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史上唯一一次朝堂斗殴:他徒手打死锦衣卫头子,名字听着耳熟

明朝史上唯一一次朝堂斗殴:他徒手打死锦衣卫头子,名字听着耳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19 更新时间:2024/1/22 5:17:59

明朝到了中期,朝臣结党营私日益严重,皇帝行事处处被官员掣肘,于是不得不利用宦官的权势,最典型的就是锦衣卫和东西两厂,也有少数皇帝近侍乱政,明英宗时期的振便是其中一位,并且他还引起了一次明代空前绝后的朝堂斗殴。

一、英宗少年即位,王振深受信任。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因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传位给了他和孙皇后的儿子朱祁钰。由于朱祁钰年纪尚小,因此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把控,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仁宗和宣宗时期的政策有条不紊地执行,社会较为安定。

朱祁钰即位的时候由于还是没长大的孩子,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跟着老师学习和研究学问。虽然是天潢贵胄的身份,富贵无极,但皇家子弟不像寻常百姓人家的儿女一般,能够日日得到父母长辈的照料,无忧无虑地长大。

因此朱祁钰的童年是非常孤独的,唯一能和他交心玩耍的便是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内侍王振。王振本是明朝初期河北蔚县的一个落第秀才,后来由于科举无望,又贪图荣华富贵,于是自愿入宫成为宦官,很快得到了朱瞻基的赏识。

后来王振成了朱祁钰的近侍,日日陪伴在朱祁钰左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除了朱瞻基和孙皇后,王振是陪伴朱祁钰时间最久的人。因此二人关系十分亲厚。朱祁钰每每行为不端的时候,王振也经常代替朱祁钰承受责骂。

二、张后三杨离世,王振趁势乱政。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氏和三杨先后离世,朱祁钰不得不独自面对朝堂事物和群臣。此时明朝朝堂中分为武官、文官、宦官三股势力,且文官中的党争也十分剧烈,前朝暗流汹涌,危机重重,没有人能成为朱祁钰可以信任的心腹,因此只能宠信王振。

王振由于朱祁钰的宠幸,很快开始擅权专政,结党营私,贪污纳贿,有了自己的党羽。但是王振毕竟身为宦官,学问有限,他如此行径,很快就遭到了群臣嫉恨。除此之外,他还与蒙古瓦剌长期勾连,最终导致了瓦剌的进犯。

三、英宗瓦剌被俘,群臣朝堂斗殴。

1449年,瓦剌以贡马争端为借口,大举进攻中原,很快攻破了明朝的边境防线,明朝国防告急。此时王振不仅不劝说朱祁钰妥善部署,还利用瓦剌战事党同伐异,劝说朱祁钰御驾亲征。朱祁钰年少任性,同意了他的提议,结果还没有深入瓦剌腹地,就被俘虏。

明英宗被俘虏以后,为了避免群龙无首,朝政崩溃,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代宗即位之后,朝中立马有大臣向代宗上书,请求代宗清算王振的党羽,剿灭阉党,重振朝纲,还政于君。

这番提议立马遭到了王振党羽的反对,一时间群臣争论不休,各种言论沸沸扬扬,让朱祁钰很是头痛。王振一当时心腹大患无疑,但是也正是由于他党羽庞杂,无法一蹴而就地铲除,因此他十分为难。

正当群情激奋的时候,明朝一位非常有气节的官员王竑为朱祁钰仗义执言,言辞激动之处,还动手打了王振的党羽马顺,然后朝堂上王振一派和其他百官顿时乱作一团,开始群体斗殴。马顺和宦官毛贵、王长随最终被打死,朱祁钰后续又陆陆续续发落了王振的党羽。此后王竑便得到了朱祁钰的重用,平步青云。他为官数十年,也一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总结:中国的封建王朝开始于秦朝,经过汉、唐、宋的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到了明朝已经是登峰造极的阶段。但是随后,明朝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党争、宦官专政的祸患也达到了巅峰状态,直到嘉靖帝一朝,各种矛盾集中出现,且十分尖锐,因此有了明朝终于崇祯,始亡于嘉靖的说法。

而明代中期发生的贻笑大方的朝堂斗殴事件,则是明朝社会矛盾、官场冲突的一次集中体现。明代宗虽然清算了王振一党,削弱了宦官的势力,但是明英宗复位后,宦官势力再度卷土重来,继续为非作歹。

更多文章

  • 棉花明朝时被大规模使用,那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为什么普及种植棉花,古代棉花怎么过冬,明朝棉花如何御寒

    棉花产自于印度或者阿拉伯,在它传入到中国之前,“棉”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用来填充枕头的木棉,这东西是不能用来织布的。宋朝之前,汉字之中只有“绵”字,“棉”则最早出现在宋书之中。史学家推测,棉花的传入可能在南北朝或者更早的时期,只是刚开始只有边疆的人民会种植。一直到了元代初年,棉花才渐渐走进中原。在没有棉

