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0年,刘彻亲自上阵,率十八万大军出边塞,准备对乌维展开攻势。乌维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当年军臣与伊稚斜都没有打赢刘彻,自己就别丢人现眼了,于是避开刘彻,躲在漠北单于庭不敢应战。刘彻派郭吉前往匈奴漠北单于庭向乌维表态,大汉朝南方已定,南越王首级被悬挂在北城门示众,如匈奴想战,我大汉皇帝将亲自在边塞等你,如果匈奴不想战,请马上向大汉朝俯首称臣,大汉皇帝会为你们封侯,并允许你们在漠南草原放牧,从今以后过上太平日子。
乌维听后大怒,将郭吉流放到北海。但愤怒之余,乌维还是冷静的斟酌了一下当前的形势,矛盾得很。一方面他怕迁怒刘彻,十八万大军真的攻到漠北,匈奴可能被灭族;另一方面先进匈奴的实力还不具备对汉朝进行骚扰的能力。想来想去,只好用当初刘邦的方法——和亲来解决问题。乌维派使者前往长安,向汉朝求亲。刘彻对乌维的行为表示怀疑,没有马上答应,他派出使臣前往匈奴,第一是打听虚实,第二是寻找郭吉下落。
这次前往匈奴的是使节名字叫王乌,他是北地人,深知匈奴的法律。想当初大汉奸中行说为了羞辱汉人,规定汉朝使者进单于毡帐之前必须放弃旄节和用墨黥面(额头刻字,在中原属于一种羞辱人的刑法,称之为墨刑),王乌来到单于庭后主动交出符节,然后用墨涂黑了脸去见乌维。乌维单于挺高兴,在酒席上告诉王乌,我准备将左贤王(匈奴太子)派去长安做人质,这是我与大汉和亲的条件。王乌回朝后将事情禀告刘彻,刘彻很高兴,为了确认真假,他又派出使者杨信前往匈奴,与之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
杨信刚正不阿,来到单于庭手握符节不肯放手,更不肯在额头涂抹墨汁。乌维无奈,走出单于帐与杨信会面。杨信说:“既然单于已答应和亲,今天把左贤王找来,与我回长安吧。”乌维酒桌上说的话是给王乌听的,今天他矢口否认,反向刘彻索要和亲公主,一切和亲条件都与军臣当时的和亲条件为准。杨信大怒,转身回国,将事情告诉了刘彻。刘彻大怒,找到王乌,王乌听后也是一脸懵圈,表示愿意再次会晤乌维。结果当他到了单于庭,乌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竟说些好听的。王乌回朝后,反奏了杨信一本,说杨信不礼貌,人家才生气,现在单于为了表示诚意,决定亲自来长安拜见皇帝。刘彻信以为真,还为乌维在长安修了一个宫邸,作为乌维的下榻之地。
乌维其实根本没打算去长安,他这是在拖延时间,两国来使几个来往,就是一年半载的,他正在争取时间休养生息,扩充军队,同时能骗点东西就骗一点,顺便玩弄一下汉朝皇帝。在和亲这段年时间,两国互通来使,又闹了一些琐事,期间还骗了刘彻很多钱财与特产。就这样,两三年过去了,当乌维的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他开始重蹈覆辙,派小股部队到汉朝边境进行骚扰,顺便抢点东西回来。
这时候刘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几年被乌维忽悠了,愤怒之下的刘彻开始策划新一轮的远征计划。就在这时,对于匈奴来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汉朝大将军卫青病死。匈奴除了刘彻,最害怕的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现在两个人都死了,乌维兴奋极了。可能是兴奋过了头,第二年,公元前105年,乌维也突然暴病死去,他的儿子詹师卢继位为匈奴第七代单于。由于他的年纪还小,便有了一个“儿单于”的称号,这个“儿单于”是否能让担起匈奴复兴的伟业呢?我们改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