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次科举落榜,王阳明为何丝毫不懊恼?圣人的思维方式真是绝了!

两次科举落榜,王阳明为何丝毫不懊恼?圣人的思维方式真是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1/16 9:41:23

王阳明是东晋琅琊王氏旁支的后裔,为此他的血液里有着与生俱来的荣光,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显示了自己的不凡。据说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胎十四个月之久,王家人见胎儿迟迟不肯降世,以为这是一个如同哪吒般的妖孽。

而就在王阳明呱呱坠地的当天,他的祖母梦见仙人从云端降下,在香花、喜乐、歌舞当中将一个婴儿交到她的手中,王阳明的祖母在梦中疑惑之时,便被王阳明嘹亮的啼哭惊醒了。

王家人都以为这是神谕,为此专门将他出生的那座小楼命名为“瑞云楼”,只因为仙人从云端降下将婴儿交与他的祖母。王阳明确实在幼儿时期便显示出了他的不凡,五岁之时的王阳明便能脱口背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仁……”

全部的章句,而且是在仅仅聆听了祖父读书的情况下记下全文的。当然了,圣人的身上一般都有着极为奇异的传说,后人编造附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是无论如何,王阳明的天资是相当聪慧的,至少比“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要好太多了,曾国藩少年时期读书的典故也流传甚广,但与王阳明相比可谓判若云泥。

据说曾国藩小时候极为愚笨,他幼年时期在房间内背书,恰巧有一个小偷潜伏在房梁之上。

小偷本来想等到曾国藩睡着之后下来行窃,不料曾国藩将一篇短短的文章读了数十遍,还是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从入夜等到了半夜,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便将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曾国藩。

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确实是笨,王阳明确实是聪明。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时期的状元,作为状元之子的王阳明自然也要走上科举之路,但他的应试之路颇为不顺。

王阳明一生三次应举,前两次接连失败,在第三次的时候才考取了“二甲进士出身第七名”,也就是全国第十名。

而这一年的科举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与王阳明同一考场的还有著名的才子唐伯虎,王阳明的目标是中个举人便好,而唐伯虎的志向则要高远得多—连中三元。唐伯虎确实在这一年中了状元,但无奈的是过于自信的他在放榜之前就对外宣称:“今年的状元必定是我!”

为此唐伯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被人举报科举舞弊,而后终生不得应试为官,从此以后踏上了与王阳明截然不同的另一条道路。

科举不顺的王阳明最后成为了圣贤,而少年得志的唐解元只能靠卖画度日,两人境遇之殊变真是造化弄人。王阳明少年就有才学,他第一次落第之时便显示出了他的不同,当时考官们都料定他日后必为圣贤。

明朝的科举是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内容的,但少年王阳明在考场之上旁若无人,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他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其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了。而多年以后,程颐朱熹的学子门人仍旧以“阳明格竹”的事件来羞辱他,可见王阳明此次作文是多么离经叛道,他的落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加上王华本人在京城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众多的官员听说王阳明落第之后都前来看望,其中便有当朝宰相李东阳以及此次科举的诸多监考官。这些人都是冲着王阳明的父亲的面子来的,但见到了王阳明又不能不做做样子,于是他们一边安慰王阳明一边要求他参加三年之后的考试。

李东阳更是以讨好的口吻对王阳明说:“你将来必定要中状元的,不如现在写一篇《来科状元赋》怎么样?”李东阳本是客气客气,然而王阳明先生当真了,现场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赋,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王阳明所作的《来科状元赋》文笔流畅而思路清晰,在场的官员在读完之后都惊讶不已,赞叹状元王华之子王阳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这些人在私底下都嫉妒王阳明,认为他目中无人,日后一定考不上进士。而三年之后的王阳明确实再次落榜,这帮人又来到了他的家中安慰他,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便中了。”

王阳明当场回了一句话,在场的人无不震撼不已,王阳明笑着说:

“吾不以不及第为耻,吾以不及第动吾心为耻。(你们以为耻,我以不及第却懊恼为耻。)”

此话颇有孔老夫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味道,这些主考官们从此料定王阳明不是一般人物,日后必定是配享孔庙的圣贤。

“语出非凡者,即是非凡人”,当年在私塾内求学的王阳明脱口而出:“作圣人”,历经了两次落榜的他已然对名利看得非常淡了。王阳明少年时曾作过“格竹子”的事情,最终导致了大病一场,但殊不知这恰恰是他“心即一”思想的萌芽。

“知行合一”的道理要待阳明发配龙场时悟出,但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向内求索了。“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是王阳明《传习录》中的名言,一个“磨”字道出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才能够内心强大,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接近圣贤。

王阳明经历了一些困苦,他深入地思考之后得出了“心即一”这个道理,而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处事准则,他的智慧不得不令人佩服。幼年时期便立志作圣贤的王阳明就是靠一个“磨”字,数次平定了明朝的叛乱且躲开了政治势力的迫害,成就了一个近乎完人的王阳明。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固然不需要成为圣贤,但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苦与挫折,我们如何能够做到不愤怒不抱怨?王阳明的这句话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耐得住现实的磨练,才能拥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内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王阳明的智慧值得每一个人深入研究,《知行合一》与《传习录》便是他所有智慧的集大成者,研读此书对于我们处世为人、工作学习都大有裨益!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更是影响了世界,梁超曾经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可见王阳明的心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还有人说中国和日本之间,其实只差了一个王阳明。

