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奖在乾隆死后,立即抄了和珅的家,赐死了和珅全家,为何后悔了

嘉奖在乾隆死后,立即抄了和珅的家,赐死了和珅全家,为何后悔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4/1/16 11:16:56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呢?肯定是乾隆能够看到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矛盾,或者能看到嘉庆眼里对和珅的恨意与杀意。

可是嘉庆却没有看到乾隆皇帝的用意的深远,他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皇位的威胁。

直到15年后,嘉庆15年,史官在记录和珅过往,把和珅黑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嘉庆才想起当年乾隆的嘱时,大喝一声:和珅并不是一无是处。

一,和珅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赏识并且重用?

和珅这个人从小受尽了人间的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侍卫到国家一品大员。凭借的是自己长相不错,机灵的脑瓜,卓越的能力,再加上他的情商特别高,嘴特别甜,拍马溜须的功夫也非到位。

乾隆无论把什么棘手的事情交给和珅去做,和珅都能给处理得非常的漂亮,从来不会惹什么麻烦。

特别是在朝廷上,和珅能够倚着乾隆这棵大树,以一己之力,让朝廷运转的还不错。而乾隆可以放心地四处游玩,放手让和珅给安排,且不用担心和珅对自己不忠心。

二,和珅与嘉庆皇帝的梁子是如结下的?

和珅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但是与嘉庆的关系就要差很多了。

在乾隆的眼里,和珅从来不会觊觎皇位,但是在嘉庆的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嘉庆觉得和珅总是给他使绊子。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提拔到身边就职,但是和珅告状,导致他的老师不升反降。嘉庆想安排自己的人去某个部门当职,但是和珅知道他和嘉庆的关系不同一般以后,又告状,把这事给搅黄了。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谁心里不拔火呢?

特别是乾隆皇帝把皇位传给嘉庆帝以后,乾隆皇帝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把持着朝政大权,这其中和珅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就怕乾隆这棵大树倒了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说乾隆还可以干好多年,同时,即使乾隆年龄大了,和珅也做乾隆的左膀右臂,有什么军政大事都是乾隆让和珅先过目,两人商量好办法之后,再象征性的让嘉庆过一下目。

甚至到最后出现了在朝廷上,乾隆、和珅和嘉庆三人同台出现的场面,明摆着和珅传递乾隆的旨意,嘉庆似乎就成了摆设。

而且和珅还安排了自己的人到嘉庆身边,美其名曰协助其工作,其实是监视嘉庆的一行一动,让嘉庆非常的反感。

三,嘉庆帝为什么必须要置和珅于死地?

嘉庆置和珅于死地,首先在于出口气。乾隆死后,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查办了和珅,给他罗列了20条罪状,然后赐他自绫让他在狱中自尽。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处处吃和珅的气,现在自己说了算,终于要报仇了。

其次,在于嘉庆怕和珅觊觎他的皇位。和珅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和珅的这个权力是乾隆给的,和珅是对乾隆中心耿耿的,但是由于之前嘉庆的感觉,他不一定忠心于自己,所以怕和珅对自己的皇位不利,才尽早的查办了和珅。

最后,嘉庆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家里有很多钱,而当时国库又比较匮乏,所以为国家考虑,查办和珅充实一下国库,让自己手里能够运转的银子多一些。确实和珅的家产在被充公之后,合计有10亿两白银左右,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嘉庆在给和珅罗列20条罪状是什么呢?其中的几条如下:

大罪一:在乾隆尚未对外宣布嘉庆为皇太子时,和珅提前呈送如意给嘉庆,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大罪二:曾在圆明园内违规骑马,违反君臣之礼,实乃大不敬。大罪三:曾乘坐轿撵出入神武门,直入宫中,亦是僭越。大罪四:偷运宫女出宫,偷纳为妾。

从上面可以看出,和珅的罪状是泄密、不敬、纳宫女,办事不利,目无法纪,一手遮天,排除异己,任人唯亲,而最后才是家里财宝多。也就是把和珅最大的罪状贪污之事并没有列在首位,这应该是嘉庆在给自己的父皇乾隆留面子。

因为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把和珅的贪污列在前面的话,那就说明乾隆是用人不当了,而且容易激起民愤。因为大家对贪还是比较不能容忍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珅竟然贪了如此之多。

四,和珅死了,嘉庆帝为什么有些后悔呢?

