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34 更新时间:2024/1/15 23:23:16

当然了,凡事总有例外,在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的钱皇后(以下称钱氏)就是这样一个例外的人。她虽然身处尔我诈的后宫,但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感情,真真切切,至今看来,依然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

少年结婚,夫妻情深

宣德元年(1426年),钱氏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钱整是靖难功臣,祖父钱通曾官至指挥使之职,父亲钱贵跟随成祖、宣宗皇帝多次北征漠北,凭借战功官至都指挥佥事。因此,钱氏可以说是妥妥的名门之后、千金小姐。

正统七年(1442年),年仅16岁的钱氏得到张太皇太后的青睐,被选入宫,成为了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

虽说朱祁镇和钱氏这段姻缘是通过祖母张太皇太后之命而结成的,但朱祁镇对钱氏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这对少年结发夫妻在婚后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丈夫,朱祁镇也给予了自己的妻子所能给予的一切。

钱氏在成为皇后、入主后宫之后,始终保持谦逊有礼的姿态,绝不以主欺仆、以大欺小,尽显母仪风范。对于皇帝的恩赐,不该要的她也坚决不受,鉴于钱氏家族的爵位过于低位,丈夫朱祁镇在婚后曾经打算效仿父亲朱瞻基的做法,给予钱氏家族加官进爵,但钱氏生怕自己家族无功受禄的话,将会影响到丈夫“明君”的美誉,因此,虽然她很感谢丈夫的体贴,但却谢绝了丈夫的好意,最终,在钱氏的再三坚持下,朱祁镇也只得作罢,但自此之后,他对钱氏却更加的敬重,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了。

除此之外,钱氏对于丈夫纳妃一事也显得非常开明,她深知,作为帝王之家,娶后纳妃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开枝散叶、传宗接代,可她虽然早早就被封为了皇后,但就是肚子不争气,几年下来,始终无法为皇帝带来一儿半女,因此,她也从不阻挠丈夫亲近后宫妃嫔宫娥,对于那些为皇帝生下孩子的妃子宫女,她也毫不嫉妒,充分体现了她的包容大度。

当然了,对于这样一位开明大度的妻子,朱祁镇也没有亏待于她,虽然钱氏一直没有子嗣,但他并未因此就冷落人家,更没有像父亲宣宗皇帝一样,以此为借口,将人家废掉,而另立皇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宠着钱氏。同时,朱祁镇也一直没有放弃钱氏怀胎生子的希望,为此,他也一直未立庶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因为他相信,钱氏总有一天会为他生下儿子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朱祁镇是很有可能等得到皇后为他生下孩子的那一天的,可正如常言说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朱祁镇还没等到皇后怀孕的消息,意外就来了。

土木之变,身陷囹圄

这个意外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兴兵大举进犯大明边境,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最终,由于指挥失当,明军在土木堡与瓦剌军队的遭遇战中全军覆没,大明精锐尽失,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带回北方打猎去了(北狩:皇帝被虏北方的婉称),史称“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钱氏耳中,顿时犹如五雷轰顶,她只是一个女人,她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对于国家来说,皇帝没了,再立一个就是了,反正大明帝国龙子龙孙多得是,无非就是走个程序而已,可对于钱氏来说,丈夫就是她的全部,失去了丈夫,她就失去了所有,她深深地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之中。

后来,钱氏听说瓦剌人以丈夫为要挟,向大明勒索赎金,她就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什么也不管不顾,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给了瓦剌,只希望对方能够信守诺言,放自己的丈夫回来。

毫无疑问,钱氏还是失望了,当时的瓦剌正想以朱祁镇这个稀世珍宝来向大明勒索更多的赎金呢,钱氏那点财产,怎么可能喂饱胃口大开的也先,其结果就是,瓦剌人钱照收,但就是不放人。

对于瓦剌这种耍赖皮的行为,钱氏毫无办法,她已经倾其所有,已经做了她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人家就是不履行承诺,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况且,此时朱祁镇的皇位已经被废,成为了不受人待见的俘虏太上皇,丈夫尚且如此,钱氏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过期的皇后,她在朝中已无任何发言权,谁都不会再去理会她这个失去丈夫的女人。

