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释放390名重犯回家过年,相约来年秋后问斩,结果如何?

唐太宗释放390名重犯回家过年,相约来年秋后问斩,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3/12/13 8:36:53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李洞”

在中国古代的422位帝中,有多少帝王使自家朝代衰落留下千古骂名,又有多少帝王开创了全国盛世赢得了百世赞誉?

一个好的帝王需要对得起臣民的忠心耿耿,需要撑起一整个国家的强盛繁荣,如此一来雄才伟略和爱民之心便缺一不可,而唐太宗李世民两者兼备。

“济世安民”,这是他名字的寓意也是他毕生所做之事。

然而就是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竟把390名天牢重犯释放让他们回家过年,问斩之事则是被约定在来年。李世民为何会这样做?那些囚犯又回来几人?

为君之道,存百姓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意思是百姓不信任国家,便不能立国。唐朝皇帝遵从儒学,在国子监里建立孔子庙堂,尊孔子为先圣,大兴儒学。李世民也是用仁政治理天下,所以其对于百姓十分重视。

《贞观政要》开篇记载:“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贞观二年,京城蝗虫成灾,太宗皇帝亲眼看到田野上猖獗的蝗虫,怒其危害百姓,同时也十分自责,因为他认为是自己的罪过导致了百姓受苦。之后李世民竟然亲手抓住一只蝗虫并将其吞入腹中,他希望以此把灾祸转移到自己身上,如此爱民之心确实值得称道,而且自那之后蝗虫也不再成灾。

又一年,全国上下多处发生旱灾、霜灾,此外还有突厥骚扰。

当时可能一匹好丝才能换一斗米,然而百姓虽四处寻找食物却依然安分守己,无人偷抢,这样的高尚情操与李世民的以身作则是密不可分的。

到了贞观年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无一人逃散,可见民众对太宗的信任,这样看来唐朝盛世实在理所应当。

同样贞观初年,李世民做了两件让大臣和百姓瞠目结舌的事情。

首先是释放三千宫女出宫。当时隋唐的战争刚落下帷幕不久,国家还在恢复阶段,国库空虚,社会生产力低下。于是太宗皇帝将三千宫女释放出宫,一方面节省了宫里的开支,另一方面为社会增加了劳动力,也为国家人口增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另一件事情就是释放天牢死囚。

为君之道,慎刑法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辰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由此可见李世民对生命的重视,要求大臣执行法务要宽大简约慎用死刑。

在李世民统治期间,若有死刑,需要叫中书、门下两省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尚书、九卿来议处,以此来避免冤狱烂刑。如此利民之举,开始执行之后便举国沸腾,人人都在称赞当今的圣上。

到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全国被判处的死刑犯已不超过400人。这一举动为仁政之举,对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福音。

一日,太宗看到狱中的390名死囚,心生怜悯。他们作奸犯科,如果直接释放,对百姓和大臣便无法交代,但是罪人如果能悔过,岂不是利国利民?于是李世民心生一计。

他跟死囚约定好,给他们一年时间,允许其回家安顿家人,好好告别,等来年秋后再问斩。

果然,在来年的九月初,全城百姓都前来围观,想看看这场“豪赌”究竟谁输谁赢。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所有死囚都遵守了与天子的约定,来到约定的地方“慷慨赴死”。显然是李世民大获全胜,随即宣布全员赦免,一个不留。

为君之道,开赦令

释放死囚这个举动让臣民感到恐慌,担心他们继续作乱。但是李世民说过:

“百姓厌恶作奸盗窃,我按律处罚他们,处罚过重,百姓也不会认为我是残暴之君,因为于公。

百姓害怕饥寒交迫,节衣缩食。囚犯不愿忍受此种生活而触犯刑法,我施以仁政宽恕处理,百姓不会认为我徇私枉法,也是于公。”

李世民选择用道德教化百姓,直到如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这件“释放死囚”之事被记载在《资治通鉴》中,也被后世所称赞。但是北宋的欧阳修却持批判的态度。他在《纵囚论》中写道:“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囚犯想:如果我们回来,太宗一定会赦免。

太宗想:囚犯一定能够回来,才会释放他们。

《纵囚论》中指出这其实是囚犯和太宗的互相揣摩造成的结果。

欧阳修批判唐太宗此举有违法度,悖逆人情,只为赢得民心,是一种治国手段。但不管是政治手段还是仁政爱民,这份特殊的恩典最终让李世民紧紧握住了民心,大唐的盛世也扬名世界。

在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清明,轻摇赋税,休养生息,其所创盛世也影响至今,实为留名青史的好皇帝。

《贞观政要》所记载的太宗皇帝和大臣之间通篇围绕为君之道,从君道、政体、任贤、纳谏、择官、仁义、公平、俭约、儒学、务农、刑法、赦令、兴亡等方向针对为君、为国讲述了李世民以治天下,虚心纳谏,奉行俭约,从隋朝的民生凋敝到现在的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开创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此书所载不论虚实真假,其中承载的真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上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还远远不及唐朝时的万国来朝,就让我们带着前人的智慧继续在复兴之路上前行,直到抵达终点。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唐朝驸马,吐蕃立国君王,少年时生活十分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吐蕃简介,松赞干布统一吐蕃,韦皋大破吐蕃

