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代诗人都会有一种都州情结?从“双都八州”中窥探其中缘由

为何唐代诗人都会有一种都州情结?从“双都八州”中窥探其中缘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4/2/6 13:01:19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文化十分繁荣,社会十分开放的朝代。而唐诗,实际上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一种文学作品的代表。对唐诗中的主要情感和主要意象探究之后发现,唐代诗人普遍存在着一种都州情结,而都州情结与心理结构相对应之后,也会逐渐演变成为他们的精神地图。本文就以唐朝城市的“双都八州”为例,来探寻当时唐代诗人的一种都州情结,以及与之相对他们的精神地图。

一、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以及他们心中的精神地图

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完全可以从唐诗的研究中来得出这个结论。都州情结是指当时的文人,对不同的州城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内容,虽然他们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特质不一样,但是如果是在面对同样的州城时,也有可能会产生相似的一种情感。

1.唐诗中城市意象出现频繁

唐朝城市中“双都八州”最为突出,拿《全唐诗》这里面的作品来说,包含“长安”的有694首,包含“洛阳”的有456首,而且包含“州”字的更有2592首,光从数字的庞大,就可以瞥见一二唐代诗人的这种都州情结。除了这种直接带有城市名字的,还包括其他城市的意象代表,比如杭州的别称钱塘,益州的别称成都等等,此类意象名称并未算进去。

如此可见,在唐诗当中的这些“都州”作为意象出现,都是数不胜数的。除此之外,自然还应该包括饱含诗人情感的城市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比如说杭州这一“州城”,自然风光十分美丽,吸引力大量唐代的诗人前去欣赏。著名诗人白居易前往杭州时,发出过“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的感叹,温庭筠也发出过“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的这么一种赞叹。

2.唐代文人对“双都八州”的需求

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还体现在对“双都八州”的不同需求这一方面。基本上来说,可以分为生理需要、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

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其实满足的是诗人的一种生理需要。首先,这江南地区的城市战争较少,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其次,江南地区气候非常适合人们居住,住起来十分心旷神怡。因此,基于生理需要的满足,诗人在苏杭地区,可以满足最基本的一种需求。

广州和益州,是唐代诗人满足生存需要的一种场所。这两个地方,本身就是十分安宁的地方,不仅战争少,而且与外界的联系也比较多,如此一来,一些诗人就能在此处寻找到一种繁华但是又宁静的生活。比如说,诗圣杜甫就曾经在益州住过一段时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带领一家老小在这里住了一段安居乐业的日子,而且还产生了不少的传世之作。

升州是当时诗人能够产生归属感的一种地方。升州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处在中原地区,群山环绕,虽然政治地位较低,但是作为历史文化比较繁荣的古都,能够带给诗人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幽州和凉州,则是诗人们追求军功理想的地方。这两地是唐代的军事重镇,诗人凭借勋官制度,通过立军功去追求仕途,也是一种做官的途径,也是一条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

除了以上的八州,那么“双都”则是当时的诗人们想要追求政治理想的重要场所。对于文人来说,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并且能够被委以重任,是他们自身价值实现的最重要的一种寄托,因此“双都”也是承载了诗人们政治理想的场所。

3.由都州情结演化为精神地图

正是由于“双都八州”满足了唐代诗人的不同需求,因此将这种需求情结与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为了一种他们专有的精神地图。这种精神地图的形成方式,也包括亲身实践和阅读书籍两种方式。

首先,从他们的亲身实践来看,这是唐代诗人形成精神地图的最主要的形式。唐代其实也算是一个交通比较发达的国家,不管是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的水路运输,还是驿站制度构成的陆路,其实都是比较发达的。更何况唐代繁荣的经济条件,也为诗人的到处游历提供了条件。一些诗人在安史之乱之后,也被迫颠沛流离,到处游历,从而使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这一精神地图。

其次,阅读别人的作品,加上自己的想象,也是唐代诗人形成精神地图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为何唐代诗人的精神地图和都州情结会有着一种大众性特征的原因。各个诗人们在游历相同的州城时,遇到的自然风景和城市风光就是相同的,其他的诗人在阅读典籍或听闻时,对这座都城所产生的印象,也是大体相同的。如此一来,这种靠“想象”出来的情结,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二、寻找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的主要产生原因

