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曾出土一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还毒辣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曾出土一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还毒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4/1/19 10:11:14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曾经有一批新出土的竹简,则向我们揭示了这其中的秘密。原来,孙膑也不单单就是那么一个受害者而已,他所做下的事情,设下的计谋可远比剜骨头要更残忍。

那么,孙膑到底设下了怎么样的毒计?又是发生了什么令孙膑成为了废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var1]

将门之后

想了解孙膑这个人,最好就是先了解孙膑的出身和经历。他作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也有着不错的家门出身,是孙武的后人,也算是将门之后。

出生于将门的孙膑,从小就很有才华,并且师从于鬼谷子的他得到了师傅的真传。这也就导致了才华横溢又有真本事的他,不论去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重视,并且一定会进入官场和朝堂之上的。

齐国,是孙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他因种种原因来到了齐国,并服务于齐国。在齐国时期,孙膑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有过很多经典的故事。

在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便是“田忌赛马”。在这件事情中,孙膑创造性地使用了“策对论”,也就是“针对与变通”,说得上是一个用兵上的开创性举措。

[var1]

话说,赛马之风盛行于齐国境内,就连田忌也非常喜欢甚至于沉迷于赛马之中,经常在闲暇之时就和齐国的公子们一起赛马,齐威王便是其中之一。

同时,出于取乐的目的,田忌经常会豪掷千金作为赌注。作为田忌的幕僚和军师,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其实赛马场中的马,论能力都不相上下,那么这样的情况就非常考虑部署和安排了。

出于自信,亦或是告诉田忌一些重要的事项,他向田忌提出建议,让他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每场都能取胜。果不其然,听从孙膑之言的田忌得到了最后的胜利,而孙膑对于“策对论”的应用也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孙膑还书写了《孙膑兵法》,这本书在当时影响不亚于其前辈孙武的兵书。而且,在后来这部兵书和《孙子兵法》一同流传于后世。

[var1]

经过代代人的学习完善,它逐渐成为了指导军事行动的一部兵法指南,可以说是对后人的战法起到了推动进步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如此有才华的孙膑,按理说在战国时代应该是各国君王都应该要竭力招揽的存在。

可是,孙膑最终却被割掉了膝盖骨,而且还险些丢掉性命,这是为什么呢?亦或者说其中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是哪个不识人才的君王,居然这样对待一个堪称国士的人才?

孙膑与庞涓

其实,这个原因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庞涓,而这一切还是要从孙膑和庞涓的恩怨来说起。孙膑和庞涓其实是同窗的人,两人自幼相识,也是师出同门。

从小到大求学的过程中,两人都可以说可以说关系十分要好,但嫉妒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禽兽。庞涓的出身和经历,基本上和孙膑是一致的,但是人各有别,孙膑的才能始终比庞涓要高。

[var1]

由于庞涓自己提前下山的原因,使得自己没有学全师傅的本事,这也就导致庞涓在笑脸之下,对孙膑有着嫉妒心。后来,来到魏国的庞涓受到了魏王的礼遇,摇身一变成为了魏国的大将军。

其实,这本和孙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善妒的庞涓明白。孙膑太了解自己,他不仅仅了解自己的人品,常年相处的两人,也使得孙膑对自己的缺点了如指掌。

出于这种考虑,害怕自己的缺点会暴露的庞涓,一直都将孙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想方设法地想要加害于孙膑,甚至是致孙膑与死地,但是孙膑远在天边,上哪里去加害孙膑?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后来,孙膑周游列国来到了魏国。魏国的君主素来听说过孙膑的贤名,在他来到魏国后,魏王热情地接待了孙膑。后来,魏王发现庞涓和孙膑两人自幼相识,可以说是至交。

[var1]

只是,庞涓却并没有向魏王推荐孙膑来魏国效力,于是魏王就对庞涓有了看法,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庞涓造成的,是庞涓的私心差点让自己丢掉了一个国士无双的人才。

