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第一牛人,自杀却遇真爱,生五女称五朵金花,女婿是火箭之王

民国第一牛人,自杀却遇真爱,生五女称五朵金花,女婿是火箭之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4/1/25 9:06:58

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在他青少年时期,正值晚清的风雨飘摇,国难当头,为些,象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当得知甲午战争把中国打得一败涂地,因耻生愤,因愤生励,兼其公忠,群思补救,挽既倒之狂澜,撑天下之全局。

于是,读书分外勤奋,每每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戊戌变法那一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读到新书,后因为读书成绩突出,家里一贫如洗的他在家乡的县令、知府、监院等出资助下,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

十分勤奋的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毕业,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使得他声名大振,当时,思想激进,倾向革命的蒋百里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鲁迅先生积极写稿,用文字来唤醒民众。

日本学业完成之后又留学德国,回国正要大显身手的时候,清朝灭亡了,他便三番五次地投身为各种各样的所谓政府里,担任高级幕僚,不仅出主意,还著书立说,呼吁奔走,号称“智囊”,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

纵观其一生,终身没有上过什么大战场,更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无非是摇动着笔杆,到处演讲,出国考察,提些建议,但终被蒋介石封为陆军上将,这在国民党里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有人说他就是“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无非就是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一类的人物,更有人说他是三国时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不相上下。

当然,蒋百里的盖棺定论由历史学家去谈,我们今天谈他最牛的一件事。

1912年,从德国学军事回国不久的蒋百里,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就在一年后的6月18日的那天凌晨,天刚灰亮,蒋百里校长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只见当时蒋校长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地开始训话说:

初到该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说完此话,只见蒋百里掏出手枪,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全校师生面面相觑,人家称是因为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中国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反正一时影响很大,大家都称,真的是牛人也。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奇怪的是子弹打进腹腔,他竟然没有死,还奇迹般地生还。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在医院养伤期间,一位天天扑在他胸部帮他擦伤口美妙少女,偏偏崇敬这位校长真英雄也,于是心目中血气贯长虹,跨马走西东,不由让小娘子心旌飘荡,小鸟依人偎身旁,秋波盈盈回眸递,使这当年一心想为国捐躯,唤醒天下大众自称做人杰的蒋百里,一来二去,擦出火花,终于在毯子底下闹出了普救寺后花园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动静来。

这就是蒋百里与一个名叫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并结婚,随后就成为了他的妻子,改名蒋左梅,接下来几年,夫妻恩爱,一连窜生下了五个女儿,人称五朵金花,除大女儿蒋昭早年去世逝外,而且一个个都富有传奇色彩。

二女儿蒋雍,原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抗战开始后按照父母的劝导回国参加救护队,为伤员服务,后定居美国。

三女儿蒋英,是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音域宽广优美,是德律风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签约歌手。1955年随丈夫钱学森回到祖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

四女儿蒋华,定居比利时,曾筹办欧洲中山学校,为华侨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在钱学森回国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

五女儿蒋和,幼年就曾随父亲环游欧洲,解放后定居北京。“文革”期间,因为她的身份受到严格审查。蒋和傲然不屈,在写交待材料的纸张上写道——“陈伯达是杂种”,吓得审问人员张口结舌,不敢将材料上交。

民国时期,当时流行一句俗话: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方不负此生也。凭借这话,他因此结识了一大批友人,萧伯纳、泰戈尔、罗素、杜威、梁漱溟、徐志摩、林徽因、曹聚仁……

蒋百里这样一员儒将,自己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女儿也成一代巾帼传奇,特别他女儿蒋英丈夫钱学森,他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后来,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成为中国的火箭之王,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不朽的功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清史“抹煞”的吴三桂,名副其实的“实用主义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三桂历史评价,吴三桂 简介,广西平南县吴三桂祖坟

    题/被清史“抹煞”的吴三桂,名副其实的“实用主义者”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有赖于传奇演义对于吴三桂本人的形象刻画,使得其人“汉奸逆贼”的声名不胫而走、举世皆知,即便是不读史的民众对于吴三桂此人都具有较为深刻的认

  • 清朝都有哪些皇帝?为何有人说12个,有人说13个,原因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哪几个皇帝是好皇帝,清朝的16位皇帝有哪些,清朝的12位皇帝各叫什么名字

