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现代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这句台词,当然是颠覆道德观的封建帝王术,吃丑陋的,是朱家王朝的自私。站在上帝视角说话都是不腰疼的,这句台词确实很扎眼,让万千观众为嘉靖皇帝手下的贤臣所痛惜,但是作为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国家命运的帝王,这句话沉重直白又带着人性的丑恶,但却不无道理。
如果这句话反过来说,大约很多人就能懂得一些。这世界上没有真真的奸臣,用的好的都是能臣,驾驭不了的就只能成为时代的蛀虫,对于贤臣也是这样。一个帝王当然想要挖掘出这个时代所有对国家有益的贤臣,如果朝堂之内都是刚正不阿的臣子,他们懂得礼义廉耻,一生清廉,不贪污,懂得人间疾苦,爱民如子。哪一个皇帝在刚刚登基的那一瞬间,不想要缔造这样的盛世,可是历史上有这样的王朝吗?并没有。
史书上的明朝多昏君,清朝全都是勤政的良君。好听的话谁都会说,如果不是后来清朝故意改了一大堆,明朝的历史一定也是歌舞升平,每一个帝王随口一吐都是至理名言,让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只要不跳出帝国的圈子,每一个皇帝心中只有对自己有用的人,没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
有人说海瑞做例子,海瑞之贤堪比包拯。嘉靖帝心中明白,仅仅是罢黜了他,所以贤者在帝王心中并不是全无重量。杀贤臣,就算他们良心上能过得去,也生怕被后人唾弃。而事实证明,嘉靖帝也并无杀海瑞的心,下一任帝王也将他官复原职。大明对于海瑞看起来不公,实际上已竟跳出了给自己画的臣子价值圈,而清朝连一个哭庙的金圣叹都容不下,为何不见人说?
最后别忘了这句台词的背景,这是在最后一集,嘉靖帝对儿子裕王说的一句话,这是帝王对儿子的私人忠告,又不是喇叭说给老百姓让人恶心的。当时的大明朝的情况嘉靖帝心里不清楚吗,这个时候和裕王说“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话可有用?毕竟当年诸葛亮一番苦心劝告都挽救不了刘禅。所以说国家不是昌盛在一两个贤臣手上的,也不是毁在一两个奸臣手上的,国家的走向是皇帝决定的,这就是封建制度的丑恶。如果实在很难理解,想想自己的领导是怎么用人的吧。是不是在给你画饼,高谈道德感的同时,又默默地用了奸猾的小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