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自幼丧母,他称帝后,为何却有人专程找上门,声称是他娘?

朱元璋自幼丧母,他称帝后,为何却有人专程找上门,声称是他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50 更新时间:2024/2/5 18:56:22

父母去世不久,少年朱元璋为了生存,无奈之下,只得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可在当时的乱世之下,天下竟没有一处是安身之所,寺中也很快揭不开锅。大家只好顶着化缘之名,外出四处行乞讨饭,朱元璋由此开始了他的乞丐生涯。

自古以来,行乞讨饭一直就是最没有尊严的行当之一,不仅要受尽世人的冷眼谩骂,而且还很难讨得到饭食,如果不是到了生无门路的境地,一般人都是不愿意以乞讨为生的。

而朱元璋当时所面临正是这样一种生无门路窘境!因此,为了活下去,他才放下仅有的尊严,四处行乞为生。

客观来说,要是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年月,行乞讨饭自然会相对容易一点,可我们前面就说过,朱元璋早年是生活在元末那个天灾人祸不断的乱世,到处都饿殍遍野,大家都吃不饱饭,人家即便有心施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有多余的食物施舍给他呢?

我们可想而知,朱元璋的行乞生涯该有多艰难!他常常是饱一顿、饥三顿五顿的,甚至还多次因为长时间讨不到饭而差点一命呜呼。

可说来也怪,每次朱元璋走到濒临饿死的绝境时,总会遇到那么几个好心人,对他施以援手,这也让他多次从鬼门关转了回来。

有一次,朱元璋在外行乞讨饭时,由于好几天没有讨到,导致他又累又饿,最终累倒在一户人家门前,奄奄一息。

也是朱元璋命不该绝,因为这户人家的主人恰好就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她看到倒在家门口的少年朱元璋,便心生怜悯,于是大发慈悲,将朱元璋带到家中,悉心救助、照料,最终将朱元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元璋好了之后,对救命恩人千恩万谢,交谈之下,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姓陈,而他的母亲恰好也姓陈,因此,他对陈大娘也是倍感亲切!同时,朱元璋深感陈大娘对他的救命之恩有如恩同再造,可以说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因此,他就认了陈大娘为干娘。

后来,朱元璋应儿时玩伴汤和之邀,参加了反抗元朝的红巾军,再经过近20年的浴血奋战,他在那个动乱不堪、群雄林立的乱世当中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大业,开创了大明王朝,而他也成为了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称帝后,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来到宫门前,嚷嚷着要见朱元璋,可朱元璋是谁啊?那可是一国之君!岂是说见就见的,平时大臣们想要见一面,都要左请示右汇报,突然冒出这么个来路不明的老太婆,开口就要面见皇帝,况且对其来意一无所知,因此,门口卫兵们谁也不敢放进去。

老妇人求见无果之下,只得使出杀手锏,说道:“朝堂之上坐着的皇帝是我儿子……”这下轮到卫兵们傻眼了,他们虽然对朱元璋的底细了解的不多,但对于皇帝大人自幼失去双亲的事情还是知道的,可眼前这位老妇人却说得有板有眼、煞有介事的,因此,他们也不敢怠慢,只得将情况汇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后,也是一头雾水,一时想不起来自己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么一位母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还是传旨召见了老妇人。

等到卫兵把老妇人带到朱元璋面前,他一眼就认了出来,果然是他娘亲!原来这名老妇人正是他少年时救了他的陈大娘!朱元璋顿时百感交集,“噗通”一声就跪到干娘面前:“孩儿不孝,让娘受苦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之后,朱元璋就即刻下诏,昭告天下:

“朱陈一家、朱遇陈事必恭让、男遇男于友,男遇女于婚,结朱陈之好永不相背。”

大概意思就是说,朱家和陈家的子孙要世代相亲相爱,男的要结为朋友兄弟,男女要结为夫妇,让朱陈之好永世延续。从此,“朱陈之好”作为成语一直流传了下来,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第一大文豪,却屡次被此人戏谑,可称世外第一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大文豪简历,北宋第一位出名的文豪,历史上真实的北宋文豪

    导读:宋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柳永、周彦邦等等,太多了,实在是数也数不过来啊,如果说唐朝是诗的王国,那么宋朝就是词的王国。而这些名人之间还有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宋朝苏轼和他的小伙伴佛印那些有趣的故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

