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问鼎天下后,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后代教育十分重视,因为打小他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重蹈覆辙。所以,朱元璋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名臣将相,从小就对他的儿子开展各种教育。比如他自己就曾经以身作则,讲了自己成功的经历;大将军徐达曾经给皇子们教授军事课程;谋士刘伯温更是教给皇子们各种智谋的运用。正是这样多种素质教育,才有了太子朱标和四子朱棣这种全方位的人才。
不过朱元璋当时其实最愁的还是对儿子们的文化教育,因为自己身边这些个大臣,擅长什么能力自己是一清二楚,完全没有胜任文化老师的人,所以他就将目光盯住了跟刘伯温齐名的宋濂。要说宋濂也是奇人,当时元朝的皇帝曾经想要请他进宫当官,不过却被宋濂推辞了。后来生了儿子后,这货竟然出家当了道士,你说奇不奇葩?
不过素有才名的宋濂,还是被朱元璋当做了太子老师的第一人选,为此跟刘备三顾茅庐一样,多次去宋濂的住处请他出山当太子朱标的老师。起初,宋濂不答应,后来实在是磨不过朱元璋的邀请。于是就想考验一下朱元璋的态度。
当时,宋濂对朱元璋说,如果我当了太子朱标的老师,他不听话的时候我可以打吗?按说朱元璋是皇帝,朱标是太子,这种天潢贵胄的身份,一般人都是巴结还来不及,更别说打人了。但是朱元璋求才心切,求贤若渴,回答了一句话,直到现在还被人称道,他说只要不打死就可以。就是这句话征服了宋濂,让他心服口服。
后来,宋濂就到朱元璋的朝廷里任职了十年,等到太子朱标14岁成年,宋濂就再次离开告老还乡。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亲自出城大礼相送,可见宋濂在其二人心中的地位。
不过后来宋濂的儿子参与到了胡惟庸案之中,犯了谋逆大罪,按照明朝律法谋逆可以要株连九族的,宋濂都难逃其罪。在太子朱标的接连求情下,朱元璋放过了宋濂。不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让晚年丧子的宋濂始终郁郁寡欢,在儿子死后第二年就得病去世了。一代大文豪,悲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