可以说读懂了王阳明的心学,也就读懂了人生的真谛,做起事来知行合一,达到感通天地的效果。整个人也都跟着“升华”。

要读王阳明的心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王阳明全集》,本套书完整无删减,而且包含了传习录、别录、文录、外集四大板块,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另外本套图书包装精美,纸质优良,现在只要79元。

79元能做什么?无非就是一顿饭钱,但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能够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感悟出很多智慧,让我们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购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代大儒王阳明命理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10月31日)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大儒王阳明的生日,谨以此纪念。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关于王阳明的出生,《明史丶卷一百九十五丶列传第八十三丶王守仁传》载:“

  • 清军入寇,崇祯问首辅如何击退敌人,答:找100个僧人,念经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年间清兵入寇几次,崇祯时期清兵入关路线,崇祯二年清兵入关分析

    为了保卫北京,崇祯加强了辽沈方向的防御,建立了密集的堡垒群。皇太极发现,再想从明朝那里捞到好处,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时正值小冰河时期,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偏居于东北的满清也概莫能外。为了度过经济危机,皇太极决定绕过山海关,穿过察哈尔蒙古的驻地,从张家口插入华北,进行大规模的杀掠。这种行动

  • 刘伯温被杀后,王阳明的祖先立下一条祖训,对心学产生深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的出身是相当好的,他的父亲王华是当时为人称道的状元郎,官拜南京吏部尚书,后面又被封为了“新建伯”,可谓是位高权重。但是王阳明父亲王华是王家近百年来首次为官的后裔,王华的为官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而王阳明的家族也有着相当奇特的祖训,这条祖训不仅影响了王阳明家族近十代人,也深深地影响了王阳明后

  • 朱允炆下旨:勿使朕背杀叔之名!表面看着仁慈,其实藏着必杀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抢皇位,朱允炆下落揭秘

    相比于能力卓越的朱棣,朱允炆的能力差之甚远,更何况当时嫡长子已死,便是改为立贤也不会有太大的非议。这个谜团困扰了很多人,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却很简单,他想要立一个仁孝之人为帝,这从朱标这个人便可看出来。作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朱标一直在接受朱元璋的教育,他也在从小的教育之中学会了仁慈宽厚,这些品质正是朱元

  • 明朝历史上很精彩“心理战”:大臣骂皇帝,为何还能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大臣怼皇帝,明朝历史上的悲惨事件,明朝大臣打架事件

    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王朝的一个主旋律。但在大臣眼里“伴君如伴虎”,遇到暴虐的皇帝或者猜疑心较重的皇帝,大臣日子不好过,他们胆战心惊,随时怕脑袋搬家。而儒学几千年教诲,在历代王朝的大多数臣子眼里,皇帝永远都是天,作为臣子永远都要“尊天”。但在明朝时,有一个大臣因为痛骂皇帝,最后“刀架在脖子上”了

  • 成吉思汗几百位妃子,基本上都是抢来的,为何从来不怕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抢了多少妃子,成吉思汗的几个妃子,成吉思汗最厉害的皇后

    根据史书记载,这些人分别居住在4个斡儿朵之中。斡儿朵其实就是行宫,只是和我们的砖墙土瓦不同的,这些都是营帐群。每一处都住着若干成吉思汗的妃子,和我们的后宫很像。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少妃子?他们都是怎么来的?非常明确记载的有39人,最后被封为皇后的有23人。当然成吉思汗的皇后还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清朝的时候

  • 功臣欲娶30个美妻,成吉思汗便征服一盛产美女的部落,道:随你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娶了多少美女,成吉思汗到底娶了多少个妻子,成吉思汗最聪慧的妻子

    豁尔赤是成吉思汗手下的谋臣,是他手下少数几个有点文化的人物,经常为成吉思汗提出合理性的意见。豁尔赤很有眼光,他一眼就看出成吉思汗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原本是札木合的族弟,但是以其智慧的眼光和远见卓识,早在成吉思汗·铁木真最弱小的时候就投奔了他。豁尔赤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和许多中国的谋士一样,十分擅长给人

  • 朱元璋为什么屠杀功臣,而不是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杯酒释兵权视频,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原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评价

    在这个问题上,宋太祖选择了不烹,而明太祖则选择了烹。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没有“烹”开国功臣,那些对皇位有着明显威胁的功臣,依然要想办法解决。于是,赵匡胤选择了另一条消除隐患的方法——杯酒释兵权,也就是花钱将开国功臣的兵权买走。这个钱怎么花呢?且看赵匡胤是怎么“劝”功臣的:“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

  • 1644年,明朝皇帝因内战自尽,5年后英国一国王也因内战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老牌帝国英国,并没有像明朝那样出现大饥荒。但英国却在17世纪时,内战内乱不断民。我们都知道英国是老牌帝国,国王世袭到现在。其实古代英国王朝也被推翻过,也出现无国王真空期。与明朝崇祯同时期的国王查理一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历史有时很相似,通过时间和事件对比来看,查理一世比崇祯皇帝早生11年,而这两

  • 中国千年技术:印度不认识,波斯没重视,欧洲偷学成吉思汗没偷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打到波斯了吗,波斯帝国和成吉思汗谁厉害,成吉思汗统治波斯

    日本通过向唐朝学习了中国很多制度和技术,每年都会派遣唐史到中国来,所以现在日本在饮食、建筑、服装等方面都有唐朝有影子。除了国家主动来学,我国古代的技术还通过一种人来传播,这种人就是古代看不起商人。这些商人大都是古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通过我国丝绸之路,把中国一些技术带到国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