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奸雄董卓来自西凉,那他和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奸雄董卓来自西凉,那他和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92 更新时间:2024/1/16 8:33:08

董卓出生于豫州颍川郡,成长于凉州,天生怪力,善武。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结交羌人,小有名气。成年后,董卓便被陇西郡府征辟为兵马掾,负责地方治安。

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有征董卓为从事,授予兵骑,进攻胡人。董卓也不负所望,大破胡人,斩获千计,立下战功。

汉桓帝时期,董卓再被授予羽林郎之职,跟随东汉大军讨伐汉阳羌人。此次大战,汉军一共杀羌人万余人,董卓亲手斩杀羌人酋长一名。此后,董卓又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屡立战功,升迁不断,颇有威名。

凉州民风素来剽悍,悍不畏死,投军的也特别多。史书记载在凉州地区,就算是妇女都能熟练使用长矛、弓箭等兵器,士兵战斗力更是在汉朝其他地方之上。在凉州,出人头地靠的不是攻读诗书经学,而是靠手中长枪与胯下烈马。当时的凉州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由于凉州处于胡汉接壤的边境地区,经常发生叛乱。

中平元年(184年),北宫伯玉联合多个羌人部落叛乱。中平四年(187年),汉灵帝派耿鄙接任凉州刺史,讨伐北宫伯玉叛军。马腾这位曾经的砍柴少年趁机投军。很快,马腾就因为骁勇善战,升到了军司马之职。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讨判过程中,叛军内部竟然发生内讧,叛军将领韩遂杀了首领北宫伯玉,带兵进犯陇西。耿鄙也被手下所杀,在耿鄙手下任职的马腾,经韩遂游说,也拥兵反叛,并与汉阳人王国合兵。马腾自号“合众将军”。马、韩推举王国为主帅,被东汉朝廷称为“三辅作乱”。

三辅叛乱,董卓、皇甫嵩受诏前往平叛。在陈仓等地,马腾、韩遂等人率领大军进攻官军,董卓和皇甫嵩在坚守八十多天后,击败了马腾、韩遂联军。马、韩战败,退军割据西凉,因为叛军之间的相互攻伐,势力渐衰。

表面上,此时的董卓和马腾这些人是敌对关系,可董卓心底下并不完全忠于朝廷,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董卓心想,马腾、韩遂都是人才,拥兵众多,何不为我所用。倘若被其它势力笼络过去,恐怕会是一个威胁。于是,董卓“暗送秋波”,和马、韩两人“眉来眼去”。马腾是个识时务之人,私下便和董卓达成了结盟的共识。

汉灵帝年间,宦官作乱。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准备除掉宦官,招诸侯兵马入京。董卓趁机率军抵达京师洛阳,在得知何进已被宦官所杀,袁术放火烧宫之后,在城外找到了汉少帝和陈留王。他入城后,废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不久后,董卓弑杀少帝及何太后,自迁太尉,专断朝政。董卓据有武库甲兵、国库珍宝,一时威震天下。

初平元年,关东联军发檄文讨伐董卓。董卓火烧洛阳城,迁都长安。只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董卓与义子吕布因一爱姬反目,最后死于吕布之手。

马腾、韩遂原本受邀,准备投奔董卓。可是,到达长安后,董卓已死。两人就率军返回了凉州。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赶走了吕布,杀死了王允,夺取了长安城。李傕专权,与马、韩议和。马腾受封征西将军,屯于郿。

后来,马腾因私事求助李榷,未得到允诺。马腾一怒之下,联合韩遂攻打李傕,但被李傕战败。马腾、韩遂不得不再次退回凉州,继续割据。此后,马腾、韩遂、李傕之间,时和时战,攻伐不断。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时,为了防止遭到西凉军的攻击,派人劝降了马腾、韩遂,并让马腾入朝为官。马腾迫于压力,只好来到邺城,被曹操扣为了人质。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腾之子马超起兵反曹,战败而逃。第二年,曹操便诛杀了马腾,夷马腾三族。这成了正史上,马超不被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及族人。

董卓、马腾,二人都成长于凉州,但是两人最初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而从成年后的身份上来讲,董卓一直都是朝廷官员,而马腾却长期是叛军,分属对立的两方。

可是,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黑白对错。董卓、马腾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拼搏奋斗罢了。特别是在东汉末年,盗贼流寇纷起,诸侯割据,战乱不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随时为了利益,改变自己立场。董卓和马腾作为两支实力比较强的军阀,又同在凉州,他们之间不是互相攻伐,就是结盟合作。而马腾也不愿长期做叛军,所以,明智地接受了董卓招安、结盟的请求,两人的利益也被捆绑到了一起。

只是,董卓和马腾二人,虽然都是身体健壮,能征惯战之人,可是在权谋上都有各自的缺点。最终,两人都死于自己对手的屠刀之下,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更多文章

  • 刘邦手下的三个功臣,只有韩信被残害,只因他没搞懂这个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韩信韩信可以说是一个很传奇的将军了,他从少年时期就苦读兵法,立志要成为一个统领军队的大将军。但由于本身没有什么带兵经验,所以处处碰壁,没有人愿意重用他。不过萧何却是慧眼识金,他排除众议力荐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虽说韩信本身威望并不高,但是在经过几场大战之后,他的才能也逐渐展现出来。而刘邦之所以能够