能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可丈夫归来依然遥遥无期,钱氏已经无能为力了,她所能做的,就是每天伤心落泪,痛哭不止,到后来,哭多了,竟把一只眼睛哭瞎了,同时,由于长时间伏地痛哭,一条腿也瘸了,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便她眼睛哭瞎了、腿哭瘸了,丈夫依然回不来,她只能每天静静等待,只希望有一天,真的有奇迹发生,丈夫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南宫生涯,同甘共苦

或许真的是钱氏的痴情感动了上苍,景泰元年(1450年),在于谦等人的斡旋和明朝使者的努力下,终于将朱祁镇从北方苦寒之地接了回来。时隔一年,朱祁镇回到家,看着已经面目全非的妻子,他早已泣不成声,夫妻双双抱头便哭。

然而,朱祁镇回来之后,并没有得到太上皇应有的待遇,因为此时已经有一个人容不下他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弟弟、大明现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此时的朱祁钰已经彻底沦为了权力的瘾君子,他害怕哥哥回来之后会将他的皇位抢回去,于是就把哥哥送入南宫,软禁了起来。

当然了,即便被弟弟软禁了,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此时的朱祁镇和钱氏,应该是幸福的,毕竟他夫妻二人终于结束了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全天下都已经抛弃了我,只有你还在倚门等待,历尽大漠风霜和刀光剑影,我早已经没有了争权夺利之心,不管当不当得了皇帝,余生有你足矣,这应该是朱祁镇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吧!

然而,他们这种幸福注定维持不了多久,因为此时的朱祁钰已经为了权力而彻底疯狂,他不仅将哥哥囚禁了起来,并且对哥哥在生活上的供给也极度苛刻,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这一下子就让朱祁镇和钱氏陷入了食不果腹的窘境。

无奈之下,为了养家,已经失去瞎了眼的钱皇后只得不顾自己的身体,每天做点针线活,做好后求人带出去换些东西贴补家用,长此以往,由于操劳过度,她的另一只眼睛又瞎了。可即便是这样,朱祁镇和钱氏二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互为对方精神支柱,熬过了最艰难的8年南宫生涯。

夺门之变,苦尽甘来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在“还乡团”成员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又重新从弟弟手中夺回了皇位,第二次登基为帝,改元天顺。

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强行立了已经双目失明,身体残废而又没有任何子嗣的钱氏为后。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我落魄时,你对我不离不弃,我东山再起,必将加倍对你。这是朱祁镇对钱氏的承诺,也是对她的回报。

同时,由于此时钱氏双眼已盲、腿已瘸,朱祁镇为了照顾她,就一直带着她,做她的眼睛和拐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幸福岁月。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重,临终前,他始终放心不下钱皇后,因此,一方面反复叮嘱太子朱见深要善待钱皇后,另一方面,他还是不放心,又给托孤重臣李贤下了一道诏书,要求一定要让钱氏和自己合葬,交代完这些后,才溘然而逝。

事实证明,朱祁镇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他死后,继任皇帝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处处针对钱氏,甚至在钱氏死后,还千方百计出面阻挠对方与皇帝合葬,好在朱祁镇有先见之明,早早就交代好了一切,再加上大臣们的坚决抵制,周太后无可奈何之下,才同意钱氏与朱祁镇合葬,最终实现了朱祁镇生同衾、死同穴的诺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或许,只有像明英宗朱祁镇和钱皇后这样的感情,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吧!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上的宋朝不联合辽国灭了西夏?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去掉偏居西南的大理国和踞守高原之上的吐蕃之外,北宋、辽国和西夏这三个国家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当然互相之间的征战也不少,而在与辽国结成了《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宋朝对外的最大战事基本上就是与西夏之间的战争,那么单独作战没有解决西夏问题的宋朝为没有联合辽国一起攻灭西夏呢?主要有以下

  • 程朱理学扼杀人性,为什么还会被封建王朝推崇?熊赐履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程朱理学为什么受到官方推崇,程朱理学在当时受到推崇的原因,程朱理学的特点

