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朝历代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宋朝大概就会被列入中国所有王朝当中,最糟糕的一个了。
宋朝的弱小,大概就是人们对其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直观印象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是把所有的朝代放在同样的一个评判标准上面来看,宋朝的羸弱就显得格外突出。
如果抛开所有的其他因素,从单一的方面来看,宋朝的商业经济,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认为宋朝的商业如此发达,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假象而已,实际上一戳就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呢?我们还是要从宋朝的商业去具体分析。
一、宋朝商业发达的原因
1.商业政策的鼓励
进入西汉之后,封建政权就一直是处于一种抑制商业发展的状态,商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十分低迷的,商人的地位也是很低下的。
直到宋朝来临,上位者逐渐的开始意识到了商业的重要性,以及经济状况的严重情况,政府开始进行抚恤商人的政策了。
一方面,政府提出了一部分商业税收的免除,这样就使得商业发展的压力减小了很多;另一方面,政府提出对商人的肯定,不再歧视商人。
甚至还尽量的去保证商人在利益和社会方面的地位,允许商人进入仕途。在北宋时期,坊市制度的取消,也标志着政府不再带有抑制商业发展的色彩进行政策改革。
随着坊市制度的取消,市场的定位也逐渐的归还给了商人,由商人来主导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就使得商业的范围和场所大大增加了。
2.产品的商品化加深
一直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基础。宋代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这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农田水利的技术发展,也使得农业得到了增产,使得产品的商业化能够得到支持。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也同时地促进了商品的商业化,使得商品能够批量生产,成为大规模的形式。
所以,在农业的耕作技术更新换代的前提下,农具和产品都得到了同步的更新,产品的产量就增加了。
这些产品产量的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家需求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贸易,使得商业的发展速度提升。
3.海外贸易的兴起
宋朝的商业能够如此发达,最重要的还是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刺激。在当时,对外的经济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东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
宋朝的政府,为了增加国库财政的收入,以及收购一些进口的物品、物资,来满足王孙贵族和官僚群体的生活所需,就对海外贸易非常的重视和在乎。
北宋的时期,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最鼎盛的时候,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那些王朝作为。
4.商业发展的环境促使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主要还是在偏向于南方的地区,这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机会和环境。
南方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的优越,气候也更加的适合,土地肥沃对种植的产出也有所帮助,交通相较而言更加的便利。
北方却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场景,战争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也导致北方的人民开始大量的向南方迁移,这也使得南方的商业得到了更多的劳动力。
不但如此,南方的统治者们更加的注重商业的发展,对经济、土地的地位认知清晰。相对比较和平的环境,也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宋朝的商业发达为什么是虚假的繁荣呢
1.商税比重上升
自从北宋开启,商业税收就成为了宋朝主要的赋税征收途径。而以商业税收为代表的那些经济活动的税收,就在政府制定的税收比重当中,一路高攀。
宋朝的商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而来的就是传统的农业税收在整体税收中的比重逐渐的的下降,也就直接预示着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重要性也不再是曾经的那样了。作为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和动摇,就很容易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的根基。
所以,这就导致了宋朝的传统农业受到了打击,出现了一种人口不断地在增加,但是土地却没有什么人去种了的现象。
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使得国家的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倒退的后果,这种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其实本质上是非常巨大的危机。
再加上,当时的土地兼并风气是非常盛行的,很多有能力兼并土地的阶层和人,也是很容易通过自己政治方面的地位,或者是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一些免除赋税。
或者是直接逃避、隐瞒不报的行为。这样的话,就使得国家的税收记录上面,对于土地税收的数据急剧减少,形成不良影响。
2.贫富差距太大
在宋朝商业经济空前发达的背后,存在的是贫富差距也十分巨大的隐患。在宋朝的开国初期,统治者对此也表示不抑制兼并的现象,兼并的那些财产都是为国家守护财产的。
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统治者的这种昏庸无能,也使得官僚体系开始呈现出纸醉金迷的浪荡。
很多的人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一味地去打压平民,形成了一股不良好的风气。同时,也使得那些财富和土地,都紧紧地被抓在了小部分人的手里。
让宋朝的商品经济看似是发达和繁华的,实际上是不堪一击的。在不抑制兼并的政策的引导之下,很多的豪强和都开始大肆的进行兼并。
她们伪造卖劵,强迫性的使那些弱势的人背负上巨大的高利贷,然后,还霸占那些公用的树林和湖泊资源,甚至还人为的去进行一些灾荒的设计,以此来从中获取利益。
强权之下,使得平民百姓都没有办法再拥有土地资源,这就形成了一种百姓没有地方立足,而富有的人和权力巨大的人就拥有千百倍的土地资源。
在宋朝的后期,统治者想要这些拥有巨大财富的人回报社会,利用他们兼并的那些财产支持国家的发展。
但是,这些人在占据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反而能够更加直接和顺利的,利用自己掌握的那些东西,逃避国家的税收。
而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的,就是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是只有一小块土地的百姓。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一种弱势群体的存在。
但是,不可逃避的就是他们就算没有土地,也需要缴纳赋税。
3.赋税征收对象
富有的人在自身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维护之下,是可以很容易就逃避了国家的税收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富有的人,对于国家的税收,并没有产生实际上的作为,甚至还拉低了国家税收收入。
而那些平民百姓,一方面,是没有自己足够的经济能力的,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在被富有的人兼并之后,是很难得到补偿的,甚至还会为此而背负上更多的债务。
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也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没有办法利用自己的职权便利,或者是经济方面的人脉、底蕴,去进行赋税的逃避。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极端的现象。也就是,那些富有的人,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产,但是并没有一分钱是贡献给国库的。
国家是税收就只能够依靠那些一贫如洗的平民百姓,征收的对象就形成了差异。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办法交出税收的百姓,就会更加的落魄和贫穷,而国家的税收收入也明显的不足够。
即便是环境比较的和平,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一些战争的发生,国家税收的对象只能是平民百姓,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持军事的发展。
同时,只对平民百姓进行税收,就加大了贫富差距,使得本身依靠土地作为生存技能的农民,成为了被压榨的对象。
这样本质上是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摧毁的,也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之下的真相。
三、小结
实际上,宋朝商业发达的繁荣景象之下,是官僚和平民的直接冲突,是富有的阶层和贫穷的阶层的直接对抗。
中国的历史是时时刻刻在进行着被更新的评价和看法的,而关于宋朝的商品经济发达之下的那些真相,其实也是非常明了的了。
这也就是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繁荣,都是欣欣向荣的,也不是所有的发达,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只有健康的那种繁华,是靠开拓而带来的繁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和进步。
宋朝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其实是依靠着平民百姓的无底线付出,以及苟且和屈辱的生存环境出现的。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2.中国大历史
3.东京梦华录
文/赵贺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