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刻下跪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刻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22 5:03:2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更是出了许多数不胜数的尊师重道的美谈,如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等等。而谈到老师,我们必然要谈到孔子,这位开创儒学的、为后世“立德、立功、立言”的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个时候礼坏乐崩,原先臣服于周王室的各个诸侯国都企图变法图强,称霸与世。孔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带着他的知识和弟子,他的“礼”“仁”文化,周游列国,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思想。但当时诸侯国大多接纳兵家、法家的思想,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孔子的思想没有市场。不得已在周游诸国十几年后,回到了鲁国潜心学术,编撰文化典籍。

但是后来人却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成了维系封建王朝统一专制的学说,一方面是如家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统治者来说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便在于儒家思想确实便于管控民众,而到了现在,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var1]

封建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会大力宣扬孔子,以求获得士族读书人的认可追随,他们修缮的不仅是孔子的庙宇,更是修缮自己家族的明堂。当“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来到孔子墓碑面前拜祭时,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那究竟是什么字呢?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时期的统治王朝,这也是第二个异族入侵中原建立的国家。当皇位传到康熙时,这个国家已经初步稳定下来,但在这片平静的背后却酝酿了足以颠覆这个王朝统治的巨大危机。

相信大家对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都不陌生,其中就有一段是关于韦爵爷在云南智斗吴三桂的故事。而现实却比小说中更加危险,历史中的吴三桂并没有因为陈圆圆这样的野史传奇打开山海关,而是一方将领,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倒向清军,将外族引入中原,最后帮助清朝统一天下。

[var1]

有这样大功劳的吴三桂也被封为“平西王”,总领一方军政大权,和他一起被封赏的还有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但这几人本身就是因为野心投向清朝,因此在获得王权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扩充自身的势力,扩充军事实力,三藩势力鼎盛之时,占据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这样的统治现状引起了正值盛年的皇帝的注意,他知道如果处理不好他的皇位必将不保。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这个时候吴三桂等人的年纪已经十分大了,而康熙正处于盛年之时,甚至可以说年纪还很小,这位皇帝比起他们有着更加强大的野心和魄力,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被他完全掌控的国家;而吴三桂等人却已垂垂老矣,他们一直积蓄实力,却始终不敢“搏一搏”,不敢在这位皇帝登基之初起兵,等到康熙处理完鳌拜、新政之后夺回势力,甚至还不敢动手,将战机拱手送给他。而等到双方大战开始,康熙果不其然的获得了胜利,虽然代价很大,但他已经有了一个能处在他掌控之下、能够让他大展宏图、千秋不朽的国家。

[var1]

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康熙意识到必须加强满汉两族之间的融合。因为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大多是汉人,满人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当他处理完战争的烂摊子之后,对这一点理解的更为透彻。

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学着像之前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样,恢复并重视科举,任用大量的汉族读书人为官。但不久后他就发现了,这只是增加了汉族人的为官人数,对于大部分读书人和底层人民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封建时期,有许多读书人就是为了“中举”,但能够考取功名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就像范进一样,读书几十年才能够成为一个“举人”,甚至还不如他。这就会让更多的读书人落榜,其中有些人还可能会因此对朝廷产生怨怼之情,过分者甚至还会投靠异国,或者造反,比如黄巢、洪秀全等等。

[var1]

康熙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必须获得天底下大多数读书人和民众的认可,这样他的统治才能够高枕无忧。可是到底该如何做呢?他想起了他幼年读书时必须读的儒家经典,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就是像小时候师傅教他一样,治学前先拜一拜孔子像,如今他贵为天子,更当拜见这位所有读儒家经典书籍的人的老师。

但当康熙真正去曲阜拜谒孔庙时,却出现了一点儿问题,作为清军入关后首位跪拜孔圣的皇帝,此刻站在墓碑之前,却迟迟没有行大礼。随行人员心中不禁胡思乱想,他们也清楚,皇帝跪拜孔子,本就是为了安顺汉人民众及读书人的心理,以求巩固统治。

正当大家一起陪着这位皇帝不知所以之际,孔尚任却发现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他以天气为由,暂时安缓这次祭拜,随后便找寻一块白布将墓碑中一处“大成至圣文宣王”地方遮掩。等典礼再次开始,康熙站在墓碑之前,毫不犹豫地跪拜了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安然地完成了这次祭拜。

[var1]

原来孔子在历朝历代都有被追封名号,元朝时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在历史上的西夏时期,他甚至被封为文宣帝。

而当康熙来祭拜时,他已然不再是幼年那位开门的学徒皇子,他现在已经坐拥四海之富、显天子之贵,显然不能像一位被追封为王的人跪拜,才有了之前的尴尬之举。也是从此开始,皇室会向自己的老师跪拜、但不会向其他王公行礼的传统。

[var1]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时代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时间也会冲刷许多仙先人留下的痕迹,很多东西都会在岁月中被抹去。但是思想是一种超越了时间的存在,而孔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存在,永远不会被抹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战国历史为什么没有三国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和三国哪个时期早,三国战国历史,三国为什么没战国