  • 朱元璋给太子找老师,老师:“不听话能打么?”朱的回答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罚太子,朱元璋痛失太子朱标,朱元璋太子被逼跳河

    后来问鼎天下后,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后代教育十分重视,因为打小他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重蹈覆辙。所以,朱元璋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名臣将相,从小就对他的儿子开展各种教育。比如他自己就曾经以身作则,讲了自己成功的经历;大将军徐达曾经给皇子们教授军事课程;谋士刘伯温更是教给皇子们各种智谋的运用

  •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现实吗?吃空饷的问题还没解决,崇祯就没耐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崇焕真实的平辽三策,袁崇焕五年平辽图片,袁崇焕与崇祯图片

    这一年崇祯只有18岁,他在解决完魏忠贤以后,并没有任何轻松感可言,因为辽东问题还很严峻。而袁崇焕此时脑门一热,拍着胸脯表示:陛下,只要给我5年时间,一定可以平定辽东。这可把崇祯给激动坏了,不等崇祯激动,袁崇焕就知道坏了!说漏嘴了!这种大话一旦说出来那是收不回去的,只能补充点条件:当然了,这也需要兵马

  • 忠贞不渝的帝王夫妻:明英宗与钱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即位之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朝中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

  • 奇葩!宋高宗竟靠这种方法来选定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细思极恐的一生,赵九妹宋高宗,宋高宗洛神赋高清全文

    导读:一个国家的储君,是很重要的,当老皇帝到了一定的岁数的时候,大臣们就会提议早立储君,这是因为害怕老皇帝突然撒手而去,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同时也避免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所以储君这个位置,是很热门的,按照古时的故例,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后来很多皇朝都没有选择嫡长子,所以选择储君的原则渐渐的也开始发生了变

  • 明朝两个倒霉的考生,只因这两个奇葩的理由,接连痛失会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会元,会元有官职吗,明朝连中三元的状元

    当然了,从历代科举的情况来看,对于广大学子来说,真才实学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有了真才实学也不能必然保证一定能够考上或者说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事实上,科举考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个人的出身、名字、长相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而吃亏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明朝永乐十三年的一场会试

  • 明朝这场离奇大爆炸,2万余人伤亡,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神秘爆炸事件,明朝天启年爆炸死亡人数,历史上哪一次灾难最多人死亡

    据《明实录·熹宗实录》记载,明朝天启六年五月(1626年),京城西南角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据说,爆炸范围半径大约为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还出现了诸如巨大声响传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动荡、灵芝状烟云等一些奇异现象。此次爆炸造成了明京师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

  • 赵匡胤咋那么多传说?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咋回事?造势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真的是天降真龙吗,赵匡胤100个秘密,赵匡胤富态

    赵匡胤听了以后完全不知道啥意思,后来等到他做了皇帝以后,才想起了这句话。因为他做皇帝的日子很特殊,是庚申年正月初四。也就是猴年寅月初四,正好应验了金猴虎头四的说法,赵匡胤不得不感叹,原来这道士早就窥测了天机。这种故事在历史上简直多如牛毛。1、从汉高帝刘邦开始玩起。刘邦早年只是个泗水亭长,在押送劳力的

  • 古代传令兵的情报加密:竹片长短有讲究,宋代将军人手一本密码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竹片连接固定方法,古宋代士兵等级一览表,宋代军事传令制度

    相传中国最早是在周朝出现了“传令兵”,当时他们手上拿着的情报就是进行了加密的,当时叫作“阴符”和“阴书”,听这名字就感觉十分神秘。而这种所谓的“阴符”和“阴书”,就是事先制作好一些长短不一的竹片。而根据军中高级将领的自行约定,由竹片的长短来代表不同的内容:例如三寸长度的竹片表示溃败,四寸长的就是表示

  • 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简介,明英宗朱祁镇有何功绩,明英宗朱祁镇历经劫难

    当然了,凡事总有例外,在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的钱皇后(以下称钱氏)就是这样一个例外的人。她虽然身处尔虞我诈的后宫,但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感情,真真切切,至今看来,依然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少年结婚,夫妻情深宣德元年(1426年),钱氏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钱整是靖难功臣,祖父钱通曾官至指挥使之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