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朝代,那时候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美诗篇。而其中诗仙李白就是在唐朝最繁荣时代出生,并留下许多诗句。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写的关于杨贵妃的美貌,而可怜的杨贵妃也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安史之乱西逃途中。
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能够打败安禄山呢,要知道唐玄宗坐拥天下,而安禄山却只有平卢等三镇的兵力,但是唐玄宗却被安禄山打的被迫西逃。而唐玄宗也是因为安史之乱而退位,唐肃宗继承皇位。
唐玄宗之所以没能第一时间解决掉安禄山,是因为唐玄宗的狂妄自大。因为唐玄宗对于自己的实力有着十分强大的自信,在武则天之后,唐玄宗通过励精图治建立了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所以他不认为有人可以动摇自己的统治。而正是因为他的自大,才让安禄山有了可趁之机。
当时的朝臣都能够看出安禄山的造反野心,安禄山本就是胡人,却在唐朝为官,并且手握重兵。所以在安禄山准备造反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发现了安禄山的动向,并且禀报唐玄宗。但是唐玄宗认为安禄山不会造反,何况造反了自己也有能力解决,所以不为所动。
直到安禄山造反前夕,大臣们都还在苦心劝说唐玄宗,但是唐玄宗却将这些大臣绑了送给安禄山当礼物。后来安禄山在天宝年间造反,所过之处风云变色,沿线的将士由于太久没有打仗,面对安禄山的军队无力阻挡,而唐玄宗也前往西蜀避难。
除此之外,唐玄宗之所以没能第一时间解决安禄山,还与唐朝的军事制度有关。唐朝的军事制度继承了南北朝的府兵制度,在和平年代百姓就种田养家,而遇到战争就拿起武器,当兵作战。后来唐玄宗时期的府兵制度得到了改良,变成了募兵制度,也就是朝廷聘请军人,长期当兵,后世也大都如此。
但是在唐朝时的募兵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当时招募的兵士与各地的节度使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以安禄山为首的胡人将领。招募的军队最后都成了节度使手下的军队,而安禄山的部下又都是胡人,只认同安禄山的领导。
所以在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逐渐脱离朝廷的掌控,如安禄山之流,手里掌握着三镇的军队,所以便直接举兵造反。
面对安禄山的造反让许多沉浸在盛世唐朝的人美梦破灭,但是又无力阻挡安禄山的攻势,最后安禄山直接一路攻打到了洛阳城,眼见安禄山距离自己太近,唐玄宗终于慌了神。他下令将领领兵攻打安禄山,希望能够打败安禄山。
当时的安禄山被唐军阻挡在守潼关之外,守将封常清与高仙芝陈兵守潼关与安禄山对峙。当时的安禄山军队气势汹汹,封常二人决定以守为攻,将安禄山阻挡在守潼关,打持久战。
安禄山虽然一路过关斩将,但是守潼关作为天险易守难攻,如今横在他的面前,久攻不下,叛军的气势就会减弱,到时候迎接他的只有失败。但是唐玄宗不知两位守将的良苦用心,他认为封常二人迟迟不愿与安禄山开战是因为打算投降叛军,便下旨将二人斩杀,并临阵换将,命高龄老将哥舒翰接替守将位置。
哥舒翰当了几十年的将领,自然直到封常二人的用意,但是作为大臣,只有听从命令,带兵攻打安禄山。当时的守潼关驻军二十万,依旧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安禄山作为胡人,作战彪悍,手下将士气势勇猛,唐朝在守潼关的二十万守军最后只剩下八千人回到守潼关。此战名为灵宝之战,结束是因为唐玄宗的举措让哥舒翰手下将领心寒,最后背叛了朝廷。唐玄宗带领杨贵妃西逃,在逃亡途中唐玄宗被逼宫赐死了杨贵妃。
结论:安史之乱一共持续了七年,最后还是向其他少数民族借兵才结束了这场动乱。唐玄宗晚年因为自己的无知与自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唐朝也因为这场动乱又盛转衰,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