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室尊贵、在门阀势力很大的时候是李阀的嫡子,还拥有皇族的血统,身份本来就很尊贵了还努力上进,文韬武略样样厉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出生在“终点线”的人生赢家。
李世民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参加军队去突厥营救隋炀帝,并多次随着李渊去打仗,增加自己的战功。在因为修建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接连被天下人反抗,素有贤明的李家被隋炀帝忌惮,李世民看不反抗的话只能等死,于是在李渊在纠结是不是要反抗隋朝的时候,劝说李渊反抗隋朝并在晋阳起兵。
一、四方阵站,大放异彩
李世民似乎是天生就是应该当皇帝的人,能吸引很多人不计生死给他卖命,打仗对于他来说几乎是一种本能。参加过多次对于李唐江山的建立决定性的战役,特别是四方阵站取得了胜利,让李唐拿下了大半的江山。
军队的人对他很信服,因为李世民不断地获取战功,爵位已经被晋封到最高了,李渊就想了个办法封李世民做天策上将,允许在天策府设立官职,天策府中的很多官员都后来的贞观名臣。
二、玄武之变,祸起萧墙
李世民在李唐建立的时候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很多和李渊一起打江山的老部下都支持李世民。唐朝建立后需要立太子的时候李渊也很纠结,后来李渊想到秦朝、隋朝都是没有立嫡长子为太子导致的二代就灭亡了,他希望李唐能够千秋万代,就这样李建成被立为太子。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妥协来的,但李世民在唐朝有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在天策府的成立让李建成有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商量决定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知道他们来的密谋很伤心,没有想到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会变成这样。
同样李世民也没有坐以待毙,在玄武门带领自己天策府的部下把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孩子都给杀了,自己当上了皇帝。按照鲜卑哥哥去世后,弟弟可以娶哥哥的老婆这传统,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都要被李世民纳入后宫,那么为什么李世民只让李元吉的妃子成为自己的后宫呢?
三、自恨罗衣掩诗句
李元吉的王妃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他是观王杨雄侄孙女,另一种是说他是一个歌姬,但是都说她生的貌美,而且在李元吉还在世的时候就不清不楚。李元吉的王妃喜欢的是李世民这种长得龙姿凤章的人,在一次酒醉的时候,酒壮怂人胆他们俩给李元吉戴了绿帽子。
在李元吉被李世民斩杀后,杨氏成为李世民后宫的一员。原本杨氏挺喜欢李世民的,在经历了丈夫和孩子惨死的现状后,杨氏心如死灰,只想报仇。
在杨氏被纳入后宫后,她为了给丈夫和孩子报仇,想要像妲己一样魅惑李世民把忠心于李世民的臣子给杀光,但是李世民不是商纣王,尽管很喜欢杨氏,在对朝廷的大事做决定的时候并不让她掺和进来。
杨氏看前朝不能搞事情就决定在后宫中搞,利用李世民因为杀了她丈夫和孩子产生的愧疚之情,使用阴谋诡计陷害长孙皇后,让李世民让她为皇后。长孙皇后因为贤惠被朝廷中的大臣敬重,群臣都来劝说李世民,就连一直以来因为李建成不满李世民的魏征劝谏李世民不要废后。
假的终究还是假的,变不成真的。杨氏对长孙皇后的陷害还是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知道杨氏的诡计后很生气,就把他与杨氏的孩子过继给李元吉。
李建成的妻子是郑观音,是七宗五姓之一的荥阳郑氏的嫡系子女。在唐朝的时候门阀势力还是很大的,曾将有个官员的梦想就能够娶一个七宗五姓的女子,希望能抬高自己家的门庭。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妻子被封为太子妃,本来在李渊百年之后她就要成为皇后了。一场玄武门之变让一切化为虚无,把她的丈夫孩子都李世民杀死了。
李世民在杀了李建成以后没有把郑氏收到皇宫中,一方面是因为郑氏之前是太子妃地位比较特殊,如果要纳入皇宫中的话群臣反响比较大。另一方面,郑氏是荥阳郑氏的嫡系子女身份比较尊贵,郑氏不想嫁给李世民的话,出于多方思量的话李世民还是不能强迫她的。
总结:李世民让不让谁进入后宫除了自己的喜好,以外更多的要考虑能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任何人都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