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出身不自信,所以他非常正统的地位,因此在太子去世之后,他选择将皇位传承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便听从大臣的意见着手削藩,朱棣其中一个儿子的一些做法,让建文帝更是加快了对他削藩的节奏。
明成祖与皇后共同抚育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和儿子分别是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炽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体型肥胖,同时身体还有一点残疾,因此明成祖对他并不是很满意,相比较之下,朱高煦更像明成祖,他杀伐决断,所以明成祖更喜欢第二个儿子。
但是朱高煦为人狠绝,品德卑劣,他仗着自己是世子的身份为非作歹,甚至公然嘲笑自己的哥哥朱高炽。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带着儿子们一同前去吊唁,由于常年来自由散漫惯了,所以朱高煦在京城做出了许多越矩的事情来,因此遭到了他的舅舅的教育。
而朱高煦怀恨在心,打击报复了自己的舅舅,同时在回到北平的路上,还杀死了许多官民。由于建文帝继位之后,本就有削藩的意思,而朱高煦此时直接给了建文帝一个很好的理由,正是由于他的做法也加快了明成祖起兵造反的步伐。
虽然建文帝软弱,但是朱元璋这些年帮助他铺路以及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朱棣的这一仗并不是很容易。在此次叛乱过程中,朱棣有好几次险些丧命,但是由于其长子朱高炽是文弱的书生,不能够带兵打仗所以朱棣便命他看家护院,保护大后方的安稳。
此时的朱棣带着二儿子朱高煦一起上阵杀敌,朱高煦英勇果敢,在战场上的表现数次感动了朱棣。朱棣感动之余也曾向朱高煦许下承诺,未来或许有可能他会成为太子。
但是在明成祖成功了之后,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诺言,朱高煦登顶太子之位的希望破灭了,便心怀怨恨,甚至更加无法无天。明成祖继位之后直接任命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了汉王,他的藩地在云南。但是由于他一心想要登顶太子之位,所以迟迟不肯前往藩属国,一直在京城内。
由于内心失衡以及不服太子朱高炽,所以他多次做出辱骂以及嘲笑太子的事情来,太子不愿意与其计较,可是朱瞻基身为太子的长子看不下去了,多次维护自己的父亲。朱棣明白朱高煦迟迟不肯离开的原因,但是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所以他强行的将朱高煦赶出京城并且把封地改成了山东。
远离中央的朱高煦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大理想,反而一直窥探着中央的行为,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顺利继位,但是由于朱高煦此时没有准备充分,所以他并没有做出许多越矩的行为。相反朱高炽觉得愧对朱高煦,他进行了大肆的封赏。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他去世之后,直接让朱高煦看到了希望。
此时,朱高煦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甚至带兵截杀即将要继承皇位的太子朱瞻基,但是由于行动仓促,让朱瞻基逃跑了。在朱瞻基继位之后,朱高煦又开始起兵造反,但是胳膊始终拧不过大腿,朱高煦被朱瞻基打败了。
此时的朱瞻基只是将朱高煦囚禁,并没有想要伤害他,有一次朱瞻基前去看望被囚禁的叔叔朱高煦,此时的朱高煦并无悔意,甚至绊倒了朱瞻基,身为一国之君的朱瞻基在大臣面前直接摔倒了,可谓是颜面尽失。
虽然朱瞻基很生气,但是他仍然没有想要杀害朱高煦,相反他派人准备了一口大锅将朱高煦扣押在其中,原本只是希望朱高煦能够认错即可。但是朱高煦仗着自己天生神力,甚至举起了大锅,并且在朱瞻基面前走了一圈,这一行为彻底惹怒了朱瞻基,因此朱瞻基派人在大锅旁边架起了柴火,活活的将朱高煦烧死了。
总结:或许是因为朱棣当年的一句话,让朱高煦满怀希望的打江山,但是朱棣最终食言了,朱高煦将自己所有的怨怼之心对向了阻挡自己继承皇位的一切人选,最终死于了自己的野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