  • 明王朝维持统治的王牌锦衣卫,为何在明亡时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锦衣卫陆绎死亡,锦衣卫级别一览表,朱棣锦衣卫

    作为明王朝维持统治的特殊手段王牌锦衣卫,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知道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是皇帝拱卫皇权重要依仗的力量,曾是皇帝手中的利剑,百官心中的魔鬼,百姓心中的恐怖力量,为何在明亡时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当时的明朝锦衣卫在全国的军事力量可是有着15万的人马,为何崇祯却最终没有调动这支力量来

  • 朱元璋不需要制衡功臣,朱允文只是一个庶次子,没有根基没有人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是不是被朱允炆干掉的,朱元璋为何偏爱朱允炆

    老朱的想法是杀掉这帮可能会造反(但实际根本没能力造反)的功臣武将。把权力都集中到中央。北方用自己儿子守着边疆。看起来与西晋差不多。眼看就要八王之乱了。但不同的是老朱在中央维持了一只异常强大的中央军,而且藩王只有临时军权无财政民事权。重内而实外。也不怕这帮儿子在自己死后造反。但算计再多也算不到建文的一

  • “内官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朝时期,宦官占据怎样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宦官官职一览表,明代宦官专权的典型事件有哪些,明朝宦官专权最突出表现

    宦官干政从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他们每日贴身侍奉皇帝,距离政治中心最近,他们想要探知什么消息也是轻而易举的。更有甚者,可以通过自己对皇帝喜好的了解,顺从其心意行使,难免会受到皇帝的青睐,也有利于他们掌控政权。但是到了明朝时期,宦官想要干政似乎没那么容易了。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反思了历朝历代灭亡的

  • 建文帝竟然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建文,建文皇帝朱允炆,建文皇帝下落之谜

    但是这不能怪朱元璋所做的努力不够多,只是这天下注定不属于他的孙子朱允炆罢了。朱元璋想要直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为了避免其他皇子争夺皇位引起政权更替。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这和后来燕王朱棣谋反有很大关系。这里还要说一件朱元璋登基时做的事情。朱元璋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实行削藩政策。而这个政策

  • 古代凌迟有多残酷?明朝太监刘瑾被割了3357刀,割了三天才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用刑法拷问罪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不再让人犯罪。按照犯罪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惩戒方法。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越不安稳,社会越不安定,就越要拷打百姓。明朝有位太监刘瑾,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农民家庭,他被凌迟了三千多刀,整整三天三夜后才被停止。一、刘瑾鱼肉百姓当时,在很多下层的人眼里,宦官是有面子的工作。

  • 嘉靖年间严党骨干严世蕃,人称“鬼才”,他究竟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靖严世蕃,严世蕃绑林菱吻戏,严世蕃骄奢淫逸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其实在政权更迭上也有着一些潜藏的规律,首先第一个规律就是:“以北统南”。所谓的以北统南就是说在中国封建历史中大部分的王朝都是北方政权统一天下。第二个规律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上总是纠缠在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从中国的历史上看。中国的政权更迭可以说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

  • 秦桧子孙考上状元,路过岳飞坟墓时写了两句诗,竟被后人称赞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桧后人考上状元,岳飞死后秦桧活多久,秦桧后人在岳飞墓前对联

    其中,岳飞的死,后世基本把主要罪责给了当时的奸相秦桧。即使是现代,有了辨证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已经把部分责任归于了当时的皇帝宋高宗,但秦桧依然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这在封建王朝来说,对秦桧整个家族的兴衰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元朝时期,蒙古入主中原,本来就把汉族作为低等人种看待,对于奸臣后人更是嗤之以鼻。

  • 为何有人认为宋朝商业是表面假象?从宋朝的商业去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的海外贸易对宋朝的影响,宋朝富裕宋朝生育率高不高,宋朝女性在宋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中国历朝历代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宋朝大概就会被列入中国所有王朝当中,最糟糕的一个了。宋朝的弱小,大概就是人们对其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直观印象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是把所有的朝代放在同样的一个评判标准上面来看,宋朝的羸弱就显得格外突出。如果抛开所有的其他因素,从单一的方面来看,宋朝的商业经济,却

  •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明朝仍在东亚占重要地位,只因他干了这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万历为何不上朝,万历三大征后明朝国力有多大损耗,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

    就在这短短三十年内,明王朝经历了三次战火的考验。誓于群臣作斗争的万历皇帝依旧我行我素,于内廷指点江山。就算在百官跪地请求开朝会商讨作战方针的危急时刻,依旧稳如泰山,仅仅派了一个太监传口谕,让各位大人各自回家,不要再苦苦跪求。后世史学家把万历朝这三次大规模作战称为万历三大征。就在这短短三十年内,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