虽然他们的这种都州情结的产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和个人社会经验有关,但是要论及其产生原因,主要还是有以下三个原因,并且缺一不可。

1.主观原因:宗族社会下的亲缘关系因素

首先,唐代诗人为何能够形成一种都州情结,这与他们的宗族社会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他们这种都州情结产生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在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背景之下,亲缘关系将一个个小家庭连接成为一个个大家族,家族间的亲缘关系,实际上都受到每个阶层的重视。

正是因为这种对亲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家族的庞大性,使得诗人们在表达对家族亲人的爱意时,也能催生出剪不断的一种故乡情结,随着诗人们追求“庙堂之高”,这种故乡情结也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一种州城情结。在追求政治理想的道路中,诗人们通过游历“双都八州”,或是希望实现政治理想,获得赏识;或者也是希望能够带领家眷,安居乐业。这便是一种都州情结和亲缘关系的最好融合。

2.经济原因:唐王朝都城的强大

除此之外,自然也有着一定的经济原因。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政治十分开明,经济十分繁荣的一个朝代,可以被称作为“黄金时代”。在经济条件得到一定的保障的情况下,诗人们在安稳的环境下,更可能会对“双都八州”产生一定的向往和情结。

上文中也提到过“双都八州”不是经济繁荣,就是生活安宁,或者是政治开明。如此一来,“双都八州”自然而然能够为唐代诗人们的理想追求,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在“贞观之治”之后,唐代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使得在隋朝破坏之后的商品经济也开始复苏,从而为州城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为诗人的精神地图的描绘提供经济动力。

3.文化原因:唐代的诗文化繁荣

当然,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的诗歌文化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代表,这“唐诗”更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全唐诗》的记载当中也可以得知,这里面有四千多首诗,是其他朝代根本不可以比拟的。

唐代,是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当中,文化实力最强的一个朝代。因为科举取士制度当中对诗歌的考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萌发和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甚至成为了唐王朝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更何况,唐代的社会环境安定,开明的政治制度下,诗人的诗歌写作几乎受不到任何限制,从而产生了关于“都州”的大量诗歌,也就形成了在《全唐诗》里面两千多首关于“都州”的诗歌。

一些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一生中几乎游历过唐代的所有都州,产生了大量关于“都州意象”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不论是对于他们本人的亲身实践也好,或者是对于其他人阅读过的诗人来说也好,其实都是他们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的主要来源。比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搂饯别校云》、孟浩然的《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等等作品,在广为流传的同时,也使得诗人的都州情结得以流传和继承。

三、总结

在唐代诗人的亲身实践和阅读经历中,他们对“双都八州”产生了如此的都州情结,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精神地图。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形成都州情结,也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之下的产物。在亲缘关系的促进下,他们催生了都州情结;在强大的唐王朝和繁荣的诗歌文化之下,他们写出了许多体现都州情结的传世之作。他们的这种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也是在唐代历史环境下的特定产物。

参考文献:

1.《全唐诗》

2.《试论唐代文人城市情结的心理结构》

3.《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

更多文章

  • 隋文帝出宫避暑,瞎子大臣极力阻止却被下狱,几个月后皇帝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文帝驾崩,隋文帝的死因之谜,隋文帝残暴统治的表现

    在隋文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大臣章仇太翼,最初章仇太翼还算不上是大臣,最多只能算是太子杨勇的谋士。不过章仇太翼当时和杨勇的关系却不怎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章仇太翼认为杨勇当不上皇帝。这样一来到时候自己就会去给杨勇陪葬,所以章仇太翼便开始或有或无的远离杨勇。最终在章仇太翼和杨勇断绝来往不久,杨勇便被废去了

  • 唐朝公主二婚多,都是豪放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二婚公主,唐朝豪放才女夏文汐动图,唐朝豪放才女鱼玄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规模的公主再嫁现象呢?难道都是“豪放”惹的祸,公主都喜欢喝“二道汤”?事实当然没这么简单。分析唐朝那些公主二婚三婚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类这么几类:第一类:因驸马战死、病死或在皇室权力斗争中死亡的李渊的女儿长广公主,因驸马赵慈景出征战死,改嫁给杨师道。安定公主下嫁给温挺,挺死,又嫁给郑

