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你看看人家东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个子都没有

西周:你看看人家东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个子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9 更新时间:2024/1/19 7:00:16

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风云变幻的东周时期,在一系列的大变革、大动荡之后,文化思想较西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社会变革产生了不同想法,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了。东迁之后的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子们便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以至于后来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相对于平淡的西周,东周就好比是沸腾的水一般,《汉书·艺文志》形容:“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一说起东周,人们总会联想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争鸣。而西周则略显尴尬:同样是周,为何我连一个“子”都没有呢,我不要面子的吗?

诸子百家的起源与简介

“诸子”是指东周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最早出现于春秋中后期,属于私学的一种。“百家”则说明当时思想家很多,甚至《四库全书》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之多。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申子孙子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诸子百家早早就连称形成固定的名词,但“诸子”并非“百家”,“百家”也并非“诸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子”代表的是某个具体的人,是对人的一种敬称,而“家”代表的是某某学派,是一个团体,“家”是某某“子”创建的。譬如孔子是儒家的创建人,孔子可以等于儒家,孙子创建了兵家,孙子也可以等于兵家。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汉初史学家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旨,《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西汉末年的经学家刘歆在《七略》将诸子大致分为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作“九流十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譬如荆、楚则是道家的发祥地;邹鲁国是儒、墨两家的发祥地;晋国以及后来的韩、赵、魏则是法家的发祥地。

很多史学家说诸子是政治学派的总称,因为各家的主要宗旨大都是为各诸侯国君提供政治方略。例如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阴阳家主张阴阳五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农家主张劝耕桑田、足衣食。秦汉之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产生影响最大的只有儒、道、法三家,儒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儒家代表人孔子因为传承了正统中原文化,得以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及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西周:为何我一个“子”都没有?我不要面子的吗?

诸侯列国相互征伐、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诸子百家还能绽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礼制森严、社会安定的西周时代不免显得有些失彩。西周的土壤中似乎先天就缺乏东周“百家争鸣”的文化因子。做个对比,西周没有任何“子”,也就是说在西周,思想与文化还是固定的,没有分化出不同的学派。东周有了诸子百家,西周没有。作为“人物”,“诸子”的重点在于思想与知识。因而我们可以上溯理解,东周时代出现了知识形式与知识流传的重大变化。

同时诸子百家之所以在东周时期大放异彩,离不开其主要的文化载体——“士”。“士”阶层是一个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掌握专门的文化知识、集敏锐的思辨能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一身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却成为了支撑整个社会的坚硬脊梁,国之兴衰与其息息相关。他们发挥毕生所学,著书立说,游说列国,四处散播自己的经国纬略,希望得到开明君主的青睐与接纳。

由于这些士人胸怀广阔,因而东周时期的文化风气异常活泼。所以,从文化群体的角度上看,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个拥有独立人格、专门的经世才华与治国方略并肩挑国家兴亡重任的“士”。而在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前中期,以周天子为首的周王室用严格的周礼,牢牢掌控着文化权柄和文化命脉,这种做法无疑抑制了思想文化朝着多元盛开的趋势。

诸子的思想本为同一的整体,即所谓之“道”,因为东周礼崩乐坏,周礼缺失,即出现“道裂”,因而各派士阶层纷纷以智慧立足乱世,阐发“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思想,但各个学派无论前人后者,均怀抱着一颗公天下之心,希望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够流传万世,而于己之名利得失,皆抛掷脑后,其本末可见,其赤诚之心可昭,因而诸子百家之兴盛,其理在人,在宏大之胸襟。

因为自己相信某个观点,从而去主张这个观点,所以我属于某某“家”派,这种想法,在西周时期还不存在。因此,西周不会有出现诸子,更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不是东周的人比西周的人聪明,西周出不了“子”,实在是因为缺乏“子”诞生的基础与土壤。

结语

在东周时期,诸侯列国相互征伐、争霸的局面使得多元化思想也得到了释放与发展。在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开始出现,并就思想认知和治国理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多元思想同时出现,各种思想在碰撞中交融和发展,正所谓百家争鸣,对我国文化史进程有着辉煌的意义。

参考文献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96年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文史出版社,2007年

更多文章

  • 妲己只是背锅者,看看妲己幕后指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妲己跟妲己的对决,妲己1v1妲己怎么出装,原来妲己才是最惨的

    事件的起因是: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寿辰,纣王带领文武群臣拜祭女娲娘娘,拜祭之时微风吹过,将盖在女娲娘娘神像上的轻纱吹拂,纣王定睛一看,两眼放光,女娲娘娘美貌无比,当即起了色心,并提诗一首于庙墙之上。当晚上女娲娘娘归位之时,发现墙上一首淫诗,胆敢戏弄自己,当即大发雷霆,勃然大怒。女娲气在心头,本想报复

