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海经》之谜:它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山海经》之谜:它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15 17:40:25

[var1]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很久远,却涉及历史、地理、神话、天文、动植物、医巫、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留给后世很多不解之谜。

看《山海经》有几大谜团:

  • 作者成谜:到底是谁创作了它?
  • 地域成谜:它记载的是华夏地理还是世界地理?
  • 物种成谜:书中光怪陆离的动物真的存在吗?
  • [var1]

    [var1]

    谁写出了《山海经》?

    《山海经》现传本十八卷,包括北山、南山、东山、西山、中山各一卷,简称为《山经》,主要‬介绍‬了‬一些‬‬奇禽异兽、山‬精‬‬魅‬怪。

    还有海外东南西北各一卷,海内东南西北各一卷,大荒东西南北各一卷被称之为《海卷》,以地理生态和奇异民俗为主。

    如此涉猎广博的《山海经》到底是什么人写的?

    最常见的说法,是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足迹遍及各地,定天下、划九州,他让部下伯益将所遇到的未知生物都记录下来,便编写出了《山海经》。

    [var1]

    “大禹说”最早且明确的提出者,是西汉时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将散落的三十二卷《山海经》搜集编成十八卷,刘歆的《山海经表》有写到:

    “ 已定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也有佐证:

    “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对于《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生物以及现象感到离奇荒诞,写了4字评价:“余不敢道”。

    由此可见,《山海经》的出现时间至少推断在西汉到先夏之间。

    [var1]

    不过众所周知,夏朝的存在至今都争论不止,并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在商朝才开始出现。所以《山海经》起于“唐虞之际”这一观点不被大众所认同。

    东晋著名的术士‬郭璞,就‬在‬他‬编写‬的‬《山海经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

    “盖此书(《山海经》)跨世七代,历代三千,虽暂显于汉,而寻亦寝废。”

    郭璞的‬观点‬也被‬后世‬很多人所‬认同‬,《山海经》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断整合而出,所以具体的编撰时间也就不存在了,它是属于每一个时代经手的编撰者们。

    [var1]

    这些创作者应该都像郭璞一般‬,是‬研究‬方术‬的‬人士‬,因为‬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神灵和祭祀的内容,通常只有从事占卜和祭祀工作的人才了解。

    鲁迅先生也说过,《山海经》“盖古之巫书”。

    [var1]

    《山海经》里的神秘的空间概念

    《山海经》之所以让人们感到神秘,大致分为两方面:空间和时间。

    空间,原本是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随后渐渐地延伸至物理、天文等很多个学科。

    [var1]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河水出焉……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

    先说方位:(槐江山)往西南四百里的昆仑山;山里有天神陆吾,外貌是人脸虎身九尾; 神奇的现象是吃了沙棠果子就能在水中漂浮不沉;黄河水从昆仑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再东转注入无达山。

    《海经》当中改变了在《山经》中东南西北的方向叙述。

    [var1]

    《山海经·大荒经》当中的扭曲空间,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的绝对的扭曲,其中所说到的物与事都失去了实际的样子,形成了其变异和怪诞所产生的扭曲感。

    比如它讲大荒之中的“成都载天”山里,住着个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色的蛇的人,叫夸父。后土生养了信,信生养了夸父。

    夸父总想着追太阳,他一直追逐到禺谷,渴了黄河水也不够喝,夸父又打算跑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没到大泽便渴死在半路上。

    [var1]

    除了夸父追日,大荒经中还讲了颛顼黄帝蚩尤、大禹治水这些接近神话的人物故事,营造出神秘而光怪的空间美学。

    此外,《山海经》中的生物,可以将时间具象化,钟山之神烛阴,“视为昼,目冥为夜,吹为冬,呼为夏,”烛阴‬在‬睁眼‬、闭眼‬中‬,就‬产生了‬昼夜‬,一‬呼‬一‬息‬下‬,四季‬更迭‬。

    把抽象的时间附着于神怪,是不是打破了我们对于时间的定义?

    [var1]

    《山海经》里的神奇物种

    《山海经》中大概记录了400多种神兽和怪禽,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的异域世界。

    [var1]

    在古希腊神话当中,神的造型大多都是黄金比例完美的人,而在《山海经》当中,除了少数现实生物,其余则都是一些人面蛇身、龙首鸟身、九兽人面等形象。

    这是先民出于崇拜和渴望,将动物器官以及一些肢体结构的错位来创造出神怪的形象。

    《山海经》神怪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兽同体共生,比如人首蛇身的烛阴,长了九个脑袋、人面虎身的开明兽,马身人面、长有鸟翼和蛇尾的孰湖……

    [var1]

    另一种就是拼接型的,像三头青色野兽合体的双双,虎身长一对翅膀的穷奇,长得像狐狸、背上生角的乘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奇形怪状的人,比如三首国、无肠国、一目国、胸口有洞的贯胸国等。

    《山海经》当中神怪们的形象被塑造得如此怪诞,也反映出了先民对自然和永生的崇拜渴望的心理特征,蕴含着感性且充满想象力的原始文化。

    《山海经》虽然记述了大量的神怪的形象和传说,但其最为明显的缺陷还是其缺乏叙事,没有情感温度。

    [var1]

    例如大荒经中写太子长琴的神话:

    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于山,始作乐风。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太子长琴是火神祝融的儿子,关于其相貌、能力以及性格等信息都是空白。

