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王朝的青铜戈,表明周人出动跨时代奇兵,难怪武王一战灭商

商王朝的青铜戈,表明周人出动跨时代奇兵,难怪武王一战灭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13 更新时间:2024/2/23 10:51:32

以史书留下的线索来看,商夷战争消耗了国力、被武装的东夷俘虏临阵倒戈、内部叛徒的卖国求荣等都是商朝灭亡的原因,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周武远征殷商时,必然不可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俘虏倒戈、叛徒破坏等身上,周人必然有其取胜或安全撤回的把握。

以商朝的青铜戈来看,周人拥有一个跨时代的兵种,让周人具有了军事优势,或许这是周人敢于远征、并能灭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朝主战武器:青铜戈长度较短,属于近战武器

大动干戈、金戈铁马、枕戈待旦、倒戈一击、干戈征战、止戈为武......在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中,往往都可以看到“戈”的身影,甚至“干戈”直接用来指代战争,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戈”的悠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戈始于石器时代,沿用于夏商周三代,废弃于战国晚期。其中,青铜戈是商朝主战兵器,出土青铜戈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青铜矛,但商朝青铜戈长度较短,属于近战兵器,考古发掘的戈基本都在80厘米左右,略长于斧钺、刀剑。

1976年,在陕西汉中城固县,考古发现一个商代遗址,出土了95件青铜戈、青铜面具、盾牌、铜泡(安装在皮甲上提高防御能力)等,可能是商代一支百人队所配备的军事装备。通过这些装备,学者研究发现百人队需要排成密集的阵型,略长于斧钺、刀剑的青铜戈,在这种阵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了考古发现,甲骨文也可以佐证青铜戈的长度有限。甲骨文中的戈字,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阶段的青铜戈造型,而当戈与人组成文字时,可以看到青铜戈是商人身高的三分之二,应该不会超过150厘米,通过下图伐字可见一斑。且,伐字是左右结构,为了左右对称,可能有意拉长了文字中戈的高度。

综合考古发现与甲骨文,因此学者研究认为,商代的戈柄长80厘米到1米左右,属于近战武器!

商王朝的主战部队:没有真正的战车,主力为普通步兵

根据古史记载,黄帝时已有车辆,夏末时已有战车,据说商汤伐夏时就有战车,“成汤以良车七十乘,必死五千人”等。以此来看,西周春秋时流行的战车,在商代必然已经出现。

既然有战车,那么就应该存在配套的兵器。周代战车上面一般是三个人,一个驾驶员、一个射手、一个持戈击杀敌人。但迄今为止,考古依旧没有挖掘出任何一把适用于车战的商代长柄戈。以现有发现来说,商代青铜戈的长度根本不适合车战,因为在两辆车交错时的格斗中,短戈是砍不到敌人的。相比之下,周代车上矛、戟、殳都长达三米多,车战的时候可以用来杀伤敌人。

商代战车的配套兵器,会不会是青铜矛呢?但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矛,最长的矛柄只有140厘米,加上矛头不过155厘米,依然不适合车战。

不仅找不到适合车战的兵器,而且考古发现的商代车辆,往往都比较笨重,车轴一般为3米长,轮径长达1.4至1.5米,辐条比较少多数是18根,这种车辆存在行驶缓慢、转弯难度高、不太灵活等问题,明显不适合沙场搏杀。

没有配套的兵器,没有适合的战车,这两种情况只能说明商代没有真正的战车编制,军队主力为普通步兵。至于战场上的商代车辆,大概是用于指挥、运输等,而不是用于厮杀。

周武王的奇兵立功:车兵出奇制胜,助力周人灭商

牧野之战中,为了抵挡周人入侵,商纣王武装了一些东夷俘虏,加上商人自身的部队,一共大约17万。其中,纣王与东夷作战多年,按理说会有一些特别精锐的部队,且整体战斗力要压过被武装的俘虏。既然如此,为何纣王会在短时间内一败涂地,以至于被堵在朝歌,连逃跑都没能逃跑呢?

纣王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极有可能是周武王的战车奇兵,犹如坦克刚出现时一样,突然出现、快速突击,让商人惊慌失措,搅乱了商人军队,之后又乘胜追击到朝歌城,堵住了纣王逃跑的路线,导致纣王无奈的自焚而死。

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此外还有诸侯部队。换言之,周武王的军队丝毫不弱,也谈不上以弱胜强,因为他不仅有300战车,还有庞大且强大的甲士部队,300战车突击,数万全副武装的甲士袭杀,纣王败得不冤!

