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咱们王朝就没有比肩李白的大咖吗?丞相:有,此人超过了李白

皇帝:咱们王朝就没有比肩李白的大咖吗?丞相:有,此人超过了李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4/1/3 14:32:17

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么选择?作者要是陆游,就专门只给皇帝一个人写诗,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滋润啊。我不作恶,不趁势附和皇帝,不攻击异己,不就行了吗?人家是怎么选择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很诚实——皇帝欣赏我的诗文,我不稀罕,他要采纳我的北伐主张,我才稀罕呢。

苦难,给了陆游一颗强大的内心,然而,这么自甘受苦的一个人,却总有人说他在装样子。从陆游在世的时候起,直至今天,在对他的评价上,一直存在两个对立的维度。一个是说他是爱国诗人,另一个是说他成天在诗里吹牛,空谈爱国,只是为了博个好名声。与陆游同时期的宰相汤思退,是个和秦桧一样货色的人。

汤思退的立场和主张跟他的名字一样,天天想着对金国让步议和。汤思退曾经上奏说:“群臣皆以利害不切于己、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之重,岂同儿戏?”这是在骂陆游这样的主战派。这些人嘲笑陆游的理由很简单。用一句流行的怼人的话就能概括:你行你上啊,不行别乱说。

好像你灭不了敌国,就连爱国的权利都没有了。好像除了打过仗的军人,其他人的爱国都是虚伪的。我不知道陆游再世,会怎么跟这些人互怼,或许以他的性格,他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有这个时间不如再写两首爱国诗呢。宋金对立的形势下,发动北伐确实需要衡量很多现实问题:该不该打?为什么打?为什么不能打?为什么打不过?

韩侂宵开禧北伐失败,结果搭上了性命,连类别都成了“奸臣”。似乎就是主和派对主战派的教训,让你们天天喊爱国,就这下场。陆游的悲剧更深一层,他并不想做个空谈家,但朝廷不给他机会上战场。逼得陆游只好做空谈家。陆游的意义,就是以他的悲剧告诉时代,告诉历史——面对强敌压境,整个朝廷噤若寒蝉,朝廷歌舞升平。

没有忧患意识,没有阳刚之气,这个王朝大概没什么希望吧。需要有人站出来,喊出来。批评也好,打鸡血也好,才能保证年轻人有血性,不在所谓盛世中沦为软蛋。在经济文化繁盛的幻影里,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晚上,没有陆游这样的人,不合时宜地一再提醒朝廷,不加强自身力量,不消灭腐朽,不磨砺斗志,估计四五十年内就亡了。

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喊打喊杀是容易的,也是有利可图的,君不见,多少人把爱国变成了一门生意。但在求饶议和成主流的南宋年代,你上街喊打喊杀试试看,不被打算你走狗屎运。陆游那样的人,在他生活的年代,不仅不吃香,还有很大的风险。随时有被不愿醒来的人抓去一顿胖揍的危险,他又不傻,凭什么要这么干?

以陆游的文笔和诗才,写一写做鬼也风流的诗句,他又不傻,凭什么不这么干?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从来不是金钱或地位,而是思想境界,思想境界低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的境界跟他一样低。想来想去,都想不出陆游握有一手好牌,却打得那么烂的原因。最后,就连好名都成了罪状。

陆游好名,这是肯定的,他跟屈原文天祥这些人一样,都有“青史意识”。就是愿意用一生砥砺名节,百折不挠,以求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所以陆游最苦闷的两件事,一件就是南宋没有战斗意识,另一件就是怕后人不懂他的苦心: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问题是,好名难道错了吗?

陆游为了青史留名,宁可一生受苦,难道不是在践行更高的标准吗?陆游的声音,显然跟南宋朝廷的主体思想是对立的,但他在当时没有遭到封杀,在后世却受到莫名的讥笑,这到底是谁的悲哀?这不是南宋的悲哀,南宋有这个肚量容纳他,尽管坚持异见的陆游一辈子失意。

这也不是陆游的悲哀,陆游并不需要去迎合那个时代的主流,尽管坚持边缘意味着要失去更多。这是讥笑者的悲哀,悲哀到只能靠踩着陆游的肩膀,宣告自己的庸俗,从而挤进哗众取宠的主流。历朝历代,如果没有这些世俗的讥笑者,历史的车轮照常滚滚前行。但如果没有陆游这样甘受其苦的人物传承支撑,中华文明难免受到毁害。