    这种工具化的叙事,非常像现在的说明书。

    在没有文字出现的文化断层里,这些大杂烩式的信息被口口相传、不断糅合,没有办法去求证到底谁见证了那些神奇的地理风物,在保留了猎奇特点的同时精简提炼,方便传播。

    [var1]

    也许很多流传来自更为古老的蛮荒时代,一些基于想象的图腾和信仰被异化为神怪之物、玄幻之言。

    不过《山海经》吸引人的就在于它的神秘色彩。正如郭璞所言:

    “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

    对未知报以敬畏,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山海经》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原因,它更像是另一片时空的产物。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更多文章

    • 赵国时一个重要城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赵县宋子城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河北赵县与赵国的关系,赵国赵长城遗址,宋子城遗址

      [var1]古宋城址,宋子县,战国时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仿军随军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领,始为宋子县。剌客传》''秦灭燕,高渐离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汉初,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宋子县升为候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国复县,属巨

    • 崤之战,秦国输的太惨,换你是主将,会好一些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场战争的看点很多,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秦国三位主将连续犯下十多个重大错误,导致秦军全面溃败。崤之战,源于秦穆公留在新郑的那两千军队。秦国和晋国相继退兵之后,秦军留在郑国的两千人马被郑国重用。秦国留下的三位将领杞子、逢孙、杨孙,被郑国寄予厚望,郑文公任命三位将军镇守都城新郑北门。公元前6

    •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大圣人同在一个时代,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的四个圣人,释迦牟尼和孔子谁的影响大,孔子是怎么成为圣人的

      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浮躁的社会之下,当所有问题全部堆积到一起无法处理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圣人”出来解决问题。这名圣人的能力高低也要看问题的大小,如果问题越大,他的能力自然就越高。[var1] 阳极必阴,阴极必阳,世界的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变换。

    • 他有500多个厉害学生,庞涓孙膑都叫他老师,却一生都躲在深山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庞涓孙膑简介,孙膑和庞涓的历史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哪里人

      [var1][var1][var1]在我国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诸侯之间征战不暇,而这个时期的谋士,对两军交战来说,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那些靠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让敌方土崩瓦解的纵横家,更是一个人就能抵千军万马。[var1][var1]但其实,战国时期最有头脑的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出来露过面,只爱隐

    • 浅析知止知足的外交家——范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范雎结局,范雎复仇完整版,知止知足三大智慧

      国家凋敝,国土虽大耕地虽多,但是没有发达的经济,老秦人民风彪悍,却不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曾经一场最惨烈的河西之战,秦献公掏空了家底拼凑出了50万精锐大军,结果却被5万魏武卒击败。如此凄凉的国家,一直到商鞅入秦之后才有所转变。[var1]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有这样一句歌

    • 鲁国发生大火众人不救,鲁哀公急问孔子,孔子提出一法迅速灭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孔子出走鲁国的原因,孔子灭火的典故

      [var1]这个形象绵延有年,大家都已经根深蒂固,觉得儒家人物始终都是这样子,无非就是一个瘦弱不堪的书呆子,其实不然,儒家刚刚兴起的时候,可是威猛刚强的。这么说吧,如果是春秋战国早时期的儒家,你上去跟他理论没准会挨一顿拳头。这里有个例子也能说明儒家早期也不是迂腐不看只知道读书不会变通的读书人。[va

    • 历史上真实的春秋:打仗要遵守规则,礼节第一,打仗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打仗礼仪,春秋打仗真实历史,春秋打仗是很讲礼仪的

      [var1]首先是春秋时期打仗的人不是普通的平民或者奴隶,而是贵族里面最下层的成年男子,被称为“士”,所以也叫做“战士”,战士虽然是最下层的贵族,但也是贵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战场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那么普通的平民和奴隶们干嘛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侍奉这些“战士”,弄弄后勤工作。[var1]

    • 合纵抗秦15年的苏秦,后来干了什么?历史教科书上不能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秦抗秦,苏秦的六国抗秦成功了吗,历史人物苏秦讲解

      [var1]在战国时期,苏秦为了能够有所作为,施展大丈夫的抱负,跑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和张仪一起学习连横之术。鬼谷子教的很好,苏秦两个人也学的很好,但是他们出师之后却混的不是很好,毕竟他们出师之后还很年轻,讲的那些大道理也没有几个人相信,当时苏秦的家人和朋友们也都嘲笑苏秦不好好劳动,干一些舍本逐末的

    • 长平之战后秦国有没有能力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长平惨败

      [var1]秦国综合国力强于赵国,但是军事实力根本不如赵国,就是长平之战也不是秦军强大,而是因为赵国主帅决策失误,廉颇这个奇葩拿擅长长途奔袭的骑兵与擅长阵地战的秦兵对峙,才逐渐导致赵军处于劣势。如果前期就速战速决,利用骑兵的移动迅速的优势,对远道而来的秦兵决战,胜败还不一定呢。这场战争起点,是秦赵两

    • 侠客之死:从春秋战国的鼎盛到汉武帝的扫荡,大侠们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侠客的主要事迹,大侠侠客喝酒的图片,侠客死亡的原因

      [var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 古龙的侠客,是风流倜傥,是放荡不羁,是快意恩仇,是横刀向天的豪迈,是陆小凤的手指,是三少爷的剑,是李寻欢的飞刀;[var1] 金庸的侠客,是忍辱负重,是重情重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郭靖的襄阳城,是杨过的绝情谷,是萧(乔)峰的抉择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