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大赢家:武将相争,太监得利

安史之乱大赢家:武将相争,太监得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09 更新时间:2024/3/9 0:59:44

从司马光的观点上看,在唐玄宗开始后的唐中后期150年时间,宦官逐渐从内廷幕后,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参与到朝堂的政治斗争中,而且其作用是消极的,甚至引起唐末政治动荡,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与司马光观点一致的还有明末大儒王夫之,他在自己的《读通鉴论》(唐武宗篇)中,也阐述了唐朝的宦官之祸。

“唐之宦官,其势十倍于汉、宋。李辅国驱四十年御世之天子如逸豚而莅之。其后宪宗死焉,敬宗死焉,太子永死焉,绛王悟、安王溶、陈王成美死焉,三宰相、一节度、合九族而死焉。”

终唐一朝宦官在唐初就开始设置官职《旧唐书·宦官传》记载:

唐制有内侍省,其官员: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寺人六人。

但在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却没有出现过宦官专权现象。为何到了唐玄宗以后宦官则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唐玄宗的上位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先后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中除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和婶婶(韦后),而在除掉这些势力的过程中,宦官高力士居功甚伟。“玄宗在藩,力士倾心奉之,接以恩顾。”

而且从唐玄宗册封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累授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来看唐玄宗对于自己身边的高力士很是信任。在朝堂上也是有可以和李林甫和杨国忠等权宦掰手腕的实力

当然,唐玄宗之所以这么信任内廷宦官,主要是外廷的权力太大了,古代封建王朝讲究的是内廷和外廷的掣肘,这一点在明朝时期显现得尤为明显,当外廷大臣势大,皇帝就会扶持内廷,刘谨、王振等人皆如此,而当内廷势力过大,皇帝也会打压阉党(崇祯帝打压魏忠贤),以谋求一种政治平衡。

而唐玄宗时期就是权臣势力过大,虽然在太宗到玄宗时期,名臣云集,造就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大盛世。但在统治阶层的博弈中可没有想象中的和谐,李唐王朝靠着关陇贵族扶持起家,很多大臣本身也是关陇贵族出身,这些贵族仗着功勋垄断朝政,在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侯君集长孙无忌张柬之等人的叛乱。大臣们热衷于叛乱,也让唐玄宗有了扶持内廷打压这些大臣,起到平衡政权的想法。

除此之外,唐玄宗想让宦官更多参与朝政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让皇权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通常都是三省的宰相决定完事情,就直接找皇帝报批,皇帝仅于“签字,功能,在日常决策中都是由相权完成。

于是为了打破这个禁锢,皇帝开始任命宦官和翰林院,取代三省的职能。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翰林学士,同时也任用宦官代替宰相处理政事。就这样唐朝的宦官就从皇帝的生活管家,直接参与军国大事之中,甚至在高力士主政内侍省期间,很多官员都选择投靠高力士以求仕途。《旧唐书·高力士传》记载

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因之而取将相高位”

不过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集团虽然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从内廷延伸到朝堂之上,但也仅仅是在军队领域,在实力上未能实现和朝堂上的大臣形成压制甚至分厅抗衡的地步。

自古以来内廷和外廷之间的博弈,本来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安史之乱中,中枢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反之宦官的触角也延伸到了每个角落。如果说唐玄宗时期对大臣是是一种“讨厌兼依赖”的态度的话,到了安史之乱的唐肃宗,就是一种纯粹的讨厌,不仅自己当太子的时候被杨国忠和李林甫处处打压,就连唐玄宗逃到剑南后,群臣还想换掉他这个太子。

与大臣们的消极态度相比,宦官们则是的不离不弃,特别是当年唐肃宗逃亡灵武的时候,李辅国等宦官主动在灵武拥立肃宗即位

“辅国从至灵武,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

唐肃宗虽然是朔方军拥立登基,但因为安禄山之乱,让李唐王朝对于这些边将的态度比朝堂文官还要警惕,唐肃宗一方面要靠这些藩镇边将打压安禄山,一方面又要担心这些边将夺权。因此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外臣和武将的权利,唐肃宗乃至唐代宗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开始扶持宦官。