    清朝实际上来说是十二帝,清太宗皇太极建立了大清帝国,是开国皇帝。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朝这些皇帝的顺序是怎么样的。第一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虽说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其对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努尔哈赤就没有大清帝国。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八旗,发明了新满文。并且加强与蒙

  • 民国名媛唐瑛和宋子文的一段情缘,却连累了自己的父亲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子文与唐瑛照片,宋子文和唐瑛的视频,宋子文唐瑛分手真相

    宋子文在很早的时候就和唐瑛的父亲唐腴庐有交往,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不仅在美国一起读书,回国之后唐腴庐还成为了宋子文的秘书。唐家在当时是名门望族,经营着很大的一份家业,在唐腴庐的父亲唐乃安看来,从政对于唐家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唐腴庐并没有放在心上。唐腴庐经常将宋子文带回家,这样就创造了宋子文和自己

  • 民国第一公子爷孙科,为何无任何成就可言?几点分析,说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科后人资料简介,民国孙科身高,民国四大公子有孙科吗

    那么孙科作为他唯一的儿子,为何没能继承父亲的衣钵。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继承,将革命进行下去,而有一番大作为呢?孙科也并非是碌碌无为之辈,他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的立法院的院长,教育院院长等职位。特别是他也曾是行政院的院长,几乎也算是中华民国二把手了。而且从小受父亲孙中山的教育与引导,他的思想也是走在时代前

  • 祖孙三代接力进军中原,完成得最漂亮的还是皇太极的第二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谁建议多尔衮进军中原,皇太极传奇,皇太极祖孙照片

    我们知道努尔哈赤是大清的创业者,但是他却只长于武力,在文治方面就差些。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大清仍处于草创阶段,严格说来还不像个国家。皇太极仿照明朝,设六部两院,完善了国家机构,同时又参照明朝典制制定了详细的规章,他所建立的机构和典制被以后的历代所继承。话句话说他是清朝机构和典制的设计者。 初创的政

  • 真黑心!有这样一个部门存在,大清朝亡的不冤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清朝女性犯人照片,清朝管钱的部门

    其实这个部门是清朝独有的,大家在清宫剧里应该经常听到,就是内务府。 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部门。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电视里不也都那么演的嘛,什么内务府总管,都是一副奴才样,虽然官职不大,但外人不敢轻易得罪。晴代中期的时候,北京有这么一句童

  • 曾国藩称帝:太平天国灭,帝位唾可得,悬崖紧勒马,成就半圣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事件结束后,曾国藩军队人数达到巅峰,当时号称拥有四十万。这是清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这时咸丰帝刚刚驾崩不久,正是“黄袍加身”的好时机。曾国藩不可能未曾考虑过,可是官海沉浮数载的经验,还是抵制住了诱惑。安庆之战胜利后,北京传来咸丰帝驾崩的消息,朝廷设立了八位顾命大臣。八位大臣里面,

  •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原来都靠黎元洪这一手,清政府运气太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黎元洪个人资料,黎元洪子孙,黎元洪最稀少的金币

    说起到黎元洪,这个人可能大家会觉得不是很开心,因为在我们教科书里面,黎元洪似乎是一个封建老顽固。由于当时的革命先烈,例如像孙中山先生都没有回国,所以就只能找他当老大。而且黎元洪这个人当时还是被革命军领袖从床底下提溜出来的,所以这个人登场时候的姿态就不怎么好看。而且后来的革命斗争中,黎元洪也似乎不是一

  •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何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清朝的人都清楚,清朝和以前设立皇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为总有一些“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皇帝,为了政权能千秋万代,只能另选他人。特别是到雍正年间,胤禛设置了一个立储君的方法——密匣立储。我们的故事就得从这儿说起。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四阿哥。“一入宫门深似海”,得到皇位的四阿哥

  • 清朝第一励志楷模,连母亲都嫌他太笨,却终成一代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清朝第一高人,清朝第一奇才,清朝最勤奋的故事

    提起“阎百诗”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可能都不熟悉,但在清朝,绝对是一代硕儒,其地位相当于国学大师,当时有一句话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流行:“不经阎眼过,未可轻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吟诗作文,没有经过阎百诗过目,是不能拿出来“示众”的。在历代,判断一个人的名气程度,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得到“皇帝”的接见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