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看小视频、看快手和抖音来解闷,而在古代的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装备,皇帝就只能自己找找乐子,例如在清朝时候,皇帝们最为喜爱的体育娱乐便是骑射打猎,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文艺娱乐便是练字写诗了。
我们之前说过,这位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做诗,而乾隆皇帝一共活了89岁,我们排除其嗷嗷待哺的婴儿、幼儿时期来推算,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大概为四万余首左右。
虽然说乾隆皇帝每天都在作诗,可出现在我们现代课本中的诗文好像就只有一首,而就是这一首,国家还是因为其有着较高的儿童启蒙作用,以及较容易理解便编入小学课本,而这首诗的名字便是————《飞雪》。
之所以乾隆皇帝每天都在写诗,但在最后只有一首诗进入了小学生的课本中,那是因为其应对了这样的一句话————“量多不一定都是优质的”。大家都知道,一首好诗的诞生,就像是一篇文章、一把利剑和一碗好菜吗,它需要用时间来打磨,用心思去推敲,用知识去权衡,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就拿贾岛来说,他在琢磨自己一首诗词中“推”和“敲”的时候,就曾经费尽了脑子,耗掉了不知多少根自己的白头发、黑头发,最终才酿出了那么一首脍炙人口且被后人所熟知的诗词。
在看完了贾岛,我们再反观乾隆爷,他的诗词基本上就是量产,虽然是通俗易懂,但没有白居易的那般精益求精;虽然是记录了一个有一个事件,但却好像不如杜甫那般写实。要知道,白居易、杜甫的诗词是很久才会出来一篇,是顶级的尖端产品,像乾隆爷所作的诗词,大多充其量只能说是“打油诗”和“快餐诗”,当中所蕴含的的不是乾隆爷在当天所抒发的牢骚,就是其在今天的所见所闻,说不定其还在那一天用膳的时候,吃了一口不错的菜,那味道在味蕾间炸开的满足感,让其在不知如何言语之际,兴致顿时涌上,便随兴做首“下饭诗”来称赞此等味道。
所以说,乾隆皇帝的诗词之所以只有一首能够进入到小学生的课本中,那是因为其的质量只能算是中庸,说有其他某种意义,却远远不及其它诗人,毕竟中国五千年的泱泱历史,所涌现的诗词人才是非常多的。狂放派的代表有陆放翁、辛弃疾以及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有李清照、柳永;而浪漫代表有李白、通俗易懂有王安石,就连记录生活还有诗史苏轼,很显然乾隆帝的诗是没法和他们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