庞涓一直都将孙膑视作自己的威胁,在此情况下,他自然不会让孙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庞涓便设下了毒计,开始挑拨起了孙膑和魏王的关系。

庞涓的计策很快就奏效了!在庞涓的挑拨离间之下,孙膑触怒到了魏王,被投入监狱,最后被判处了残忍的处罚——膑刑,也就是剜去膝盖骨的处罚。

在当时,这可是奇耻大辱,将一个人生生变成废人。但此时,庞涓却仍是装出一副挚友的样子来照顾孙膑,庞涓内心的奸诈从此便能看出来。

[var1]

或许也是如此吧,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孙膑才是受害者,遭受了毒刑再无站起来的希望。而庞涓如此阴险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属于典型的反派。

可是,后来随着山东竹简的出土,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原来,孙膑也不单单只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毒士,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孙膑的毒计

当年,孙膑被齐国偷偷地救了出来,带回齐国,并开始为齐国效力,成为了大将军田忌麾下的军师。后来,恰逢魏国围困赵国,齐国收到了求救,决定派兵解救赵国。

田忌出兵后,一开始本来准备直接开赴赵国城下,与魏国正面一决高下,但是彼时魏军实力强大,士气也高涨,如果从正面决战的话,胜利的可能性不算很大。

[var1]

作为谋士的孙膑自然不这么想,孙膑提议不用开赴赵国去和魏国相拼,而是直接开赴魏都大梁。使用“攻敌所必救”的策略,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带着大军开赴魏国的大梁,然后让魏国前去营救。

这一计策可以分散魏国的兵力,之后再分而击破,才有大获全胜的机会。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国真的需要营救大梁吗?同时,又有另一个疑问,作为国都,大梁城一定有着很坚固的城防。

如果不够强大的攻击,恐怕不足以撼动庞涓的心,就在此时孙膑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向田忌询问整个齐国有哪两个人最不能打仗,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两个人——齐城和高唐。

原来,孙膑的计划是,让这两个没什么用的将军去攻打大梁的门户平陵,却没指望两人能够胜利,攻打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圈套。作为鱼饵的两人,一旦死了,对于敌方也是一种迷惑性。

[var1]

因为将领身先士卒,也会让士兵视死如归,更会给魏国造成一种“总攻”的错觉。说白了就是让他们以身为饵,引诱魏国上钩罢了,简单来说,二人最好的结局就是死。

就这样,围魏救赵之计最后还是成功实行了,只不过此次定计过于狠毒。为了最后的胜利,孙膑把两个将领当做了炮灰,这样做的确有违天和。

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孙膑作为一位谋士,定计之时也算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哪怕牺牲很多也要以最后任务完成作为重点。

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位非常的狠毒的毒士,他所定下的计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挖骨头更为凶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为秦王嬴政的一统大业建言献策的贤士,有可能在百余年前就存在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根据《史记》的有关记载,战国时期有两个叫尉缭的人。他们都是魏国人,都是政治家、军事家。[var1]根据史料,两个尉缭的见解几近相同,都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而且,他们都有远离人世,遁于荒山的经历。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两个同名的尉缭,可能就是一个人。但是,这两个人分别生

  • 信陵君为何是战国四公子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四公子信陵君,信陵君与赵国关系,历史对魏国信陵君的评价

    [var1]信陵君贵为王公子嗣,但是却极爱招贤纳士,而且从不在意他人出身只问有无才能,渐渐的信陵君爱才之名传遍四海,前来投奔于他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其中真正改变信陵君一生的却是一个叫候赢的老人。[var1]候赢出身低微年高七十,素有贤明,信陵君在听闻之后亲自前往与其结交,为其牵马,终于收服这位名士之心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孔明在陈国绝粮七天是什么意思,战国七雄第199关怎么过

