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知止知足的外交家——范睢

浅析知止知足的外交家——范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23 更新时间:2024/3/1 4:08:22

国家凋敝,国土虽大耕地虽多,但是没有发达的经济,老秦人民风彪悍,却不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曾经一场最惨烈的河西之战,秦献公掏空了家底拼凑出了50万精锐大军,结果却被5万魏武卒击败。

如此凄凉的国家,一直到商鞅入秦之后才有所转变。

[var1]

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意思是号召威武雄壮的老秦人,在国难的时候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剧中众志成城的老秦人,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秦国起家

秦国在商朝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家族,只可惜在商朝末年,面对进击的周朝,秦国先祖选择站到了商朝的一方,此后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到了周朝,秦国的先祖一直都是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生活环境,由于秦国先祖十分善于养马,就被封在了秦地这里。这里有一个小知识,秦国和赵国的先祖,其实是一个家族。

西周时期,秦国一直默默无闻,随着申国伙同犬戎攻破镐京之后,秦国才最终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秦国携带着全部家底5万余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此之后,秦国得到了诸侯的称呼,此后可以在甘肃地区自由发展。

[var1]

此时秦国的实力并不大,一度还被戎族人赶到山里当流民。幸运的是,秦国最终站稳了脚跟,最后被秦穆公第一次壮大起来,而当时依仗的便是外来的人才百里奚

2.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秦穆公死后,秦国历经百年蹉跎,到了秦孝公的时候,已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此时秦孝公索性破釜沉舟,破天荒的向天下洒下求贤令,最终吸引来了大才商鞅。

商鞅来到之后,创建了秦国独有的霸道治国法,把秦国从上到下的重塑,改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此后,虎狼之秦的名声逐渐响起。秦惠文王之后,重用张仪开展合纵连横之术,秦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秦国在此时称王,并且得到了天府之国巴蜀之地,为未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而真正奠定统一基础的,则是秦昭襄王。

[var1]

秦昭襄王在位之后,先是灭掉了义渠,身后再无顾忌全力发展,逐渐对东方六国呈现了压倒性的优势。军事上武安君白起在长平战胜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直接将赵国打得一蹶不振,更是吞并了楚国的大片疆土,就连首都郢都都丢了。

能够创造出这一蕃奇迹的,除了人屠白起,还有就是朝中大臣对于战争局势精准把握,而这个人就是影响秦国国运的第三个大才,范睢

二、范睢入秦国

一手缔造出秦国大业的人才们,几乎全都是从魏地出来的,商鞅张仪公孙衍等人皆如此,魏国不愧被人称为大秦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次的这个范睢,同样如此。

1.初入秦国

秦国虽然对前来投奔的人才们,大都是榨干了剩余价值后就彻底抛弃,但是依旧抵挡不了民众对于秦国的热爱,这是因为秦国是当时寒门贵子们唯一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

[var1]

商鞅和张仪,在当时几乎是全天下学子崇拜的对象,这些人当然也包括范睢。他本来是魏国人,可惜家境贫寒,最终投奔了大夫须贾门下。

后来又因为和齐国的接触,使得须贾嫉妒,污蔑他出卖魏国机密直接将范睢打得骨折掉牙,若非装死,无人可知结果如何。

在邻居郑安平的安排之下,范睢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秦国的人,秦国使者知道自己遇到了大才,马不停蹄地把他带回了秦国,然而刚一进秦国,就撞到了穰侯魏冉。

此人十分讨厌客卿,认为不过是一群骗吃骗喝的人,为了躲避魏冉的搜查,他甚至不惜下车走了十几里路。终于来到了咸阳,秦国使者将他举荐给了秦昭襄王,那么此时范睢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么?

[var1]

2.心腹大臣

此时的秦昭襄王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覆灭周朝、震慑关东六国的存在,此时的秦国朝政还被母亲芈八子与舅舅穰侯魏冉把控着,迫切需要构建个人实力的秦王自然对范睢青睐有加。

不同于其他忠于秦国的大臣,范睢忠心的只有秦昭襄王,这也就让他可以迅速地取得秦王的信任。能够成为心腹,自然还需要高明的政治手段,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提出了。

由于同一时间,穰侯魏冉让白起率领两千人去攻打魏国土地而大败,于是自然成为了范睢拿来举例子的反面典型,随后范睢说到;“大王应该远交近攻,即便是得到一寸一尺的土地,也都是王上您的。”