    苏东坡本人当然不是书呆子,他是真正将书读活了的人。所以他说程颐程颢是书呆子,其实变相地抨击了理学走入了死胡同。理学刚刚被发明出来,就立刻走入了死胡同,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不过程家兄弟俩丝毫不在乎,他们继续在自己研究理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直等到了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朱熹的人,完全继承并且发扬了理学

  • 宋朝的政治制度如何?为什么没有出现汉唐时宦官专权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架构中,天子是士大夫集团推举出来治理天下的代言人,士大夫集团则共同享有统治江山的权力,所以终宋一朝,始终以文官的利益优先,“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成为那个时代文官最豪迈的宣言。当然从小我们就学习过三角形的结构才稳固,皇帝与文官并不是所有方面的利益都一致,所以这个时候还需要有一股势力来制衡文官

  •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案件缘由:明朝规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成。如果对不上,即使只是一个数字,账目就必须重新填造,更让人为难的是所有重修账册必须要盖上原衙门的印章才算有效。这个规定在现在看来似乎不难执行,但在当时可就难了。因为当时交通不发

  • 南北榜案,一起糊涂的冤案,究竟是朱元璋犯糊涂,还是刻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处理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南北之争完整版,朱元璋死因未解之谜

    洪武三十年(1397年),大明王朝组织了自开国以来第九次科举会试考试,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考试结果一出来,朝堂上下以及一众考生当中竟引得一片哗然。原来,在当年这场会试当中,最终录取的51人竟然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南方(长江以南)人,北方考生无一例外地全部光荣落榜!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考不上只能

  • 一碗粥引发的血案,朱元璋:看谁还敢玩忽职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斩了半夜送粥的宫女,朱元璋处理的贪腐人员,朱元璋与一碗粥的故事

    而引发这桩血案的源头只是一碗粥。一天晚上,明太祖朱元璋批阅奏折到深夜,有位宫女看到皇帝太过劳累,于是就到御膳房熬了一碗粥,端给朱元璋充充饥,本来这也是一种下属关心体贴领导的方式,似乎也很正常,但是,事情到了朱元璋这里就变得不正常了,因为他的疑心病又犯了,细细思考之下,感到一阵后怕的朱元璋就下令处死了

  • 朱棣夺得天下后,用这几招为自己合法即位正名,真是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入主南京之后,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即位为帝了!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朱棣原本就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得位不正,这就注定了他很难收服天下人心。因此,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使得天下人对他即位心服口服,并忠诚于他

  • 窝囊的隆庆皇帝,在继承了嘉靖王朝以后,用此办法创造了晚明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嘉靖隆庆,隆庆皇帝是嘉靖第几个儿子,嘉靖皇帝为什么不喜欢隆庆

    其实我们可以从他小时候来看这件事,他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储君,因为他既不是皇后生的,也不是长子,他排行老三,所以压根就不可能轮到他来做皇帝。可是他的俩哥哥都病死了,他莫名其妙地做了太子。他老爸嘉靖皇帝是个长寿之人,足足活到了六十岁,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而他也熬到了二十九岁,这才登基继承了嘉靖王朝。这二

  • 为了权力制衡,朱瞻基反其道而行,打破了朱元璋构筑的权力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看见过朱瞻基吗,朱瞻基谈朱元璋,朱瞻基和朱元璋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官集团的形成朱元璋在废除中书省制度后,面对成倍增长的工作量,经常批阅奏折到很晚,将劳动模范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慢慢呈现出了不堪重负的局面,朱棣虽然也是一个精力极度旺盛的君王,但和他爹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为了减轻一定的工作量,他开始设立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只是作为朱棣的

  • 明朝贪污驸马的结局如何?朱元璋廉政不是空话,惩治贪官从不手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惩治贪污驸马,朱元璋赐死驸马欧阳伦哪一集,朱元璋查驸马完整版

    农门起义出身的朱元璋,既看过老百姓被搜刮的痛苦,也懂得治国守业的艰辛。因此其在位的时候,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法治法规,就是为了避免走上元朝朝堂“蛀虫”遍地有的老路,让朱家天下延续的长久一些。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贪污之事几乎是零容忍,算是那个时代的“反腐倡廉”的先锋皇帝了。虽然智慧之人认为: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