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刚建立大明,为何就下令将这个姓氏子孙世代为奴为娼?

朱元璋刚建立大明,为何就下令将这个姓氏子孙世代为奴为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2/25 11:54:41

第一朱元璋的愤恨,源自于宋末元初的一个叛徒

南宋嘉泰年间,福建泉州有一户人家,主人姓蒲,祖上是中东人,一直做的是东西方贸易生意.于大约11世纪举家迁入广州居住,开始经营船舶生意.随着南宋末年广州的局势越来越混乱,蒲氏在广州生意日渐惨淡,无奈之下,当时的家主蒲开宗便率全家迁徙至福建泉州,继续从事以大宗香料为主的贸易生意.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泉州富甲一方的富豪.此时的蒲开宗已经去世,当家作主的是大儿子蒲寿庚,蒲寿庚非常有做生意的天赋,在他的手里,蒲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在泉州当地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为鼓励蒲家经商,在当地官员的引荐下,朝廷于淳祐十年(1250)任命蒲寿庚为泉州舶司.

如此,更是如虎添翼,对于蒲寿庚来讲,家族在他的手中,受到南宋朝廷的厚待,加之宋朝鼓励民间经商,在对于香料生意的商贾巨头蒲家来说,更是皇恩浩荡.蒲氏前后垄断香料贸易三十余年,加上手中的权利和朝廷的厚待,家产无数。据宋史记载:蒲氏以善贾往来海上,置产千万,家僮数千.蒲家的富有,可见一斑.

了钱,家族也越来越大,蒲寿庚就武装了自己的私兵,进行护商和看家护院,这些私兵,只听蒲家的指挥,不属于任何势力,因为装备精良,战斗力较之南宋朝廷的官兵还要高.在南宋末年,还曾帮助朝廷平定过泉州一带的匪患.并因此立功,蒲寿庚还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制置使,统领福建一带兵事民政,沿海安防,权力极大.

而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朝廷隆恩的家族,却狠狠捅了南宋一刀,最终将南宋送上了灭亡之路.

第二,蒲家忘恩负义叛国投敌,害了朝廷和同仁造成涂炭生灵

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军大军南下,包围了南宋首府临安.同年三月,元朝丞相伯颜攻陷临安.南宋朝廷方面,由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投降.部分南宋遗臣,包括以少保张世杰为首的大臣将领奉宋恭帝的兄长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并在五月在福建福州另立朝廷,年号景炎.

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军由浙江入福建,意图剿灭南宋余脉.为躲避元军追击,张世杰率舟师十万,由福州进入泉州城南,期望凭借泉州城坚固的城防和蒲寿庚的军事实力来作为定居地点,同时凭借泉州与海路的畅通,“欲做都于泉州”。从而能够再次翻盘,毕竟张世杰手里有十万舟众,若加上蒲寿庚,最起码也能抵抗一些时日,让南宋的血脉,也能延续下去。

到达泉州城后,蒲寿庚竟然紧闭城门,拒绝南宋这一干人等进入泉州。因为在蒲寿庚看来,南宋已经是强弩之末,日薄西山,成不了气候了,他是个生意人,怎么做能利益最大化,是他的强项。

这可惹恼了张世杰,大怒之下,将蒲寿庚停在海边的上千艘船只通通没收,并把船上的货物收缴,蒲寿庚在得知后,勃然大怒,至此,正式与南宋决裂,向元军投诚。

失去蒲家的帮助,南宋朝廷只得退兵于崖山,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张世杰战死,丞相陆秀夫被逼无奈之下,抱着小皇帝赵昰跳海身亡,其余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

投诚元朝后,为表示忠心,蒲寿庚丧心病狂的将很早就迁徙到泉州的宋朝宗室计三千人等屠戳干净,史载;“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不仅如此,同时下令将泉州城内的所有汉人杀掉,前后一共有数万人为此丧生。当时泉州城另外三大家族分别是“许”“陈”“曾”三家,许家为掩护端宗南逃,被蒲寿庚几近灭族。而忠心于宋室的陈家和曾家,同样因为抵抗蒲寿庚的压迫,家族成员也被屠戳一净。