更多文章

  •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为何如此戏剧?尼姑和“保姆”,立或不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代皇后及嫔妃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皇后当尼姑,皇后保姆

    而在我国古代,皇后制度成为了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朝历代对于皇后十分的重视,毕竟其是六宫之主,需要发挥着母仪天下的作用。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却十分儿戏。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你会发现那个时代的皇后要么就是不立要么就是多立,另外这些皇后要么就是出家削发为尼,要么就是“保姆”,种种荒诞性

  •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怎么会流落岭南,当了40年奴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李治不惜背负骂名也要娶自己父亲的女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缔造了武则天的神话故事,李治有很多儿子,但都被武则天控制,更严重的是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作为皇家后代,竟然沦落为奴仆,流浪岭南四十多年,这都要败武则天所赐。武则天能够从感业寺回到皇宫一方面是她自己在其中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李治的喜爱。在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政绩出色,为什么有人很少提及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高宗李治简介,唐高宗李治是多大死的,还原真实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嫡子,长孙皇后所生。唐朝第三位皇帝21岁登基。在位34年。李治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没有之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雄才伟略睿智不凡。李治在位最大的政绩就是对关陇集团的打击。门阀政治被极大削弱。政治影响力大幅度降低,寒门政治得到了极大提高

  • 李勣作为凌烟阁“吊尾车”,为何能成为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有意思的是,徐茂公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却有历史原型,他的原型就是徐世勣,是唐朝名将之一,所以真正的“徐茂公”不仅能掐会算,还能排兵布阵领兵作战。徐世勣,字懋功,因为曾被李世民赐姓李,便改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李世民的讳,于是改为李勣。同时也是因为改名的原因,与李勣同一时期的秦叔宝、尉迟恭等人,经过

  • 玄武门之变,明明有两支军队勤王护驾,为何李渊还是将大权交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李渊不阻止玄武门之变,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侍卫哪去了

    曾经的三兄弟如今只有李世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三兄弟之间已经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渊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虽然有两支军队勤王护驾,但是最后还是将大权交了出去。李渊这么做是爱子心切还是被逼无奈呢?之所以说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因为当时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个局势,对于李世民极度不友好。李建成、李

  • 作为李渊你将如何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避免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帮李世民杀李建成的原因,李渊为什么喜欢李建成讨厌李世民,李渊认可李世民杀李建成

    李渊做为大唐的开国皇帝,他的能力是极其出色的。只不过被李世民篡改了。在大唐开国功臣里,但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渊立太子太早,使得过早地形成了太子党,后来李渊扶持李世民与太子权力过大不无关系。应该说,在大唐开国中。宗室里面立功最大的无疑就是李世民。立国以后李世民被赐予巨大的权力,甚至是开衙建府(天策府)

  • 假如嬴政、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生活在同一时代,谁能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李世民,朱元璋都是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但必须要看他们处于那个时代背景,如果是处于汉末,隋唐时代,朱元璋必然出局。因为,无论汉末还是隋唐都是军阀氏族,世家门阀的时代。根本不会有朱元璋这样寒门的任何机会。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朱元璋不会有任何机会。这是曹操与李世民的时代,是他们的政治舞台。朱元璋被抛弃

  • 此战,使突厥分裂,上表称“圣人可汗”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突厥历代可汗,突厥可汗是否真实存在,武则天时期突厥可汗

    隋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至二年十二月,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进攻隋朝的战争,是为隋朝开国对外第一战。突厥为古代居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游牧民族。自6世纪中叶以来势力强盛。北周、北齐均送以厚礼,并与之和亲。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十二月,刚篡位的突厥沙钵略可汗(名摄图

  •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离不开他的英明,更是因为他有一位贤内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贞观,李世民的治国之才,通过贞观之治评价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他文武双全,从小就娴习武艺,精通骑射,能够“百步穿杨”,并且在文学上有很大的造诣。相信大家都了解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手段很是残忍,弑父杀兄,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不得不说,李世民的上位,造福了百姓,唐朝曾出现了一番极盛景象。而作为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更是让人赞

  • 他是隋朝宗室,能干有才又颜值爆表,为何却落得含冤而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奇清因何含冤入狱,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含冤而死

    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是隋朝皇室的直系后裔。隋朝皇室的人有个很让人羡慕的特点——长得好看。《隋书》在为他们立传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美姿仪”、“美容仪”、“美凤仪”的记载。 史官都是惜墨如金,做大事的人。能让他们不厌其烦地用这样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这个家族成员的长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确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