以当时中国主流战争模式来说,周武王出动的300乘战车,无疑是跨时代的兵种,也是牧野之战中周人的一支奇兵,加速了商纣王的崩溃,改写了战场的局势。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妲己究竟有多妖艳,专家还原其古时样貌,揭开真实“狐狸精”面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妲己历史照片,狐狸精美女妲己图片,狐狸精妲己吻戏

    如果现在让你说出几个“红颜祸水”的人物,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个?褒姒?杨贵妃?但在我看来,第一妖姬绝对非妲己莫属。无论哪一部电视剧,只要有妲己的出现,那就一定是身姿妖娆、外貌迷人的代名词,但最后却让商朝走向了灭亡。在众多人的眼中,已经成为了“祸国殃民”、“心如毒蛇”的代名词。在他的蛊惑之下,商纣王杀掉了

  • 夏朝之前有一个1600年的王朝?不用质疑,三个理由证明其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历史详细资料,夏朝历史如何记录,关于夏朝的所有历史事件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大中国一直发展持续至今,国人又将其称之为“华夏文明”。当然谈及它的开端,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夏朝。虽然没有被完全证实,但也得到了许多中外人士的肯定。 不过最近关于华夏文明起源的问题,再次掀起了一波争议。有人认为:夏朝之前存在一个中国最神秘的古老王朝,而且这个王朝存在长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能和大禹相提并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殿龙舟,大禹为什么踢出三皇五帝之列,水殿龙舟历史故事

    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七绝,名叫《汴河怀古》,这条导致隋亡的河就是隋朝大运河,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也是一项称得上宏大的工程,从公元584年起,到公元610年止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共动用民夫五百多万,南起杭州,北至涿郡,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皮日休认为隋朝的

  • 《山海经》之谜:它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10大诡异之谜,山海经的三大问题,山海经归墟之谜完整版

    [var1]《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很久远,却涉及历史、地理、神话、天文、动植物、医巫、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留给后世很多不解之谜。看《山海经》有几大谜团: 作者成谜:到底是谁创作了它? 地域成谜:它记载的是华夏地理还是世界地理? 物种成谜:书中光怪陆离的动物真的存在吗? [var1][va

  • 赵国时一个重要城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赵县宋子城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河北赵县与赵国的关系,赵国赵长城遗址,宋子城遗址

    [var1]古宋城址,宋子县,战国时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仿军随军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领,始为宋子县。剌客传》''秦灭燕,高渐离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汉初,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宋子县升为候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国复县,属巨

  • 崤之战,秦国输的太惨,换你是主将,会好一些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场战争的看点很多,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秦国三位主将连续犯下十多个重大错误,导致秦军全面溃败。崤之战,源于秦穆公留在新郑的那两千军队。秦国和晋国相继退兵之后,秦军留在郑国的两千人马被郑国重用。秦国留下的三位将领杞子、逢孙、杨孙,被郑国寄予厚望,郑文公任命三位将军镇守都城新郑北门。公元前6

  •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大圣人同在一个时代,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的四个圣人,释迦牟尼和孔子谁的影响大,孔子是怎么成为圣人的

    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浮躁的社会之下,当所有问题全部堆积到一起无法处理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圣人”出来解决问题。这名圣人的能力高低也要看问题的大小,如果问题越大,他的能力自然就越高。[var1] 阳极必阴,阴极必阳,世界的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变换。

  • 他有500多个厉害学生,庞涓孙膑都叫他老师,却一生都躲在深山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庞涓孙膑简介,孙膑和庞涓的历史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哪里人

    [var1][var1][var1]在我国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诸侯之间征战不暇,而这个时期的谋士,对两军交战来说,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那些靠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让敌方土崩瓦解的纵横家,更是一个人就能抵千军万马。[var1][var1]但其实,战国时期最有头脑的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出来露过面,只爱隐

  • 浅析知止知足的外交家——范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范雎结局,范雎复仇完整版,知止知足三大智慧

    国家凋敝,国土虽大耕地虽多,但是没有发达的经济,老秦人民风彪悍,却不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曾经一场最惨烈的河西之战,秦献公掏空了家底拼凑出了50万精锐大军,结果却被5万魏武卒击败。如此凄凉的国家,一直到商鞅入秦之后才有所转变。[var1]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有这样一句歌

  • 鲁国发生大火众人不救,鲁哀公急问孔子,孔子提出一法迅速灭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孔子出走鲁国的原因,孔子灭火的典故

    [var1]这个形象绵延有年,大家都已经根深蒂固,觉得儒家人物始终都是这样子,无非就是一个瘦弱不堪的书呆子,其实不然,儒家刚刚兴起的时候,可是威猛刚强的。这么说吧,如果是春秋战国早时期的儒家,你上去跟他理论没准会挨一顿拳头。这里有个例子也能说明儒家早期也不是迂腐不看只知道读书不会变通的读书人。[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