在人事任命上:

唐肃宗除了太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官职最高的就要数李辅国的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对比之下拥立唐肃宗的第一功臣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仅被封为“进位关内、河东副元帅。”受到任命的李辅国直接掌握着大唐军队的调动权,史书记载“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

除了李辅国之外,鱼朝恩程元振等也都被悉数被越级高封。而且在李辅国被杀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还任命了程元振为元帅行军司马,专制禁兵,从而将中央军队的领导权,从勋贵转移到了内廷宦官手中,这一制度也延续唐朝灭亡。

除了在任命宦官掌握禁军和领导军队,在外出作战中,还加强了监军宦官的权利。宦官监军从唐玄宗时候就开始了,当年高仙芝远征大勃律,唐玄宗就派了宦官边令诚作为监军。而到了安史之乱中,高仙芝守潼关的时候,又派边令诚作为监门将军监督高仙芝。不过唐玄宗时期的监军虽然经常打小报告,但是很多武将都不太搭理他们。

《旧唐书·高仙芝传》记载”边令诚每事干之。仙芝多不从。”

到了肃宗继位以后,太监监军的权力就大了很多,甚至在部分战场拥有战时指挥权。太监监军这个时候就不是孤身一人,如在九大节度使围攻相州之战,不设主帅,而是任命鱼朝恩为以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就是负责军队指挥。

整体而言,在安史之乱中,宦官权力相对于唐玄宗时期,实现了崛起到掌权的过程,特别是在军队的控制上,中唐以后,中央禁军的主体主要是神策军,而皇帝则专让宦官典管神策军。神策军虽然是中央禁军,但也是要对外作战“神策兵虽处内,而多以裨将将兵征伐,往往有功”,故而神策军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中央,更将手伸到了地方,很多神策军将领因为战功更是升任地方节度使。

《旧唐书·文宗本纪》记载“左神策军大将军丘直方为鄜坊节度使。”

除了任用节度使控制地方,宦官还借助于对各节度使派遣观军容使等监军实现了对边镇军权的控制。实现了战时对于边镇军队的掌控权。进一步扩大宦官阶层对于边镇士兵的管控。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上升雨田认为有几个主要的诱因:

一则,边镇武将势力做大,各节度使纷纷自行内政,无视中央。而中央内部文官分权,相互倾轧,造成了皇权旁落,为了实现皇权的绝对统治,因此为了改变这中局面唐玄宗开始扶持内廷。因此宦官则成为李唐拉拢皇权,维持中央的最佳代言人,起初靠着明君(代、德宗)还能限制宦官的野心。但随着文官和关陇贵族的势微,中央缺乏制约宦官的势力,造成唐朝自武宗之后的宦官专权。最终导致唐王朝的覆灭

二则,安史之乱这一场浩劫,造成政治格局的改变,安史之乱后关陇贵族影响力日薄西山,战乱让自耕农流离失所,此消彼长的政治态势。加上长期以来的政治腐败,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的专权,加深了内部矛盾,从而诱发了安史之乱,也为宦官专权埋下了崛起的土壤。

本文章为百家号“雨田观史海”首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

参考资料

《旧唐书》《新唐书》《读通鉴论》《资治通鉴》《隋唐五代史》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在玄武门事变杀兄屠弟,还杀掉了十个无辜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了多少侄子,唐太宗在玄武门兄弟争斗,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时间

    但玄武门事变被杀的不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有李建成的所有儿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这些王子都是年幼的孩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如果说李建成和李

  • 他是武则天最恩宠的明相,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能独得恩宠,武则天时期的一代名相是谁,武则天铸九鼎暗藏玄机

    狄仁杰,出生官僚世家,少年时便进入仕途,且渐渐升迁到大法官的位置,此外,他神机妙算的处理了很多案件,一时名扬四海,也成为了神探级别的青天大老爷,最主要的是武则天对他的赏识,有何玄机?武则天称帝后,狄仁杰便做了宰相,备受恩宠,百姓也对他感恩戴德。狄仁杰之所以受到恩宠,有以下几点:一、狄仁杰的当官技巧。