    松赞干布母名萨颓格姆。藏族传说他从小聪慧,沉毅,多才多艺,故其臣僚奉以尊号松赞干布。一些史书记载也都称赞他“为人慷慨才雄”,“骁武绝人”,“多英略”,“通达工艺、历算、武技”,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干的英雄。松赞干布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人物,这是与他的家庭和所受的熏陶、教育分不开的。他是朗日论赞的独生子,吐

  • 他创造了与开元盛世媲美的大汉巅峰时代,却被忽视了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汉国力最强盛的皇帝,大汉皇帝历史简介,大汉历史最巅峰的瞬间

    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之孙。前半生命运多舛,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族几乎被族灭,唯有当时刚出生的刘询被收入长安官狱,由忠臣廷尉监丙吉安排人收养,逃过一死。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听信谗言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于是派人将在押犯人全部杀掉。当使者来到收押刘询的门口,丙吉坚决不开门,僵持到

  • 她究竟做了什么能让李世民放声痛哭,十几年不许别人触碰皇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皇后并不是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隋朝带兵打仗的将军,母亲是北齐王爷的女儿,哥哥是后来李世民时期的一代丞相长孙无忌。而李世民已经随着李渊征战沙场好多年了,两个人婚姻的成功还要感谢她的舅舅高士廉,因为此时长孙皇后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把母亲和两个孩子都赶了出来,这时候是高士廉为他们解决了生活问

  • 《唐朝诡事录》谁是真正的沙斯?参天楼一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诡事录讲的唐朝哪个时期,唐朝诡事录解说合集,唐朝诡事录参天楼是实景吗

    沙斯是土罗人,他对朝廷图谋不轨,想要借助幻术大赛潜入长安,祸乱京都,当年多起命案都跟沙斯有关,狄仁杰奉命抓捕沙斯,可是最后只抓到了同党,沙斯却消失不见。十多年后,沙斯卷土重来,太子不希望天子和公主受到威胁,所以让卢凌风将沙斯捉拿归案。卢凌风对沙斯并不熟悉,想先寻找《沙斯传》,在这个过程中,卢凌风将假

  • 《唐朝诡事录》八个案件顺序是怎样的?苏无名和卢凌风携手破解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卢凌风,唐朝诡事录解说合集,唐朝诡事录最好的案子

    第一个案件是长安红茶案,元来在长安县不好好当县令,居然利用新娘的鲜血制造红茶,用来控制朝廷官员,扰乱朝堂,好在最后真相大白。第二个案件是甘棠驿案,苏县尉利欲熏心,极其自私,他借助刘氏三兄弟杀人敛财,凡是入住甘棠驿的人都死于非命,苏县尉和刘氏三兄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第三个案件是石桥图案,钟伯期追求完

  • 甘露之变:大臣将皇帝比作尧舜,但皇帝却嘲讽自己连汉献帝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发生甘露之变的皇帝,甘露之变大臣为什么斗不过皇帝,甘露之变与哪位皇帝有关

    (梦归秋辰:第476期)晚唐时期,皇帝对着大臣问道: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臣子答道:陛下贤良淑德,比尧舜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自嘲道:我认为自己连汉献帝都不如,起码他们被外臣所操纵,而我却被自己的家奴所操纵。从此这个皇帝再也没有上过早朝,最终这个皇帝整日郁郁寡欢,一直到驾崩都没上过早朝。晚唐那

  • 辽东半岛,埋葬了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辽东在隋朝的哪一边,隋朝辽东郡县,隋朝辽东半岛包括哪些地方

    1、隋朝的积累隋朝的基本盘,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好。和秦朝相比,秦朝的秦二世其实只是秦始皇的背锅侠。毕竟秦始皇在世期间透支民力,而且秦对六国故地的治理十分失败,甚至行刺秦始皇的张子房,都能长期潜逃民间。这一切都说明,秦朝后期,秦王朝的容错率处于很低的状态。而且在暴秦的苛政下,秦国人本身对秦都

  • 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对于李世民的历史评价,李世民不杀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代皇帝中以厚待功臣闻名。他当上皇帝后,跟着他东征西讨,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过功勋,及在贞观年间帮他挣回“天可汗”名头的功臣们,基本上都过得不错。为了让功臣们安心,他还大肆跟功臣联姻,把好些个公主许给功臣之子,帮助他们安排好下一代,寄望都能荣华永享。功臣们偶犯错误,李世民也能笑而赦过,不

  • 史上唯一一个愿意为李世民殉情的女神童,死时24岁,获封桂花女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徐惠是唐太宗众多妃嫔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心甘情愿为他殉情的女人!据说徐惠五个月大便能说话,四岁就能背诵《论语》、《毛诗》,八岁就能作文章。《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就是她在八岁时所作之诗。当时徐惠之父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才情,便出了一题,让她用《

  • 看了《唐朝奇事》才明白,路凌风不过是太子对付公主的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卢凌风,唐朝奇事完整版,唐朝好男人和公主约会

    陆凌风出生在范阳陆家。范阳禄家族是一个坚定的离皇党。他们一直反对武则天为帝,更何况还不如武则天的太平公主。在这样微妙的教导下,无论王子做什么,路凌风都不会加入公主的行列。太子对此很清楚,只是之前的陆凌风不值得太子使用。在洛阳,太子再次见到了陆凌风,他的浮躁已经一扫而光。所以太子也不介意再赢他一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