  • “鸿门宴”项伯为何要力助刘邦脱险?并非因私废公,只是路线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鸿门宴中刘邦是怎么拉拢项伯,鸿门宴后刘邦会对项伯说什么,鸿门宴中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

    项羽的两个叔父自然成了他的领路人,可惜的是在跟随项梁反秦的道路上,项梁在定陶之战中被章邯击败,他自己也力战而亡。此时项羽只剩下项伯一位叔父了,他也一直矜矜业业地扶持着项羽,希望项羽能让他们西楚项氏一族再现辉煌。既然是辅佐项羽称霸,那为何还要去帮助刘邦鸿门宴脱险?项伯以前可一直矜矜业业的辅佐项羽,却唯

  • 东汉风云:马皇后德冠后宫,钟离意据理力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马皇后正位中宫,尚无子嗣,只有马皇后前母姊之女贾氏亦得选列嫔嫱,产下一男,取名为炟,皇后爱炟如己出,抚养甚勤,尝语左右道:“人未必定自生子,只怕爱养不至呢!”后来又因皇子不多,每加忧叹,见有后宫淑女,辄为荐引,既得进御,待遇尤优。阴太后尝称她德冠后宫,故命立为后。平时便能诵《周易》,好读《春秋》

  • 汉武帝嫌弃胡人进贡的动物,把它送去喂虎,不料老虎却伏地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汉武帝吃老虎吗,汉武帝讨厌胡人进贡动物

    古语说,“虎啸山林百兽寂”。老虎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名副其实的百兽之王,和老虎头上那王字形的纹路所显现的一样,老虎所及之处,所有的动物都不敢出声。但是发生在汉代的一个故事,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汉武帝时期一个来自西域的胡人曾带来一头凶猛的狮子,这头狮子直接让养在皇宫虎豹园里的老虎俯首称臣,还没开打就认了输

  • 曾与袁绍为敌的刘备,为什么会受到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感叹袁绍战败,真实刘备实力和袁绍的实力对比,刘备忽悠袁绍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放到汉末三国时期也极为适用。就比如曾经与曹操为敌的张绣。张绣曾经与曹操为敌,杀曹操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将典韦,这仇结得太深了,后来张绣要投降曹操,曹操的态度是什么呢?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

  • 张飞在赤壁之战前有什么显著的战绩,令天下人都称他为万人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一生的三个战绩,赤壁张飞吼叫,赵云张飞赤壁大战

    张飞本人的传记说他少与羽俱事先主。那刘备之前经历的一堆战事他肯定有参与,结果陈寿说完三爷的出生直接就划到当阳长坂,搞得好像张飞那时才开始正式参战一样。个人评价可能有偏颇,但一堆人,尤其是敌对阵营的定评必然有所依据。可惜评价归评价,敌对阵营显然不可能对敌将的丰功伟绩也大书特书。但实际上,张飞最早被按上

  •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官渡之战以后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呢?官渡之败对于袁绍来说自然是伤筋动骨,可以说在各个层面严重打击了袁绍势力,但还没到一蹶不振的地步,蜀汉户口尚不及冀州一州,也能在荆州丢失、夷陵惨败、南中叛乱之后再度振兴,屡屡北伐曹魏,袁绍为何不能东山再起呢?况且相对而言,官渡之败的损失可能还比不上高欢的

  • 吕后死后她为什么没有被汉文帝清算,否认其合法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后死后谁当皇帝,吕后秘史,王立群讲吕后全部视频

    为什么会这样呢?诸吕都被清算了,吕后为啥没有呢?毕竟汉文帝和吕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吕后剧照其实铲除诸吕,和否认吕后的合法性,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高后崩,合葬长陵。禄、产等惧诛,谋作乱。大臣征之,天诱其统,卒灭吕氏。按照历史的记载,汉朝的官方版本中这样说:吕后死后,吕禄、吕产这些人发动叛乱,

  • 古人是怎么看待刘邦杀异姓王功臣的?竟然编排了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杀的异姓诸侯王,刘邦为什么要杀异姓诸侯王,刘邦斩杀功臣之谜

    这个小故事就是:韩信、彭越、英布转世,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瓜分了汉家天下,而刘邦、吕后变成了汉献帝和伏皇后,被曹操欺压了一辈子。故事发生在汉灵帝时期,故事主角叫司马貌,字重湘,是益州蜀郡的秀才。因为汉灵帝时朝廷腐败、卖官鬻爵,司马貌空有一身才学,到五十岁都没取得功名。于是有一天,司马貌愤慨于命

  • 庞德在曹操阵营中大放异彩,如果与马超交手,胜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德为何离开马超,庞德 马超,马超马腾庞德组合如何

    一、不减吕布之勇的马超。 在《三国演义》中,前有吕布,后有马超,这两人都是以勇力著称。在潼关之战的时候,曹操就对马超评价道,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在那一战中,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险些命丧战场。曹操看着驰骋沙场的马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曹操之所以这样评价马超,是因为马超和吕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