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覆灭之时,为何崇祯帝不调动锦衣卫对抗外敌,保卫国家

明朝覆灭之时,为何崇祯帝不调动锦衣卫对抗外敌,保卫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63 更新时间:2024/1/16 15:32:42

事实上洪武之治出现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因此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然而自万历皇帝以后,明朝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更可怕的是当时的皇帝对此一无所知。并没有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阻止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

明朝刚开始建立时,朱元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拱卫司”直到洪武十五年,更名为锦衣卫。锦衣卫是专门负责帮皇帝探查大臣的品性以及行为的。因此锦衣卫设立以后权力不断增大。从此锦衣卫开始影响历史的走向了。

朱元璋这个人从小吃苦吃怕了,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他就天天觉得有人觊觎他的皇位,为了保住他的皇位,他才设立了锦衣卫负责暗地里调查对他不忠的官员。朱元璋这个人本来出身贫寒能登上皇位着实不易,所以设立锦衣卫这个部门行使检察职权其实也并不稀奇。

历史上“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也影响了这一决策的制定。到明成祖朱棣这一代,锦衣卫的权力大到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皇帝也并没有对这一发展趋势加以制约。毕竟皇帝认为锦衣卫的权力再大也还是可以帮自己监管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以防他们有谋权篡位之心。

嘉靖年间锦衣卫的权力更是直接超越了东厂的权力。本来东厂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制约锦衣卫的一个部门,然而那段时期锦衣卫的权力并没有皇帝进行约束。于是锦衣卫不断壮大。然而历史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在那之后锦衣卫的权力渐渐弱化,又慢慢沦为了东厂的陪衬。

直到明末年间,锦衣卫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力。只不过那时锦衣卫的权力已不足为惧。明末的时候其实大明朝已是气数将尽。皇帝都忙着对付外敌入侵,还哪有时间考虑监管大臣呢?所以锦衣卫的权力自然变小了。事实上,锦衣卫的权力变化是随着皇权变化而变化的,皇权增大,锦衣卫自然也是权力变大。

而当皇权受到威胁时,锦衣卫也就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了。所以当时的锦衣卫只是用于侦查审讯等活动。崇祯帝登基以后,明朝更是几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明朝已经无法挽回,危机深重。外敌入侵来势汹汹,内政又一团糟,外因内因加起来才是真正摧毁明朝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外敌入侵,危机如此严重,为什么当时的崇祯帝不调动锦衣卫对抗外敌来保卫国家呢?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锦衣卫再不济也还是有些人数的。

原因很简单。其实锦衣卫并不是专门打仗的军队,他的作战能力并不强。再者说,明末时锦衣卫权力很小,并没有什么调动军队作战的能力。并且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当时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走了,锦衣卫也并没有剩下多少人了。

当时掌管锦衣卫的最后一个官员叫做骆养性。李自成的大军进攻京城时骆养性竟然躲在家里不出去。想想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的行为。最后清军入关,骆养性直接投降臣服于清朝。在所有的锦衣卫里只有一个人试图抵抗大军的进攻。这时的锦衣卫直接沦为了大明朝的笑话。

而这个抵抗清军进攻的人就是李若连。他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守在崇文门。最后还是因为兵力太少,抵抗不了兵败了。而李若连更是直接选择了自刎在家中。甚至崇祯帝也自刎了。

结语:大明朝就这样陨落了。后来清朝建立政权以后,锦衣卫仍然存在,不过此时的锦衣卫叫做銮仪卫,锦衣卫最终也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史上唯一一次朝堂斗殴:他徒手打死锦衣卫头子,名字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有名的朝堂斗殴事件,锦衣卫陆绎死亡,大明锦衣卫

    明朝到了中期,朝臣结党营私日益严重,皇帝行事处处被官员掣肘,于是不得不利用宦官的权势,最典型的就是锦衣卫和东西两厂,也有少数皇帝近侍乱政,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便是其中一位,并且他还引起了一次明代空前绝后的朝堂斗殴。一、英宗少年即位,王振深受信任。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因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传位给了他

  • 棉花明朝时被大规模使用,那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为什么普及种植棉花,古代棉花怎么过冬,明朝棉花如何御寒

