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写下“青鹅”两字被杀,大臣们疑惑不解,武则天是如何解读的

宰相写下“青鹅”两字被杀,大臣们疑惑不解,武则天是如何解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2/4 18:49:36

在三国时期,有人向曹操敬献了一些酥,曹操尝了之后觉得非常好吃。于是在酥盒上面写了一个合字,将这盒酥给诸位大臣,大臣们不解其义。后面杨修将这个盒中的酥点给大家分了。大家都不知道该不该吃这个点心,也不知道曹操究竟是什么意思。

杨修见大家如此困惑,便给他们解释。把曹操写的这个合字分开,就是一人一口。这盒酥是曹丞相赏给大家吃的。杨修把字拆开,理解了曹操的含义,给大家分了酥点。但有的人可没有这么幸运,就因为写下两个字被斩。这其中到底有何玄机呢?

好学

在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出生了一个孩子,他叫裴炎。这个孩子自幼就十分好学。后来,他就在唐朝的名校弘文馆读书。他读书的时候十分刻苦,基本上是别人游玩他学习,别人睡觉他学习,别人学习的时候他还在学习。要是在现代,裴炎绝对称得上是卷王了。

在裴炎的勤奋好学下,他对于《左转》有了十分深厚的了解。因为裴炎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他的出身,所以他的仕途在前期非常顺利。他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唐朝的宰相。

矛盾

在唐高宗去世之时,嘱咐裴炎让他辅佐唐中宗登基。裴炎辅佐唐中宗登基后,但裴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皇帝,他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存在。他坐上皇位以后,想封自己的岳父为侍中,还想给自己乳母的儿子分个官位。却遭到了裴炎的极力反对。但中宗非常不高兴,并且对培炎说“就算是这天下,我都能让给我岳父,何况只是一个官位呢。”

裴炎意识到这样的人并不能当皇帝,他只会让唐朝走向破灭。于是裴炎决定和武则天一起废除中宗。中宗废除之后,立了李旦为皇帝。虽然表面上看李旦坐着皇位,但实际上的国家大权都把控在武则天的手中。武承嗣像武则天上书请求立武氏七庙,但却遭到了裴炎的反对。

裴炎还以吕后为例来劝诫武则天,不要造成外戚专政的局面。裴炎的举措让武则天非常不满。后来,武承嗣又建议让武则天杀掉鲁王和韩王,认为他们地位崇高,会对武则天的位置有威胁。武则天在询问大成的时候,其他人都不发话,但是裴炎却极力反对。武则天对裴炎的不满越来越重了。

斩杀

裴炎越发不满武则天的统治,他认为再这么下去,李氏的天下便要变为武氏的天下了。他本来打算在武则天外出游玩的时候,劫持武则天并逼迫她还政于李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武则天打算出游的时候下雨了,所以她就没有去。李旦的计划也泡汤了。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叛乱,他想拉拢裴炎作为他的内应。

裴炎趁这个机会说道:“小人叛乱是因为皇帝成年却没有亲政,要是太后还政于皇帝,那么这个判乱不用管也会停息了。”御史当即反驳裴炎:“如今有叛乱的祸害,你身为大臣不想着怎么去评论,反而想着让太后还政。你一定包藏祸心。”此时刚好有人把裴炎寄给徐敬业的书信截获,上面写着“青鹅”二字。虽然截获了书信,但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裴炎也十分自信自己的心意不会被识破。但裴炎到底是低估了武则天的能力与才华。武则天将“青鵝”二字开解开来。竟然是“十二月我自与”裴炎告诉徐敬业,他12月会在城中作为内应。武则天非常生气,让人将裴炎入牢中。许多大臣认为裴炎是不会造反的,于是力保裴炎。但武则天认定了裴炎有谋反之心,而裴炎不想活着出狱。同年10月,武则天下令在洛阳斩杀裴炎。

总结

裴炎作为顾命大臣,当他看出了中宗没有能力继承皇位之后,选择废除他。从这点来看,裴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愚忠之臣。但裴炎却认为武则天作为太后不能亲政,需要将政权还给李旦。由此可见,裴炎对政权问题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武则天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才华的君主。但裴炎却害怕她与吕后一样,造成外戚专政的局面。一代宰相,最终落得自己被斩杀,亲人被流放的下场。

更多文章

  • 除武则天、慈禧以外,还有一位女人能跟她们媲美,并且很少有人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慈禧对比,武则天厉害还是慈禧太后厉害,武则天与慈禧相隔多少年

    可是那些帝王并不会被后世诟病,就是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别人才会觉得她的行为不当。那么在历史中还有一位女性,她既是前朝的执政者,又是太后,拥有着双重身份。她辅佐幼主,指点江山,而且在朝堂上能够杀伐决断。即便她回到深宫大院,依旧是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她就是北魏时期的冯太后,也是拓跋弘的嫡母。可是在历史中