和珅死了15年后,嘉庆随着年龄的渐长,再加上朝廷的一些棘手的事情。才渐渐的明白为什么当时父皇乾隆能够活得比他潇洒,轻松一些,就是因为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助手和珅。

而现在嘉庆再看看朝廷,满朝的武大臣,处理事情的能力上比和珅要差一大截子,面对用人荒时,嘉庆才有些后悔。而且他也明白了贪官也多的是,杀是杀不尽的。

更多文章

  • 查抄和珅家没找到1分钱,嘉庆说了2个字,2天竟拉出几十车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嘉庆皇帝查抄和珅的银子,查抄和珅过程

    这多少有些冤枉嘉庆了,他接手时的大清国,早已不似从前一般繁华。当时社会矛盾激发,官场上下更是贪污腐败成风。当时对百姓们的赋税又日益加重,各地更是频频爆发农民起义。一、和珅终被治罪嘉庆帝也不想自己未来掌管的大清帝国,继续按照颓势衰败下去。为了开脱乾隆帝的责任,也为了整治朝廷,嘉庆帝先拿替罪羊和珅开了刀

  • 她是民国名媛,28岁嫁80岁老外生下一子,守寡55年后透露婚姻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那些有文化的才子,同时家境出身颇佳的,世人都称其为"名士",这些人大多才华横溢,同时对于国家影响更是颇大。名士多用于形容男子,那家境显赫,满身才华的女子该怎么称呼呢?到了近代,尤其是民国,人们都称其为"名媛"。而名媛追根究底还是得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毕竟有了显赫的家世,你

  • 两次上书,一次差点被杀,一次直接被流放,嘉庆为何厌恶他说真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庆二次被杀,嘉庆杀了哪些大臣,嘉庆一共杀死过几位大臣

    撰文:乔西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公元1799年的一天,嘉庆帝在看完一本奏折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快,一道旨意从中央下达:有关部门须尽快将时任翰林院编修洪亮吉缉拿归案,并严加审问。军机处和刑部的官员不敢怠慢,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对洪亮吉的逮捕、审讯和宣判,并将最终结果呈皇帝御览。皇帝翻

  • 嘉庆扳倒和珅后,列举20项罪名,其中第一项罪状是和一件东西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庆皇帝处死和珅15年后为何后悔,嘉庆皇帝对和珅的处置,嘉庆给和珅所列的20条大罪

    文/文史纪事对于和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清朝乃至整个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关于和珅的事情能说的可太多了。而对于和珅最后的结局,不少人因为看过历史书籍以及影视剧而不会感到惊讶,但是在当时,和珅本人以及朝中大多数的官员都对这个结局始料未及,当嘉庆帝下达的谕旨一出,所有人都是晴天霹雳。当父皇乾隆还尚在人世

  •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持家教子应注意十件事,六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持家教子感悟,曾国藩教子经典语录十六个字,曾国藩教子书txt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27岁的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军,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倡议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

  • 一生辅佐过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的孝庄太后究竟下没下嫁给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跟多尔衮真实历史,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有无私情,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正史

    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提出孝庄太后确实下嫁给了多尔衮,但是由于存在于野史,所以只是增加了这件事情的神秘性,并不足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存在性。明末的张苍水,是明朝的拥护者,他做了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由于作者的身份再加上

  • 穷书生造反,雍正力保他不死,乾隆登基后立马将其大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说乾隆把他大卸八块,雍正惩罚书生的故事,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力保雍正

    清朝雍正皇帝执政时,湖南有一个士子名叫曾静,是一个不太得志的穷书生。有一次他在读书的时候,不经意间读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吕留良的文章,吕留良是有名的汉族大儒,他的文章里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朝廷,也是清朝入关后覆灭亡国,明朝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吕留良的学说中应该光复的一个朝代。曾静在

  • 如果明朝以后不是清朝,仍是汉人天下,那么版图会比现在的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版图大还是清朝大,明朝的版图比清朝的大吗,汉人王朝版图

    文/文史纪事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中,咱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大国,而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大国的标准就是人口、面积以及经济能力了,咱们国家现如今的国土面积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而在清朝时期,咱们的国土面积可要比现在的大多了,由于沙俄的侵占,再加上外蒙古的独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虽然清朝

  • 随着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了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帝设军机处多少年,雍正帝在哪里设立军机处,雍正帝军机处位置

    一、设立议政处,共同议政。议政处源自于关外,设立于崇德二年(1637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事机构。其成员主要由满洲贵族及八旗领主组成,称为议政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决策。二、承袭内阁制,逐步弱化、撤除议政处。内阁制度发端于大明王朝初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后,亲自掌管

  • 千年悖论?韩国发现一封信,揭开历史真相,引清入关并非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军入关,郭德纲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江山风雨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然而有时候史书上写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原貌,因为史官不会给前朝歌功颂德,只会加持本朝的时代存在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是拿人俸禄,替人消灾美言而已。比如这几年就有爆料称,引清入关这件事吴三桂就是被黑,是替人背锅。这就引来今天的话题,因为韩国发现,当年满清贵族给平西王吴三桂的一封信,而恰恰是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