这个时候,秦国还在施行张仪的合纵之策,面对新的国家局势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远交近攻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秦昭襄王的重视。范睢成为了秦国的客卿,主管军事战略决策,很快在范睢的安排之下,秦国第一个开刀的对象确定了。

[var1]

三、除掉魏冉

范睢由于曾经受到的委屈,于是第一时间就将开刀的对象转移向了自己的母国魏国,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秦国也在他的安排之下慢慢强大起,但是穰侯魏冉的针对一直存在,于是他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如何除掉魏冉。

作为秦王的心腹,他深知秦昭襄王的软肋所在,于是放言,百年之后,秦国大业将落外人之手,这就给了秦王除掉动手的理由。

一直以来,秦王对于自己的母后和舅舅把持朝政十分不满,如今有了动手的理由之后,立刻废除太后,驱逐自己的舅舅魏冉,秦国的大权第一次全部集中在他的手上。这一年,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这一年范睢成为了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么看来,范睢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是凡事有两面,他能记住别人的对他的恶,也就能够更加珍惜别人对他的好,就比如那个曾经差点害他丧命的须贾。

[var1]

1.抱怨报德

范睢自从被封为相国之后,门前来往的宾客不断,魏国作为最大的受害者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就派出了须贾。他去拜访的时候,范睢故意落魄示人,须贾竟然一时恻隐之心送了他一件旧袍子,也正是这件衣服,救了他的命。

当初得罪过他的魏齐,则是被他直接恐吓至死。还有两个当时帮助过他的人,一个被封为了太守,一个则是被任命为了将军。

昔日郑安平因为将差点在厕所死掉的范睢救了出来,后者就将郑安平直接拔高到了替代武安君白起的程度,但是郑安平那里是将军的料子,于是第一次就给范睢惹了巨大的麻烦。

在此之前,秦国的军队一直以骁勇善战著称,而这一次范睢让郑安平去带兵进攻赵国。要知道,此时的赵国虽然国力不强,军队却一点都不弱,一战下来,他创造了秦国历史上第一次两万人集体投降的先例。

[var1]

此时无论如何都是夷三族的罪责,但是奇迹般地秦昭襄王居然免了他的罪责,因为范睢的讨好,使得秦王不舍得杀了他。但是此时一个人的出现,让范睢开始紧张起来,这个人甚至扬言要取代范睢的位置,这个人就是蔡泽。

2.急流勇退

范睢自从知道有人要取代自己,直接将他叫到了身边直接问道:“就是你要取代我吗?”蔡泽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上前说道:“昔日商鞅,吴起,文种的故事你都听过吧?”

范睢此时,暮然惊醒,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在此之前,即便是武安君白起如此战功赫赫,依旧被杀,范睢自然不愿意重蹈覆辙。回首二十年,也到了该和秦国说再见的时候。

很快,他向秦王推荐了蔡泽,辞去了相国的职位,同年范睢去世,死因不明。而另有书籍记载,秦王直接赐给了范睢一杯毒酒,就此而亡,死于非命,当是肯定的了。

[var1]

结语

范睢在特定时间里给秦国拨乱反正,重塑了外交方向,提出远交近攻,可以说居功至伟。秦国也在此基础上,联合各国五国伐齐,打掉了东方领土上自己最大的竞争者齐国,天下惧秦就此开始。

而为官方面,他比起商鞅吴起等人更有智慧,看出了官场险恶,知足知止,急流勇退,但是却不曾想依旧逃不出秦王最后的清算。

其实一直以来他的所作所为秦王都知道,如今秦国大业已成,没有利用价值的他,自然也就到了被清算的时刻。

更多文章

  • 鲁国发生大火众人不救,鲁哀公急问孔子,孔子提出一法迅速灭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孔子出走鲁国的原因,孔子灭火的典故

    [var1]这个形象绵延有年,大家都已经根深蒂固,觉得儒家人物始终都是这样子,无非就是一个瘦弱不堪的书呆子,其实不然,儒家刚刚兴起的时候,可是威猛刚强的。这么说吧,如果是春秋战国早时期的儒家,你上去跟他理论没准会挨一顿拳头。这里有个例子也能说明儒家早期也不是迂腐不看只知道读书不会变通的读书人。[va

  • 历史上真实的春秋:打仗要遵守规则,礼节第一,打仗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打仗礼仪,春秋打仗真实历史,春秋打仗是很讲礼仪的

