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处世五字真言,让你三十岁以后再起波澜,请熟记

曾国藩处世五字真言,让你三十岁以后再起波澜,请熟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4/1/22 5:07:13

四臣在后世或多或少都有争议点,但他们始终控制着国家命脉,这既是事实,也是他们人生成功的所在。四臣有很多优秀的人格气质,是非常值得后世去学习和瞻仰的。

从一名普通的耕读少年,蜕变成一位把控满清朝局的掌舵者,曾国藩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他专属的为人处世原则,其实只是简单的五字真言。

一为“诚”

应表里如一,任何的一切,都可以展示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后身居高位,当时的李鸿章,还只是曾国藩众多门生之一。有次曾国藩组织门生商议政事,李鸿章迟到了很久才到场,会后曾国藩单独留下李鸿章问其迟到的原因,李鸿章说自己生病才错过了晨起。曾国藩听后勃然大怒的说道:“诚”是曾家门生的首修,无“诚”之人不配做曾家门生。

李鸿章对此惶恐不已,才向曾国藩承认是自己贪睡。曾国藩对后辈李鸿章是十分欣赏的,所以才如此苦口婆心的教导,其实曾国藩早知李鸿章十分贪睡。曾国藩的诚字真言,对李鸿章的仕途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李鸿章后来能飞黄腾达的原因。

二为“敬”

待人要尊敬,保持着威仪,得到是敬畏

朝堂上各权贵明争暗斗,官员间日常交流时,偶尔三言两语间就能树立政敌,也时常只言片语中就能攀附到靠山。曾国藩从中举人入翰林院开始,对任何人都不会吝啬自己的夸奖,这也是曾国藩能逐渐在暗潮汹涌的朝堂中立足的原因,毕竟人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言。

曾国藩平时对慈禧恭亲王不乏夸赞,所以当两宫一王发动宫变夺取政权后,曾国藩能够迅速上位,从众多权贵之中夺得剿灭太平军的重任,而后得以平步青云。马屁也好真心也罢,一个人在听到褒奖之语后,总是没那么多心思去分析,这样的赞美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三为“静”

静心气神体,遇挫折不慌,需安宁放松

太平天国运动是对晚清政府的重大打击,洪秀全自金田起义后,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全国。曾国藩临危受命组织湘军对抗太平军,在战斗初期时,湘军不断节节败退。在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面前,曾国藩遭受过很严重的挫折。

虽然曾国藩也有过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曾国藩很快以“静”字来鞭笞自己,通过长时间的静心修心,曾国藩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终于在大渡河将太平军首脑翼王石达开生擒,这也是太平军覆灭的关键转折。人的一生总会遭遇挫折,可贵的是能静心面对,终会化解困难迎接曙光。

四为“谨”

要实实在在,说话需严谨,不能大假空

读书和为人一样都需要严谨,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曾国藩的读书天赋并不高,但曾国藩读书却十分勤恳,每次都一丝不苟,不落下书中任何一字,也正是因为如此严谨的求学态度,曾国藩才能中举入翰林院。

为官之后的曾国藩对于书文依旧严谨如常,每份书函信件他都字字细读,从文字中探寻真相,从言语中发掘先机。对文字和事件的严谨,让曾国藩总能在政治上寻得先机,从而使得仕途平坦无阻碍。对战争形势的敏锐观察,也让湘军时常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

五为“恒”

作息有规律,生活有原则,处事需慎独

无规矩不成方圆,坚持规矩更是难能可贵。曾国藩从小就每天记日记,日记中对自己每天的言语和行为进行检讨和反思,这种习惯一直贯穿曾国藩的整个人生。曾国藩时常拿出过往日记查阅,提醒自己的不足和陋习,并督促自己加以改正。

曾国藩的生活作息几十年如一日,按时就寝按时起身,临睡前洗脚不贪睡,按时进食饭后走前步,如此的持之以恒实在难能可贵。有此恒心的人才能成功,有此规矩的人才能做大事,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例子。

结语

曾国藩五字真言看似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只有时刻的鞭笞自己,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顺畅前行,也能使人生的历程光彩夺目。

人到三十,如果人生还没起色,那就是为人处世的问题了,应该多在为人处事多下功夫。曾国藩的五字真言不仅官场上适用,用在职场更是能让你如鱼得水!

曾国藩的处世哲学是经典的中国厚黑学经典,如果你也一样,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妨多看看曾国藩的传记,看他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资质平平的书生,成长为权倾朝野的栋梁之臣的,对于普通人的成长有太多的可借鉴的地方!

这套由著名历史长篇小说家唐浩明这本《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一世纪中文长篇小说一百强”!丰富翔实的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历史客观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及历史作用,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曾国藩的力作!