  • 妲己发明的东西,方便实用,有一个让人苦不堪言却深受女人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妲己发明的刑罚,妲己迷人照片,妲己发育后的骚操作

    提起妲己,大家都会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相信对苏妲己并不陌生。苏妲己,冀州侯苏护之女,天生丽质,有沉鱼之容、羞花之貌,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白富美一枚。可惜在去朝歌的路上,被千年九尾狐附身,性情大变,她怂恿纣王干出许多不得人心伤天害理的残暴之

  • 周朝式微成为空壳王朝,为何直到秦庄王时才被灭?怕枪打出头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是奴隶制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同时周朝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王朝,它建立的分封制度可以说带有很多传奇色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推动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它与后世的汉朝或者是晋朝一样,周朝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被称为西周,一个被称为东周。

  • 古代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马氏为何不愿意跟着姜子牙去西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子牙媳妇马氏结局,马氏找姜子牙要神位,姜子牙与马氏的婚姻是幸福的吗

    姜子牙一心二心想要修道成仙,但元始天尊以他无缘仙道为借口,让他卷铺盖下山了。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家呢?这是此刻姜子牙内心的真实写照。但突然间,姜子牙想起了朝歌的好兄弟宋异人。于是,他下山第一个目的地便是朝歌。来到朝歌,姜子牙与宋异人两兄弟见面十分高兴,当宋异人得知姜子牙还没成家,热心肠的他立马到马家

  • 三国真正的隐士高人,第三多次拒绝魏国君主,第二不输水镜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隐士,三国十大冷门常识,三国后期的三大鬼才

    [var1]三、管宁管宁,三国隐士,据说是管仲的后人。管宁长相伟岸,身高八尺,才智过人,淡泊名利。早在在东汉末年时期,公孙康屡次请管宁出山,并用重金想邀,可管宁不为所动。后来曹丕即位,听说了管宁的才能,诚心想邀,管宁听说后连夜就走了。后来魏明帝曹睿继位,同样邀请管宁做官,可管宁坚持不受,魏国三代君主

  • 不止是现在,春秋的晋楚两国也有人才跳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楚争霸的典故,晋楚两国,春秋楚国人才

    另一方面,在当时,晋国俨然是北方诸侯国的领袖,楚国则是代表着当时中国南方最强大的力量,这南北两大势力的长期对抗所依靠的是人才的支撑,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流动。因此,对于两国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的剖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引起两国人才流动的原因。一、晋国人才流动的原因1.晋国的起源晋文侯之后,其子晋昭侯

  • 最有希望对抗强秦的男人信陵君,无忌死,而六国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信陵君合纵攻秦,信陵君图片,信陵君之死原文

    [var1]公元前277年,魏昭王薨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第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就藩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自古以来,成功的英雄能受到追捧,失败的英雄令人惋惜,但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往往还是那些倒在成功的道路上的英雄吧。比如项羽,诸葛亮等等。而信陵君

  • 秦朝灭六国中,最难打最费劲的是哪个国家?赵国还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国占据山东大部分地区。赵国在河北的中部山西北部。燕国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仅就楚国的疆域来说,秦国要把它啃下来就没那么容易。其次,就文化上来说,和秦人文化差异最大的就是楚国。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国家没有了实力,民间依然会保持很强的反抗情绪。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楚国被灭之后,始终存在着很大

  • 罗布泊发现大量干尸,专家鉴定有惊人发现,山海经的记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海经十大怪尸,山海经对罗布泊的记载,山海经四大尸祖记载

    [var1]探险队在罗布泊发现的这些干尸看起来平不想中国人,反而跟外国人非常的相似,所以有很多人都怀疑,西欧人曾经到过这里。当地的居民称:曾经这里还有更多的尸体,大部分都被黄沙掩埋,现如今,只剩下几百具尸体了。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些尸体是曾活跃在公元前15世纪。根据中国的年轮进行推算的话,应该是夏

  • 晋国卿大夫阶层的意识形态被赵盾所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国赵盾简介,晋国公室为何斗不过卿族,赵盾被杀

    这个人害了赵盾赵盾作为晋襄公和晋灵公时期的权臣,本来还是想做个忠臣的。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虽无坚毅的性格,好歹还能与朝臣达成默契,晋国朝政有条不紊,君臣之间共谋晋国发展。到晋灵公时,赵盾屡次劝谏国君,却发现毫无用处,晋灵公一如既往,我行我素。由于赵盾在外征战,会盟诸侯,与楚称霸,朝中诸事,皆决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