    [var1]首先是春秋时期打仗的人不是普通的平民或者奴隶,而是贵族里面最下层的成年男子,被称为“士”,所以也叫做“战士”,战士虽然是最下层的贵族,但也是贵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战场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那么普通的平民和奴隶们干嘛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侍奉这些“战士”,弄弄后勤工作。[var1]

  • 合纵抗秦15年的苏秦,后来干了什么?历史教科书上不能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秦抗秦,苏秦的六国抗秦成功了吗,历史人物苏秦讲解

    [var1]在战国时期,苏秦为了能够有所作为,施展大丈夫的抱负,跑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和张仪一起学习连横之术。鬼谷子教的很好,苏秦两个人也学的很好,但是他们出师之后却混的不是很好,毕竟他们出师之后还很年轻,讲的那些大道理也没有几个人相信,当时苏秦的家人和朋友们也都嘲笑苏秦不好好劳动,干一些舍本逐末的

  • 长平之战后秦国有没有能力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长平惨败

    [var1]秦国综合国力强于赵国,但是军事实力根本不如赵国,就是长平之战也不是秦军强大,而是因为赵国主帅决策失误,廉颇这个奇葩拿擅长长途奔袭的骑兵与擅长阵地战的秦兵对峙,才逐渐导致赵军处于劣势。如果前期就速战速决,利用骑兵的移动迅速的优势,对远道而来的秦兵决战,胜败还不一定呢。这场战争起点,是秦赵两

  • 侠客之死:从春秋战国的鼎盛到汉武帝的扫荡,大侠们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侠客的主要事迹,大侠侠客喝酒的图片,侠客死亡的原因

    [var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 古龙的侠客,是风流倜傥,是放荡不羁,是快意恩仇,是横刀向天的豪迈,是陆小凤的手指,是三少爷的剑,是李寻欢的飞刀;[var1] 金庸的侠客,是忍辱负重,是重情重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郭靖的襄阳城,是杨过的绝情谷,是萧(乔)峰的抉择与大义;

  • 为何将扁鹊移出课本教材?教授:看他病人的年龄有多大,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扁鹊之死的真正原因,扁鹊治病故事,扁鹊最恶心输出出装

    前几天休假时,品史君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扁鹊庙。在惊叹这个建筑规模的同时,我们也顺势聊起了历史。相传这座扁鹊庙修建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认为扁鹊会抢了他的官位,派人杀害了扁鹊。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这座庙。[var1] 后来谈到了扁鹊现在已经被移出教材,我的内心还

  •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与贵族之间如何从纷争到日趋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时期三大特点,春秋战国各国君主列表,战国纷争

    [var1]周天子依靠诸侯来灭亡的商朝,理应给他们赏赐,不能收回他们的封地,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周天子管不了这么多土地,权力触及不到偏远的地方,只能将土地进行分封,以血缘来维系统治的稳定。一、君主的无奈《史记》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1、出现的原

  • 才华横溢的吴起为何频繁跳槽?你对待感情的态度决定了人生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吴起在鲁国就职的时候,齐国曾进攻鲁国,鲁国人本想让吴起做将领,但一想到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鲁国人这么做也有情可原,吴起最好的做法就是避嫌,春秋战国时代,两国交战是常有的事情,今天打明天没准明天就好了。但是吴起不这么想,况且他当时非常想建功立业,为了让鲁国人不再怀疑他,他杀掉了自己的妻

  • 诸葛亮自比管仲,那刘禅比得上齐桓公吗?还真有人做了认真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和哲学家。管仲在辅佐齐桓公之前,曾经支持齐桓公的政敌、哥哥公子纠,而且差点杀了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但是鲍叔仍然苦苦建议齐桓公启用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才,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var1]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了鲍叔建议,任命管仲为齐相。管仲按照法家

  • 秦国扫灭六国后,六国国君的下场如何?秦始皇的做法很反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后怎么处理六国君王,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始皇灭六国让世人记住了秦国

    “秦有天下,始创郡县。”秦始皇,灭六国,一统中原大地,让纷纷扰扰的华夏大地重归和平,将天下化为一家。继往开来,丰功伟绩!但是秦始皇死后毁誉参半,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一名暴君,生灵涂炭。在《过秦论》中学者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在批评秦朝经历二世便灭亡的原因在于历代皇帝不施加仁义之政策,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