泉州清源少林寺一干僧众,为反抗蒲寿庚降元,拼死抵抗,遭到了蒲家和元军的镇压,数千僧众被屠杀,只余数十人逃出,

蒲寿庚用他的背叛和屠刀为蒲氏换来了百年的荣华富贵,在元一朝,蒲寿庚家族掌控者海上贸易数百年之久。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蒲寿庚用卖国求荣换来的。

元末,天下大乱,蒲氏家族又发挥他们善于投机的头脑,勾结当时的的泉州船舶使那万纳作乱,想从乱世中分得一杯羹。无奈这次没有那么幸运,乱兵很快就被元军镇压,蒲氏家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明代史料《丽史》载:“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

第三,大明建立,朱元璋不接受蒲家的投诚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眼见天下换了主人,残存的蒲氏家族又蠢蠢欲动,意图向新朝廷献忠心,以求继续荣华富贵。但是朱元璋岂能容这等人物再次登堂入室?

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大赦天下,但是对于泉州蒲氏,单独下了一道特别的圣旨:

《明史》:“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对于这种靠卖国求荣的人,朱元璋也发挥了自己超常的恨意,不但圣旨上旨意明确,同时还下令将蒲寿庚的尸骨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三百下,以向天下证明这就是卖国贼的下场。

在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旨意下,蒲家后人成为“余孽”,入“贱籍“。男丁充军为奴,女子投入教坊官卖为娼,“世世无得登仕籍”,由此,曾经不可一世的蒲氏家族彻底被打压,剩余的族人,为了活命,纷纷迁离泉州,并隐姓埋名。

朱元璋此举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本身就是白手起家,自小受尽元朝的欺辱,家中亲人也因为元朝的苛政先后死走逃亡。对于元朝的痛恨,是发自骨子里的,面对卖国求荣的蒲氏,自然是恨之入骨。

其次,朱元璋在起兵已经成立明朝的过程中,打的就是“驱除胡虏,复我中华”的旗帜,有蒲氏这么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必须要好好地利用一番,从而向天下证明自己是为了苍生而推翻的暴元,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收拢人心。

无论怎样,蒲氏家族是被朱元璋灭掉的,也让天下的汉人对于这个卖国贼的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从深受皇恩成为一方富豪,不但不知恩图报蒲家反而忘恩负义叛国投敌,害了朝廷和同仁,直接造成了生灵涂炭。该杀!

无论是从于公于私的角度,朱元璋做了一件让天下人大快人心的事情。只可惜了那数十万南宋忠臣烈士,更可惜那以身殉国的亡魂。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深夜批奏折,宫女送来宵夜,他却下令:拖出去砍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宫女吻戏,朱元璋临死前下了一道圣旨,朱元璋暗示吴风杀宫女

    但除了伟岸光明的一面,朱元璋还有阴暗的一面,他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某次,他深夜在批阅奏折时,一个宫女送进来膳食点心,他居然勃然大怒,竟被他拉出去砍头,这是为什么?在建立大明帝国后,朱元璋一手废除了宰相制度,将繁重的政务包揽一身,大事小事都要亲自过问,这就无形中加重了朱元璋的工作量,他经常会批阅奏折到

  • 宋代僧人真开放!娶妻生子开妓院,他们竟都不落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代僧人医疗服务,宋代和尚,宋朝的僧人有多厉害

    这不是又想...当又想立...吗?根据《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大致意思就是在岭南地区,僧人靠聪明才智,多经商致富,以至于非常受当地妇女欢迎。同时,在《癸辛杂识》里,更是记录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说当时杭州附近有一座名叫明因寺的大尼

  • “己巳之变”中袁崇焕为何进京勤王,而不是围魏救赵去攻打盛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袁崇焕是明末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但是即使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袁崇焕击退后金军的几次战役,要么是守城战,要么就是依托城池和对方作战,不用担心对方抄后路。而在空旷地带野战的话袁崇焕可真没把握。“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回援以后在蓟镇守在城里不敢阻挡后金军偷越,也是因为出城和后金军野战实在没把握,所以只能据城死守

