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商灭亡的真相竟与西罗马帝国惊人相似,只因为这种金属的存在!

殷商灭亡的真相竟与西罗马帝国惊人相似,只因为这种金属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3/12/24 21:59:32

其实曹刿的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于先秦时期,在《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此,我们不从营养学对于人体质乃至智力的影响,换个思路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曹刿单单将矛头指了贵族?

阳Sir以为“肉食者鄙”,或许与贵族们经常使用的青铜食器之间不无关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本质上是“铜、锡、铅”的三元合金。而关于殷商的灭亡,商纣的无道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历史界的一般定论,而关于铅在青铜器中的使用是否会对殷商灭亡有所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殷商青铜器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礼器、兵器、工具和杂器几类。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类青铜器对于商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1.青铜礼器是一种特殊的用具,主要用于祭祀礼仪之中。殷商多淫祀,但大多数的鼎与簋之类的这些器物虽为食器,但因其超大的尺寸以及固有的金属价值和精密的铸造技术之缘故,这些礼器并非日常生活所用,虽然考古中有青铜礼器实用的痕迹,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多用于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中,因此对于人体的影响应该是极为有限。

2.至于青铜兵器,有关研究表明在吸锡青铜中加入铅之后,可以增加铜液的流动性,更加利于获得棱角分明、表面光洁的铸件,特别适合铸造礼器和容器。但有一个问题,随着含铅量的增加,器物的硬度和抗拉伸性却会随之下降,不太适合铸造“削杀矢”之类的武器,所以青铜兵器中的铅对于人的影响也很小。

3.青铜工具虽然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其本身的含铅量是极低的。而青铜杂器主要有生活用具、车马器、度量衡等,但是其出土数量与其他几类相比来说极为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杂项青铜器的使用远不及礼器和兵器。

排除以上几项之后,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了青铜容器上,而商代前期,三元(铜锡铅)青铜容器中,锡铅含量较低;商代后期则以锡铜为主要成分,三元青铜地位次于锡青铜,也就是说在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统治阶级、贵族阶层生活的诸多领域中,通过对现有出土青铜器的成分及金相分析,铅锡青铜占了商代青铜器的绝大部分。铅的大量使用,在统治以及贵族阶层中的确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这个程度究竟能达到多少?

对比古罗马时期的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殷商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章,认为西罗马帝国是由于“铅中毒”而衰亡的。罗马人的城市供水管道是用铅制作的、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会用氧化铅来代替糖进行调酒。考古学家也从罗马贵族墓地的遗骨中发现其超量的铅含量,足以对其神经系统、智力乃至生殖功能造成损害!

当然,铅的不同存在形式对于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罗马人采用的是单质金属铅也就是铅器,而殷商人则多是以三元合金存在,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铅中毒的风险;此外罗马人铅器的使用极为频繁且普世,而殷商人则主要为统治阶级及贵族所使用,而且主要是通过饮酒这种方式进行铅的摄入。殷墟甲骨卜辞中,有“疾首”、“疾口”、“腹不安”这种词语,而且商武丁的一个名为“鼠妇”的妻子其不孕症,也都疑似为铅中毒的症状!

也就是说青铜器在统治阶级以及贵族阶层的大量使用,有很大可能会造成铅在人体内的沉积。而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并且其毒性持久,半衰期长达10年且不易被人体排出,其吸收方式则包括: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以及皮肤吸收(极少)。神经系统最易受到铅的损害,所以智力低下的人不是没有,比如著名的帝乙如同儿戏般的“射天”行为,怎么看都像是幼年受到铅污染而智商较低的表现!

所以,“肉食者鄙”或许真的与贵族多以青铜食器吃肉(不排除青铜酒器饮酒的可能)有关,但这也许也只是阳Sir一个脑洞大开的猜测罢了。

更多文章

  • 山海经:九鼎传说之谜团其二,夏启所铸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纸剪圆鼎和方鼎,山海经的3个预言,圆鼎方鼎手绘图

    (一)三足而方?鼎的名称出现的比较早,在甲骨文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的鼎字,但是这些鼎字看起来却像极了一只小猫,所以如果你看甲骨文的“问鼎天下”的话,极有可能会认作是“问猫天下”,“一言九鼎”就是萌萌的“一言九喵”!实际上在甲骨文中,鼎被当作器物的名称使用的方式并不多,在甲骨文中鼎字大半是用着为制定占卜之

  • 东汉风云:光武驾崩刘庄嗣位,马武平羌振旅还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未几,已是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已六十三岁,还是昧爽视朝,日昃乃罢,暇时辄召入公卿郎将,与谈经义,至夜静方才就寝。皇太子刘庄常伺间隙进言道:“陛下明若禹汤,独不似黄老养性,未免过劳,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自适。”光武帝摇首道:“我乐为此事,并不觉疲劳呢!”话虽如此,究竟年老力衰不堪烦剧,竟于中

  •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的大一统措施,秦始皇大一统包括哪些内容,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也推出大一统政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道路等。秦始皇与大流士的治国理念,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大流士在前、秦始皇在后,于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抄袭了大流士的治国政策。实际上,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

  • 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官位最高的割据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军阀割据,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孙权割据江东

    光和七年(184年),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而已经腐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无奈之下,东汉朝廷允许地方的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国相)自行募兵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很多刺史和太守在黄巾起义后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割据军阀能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太守一级。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成为第一位控制朝廷的割据军阀。当

  • 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用人失误的例子,诸葛亮如何识人用人七种办法,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

    如此高的评价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夸张,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大混乱的背景之下,诸葛亮能够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攻城略地,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不仅如此,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依旧能够力挽狂澜,率领蜀国南征北战。纵使他有这般天纵之才,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除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之外,诸葛亮也有一定责任,正所谓

  •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漠北之战后汉军为什么难有胜仗,漠北大捷,李广歼灭多少匈奴人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

  • 浅析曹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饮食,曹操为百姓做出的贡献,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曹操虽然在君臣之道上有所跨越,但是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他都堪称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曹操在关注民生的方面,一直以来都走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即便是那个伪善的刘备也比不上,你不相信?往下看。一、曹操起家说起曹操起家的历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能够如数家珍,所以此文不再赘述,只

  • 汉武帝赏赐十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霍去病野史,汉武帝跟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

    历史上这样随性而赏赐的皇帝还蛮多,但有些赏赐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些则是想通过赏赐去试探。这样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皇帝不信任且手握兵权的将军身上。当年霍去病就曾被汉武帝这样试探过,因为汉武帝赏赐的东西实在太过于奇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懂他的用意。但霍去病是何人啊?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么他最终如何处理这份试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正史:不!只是被夸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史中郭嘉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真的被神话了吗,正史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一)鲁迅先生吐槽过《三国演义》: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想显得诸葛亮多智,然而显得诸葛亮像妖道了。正史中诸葛亮是个贤相。他所做的事,陈寿正史里说了: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

  •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二十四武将排行榜,这排名你服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武将典韦,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武将,历史上的三国正史中真正武将排名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温侯吕布排名第一是最没有争议的。什么我部悍将刘三刀,上将潘凤之类的就不提了,虎牢关吕布一人硬刚关羽、张飞不分胜负。另外,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吕布一人独战魏国六员猛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全身而退,可见吕布之强悍。此外辕门射戟中也可看出吕布箭术相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