  • 武则天为啥要杀亲姐姐?不是她冷血,只是她无意中发现姐姐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怎么把姐姐杀了的,武则天秘史皇后的姐姐怀孕啦,李治和武则天姐姐吻戏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帝,她的谋略与野心丝毫不亚于那些男子,她雷厉风行,以狠辣果断地手段,在宫中为自己争得了一亩三分地。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仅凭借武则天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去帮助自己、 武则天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便决定让自己的姐姐进宫,帮助自己。可谁知,后来她在发现姐姐的

  • 武则天专门为女性发明一刑罚,名为“玉女登梯”,令宫女闻之色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一生堪称励志,也堪称传奇。作为一个女性,可以成功登基并执掌天下多年,与她的心狠手辣是分不开的。在刚登基时,因为不想把自己亲手得来的天下再拱手让出去,便大肆迫害李氏家族的人,就连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放过。 而这样的行为也引来了朝廷大臣和民间群众的不满,武则天却不以为然。对这样的事情采取了残酷的镇

  • 武则天82岁被逼下台,无权无势,为什么没人敢对她秋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有着5000年左右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王朝君主和民族英雄。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结局,有的名垂青史,有的遗臭万年。如果哪天有一个人问你中国一共有多少个皇帝,你可能不知道,但如果问你历史上的女皇帝,你可能会脱口而出:武则天。 当然对于她的历史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

  • 她是唐朝公主,嫁给文武双全的大帅哥,为何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守边疆,唐朝公主和和尚的爱情故事,唐朝文武双全的名人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长广公主出嫁的年龄。李渊览遍朝臣,亲自为她选定陇西人士赵慈景为东床。那赵慈景长得真是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头,结实的胸脯,略显清瘦的脸庞上配一双浓眉,眉下是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显得格外英俊。慈景不仅长得英武,还有一身好武艺,膂力过人,可以双臂各挟一人充当武器作战,常常令同僚咋舌。李渊对

  • 谁该对玄武门兵变负主要责任?不是继位的唐太宗,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的污点吗,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谁,唐太宗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

    可是在历史上对这场兵变,都对太宗有很多的看法,时候他属于杀兄软禁父亲,总之这也就成了李世民一生的污点了,不管他之后做了多大的功绩,这一点,都无法从中抹掉。可是有人提出了质疑,说这场兵变的背后,李世民不应该负主要的责任,而是他!没错,就是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说到底,作为一个皇子,李渊在建立了唐朝之后

  • 唐玄宗知不知道杨贵妃和安禄山偷情?鲁迅一语道破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些民间野史对这个说法添油加醋,描写得有鼻子有眼。另一方面,也有人坚持认为此事纯属无中生有,只不过是史家为了抹黑杨玉环编出来的。到底哪一方的观点更站得住脚呢?其实鲁迅先生也探讨过这个话题。杨玉环与安禄山的艳闻在各类野史、小说、杂剧中都是一个热门题材,诸如

  • 西域僧人说能让人起死回生,李世民的太常卿不信:我要跟他斗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吐蕃王朝对唐朝是十分羡慕和嫉妒的,经常给大唐进宫奇珍异宝,表示对大唐的尊敬,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吐蕃就像唐朝进贡了一个他们眼里的大宝贝,这个礼物不是东西还是一个人,在唐朝人们都给他们叫做胡僧,意思就是西域的僧人,吐蕃人对唐朝的皇宫中的皇帝还有百官说,这个胡僧有高超的神通,会念咒语让人们起死回生

  • 她出生在世家大族,帮助皇帝主持朝政十几年?不是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皇武则天的成功历史小故事,武则天是怎么灭掉世家的,武则天 世家

    她嫁给了和帝以后,得到了宠爱,后来成为了皇后。并且她执掌朝政长达十几年。她的性格十分的坚忍,小的时候太傅的夫人亲自给她剪发,不小心伤到了她的前额。等到剪发完成后,太傅夫人才知道自己失手了。而邓绥的回答却让人很满意,她说老夫人是怜爱自己,所以才会亲自给自己剪发。不管怎样都要忍受,不能辜负了老夫人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