膝下的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的曹冲。虽然曹操曾一度想让长子曹昂成为继承人,然而曹昂在宛城之战中为救曹操,不惜将自己的坐骑让了出来,因此被叛军诛杀,曹操只能就此作

  • 关羽去世前留下2个心腹,一个看清刘备,一个看透刘禅,二爷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死后刘备做了什么,关羽死时刘禅多大,关羽与刘禅的恩怨

    关羽作为荆州主帅,在刘备阵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刘备来说,荆州非常重要,既然能够交给关羽,那就证明他非常看重关羽,也很信任他。而且这个地方资源丰富,适合当做补给重地。除此之外,荆州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他势力都很看重这个地方。所以也会为了争夺而发生战争,那么关羽作为一名厉害的大将,他能够把控战争局势,

  • 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如何处置项羽家人?最后的结局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自刎乌江最后一句话,项羽自刎乌江故事20个字,项羽兵败后在乌江什么地方自刎

    说到西楚霸王项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项羽能征善战,在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他年少成名,一生戎马,最后却英雄气短,乌江自刎,早早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项羽,从小就没了父亲,由项梁带大。项羽小小年纪便能举起千斤大鼎,可谓神力无穷。项羽叔父从小就对项羽寄予厚望,希望他去读书,可项羽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