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的积累
和秦朝相比,秦朝的秦二世其实只是秦始皇的背锅侠。毕竟秦始皇在世期间透支民力,而且秦对六国故地的治理十分失败,甚至行刺秦始皇的张子房,都能长期潜逃民间。这一切都说明,秦朝后期,秦王朝的容错率处于很低的状态。而且在暴秦的苛政下,秦国人本身对秦都没有好感。而隋朝则并非如此。隋朝之间继承了北周武帝留给隋朝的积累,而且经过隋文帝的开皇盛世,隋炀帝继位的时候,拥有的积累是很丰厚的。
和西汉相比,秦朝留给西汉的是一个烂摊子——在秦始皇暴政下,以及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的冲击下,社会生产和天下人口受到严重破坏,而隋炀帝继位的时候,隋文帝留给隋炀帝的基本盘,可要比文景二帝留给汉武帝的基本盘好太多。
甚至外部环境,隋朝都要超越前朝:隋文帝在世期间,已经解决了突厥汗国对隋朝的威胁。所以,对于隋炀帝来说,哪怕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也依旧可以让大隋帝国蒸蒸日上。
2、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但是,让人感到魔幻的是:隋炀帝偏偏把隋朝搞垮了。当然,搞垮隋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高句丽的无休止战争,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其实从解决外患角度考虑,隋朝攻打高句丽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汉武帝出击过匈奴,东晋多次北伐。但是,解决外患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量力而行。比如后世的北宋,在无法一战消灭西夏的前提下,选择和西夏长期周旋。如果不是靖康之变的到来,或许北宋已经熬垮了西夏。
对于隋朝来说,隋朝的综合实力要强于后来的北宋。而高句丽未必比西夏强大。但是,北宋和西夏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北宋没有被拖垮,反倒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争,一定程度上熬垮了隋朝。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来说,辽东半岛埋葬了隋朝。
3、高句丽
晋朝永嘉之乱以后,西晋崩溃,晋朝在江东重建晋朝。这便是历史上的东晋。而东晋时期的北方,处于常年混战的状态。在北方各路枭雄混战期间,东北亚的高句丽人逐渐占领了辽东半岛。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人也深感北魏的威胁,于是高句丽人派人出使南朝,向南朝称臣,而南朝也乐于接受高句丽人的臣服。
隋朝统一南北以后,高句丽人一度和隋文帝产生冲突,不过好在高句丽国王知道高句丽的实力不足以和隋朝对抗,于是主动臣服。其实对于高句丽这样的势力,隋朝正确的方针是不断消耗高句丽的实力。
但是隋炀帝在位以后,认为隋朝可以一举荡平高句丽。但是事实上,隋炀帝从大业八年(西元612年)开始,到大业十年为止,在这三年时间里,先后对高句丽发动三次讨伐,但最终,隋朝大军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时,在隋炀帝的折腾下,随着三次东征高句丽的结束,隋朝也陷入崩溃。
4、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炀帝在位期间,由于过分透支民力,加上隋炀帝热衷重用酷吏,这导致民间反抗力量此起彼伏。而隋朝和高句丽交战的主战场其实在辽东半岛,而隋军的溃败,也导致大量隋朝精壮在辽东半岛殒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起义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同时,农民起义领导者王薄,也在大业八年左右,编撰了一首歌谣,这首歌谣,就是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这首歌谣很快在隋朝全境蔓延,最终,隋王朝坍塌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隋朝和高句丽在辽东半岛的战争,埋葬了隋朝。
隋朝的灭亡,可以认为是被一首歌谣埋葬的,也可以认为被辽东半岛埋葬的,但本质上,是被隋炀帝埋葬的。