  • 李世民一场别出心裁的春晚让天下人颂声一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经典视频,李世民最霸气的表演,李世民令人动容的瞬间

    二、唐时有个姓卢的读书人,屡试不中,大半辈子过去了,却和仕途无缘。不曾想迟暮之年金榜题名,被封为校书郎。后来晚年又娶妻崔氏。这崔氏是个闷骚型的才女,因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老夫少妻在一起总是不那么协调,不仅有了点怨气。话说又有一日,老卢办事不力,自讨无趣,惹恼了崔氏。这小娘子立马起身披衣下床,送给老卢一

  • 汉朝七国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都是清君侧,为何有不一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景帝召集群臣讨论。晁错曾任太子家令,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把晁错当成可以倚重的智囊。景帝即位后,晁错更受宠信,景帝对他言听计从,故而朝堂之上多群臣附和削藩,只有窦婴一人反对。于是景帝下诏: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

  • 李清照:她爱喝酒、赌博,但她还是一个好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照喝酒吗,千古才女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描写喝酒的词

    宋神宗元丰七年,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了山东章丘明水镇的一户人家,婴儿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朝太学正,大文豪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后人对他在文坛中坚地位的肯定,也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他最流芳百世的前缀竟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亲。李氏一族,虽然在山东不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但在当地是很有名

  • 朱棣控四夷制天下、恩威并施的思想对历代统治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真人照片,朱棣1-46集电视剧,朱棣和朱允炆

    一方面,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分裂的局面长达三四百年之久;长年的战争和动乱使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痛苦不堪。饱经战乱的各族人民都热切期盼着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期盼着一个统一的强盛国家。 蒙古蒙元政权虽说统一中国,但是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除了蒙古人,其他民族的穷苦百姓生活潦倒,备受压迫

  • 朱标到底有多恐怖,25个兄弟不敢和他争皇位,没死朱棣都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朱标不死为何朱棣不敢反,朱标没死朱棣会视朱标为对手吗

    01 朱元璋死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孙子朱允炆,后来,朱棣又抢走了侄子的皇位。其实,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激起孙子和儿子间的矛盾,而是因为他最中意的继承者比他走得还早。他也知道,如果的确是那个人继承了皇位,日后还是会落到孙子手上,他只不过是跳了一步而已。而那个原本的继承者,就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

  • 朱元璋笃信算命术,对生辰八字一样的人起杀心,此人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八字格局,朱元璋找相同八字的人是真事吗,朱元璋对蓝玉起杀心

    在科技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命运的信仰非常执迷,无论是贫穷的老百姓,还是皇室贵族亦是如此。而我国算命术最早从公元1300年左右算起,那个时候比较盛行的是占星和占卜。在汉朝时期算命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以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为基础进行推算。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出生于贫寒世家的草根皇帝,对于算命占卜术

  • 朱元璋多次设宴,心中却暗藏杀机,群臣中仅有两位是明白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宴请群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朱元璋晚年怒斥群臣,朱元璋杀群臣完整版

    自古俗语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充分说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生性多疑,稍有不慎臣子就有可能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众多皇帝中尤为多疑,这可能与他自幼出身在社会的底层,吃尽各种苦头有很大关系。虽然朱元璋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运气当上了皇帝,但是仍然十分多疑,很多时候大臣们闲聊,朱元璋都觉得他们是笑话

  • 朱元璋与汤和关系非同一般,可后辈的下场并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对汤和怎么样,朱元璋汤和吃烧烤,朱元璋晚年探望汤和

    古代血缘关系密切,朱元璋子女众多,所以与群臣结为亲家很普遍。在这种背景下,汤和的二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洪武十八年三月,鲁王夫妇离开南京,前往自己的封国山东。另外,有史料洪武二十年“册信国公汤和女为鲁王檀妃。”这里说法很多,其中鲁王之前便有一妻,只是朱元璋为巩固关系,让鲁王娶了汤和的女

  • 明朝灭亡实属活该,万历蓟镇兵变的悲剧,不过是自毁长城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蓟镇之变,明朝灭亡300万残兵去哪了,蓟镇兵变发生在哪里

    有李自成的农民军,有内斗成瘾的文臣集团,有拥兵自重、格局浅小的武将集团,甚至还有明朝末期几位任性的皇帝。 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原因,这一直是史学家热议的话题,不管怎么样,女真人再是过万则无敌,单靠他自己的力量,他也不可能捅死大明这个巨人。不少历史学家都提到,明朝灭亡其实从万历时期就已经开始“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