    [var1][var1][var1][var1][var1]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答主说过的历史跨度问题,矛盾尖锐问题,后世统治阶级宣传推崇问题,都很重要,但是就不重复了。但不能否认,三国的很多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必须要归功于罗贯中。正是由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众多精彩人物,亦虚亦实,深入

  • 此人被扔进厕所浇尿!成为大秦相国后疯狂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才无出头之日”这位大才就是范睢,是当时的魏国人,从小就展露非凡的才华。在当时以博学多闻,能言善辩著称,而且也有报国之志,想在魏国谋个一官半职,施展宏图。但是,在当时腐朽贪污成风的魏国,其出身卑微,贫贱至极,因此,没有任何门路能够见到魏王,也无从让魏国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才华。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准备

  • 有绝代佳人能让枭雄曹操落泪?不是大小乔,不是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大乔小乔吻戏,小乔和曹操,曹操给大乔小乔上了一节生物课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必须为权力而斗争,他要争权夺势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不断的排除异己,躲明抢防暗箭。就像现代言情小说中的霸道总裁一样,虽然说冷酷无情,但能力出众。按照现代言情小说里的走向,这样的男人身边一定会有一个让他心慈手软的女人。曹操作为古代的霸道总裁也不例外,舞姬来莺儿的出现就让我们看到了英

  • 三国东吴五大猛将,个个骁勇善战,孙坚上榜,第一不输关羽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坚简历,赵云vs孙坚,三国东吴后期十大猛将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乱世猛将辈出。说起三国演义中将领的勇武,被提起最多的就是温侯吕布、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营的典韦许褚。东吴的将领较少被提及。其实东吴猛将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三国东吴猛将有哪些?五、程普程普,程德谋,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程普就是一位猛将,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在宛县、邓县进击黄

  • 郭嘉为何会知道司马懿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嘉死前谈司马懿,司马懿和郭嘉的战斗,三国正史郭嘉和司马懿

    其一,宁可错杀毋要放过。东汉末年,是一个大乱世,人们常常都不知道下一秒是否活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指望一个人有多么的善良。因为乱世,不需要眼泪。曹操,是一个上一秒还和吕伯奢勾肩搭背,互相商业吹捧的真诚侄子;下一秒却是磨刀霍霍的砍向吕伯奢,且毫无悔改之心的枭雄,

  • 张飞跑路时丢了刘备老婆,刘备淡淡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飞死时刘备说了什么,刘备张飞赵云兵书最佳配置,刘备听到张飞的死讯完整版

    导语:三国时期的刘备尽管已经混得靠卖草鞋才能过生活,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经常拿着汉室宗亲的招牌结交天下英雄,为此也认识了关羽和张飞,用一场桃园结义把他们两人绑在了自己的车上。他施政之后也会体恤老百姓,以至于战败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跟着他走,为他挡了很多屠刀,这也让刘备赢得了“仁义”这个美称。当年

  • 曹操的深意刘备心中有数,于是以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摆脱困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对刘备说的经典话,刘备vs曹操,曹操追杀刘备逃江夏

    当时刘备根据地被吕布抢夺,又兵败于袁术,一时之间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后来,刘备虽然得到糜竺的资助,但依旧没实力对抗吕布,于是向吕布求和。之后吕布发现被袁术欺骗了,没有得到该有的利益,两人因此产生了嫌隙,于是顺水推舟接受了刘备的求和,让刘备驻守小沛。但没多久,吕布又率军进攻小沛,刘备不敌,兵败后投效了

  • 一种循环:从向朗事件、看蜀汉军职的“位阶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向朗喜欢温以凡吗,向朗和桑延,向朗和颍川关系

    向朗是向宠叔父,相府长史(幕僚长),可以视作丞相幕府的核心人物。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向朗的履历变化。这个变化清晰反映出蜀汉政权中“将军号”的虚职化、位阶化。街亭之战(228)马谡战败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恨之,削其爵位。亮死,向朗迁“左将军”。但在任不典事,却潜心经传、刊校杂书,“悠游无事三十年

  • 奸雄董卓来自西凉,那他和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和马腾,历史上的马腾和董卓是一伙的,董卓马腾是什么关系

    董卓出生于豫州颍川郡,成长于凉州,天生怪力,善武。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结交羌人,小有名气。成年后,董卓便被陇西郡府征辟为兵马掾,负责地方治安。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有征董卓为从事,授予兵骑,进攻胡人。董卓也不负所望,大破胡人,斩获千计,立下战功。汉桓帝时期,董卓再被授予羽林郎之

  • 刘邦手下的三个功臣,只有韩信被残害,只因他没搞懂这个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韩信韩信可以说是一个很传奇的将军了,他从少年时期就苦读兵法,立志要成为一个统领军队的大将军。但由于本身没有什么带兵经验,所以处处碰壁,没有人愿意重用他。不过萧何却是慧眼识金,他排除众议力荐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虽说韩信本身威望并不高,但是在经过几场大战之后,他的才能也逐渐展现出来。而刘邦之所以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