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名御史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官员,他知晓李靖的为人,也知晓他不会做出谋反之事,但是因为有官员密告此事,再加上高祖李渊下了圣旨,圣命难违,他只好动身开始调查此事,在临行之前,御史同时要求告发李靖的官员一同前往,以便证据确凿,为了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唐高宗李渊应允了这件事情。
就这样,御史带着告发的官员日夜兼程赶往歧州,到了歧州之后,为了不惊扰到歧州刺史李靖,他们找了一个驿站住下,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御史在驿站大呼小叫了起来,众人一问,才知道,掌管文件的典吏将这份秘告的状子给丢失了,这就使得这个事情失去了最直接的证据。
御史恼羞成怒,命令下属将担夫及一名掌管文件的典吏捆了起来,进行审问,担夫和典吏大呼冤枉:说他们不曾拿过这份状子,希望御史大人明察!
御史眼见这个审问也问不出一个一二,就让下属们将担夫和典吏先关了起来,自己则是跑到驿站的后衙,找到了那位密告的官员,说道:本御史奉圣旨前去彻查,现在丢了状纸,使得本案失去了最直接的物证,皇帝陛下如果知晓了这件事情,一定会降罪于我的,因此希望你能在重写一份状纸,
告发的官员一听,面露难色,但是害怕如果这次让李靖逃脱了罪名,让他知晓自己密告过他,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于是乎,他又加紧时间又复写了一份状纸给御史,御史拿上之后,向官员表示感谢,等到官员离开之后,御史拿出先前的那份状纸与现今这份新写的状纸进行对比,发现了里面的案情有自相矛盾之处,这名官员的状告实属是诬告。
于是乎,御史立即星夜赶回京师,将这个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了唐高祖李渊,李渊看到了这两份不同内容的状纸,龙颜震怒,将诬告的官员下了狱,而李靖的谋反罪名也被洗清。
这个故事来源于《古代智慧故事》中的御史丢状试真伪,御史用的这个计策非常巧妙,首先从告发的这名官员入手,这样可以大大避免了将被告人歧州刺史李靖牵扯进来,同时又用了一招抛砖引玉的计策,让告发的官员原形毕露,证实了李靖谋反的罪名是被捏造的,还了李靖的得清白,既避免了唐高祖李渊对臣子李靖的猜疑,也避免了这名御史和李靖日后相处的尴尬,因此,这名御史是一个正直,又不失能力的能臣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