    棉花产自于印度或者阿拉伯,在它传入到中国之前,“棉”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用来填充枕头的木棉,这东西是不能用来织布的。宋朝之前,汉字之中只有“绵”字,“棉”则最早出现在宋书之中。史学家推测,棉花的传入可能在南北朝或者更早的时期,只是刚开始只有边疆的人民会种植。一直到了元代初年,棉花才渐渐走进中原。在没有棉

  • 明王朝维持统治的王牌锦衣卫,为何在明亡时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锦衣卫陆绎死亡,锦衣卫级别一览表,朱棣锦衣卫

    作为明王朝维持统治的特殊手段王牌锦衣卫,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知道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是皇帝拱卫皇权重要依仗的力量,曾是皇帝手中的利剑,百官心中的魔鬼,百姓心中的恐怖力量,为何在明亡时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当时的明朝锦衣卫在全国的军事力量可是有着15万的人马,为何崇祯却最终没有调动这支力量来

  • 朱元璋不需要制衡功臣,朱允文只是一个庶次子,没有根基没有人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是不是被朱允炆干掉的,朱元璋为何偏爱朱允炆

    老朱的想法是杀掉这帮可能会造反(但实际根本没能力造反)的功臣武将。把权力都集中到中央。北方用自己儿子守着边疆。看起来与西晋差不多。眼看就要八王之乱了。但不同的是老朱在中央维持了一只异常强大的中央军,而且藩王只有临时军权无财政民事权。重内而实外。也不怕这帮儿子在自己死后造反。但算计再多也算不到建文的一

  • “内官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朝时期,宦官占据怎样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宦官官职一览表,明代宦官专权的典型事件有哪些,明朝宦官专权最突出表现

    宦官干政从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他们每日贴身侍奉皇帝,距离政治中心最近,他们想要探知什么消息也是轻而易举的。更有甚者,可以通过自己对皇帝喜好的了解,顺从其心意行使,难免会受到皇帝的青睐,也有利于他们掌控政权。但是到了明朝时期,宦官想要干政似乎没那么容易了。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反思了历朝历代灭亡的

  • 建文帝竟然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建文,建文皇帝朱允炆,建文皇帝下落之谜

    但是这不能怪朱元璋所做的努力不够多,只是这天下注定不属于他的孙子朱允炆罢了。朱元璋想要直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为了避免其他皇子争夺皇位引起政权更替。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这和后来燕王朱棣谋反有很大关系。这里还要说一件朱元璋登基时做的事情。朱元璋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实行削藩政策。而这个政策

  • 古代凌迟有多残酷?明朝太监刘瑾被割了3357刀,割了三天才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用刑法拷问罪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不再让人犯罪。按照犯罪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惩戒方法。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越不安稳,社会越不安定,就越要拷打百姓。明朝有位太监刘瑾,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农民家庭,他被凌迟了三千多刀,整整三天三夜后才被停止。一、刘瑾鱼肉百姓当时,在很多下层的人眼里,宦官是有面子的工作。

  • 嘉靖年间严党骨干严世蕃,人称“鬼才”,他究竟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靖严世蕃,严世蕃绑林菱吻戏,严世蕃骄奢淫逸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其实在政权更迭上也有着一些潜藏的规律,首先第一个规律就是:“以北统南”。所谓的以北统南就是说在中国封建历史中大部分的王朝都是北方政权统一天下。第二个规律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上总是纠缠在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从中国的历史上看。中国的政权更迭可以说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

  • 秦桧子孙考上状元,路过岳飞坟墓时写了两句诗,竟被后人称赞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桧后人考上状元,岳飞死后秦桧活多久,秦桧后人在岳飞墓前对联

    其中,岳飞的死,后世基本把主要罪责给了当时的奸相秦桧。即使是现代,有了辨证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已经把部分责任归于了当时的皇帝宋高宗,但秦桧依然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这在封建王朝来说,对秦桧整个家族的兴衰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元朝时期,蒙古入主中原,本来就把汉族作为低等人种看待,对于奸臣后人更是嗤之以鼻。

  • 为何有人认为宋朝商业是表面假象?从宋朝的商业去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的海外贸易对宋朝的影响,宋朝富裕宋朝生育率高不高,宋朝女性在宋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中国历朝历代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宋朝大概就会被列入中国所有王朝当中,最糟糕的一个了。宋朝的弱小,大概就是人们对其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直观印象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是把所有的朝代放在同样的一个评判标准上面来看,宋朝的羸弱就显得格外突出。如果抛开所有的其他因素,从单一的方面来看,宋朝的商业经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