  • 十三朝古都洛阳,为何在唐朝灭亡之后一落千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老梁十三朝古都洛阳,唐朝李治为何迁都洛阳,洛阳是唐朝都城吗

    要想知道衰落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洛阳市如何兴盛起来的。洛阳因地处洛河(黄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纯正的中原地区。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长期以来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人类起源,聚族而居,发展农业,建设城邑,这些条件洛

  • 同样叫“太宗”,为何宋太宗和唐太宗差距就这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太宗和唐太宗,唐太宗算是历史太宗最强的一个吗,宋太宗成就完爆唐太宗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两位皇帝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文治武功相比较对比两位太宗,单单就个人生活和德行来说,两位皇帝其实也算半斤八两,李世民在上位之后很快就霸占了自己的嫂子,赵光义更为荒唐,上位之后逼死了自己的两位侄子(赵匡胤之子),甚至还擅自临幸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可见这两人太宗在私生上是有多么的乱。

  • 名将程务挺是武则天成功废帝的功臣之一,但为何事后却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程务挺赵怀义,武则天废帝,程务挺是程咬金后人吗

    于是,趁着武则天召集百官的时候,裴炎与程务挺、中书侍郎刘祎之、张虔勖带兵进入宫内,宣布了武则天的诏令,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同时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但政事皆由武太后裁决。由于程务挺在这次宫廷政变中有功,武则天临朝听政,多次赏赐程务挺,其子程齐之被封为尚乘奉御,程务挺请求将官职封给其弟程务忠,武则

  • 唐朝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却救下近千人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监张居翰,张居翰阅读答案,张居翰最新消息

    而中国的历朝历代,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有一两个“惊才艳艳”得太监,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严重影响,但并非所有太监都是奸佞小人。在古代历史上的太监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善良的太监。比如,唐朝太监张居翰,仅仅只是在宣读圣旨的时候,读错了一个字,就将数千人从鬼门关面前拉回来。要知道他的这样的行为,需要承

  • 狄仁杰经常顶撞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还那么宠信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主管刑任上,狄仁杰始终秉持自身的原则,不与任何人结为私党,即使在武则天当政前,狄仁杰的名声和威望已经盛极一时了,他不但敢于得罪朝廷大臣,而且经常直言劝谏皇帝,这让狄仁杰在高宗时期就获得了很高的赏识。狄仁杰直谏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她分的清楚事情要害,比如武则天晚年做出一些风流之事,但是这些不属于政治,只

  •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大军为何不敌安禄山的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安史之乱最惨烈的守卫战,安禄山为什么能发动安史之乱

    这条情报上说,近日,驻陕(河南陕县)贼将崔乾佑,手中兵力不足四千,且多为老弱残兵,又懈怠无备,可攻而伐之!为了方便理解,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陕县的位置:陕县的位置,从下面这张地图可以看出,陕县位于潼关和洛阳之间,三座城可以连成一条线。陕县,就是今天河南三门峡的位置,在黄河边上,是古代重要的水运枢纽。当时

  • 李世民能力出众,为何李渊没有把他选为接班人?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可令人意外的是,李渊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把皇帝的位子传给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李世民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大,所以他渴望开疆拓土。但尴尬的是,李渊非常保守。在打退了外族的威胁之后,李渊希望的并不是继续拓展版图,而是巩固好现有的地盘。所以他在选择太子的时候,直接略过了李世民,而选择了稳重的李元吉。在李渊

  •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张开了嘴,狄仁杰看过之后便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狄仁杰怼武则天,神探狄仁杰救武则天被雷击

    虽然武则天是一位女皇帝,但是依旧还是有后宫的,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古代一般都是一夫多妻制,所以像武则天那样一女多夫很难被接受。但是武则天是当时的皇帝,所以也没有人敢说什么。而且武则天为了自己能够在宫里活下去,所以也是比较心狠手辣的一位女子,甚至直接亲手将自己的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掐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