  • 明朝危亡的时候,为何说真正有骨气的人是一群下山道士而非文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骨气,明朝文臣一览表,明朝历史上的悲惨事件

    (一)文官图财众所周知,明王朝是亡于经济体系的崩溃,中原连年旱灾,民不聊生,外汇资源短缺,银币资源不足,货币流通困难,使得王朝经济萎靡不振。而明王朝既要支付给文官集团大量的俸禄,还要养活庞大的皇亲国戚集团,经济上压力本来就很大。明熹宗曾与魏忠贤试图进行改革,以增加士族税收的方式提升国家的财政实力,却

  • 宋高宗年间真假帝姬案中的柔福帝姬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帝姬被宋高宗处死,帝姬是不是真的帝姬,柔福帝姬被处死真相

    赵构知道此事以后也将信将疑,于是找了旧时的宫人太监冯益、宫女吴心儿去辨认。经过辨认,冯益、吴心儿都回复说样子确实挺像,而且问起以前宫中的旧事,也能回答上来。只有一个地方可疑,就是这个女子是大脚,不像柔福帝姬。对此那个女子解释是一路奔波导致脚变大了。赵构觉得也有道理,所以最后兄妹相认,把她接回宫中,封

  • 岳飞被害后,他的家人后来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飞家人最后怎么样了,岳飞被害谁发现的,岳飞被杀后家人都被流放了

    只能说“天日昭昭”,英雄、奸臣都自有安排。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腊月二十九把岳飞和长子岳云、将军张宪在风波亭勒死。三人被害时,岳飞年仅三十九岁,岳云只有二十一岁,而张宪也不过二十几岁。当岳飞和长子岳云遇害后,他的夫人及其余几个儿子,结局又如何呢?岳云和岳雷是岳飞第一任妻子

  • 明太祖朱元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为何综合水平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而起,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从年少时参军到一方诸侯,再到一国之君,这其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是他成长的机会,若说他什么也没学,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但学了,并且学得透彻,学的彻底!文学造诣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能吃饱就已经不错,就谈不上什么学习了。幸亏在小时候,父亲曾送

  • 雍正王朝:弘历是如何赢得康熙的圣心,得到了本该属于太子的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王朝康熙第一次见弘历,康熙看中弘历,康熙与弘历的精彩对话

    那么,弘历为何最终会得到这柄象征着权利的如意呢?首先,十全宝宝弘历马屁拍的好啊,对着康熙一顿猛夸,又给了康熙一个“第一巴图鲁”的称号,这些话从成人口中说出来还自罢了,但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来,听起来就尤为悦耳动听了。其次,弘历背后有邬思道这个智近于妖的高人指点,在狩猎之前,邬思道给弘历单独进行了一番考

  • 雍正王朝:为何胤祥在军队里威望高,一呼百应?几个动作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对胤祥有多好,雍正王朝胤祥有多大权力,十三王爷胤祥与雍正

    从邬思道口中的十三爷从邬思道的口中得知,老十三曾在古北口训练,擅长笼络士兵,士兵遇到困难时,老十三更是疏财仗义,所以他一直受到士兵的敬重。老十三曾经率军作战,这些中层将领大多数都是老十三带出来的,属于老十三的血统,也曾被老十三提拔。邬思道说:“可别忘了,十三爷的外公可是克尔克蒙古大汗。”意思是十三爷

  • 腹黑的乾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的?为了地位防范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和弟弟,乾隆的精明与狠毒,乾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但当他即位后,心理就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人看来,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可古人不这么认为。这项职业虽然有风险,但身处其中的人还是非常痛快的,这也是武则天为啥放弃太后位置不坐,却偏要去当女皇,等到她被张柬之撵走后,容颜瞬间衰老了。乾隆曾这样说过:盖权者,上之所操,不可太阿倒持。就是说他要揽下所有的权力,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