    [var1][var1]据相关史书记载,可以对比看出其中差异,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实行的兵制不同,战国时期国家实行的兵制是全民皆兵,战国时期全民在打仗的时候不存在任何特例,一旦战争爆发,全国男子都要上战场。一旦不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些士兵就可以解甲归田,继续投身农业生产当中,为国家生产力贡献自

  • 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助吴起碾压十倍于己的秦军,最后为何没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起郭艳梅照片,吴起袁军,吴起啥时候解封

    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往往都是伴随着战争与血腥的。尤其是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只能迫不得已的参与乃至发动战争。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纵观史今,任何一个名将战神都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中一步步历练出来的。但是名将再怎么运筹帷幄,也得有军调遣;战神再怎么勇猛善战,也得有兵士跟随。历朝历代的名将手下都是掌握着一支

  • 她是孔子的绯闻女友?连朱熹都要劝学生不要八卦孔子的感情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查找孔子或朱熹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孔子的资料和朱熹的资料进行整理,孔子的婚姻史

    [var1]文:不言[var1]南子——一位与孔子有过一次交集的女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子见南子”的一段往事。朱熹对他的学生们说:“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它。”按照朱熹的说法,孔子见南子做了出格的事,有损圣人形象,他鼓励学生们关注圣人的言行,不要纠缠于绯闻。《论语·雍也》开篇著:“子见南子,子路

  • 她是春秋时期第一美女,因招惹孔子而落得荡妇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据说,南子生性淫乱,嫁给卫国国君卫灵公为夫人,后因宋国公子宋朝容貌俊美,于是便和他私通。史书称她”美而淫“,换句话说,就是生活作风有严重的问题。[var1]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访问过卫国。关于这次会见,从历史记录上看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会面时,按礼制在两人间挂了一道帷帐,南子身着接见

  • 从人人厌弃,到高不可攀,商人吕不韦的一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不韦人生哲学,吕不韦最经典语录,历史学家如何评价吕不韦

    [var1]吕不韦的籍贯,是今天的河南,他是战国末年一位颇具经济头脑的商人,由于他的眼光非常独到,心思异常活络,所以存下了许多家财。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中国自古便重农抑商,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只会牟取暴利,于国家经济无甚作用,所以有士农工商的排行中,商人都被排在最后一位,尽管他经济实力很强,但仍然不受当

  • 山海经中的人物,被甲骨文证明真实存在,为商朝立功却因女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于商朝甲骨文的资料,山海经的3个预言,山海经记载的人物

    [var1]商人的剧照身于现世,彼时境茂,自是大相径庭,商贾盛行,较之士农,地位之高、评价之盛,不复以往。取之金银铜币,数字金币以便捷之利通行于各行之间,上至能源金融、下至柴米油盐,商贸不断,无所不可谋之以利。然非现于今世,方有商贾之道,上古之时,早已发迹,何谓言商,盖自殷商,开行贾之首者,为商之族

  • 商鞅之死:会记仇的人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之死简介,一个记仇的人有多可怕,大秦帝国第一部商鞅

    商鞅之死是很多原因导致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经得罪过秦孝公之子嬴驷,埋下祸根。秦孝公一死,即位的嬴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商鞅。从商鞅之死可以看出,会记仇的人有多可怕![var1]商鞅,本名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信奉并精通法家刑名之学。卫国弱小颓败,公孙鞅为施展自己才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抱

  • 为何战国打了几百年仗都不缺粮,诸葛亮却总缺粮?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借粮,长平之战赵国是缺粮吗,2023会缺水缺粮吗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刘氏王朝日渐落寞,朝廷的无能从而导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相继分地而治,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自此形成。说起三国,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三国中的蜀国,蜀国的众多名将一直在后世流传,其中便有关羽、张飞、子龙等猛将,但不得不说的还是蜀国的谋士诸葛亮。诸葛亮比起郭嘉等同一时期的谋士,谋略不相上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