喜欢曾国藩的同学赶紧入手,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这其中都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平天国天京事变是怎么回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老梁说天京事变

    太平军一开始就是不断的裹挟各种势力,最后变得强大起来,而这些不同的势力,后来也就成了太平军中的敌对势力,他们或是直接给清军送消息,或是投靠清军,当然,叛逃的也有太平军自己的老兄弟。比如,江苏巡抚薛焕的学生徐佩瑗就是被迫投降太平军,他长期和自己的老师保持联系,为清军送情报,甚至在1862年底,联络在太

  • 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在乾隆没死之前拥立太子找到靠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给乾隆送美女,乾隆问和珅的问题

    乾隆朝,众所周知,和珅的大靠山就是乾隆皇帝,这个大靠山已经是稳稳的矗立了整个乾隆朝,其中,和珅还给自己儿子丰绅殷德找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就是乾隆之女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直接让儿子娶了乾隆的宝贝闺女,自己成为了皇亲国戚,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和珅本人你们也看到了,长的非常英俊,所以儿子自然也遗传了老爹的长

  •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撒下天罗地网,康有为是怎样成功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 康有为,慈禧对康有为的评价,走向共和慈禧评价康有为

    题/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撒下天罗地网,康有为是怎样成功逃脱的?文/土老帽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

  • 金庸笔下的康熙英明神武为何雍正却被写得心机险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和雍正谁功绩更大,金庸为什么丑化雍正,康熙与雍正是什么关系

    金庸的作品里面,有好几部都是以清朝作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而清朝的几位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在金庸的塑造之下,都成为了小说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金庸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是其封笔之作《鹿鼎记》。如果说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最不靠谱的男主角,那么康熙则是其中最完美的男二号。在《鹿鼎记》中,年仅10多岁的康熙皇帝

  • 金庸为何盛赞康熙、成吉思汗,却痛批崇祯是昏君?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庸歌颂成吉思汗,崇祯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还是昏君

    不过,金庸对于一些历史的把控或者评价却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比如他盛赞康熙,成吉思汗,耶律大石等异族皇帝,称他们为一代雄主,但是对于明朝皇帝崇祯,他却直斥其为昏君。这种评价引起了很多“大汉族主义”的人的不满,甚至有人说金庸姓“金”,是满族后裔。拜托!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他的祖上有一个名叫查

  • 年羹尧乱棍打走老师的儿子,雍正知道后大笑:年羹尧的死期已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年羹尧犯了什么错会被雍正处死,年羹尧为何被雍正教训

    清朝因为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且这个王朝经历过康乾盛世,也面对过八国联军侵华的欺辱,因此这个王朝的历史也就格外的引人关注。大家都知道,雍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做年羹尧。这个人曾经是力保雍正坐上皇位的大将,但是熟知历史的人就知道,这个人的结局却并不好,在雍正坐上皇位之后,年羹尧也变得日益猖狂,因

  • 清朝最悲情的贵族世家,虽然出了3位皇后,但她们全都命途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19岁进宫,清朝最悲惨的皇后是谁,清朝最苦命的皇后

    虽说都有皇后之名,但大家的情况也有所区别,有的人生前就坐上了皇后之位(如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有的人是死后被丈夫或者儿子追封为皇后(如孝献皇后董鄂氏);有的人生前受尽皇帝万千宠爱,有的人生前与皇帝毫无感情可言,帝后夫妻形同陌路,困守宫中。清朝十二帝,首位就是被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满清大业的

  • 清朝猛将被包围,送出一封信求救却无人能懂,曾国藩看后:糟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未解之谜曾国藩,清朝不重用曾国藩后果,曾国藩怎么叛变的

    曾国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很厉害的人物,并且他是晚清的朝廷重臣。他不仅文采好。还练得一身武功,能文能武,可谓全才了。在他的手下有一名大将—鲍超,他是湖南人,不识几个大字,但是非常英勇,是一名厉害的武将。他至少打过500次战争,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坚持着。同时和他不分上下的,还有一名武将

  • 和珅被赐死时,笑着打开乾隆的“保命诏书”,看到3个字后傻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给和珅的免死诏书,和珅被赐死前皇帝遗诏,和珅被嘉庆赐死乾隆给的保命诏书

    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对于和大人干的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儿都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杀掉他,原因如下。当时的和珅能够帮助乾隆赚钱,他当上内务府总管后,从各种途径搞来的银两,全都进献给了皇帝,让皇帝过上富奢的生活。其次是和珅善于拍马屁,让乾隆帝很喜欢,而且事情办得很好,深的乾隆老爷的喜爱。尽管乾隆爷

  • 她给皇太极生下了著名的“建宁公主”,娘家却被皇太极带兵攻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建宁王妃,皇太极的5位著名妃子,皇太极的几位皇后

    生下建宁公主的人,是一位来自蒙古察哈尔部的女子,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奇垒氏。我们知道,清朝一开始国号不叫清,而是女真建立的后金。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崛起后,统一了女真各部,为了继续统一天下,女真就有了和蒙古联姻的习惯。皇太极身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改国号为清,建立大清,又延续了娶蒙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